㈠ 对人体器官起保护作用的组织是什么 A.神经组织 B.肌肉组织 C.结缔组织 D.上皮组织
选C
1、上皮组织:分布在体表体内官腔内表面,起保护、分泌作用;
2、结缔组织:分布广泛,起连接、保护、支持、营养作用;
3、肌肉组织:
分为1.骨骼肌多附在骨骼上,2.平滑肌分布在胃肠等器官壁
3.心肌分布在心脏,起收缩舒张作用
4、神经组织:分布在神经系统,作用是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
㈡ 安全带是如何保护人体免受伤害的的
一、蹦极设备安全带安全带
个人坠落防护系统是用来把工人与固定点连接起来所必需的一整套产品,可完全防止出现从高处坠落的情况或是能完全地制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单独使用这些产品不能对坠落提供防护。但是,如果这些组件能够很好的组合在一起,那么它们将形成一套对工作场所的安全和整体的坠落防护计划都极其重要的个人坠落防护系统。个人坠落防护系统产品主要包括挂点、挂点连接件、中间连接件、全身安全带
二、汽车安全带
理想的安全带作用过程是:首先,及时收紧,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刻毫不犹豫地把人“按”在座椅上。然后,适度放松,待冲击力峰值过去,或人已能受到气囊的保护时,即适当放松安全带。避免因拉力过大而使人肋骨受伤。最先进的安全带都带有预收紧装置和拉力限制器,让我们来看看这两者的功能原理。 1、安全带预收紧装置当事故发生时,人向前,座椅往后,此时如果安全带过松.则后果很可能是:乘员从安全带下面滑出去:或者,人已碰到了气囊,而此时安全带由于张紧余量过大而未能及时绷紧,即未能像希望的那样先期吃掉一部分冲力,而是将全部负担都交给了气囊。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导致乘员严重受伤。但问题是,正确安装的安全带。其松动余地来自何方?一是由于乘员的衣服本身有一定的厚度,另外在安全带装置中也多少隐藏了部分松动余地,这种余地无法消除,但真遇到事故时,还就应该尽量消除。怎么办?为此出现了这种安全带预收紧装置它负责提供瞬间绷紧的安全带。其作用过程是:首先由一个探头负责收集撞车信息,然后释放出电脉冲,该脉冲传递到气体发生器上,引爆气体。爆炸产生的气体在管道内迅速膨胀,压向所谓的球链,使球在管内往前窜,带动棘爪盘转。棘爪盘跟铀连为一体,安全带就绕在轴上。简单地讲,就是气体压力使球动,球带动棘爪盘转,棘爪盘带动轴转--瞬间实现了安全带的预收紧功能。从感知事故到完成安全带预收紧的全过程仅持续千分之几秒。管道末端是一截空腔,用于容留滚过来的球。 2、安全带拉力限制器事故发生后,安全带在预收紧装置的作用下,已经绷紧了。但我们希望在受力峰值过去后,安全带的张紧力度马上降低,以减小乘员受力,这份特殊任务就由安全带拉力限制器来完成:在安全带装置上,有一个如前所述的预收紧装置,底下卷绕着安全带。轴芯里边是一根钢质扭转棒。当负荷达到预定情况时,扭转棒即开始扭曲,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安全带,实现了安全带的拉力限制功能。 在安全带预收紧装置和安全带拉力限制器的共同作用下,安全带的保护能力几乎达到了理想状态。所谓于细微处见精神,先进的安全带确实能给乘员提供可以信赖的安全保护。 ●专题:您系好安全带了吗 安全带自问世以来,不知挽救了多少生命。随着安全气囊的出现,驾乘者的安全系数也大大提高。可就是有不少人不重视安全带与安全气囊的重要性,“明知故犯”,总是抱有侥幸心理。 安全气囊已经成为绝大多数现代轿车上的标准安全配置,这是为了更好地保护驾乘者,然而当驾驶并乘坐汽车尤其是装有安全气囊的汽车时,安全带必须要系好! 因为安全气囊的开发设计就是基于安全带有限的保护作用之上的,安全带与安全气囊组成辅助乘员保护系统(SRS—Supplemental Restraint System),它俩互相配合才能充分发挥对驾乘者的辅助保护作用。 当汽车前部发生强烈的碰撞时,由于惯性,驾乘者的身体向前快速移动,这时安全带便会尽力“拉住”驾乘者的身体,吸收部分冲击能量,同时安全气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充气并完全打开;接着驾乘者的身体上部便沉向安全气囊,气体也开始从气囊的排气口匀速逸出,并吸收了大部分冲击能量;随后,驾乘者身体向后并回到座椅上。以上整个过程几乎都是发生在一瞬间的,驾乘者完全处于被动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被动地依靠辅助乘员保护系统是惟一的选择。 如果碰撞之前没有系好安全带,那么安全气囊将反而会伤害驾乘者。由于没有了安全带的束缚,不仅一部分冲击能量无法从驾乘者身上“卸”下来,而且正在“一如既往”快速充气的安全气囊将与快速移动的驾乘者正面相撞,气囊快速膨胀所发出的巨大冲击力,将重重地撞向驾乘者的头部及胸部。可想而知,在这次“撞击”中,驾乘者的头部及胸部将严重受伤,-安全气囊反而成了伤害驾乘者的“罪魁祸首”。 这就是为什么要时刻系好安全带的原因!最后问一句,您系好安全带了吗? 发生意外事故时,救命的工具可能就是安全带,任何车 辆都有这种装置,所以要养成扣安全带的习惯。 真正需要扣安全带的,是坐在驾驶者旁边座位上的人。 在发生事故时,驾驶者有转向盘可供支撑身体,而坐在旁边 的人,头部大都会撞到驾驶室前玻璃上。安全带使用非常简 单,只要锁好固定扣就行了。使用前,要尽量拉出腰带,把 扣锁调节在腰部附近,剩余的安全带可绕回肩膀,调节肩带 长度置胸部附近,并应留出可放进一个拳头的富裕量。 安全带的检查方法:缓慢用手将安全带向下拉时,安全 带应能顺利地从卷绕器中拉出。猛地拉安全带时,应拉不动。 否则,为安全带失效。使用完毕按下按钮插头即可脱出。
㈢ 漏电保护器的主要作用是防止电气火灾在某些情况下能起到防止人身触电的作用
错误。漏电保护器的主要是用来在设备发生漏电故障时以及对有致命危险的人身触电保护。
一、漏电保护器
漏电保护器又称漏电断路器、漏电开关,主要是用来在设备发生漏电故障时以及对有致命危险的人身触电保护。具有过载和短路保护功能,可用来保护线路或电动机的过载和短路,亦可在正常情况下作为线路的不频繁转换启动之用。电网有接地时,漏电保护器能正常工作。 按其保护功能和用途可分为漏电保护继电器、漏电保护开关和漏电保护插座三种。
漏电
二、漏电保护器分类
漏电保护器可以按其保护功能、结构特征、安装方式、运行方式、极数和线数、动作灵敏度等分类,这里主要按其保护功能和用途分类进行叙述,一般可分为漏电保护继电器、漏电保护开关和漏电保护插座三种。
1.漏电保护继电器是指具有对漏电流检测和判断的功能,而不具有切断和接通主回路功能的漏电保护装置。漏电保护继电器由零序 互感器、脱扣器和 输出信号的辅助接点组成。它可与大电流的自动开关配合,作为低压 电网的总保护或主干路的漏电、接地或绝缘监视保护。
当主回路有漏电流时,由于辅助接点和主回路开关的分离脱扣器 串联成一回路,因此辅助接点接通分离脱扣器而断开空气开关、交流接触器等,使其掉闸,切断主回路。辅助接点也可以接通声、光信号装置,发出漏电报警信号,反映线路的绝缘状况。
2. 漏电保护开关是指不仅它与其它断路器一样可将 主电路接通或断开,而且具有对漏电流检测和判断的功能,当主回路中发生漏电或绝缘破坏时,漏电保护开关可根据判断结果将主电路接通或断开的开关元件。它与熔断器、热继电器配合可构成功能完善的低压开关元件。
目前这种形式的 漏电保护装置应用最为广泛,市场上的漏电保护开关根据功能常用的有以下几种类别:
1)只具有漏电保护断电功能,使用时必须与 熔断器、 热继电器、过流继电器等保护元件配合。
2)同时具有过载保护功能。
3)同时具有过载、 短路保护功能。
4)同时具有短路保护功能。
5)同时具有 短路、过 负荷、 漏电、 过压、 欠压功能。
3.漏电保护插座是指具有对漏电电流检测和判断并能切断回路的 电源插座。其 额定电流一般为20A以下,漏电动作电流6~30mA,灵敏度较高,常用于手持式电动工具和移动式电气设备的保护及家庭、学校等民用场所。
㈣ 行人保护装置有什么用
对于最基本的行人保护技术,主要涉及车身吸能材料的应用,如吸能保险杠专、软性的引擎盖材料、属大灯及附件无锐角等。其中,在发动机舱盖段面上采用缓冲结构设计,则是国内汽车厂商较为常见的做法。
在发动机盖掀起的末端安装一个活动铰链,碰撞到行人时,铰链带动发动机盖下沉,从而达到缓冲减少伤害的作用;利用引擎盖弹升技术,使发动机在汽车发生碰撞时瞬间鼓起,使人体不是碰撞在坚硬车壳上,而是碰撞在柔性与圆滑的表面上。
奔驰新E级轿车的弹起式发动机盖,可弹起50毫米。但是按照以往的技术,使用燃爆弹火药弹起发动机盖后,需要到专营店由技师进行修复。而新E级通过前保险杠感应器,使用弹簧产生上弹力,利用电磁螺线管开锁,弹起后驾驶者可以自行关闭发动机盖,系统自动复原。
除了雪铁龙C6在欧洲NCAP碰撞测试中得到了行人保护的四星评价外,还鲜有车型获得这项荣誉。而这一成绩主要归功于它的主动性引擎盖发动机系统。
㈤ 对人体起保护作用的灭火器叫什么名字
灭火器是一种可携式灭火工具。灭火器内放置化学物品,用以救灭火灾。灭火器是常见的防火设施之一,存放在公众场所或可能发生火灾的地方,不同种类的灭火器内装填的成分不一样,是专为不同的火灾起因而设。使用时必须注意以免产生反效果及引起危险。
㈥ 安全防护装置是什么
人防:人力防范,是利用人们自身的传感器(眼、耳等)进行探测,发现妨害或破坏安全的目标,作出反应;用声音警告、恐吓、设障、武器还击等手段来延迟或阻止危险的发生,在自身力量不足时还要发出求援信号,以期待做出进一步的反应,制止危险的发生或处理已发生的危险。如保安、门卫、巡逻、检查、看护等;
2、物防:物理防范,主要指建筑物、墙体、栅栏、门、锁、柜等物理屏障。主要作用在于推迟危险的发生,为“反应“提供足够的时间。现代的实体防范,已不是单纯物质屏障的被动防范,而是越来越多地采用高科技地手段,一方面使实体屏障被破坏地可能性变小,增大延迟时间;另一方面也使实体屏障本身增加探测和反应的功能。
3、技防:技术防范,利用电子、通信、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及其相关技术,如电子报警技术、视频监控技术、出入口控制技术、生物识别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与其相关的各种软件、系统工程等安全防范的技术手段进行的安全防范。
㈦ 安全气囊是一种什么装置
安全气囊系统是一种被动安全性(见汽车安全性能)的保护系统,它与座椅安全带配合使用,可以为乘员提供有效的防撞保护。在汽车相撞时,汽车安全气囊可使头部受伤率减少25%,面部受伤率减少8 0%左右。
原理
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碰撞事故时,首先由安全气囊传感器接收撞击信号,只要达到规定的强度,传感器即产生动作并向电子控制器发出信号。电子控制器接收到信号后,与其原存储信号进行比较,如果达到气囊展开条件,则由驱动电路向气囊组件中的气体发生器送去起动信号。
气体发生器接到信号后引燃气体发生剂,产生大量气体,经过滤并冷却后进入气囊,使气囊在极短的时间内突破衬垫迅速展开,在驾驶员或乘员的前部形成弹性气垫,并及时泄漏、收缩,吸收冲击能量,从而有效地保护人体头部和胸部,使之免于伤害或减轻伤害程度。
(7)对人体起保护作用的装置扩展阅读:
安全气囊的弹出条件
1、撞击速度,车辆需达到一定的撞击相对速度才会启动安全气囊。
2、撞击硬度,撞击物的坚硬程度为刚性碰撞,如石头、墙壁等物。
3、撞击的角度及部位,撞击的点必须在传感器附近,一般是车辆正前方左右60°之间,侧气囊/气帘传感器在车门附近。
安全驾车注意事项
1、配合安全带使用
系安全带后,人会先被安全带拉住等气囊完全打开才撞上去,此时危险系数就下降很多。
2、注意开车坐姿
驾驶员坐姿,方向盘和胸部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5厘米,距离过近会导致缓冲空间不足,安全气囊不能弹出,这时候驾驶员很可能被方向盘顶到,导致胸部软组织挫伤。
㈧ 那些护具可以保护老人摔倒比较不受伤
老年人容易摔跤,可以帮他们买护膝护腕。因为老年人骨质比较疏松,摔跤后可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另外呢,也可以买一些像拐杖一类的工具给他们扶着走路。
㈨ 触电保护器
减轻触电对人体产生伤害的一种装置。又称漏电保护器。是低压用电设备中常用的触电保护装置1。 触电使人致死的条件是:①人体的不同部位同时接触不同电位的物体;②上述电位差(即电压)达到一定数值以上;③通过人体的电流持续时间超过一定数值。触电保护器是以破坏上述条件为基础设计的,当人体触电时,能自动、快速地切断电源。
[编辑本段]结构
触电保护器主要由检测元件、脱扣元件和开关装置组成。①检测元件:当用电设备发生事故或绝缘损坏而有电流通过人体时,检测元件能灵敏地感受到,并发出动作命令。②脱扣元件:把检测元件发出的命令加以放大后,驱动电源开关的操作机构。③开关装置:接通或断开电源的装置。
[编辑本段]分类
触电保护器按工作原理分为电压型和电流型两种。电压型触电保护器的原理接线见图1。其动作过程是:当人体与C 相接触时,相电压Uc加在手和脚之间,人体、大地、桥式整流器、中性线和变压器C 相绕组构成电流回路。此时,整流器的直流侧有电流通过,使灵敏继电器LJ动作,打开其常闭接点,交流接触器JC断电,使其常开接点JC打开,从而切断电源,解脱人体触电电源。电压型触电保护器的动作灵敏,起动电流可以根据人体的安全电流来整定(人体的安全电流一般为10~15mA),适用于三相四线制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在使用时须注意:触电保护器上的零线连接处,不允许接头松脱;系统零线对地绝缘不得降低或对地短路。否则,保护器将失去保护作用。电流型触电保护器按其工作原理又可以分为单相电流互感器型和环形电流互感器型两种,两种保护器各有其特点。 ①单相电流互感器型触电保护器:电流互感器 B有两个一次侧绕组①和②,两绕组的匝数相等绕向相反,分别与相线及零线相接。二次绕组 ③和灵敏继电器J相接。正常工作时,相线中的电流和零线中的电流相等,铁心中没有磁通,绕组③中也没有感应电动势和电流。当人体触及相线时,通过人体的电流Ib经大地回到电源,此时,互感器B的绕组①和②中的电流失去平衡,铁心中出现磁通,绕组③中即产生感应电动势,并有电流启动交流接触器JC,使其常闭触点打开,从而切断电源。 ②环形电流互感器型触电保护器:其电源的3根相线A.B.C和零线O绞合在一起作为环形电流互感器的原边绕组。正常时,无论三相负荷平衡与否,4根导线中电流之和为零,放大器无输入也无输出。如果人体触及带电体,有电流I0以大地为回路流动时,则A、B、C和O 4根导线的电流之和不再为零,出现不平衡电流。此不平衡电流在环形电流互感器中产生磁通,二次线圈中的电流经放大后启动交流接触器JC切断电源。这种触电保护器要求零线只能一点接地,否则因为不平衡电流没有经过电流互感器,当负荷不平衡时会导致保护器误动作。如果电流互感器接在中性点的零线与地之间,当绝缘损坏时,漏电电流以重复接地点和零线为回路,不经过电流互感器,则保护装置拒绝动作。
㈩ 妁何防止触电事故有哪些保护装置
防止触电安全措施必须坚持“三到位”原则,即思想到位、行动到位、措施到位。
1、电业职工在检修用电设备时,一定遵循《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对10KV及以上设备检修时,必须采取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即:执行工作票制度、工作许可制度、工作间断制度、工作终结和恢复送电制度;必须采取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即:停电、验电、装设接地线、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栏。
2、电业职工在检修低压电器设备时,应按照《农村低压电器工作规程》操作。特殊情况需带电工作者,工作人员应穿戴合格的绝缘靴和绝缘手套,使用绝缘手柄的工具,穿长袖衣服,戴安全帽。
3、对临时用电应达到安全要求,对移动用电要经常检查电线、插头、插座、外壳接地等。对使用的行灯必须保证安全电压36V以下,禁止使用220V照明灯作为行灯。提倡安装一、二、三级保护器,并达到“三率”要求。
4、农村季节性用电很突出,在田间排灌,在场里脱粒,经常发现有挂钩线、地爬线、破皮线,有的刀闸不使用合格熔丝,这些违章都是事故隐患。针对这些情况首先是宣传教育,使农民群众认识到违章用电的危害。其次是利用电力稽查人员,对违章用电进行查处,最大限度的杜绝和减少违章用电的发生。确保不发生或少发生触电事故。
5、学会和掌握触电急救法。发生触电事故,应是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然后对症救治,做人工呼吸,做胸外按压和处理外伤,牢记“迅速、就地、正确、坚持”的八字方针。
防止触电事故的保护装置:
1、 保护接地
保护接地是为了防止电气设备绝缘损坏时人体遭受触电危险,而在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或构架等与接地体之间所作的良好的连接;保护接地适用于中性点不接地的低电网中,采用保护接地,仅能减轻触电的危险程度,但不能完全保证人身安全。
2、 保护接零
为防止人身因电气设备绝缘损坏而遭受触电,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电网的零线(变压器中性点)相连接,称为保护接零;保护接零适用于三相四线制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力系统中。
对于采用保护接零系统要求:
①零线上不能装熔断器和断路器,以防止零线回路断开时,零线出现相电压而引起的触电事故;
②在同一低压电网中,不允许将一部分电气设备采用保护接地,而另一部分电气设备采用保护接零;
③在接三眼插座时,不准将插座上接电源零线的孔同接地线的孔串接;正确的接法是接电源零线的孔同接地的孔分别用导线接到零线上;
④除中性点必须良好接地外,还必须将零线重复接地。
3、 工作接地
将电力系统中某一点直接或经特殊设备与地作金属连接,称为工作接地。工作接地可降低人体的接触电压、迅速切断电源、降低电气设备和输电线路的绝缘水平、满足电气设备运行中的特殊需要。
4、 漏电保护器
它的作用就是防止电气设备和线路等漏电引起人身触电事故,也可用来防止由于设备漏电引起的火灾事故以及用来监视或切除一相接地故障,并且在设备漏电、外壳呈现危险的对地电压时自动切断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