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改造的装置与教材的装置相比,优点是
(1)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改进后的装置比图回1的装置的优点为:能防答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
(2)图1实验中烧杯中热水能提供热量,且能使水中的白磷与空气隔绝.
(3)试管中的白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能验证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4)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要使图2试管中的红磷燃烧,可采用取出试管,擦干外壁,在酒精灯上加热的方法.
故答案为:(1)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
(2)隔绝空气、提供热量;
(3)试管中的白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4)取出试管,擦干外壁,在酒精灯上加热.
⑵ 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
【改进与实验】燃烧必须达到三个条件:①物质本身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助燃物充分地接触,③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所以投入水中的白磷虽然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是在水中与空气隔绝,所以不会燃烧;试管中的白磷会燃烧,它的温度即达到着火点又与空气接触,满足燃烧的条件;试管中的红磷尽管与空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所以不会燃烧.
【反思与评价】(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燃烧后的产物在试管中不会散发到空气里,所以优点是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
(2)图3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松动;
(3)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
1 |
5 |
1 |
5 |
1 |
5 |
1 |
5 |
⑶ (2013曲靖)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列改进装置对物质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查阅资料】①白磷有剧毒
(1)白磷周围产生火星.液面上方产生大量白烟,说明有氧气产生,同时证明了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2)氢氧化钠的作用是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
(3)
【猜想】
参加反应的物质为Na2O2和H2O,分析其元素组成,只有Na、H、O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也应该含有这三种元素,所以生成的另一种物质只能是氢氧化钠,不可能是Na2CO3;
【实验论证】
酚酞遇碱性溶液会变红,现在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呈碱性;
【结果表达】
根据实验结果,反应后生成的物质为氢氧化钠和氧气,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
【拓展延伸】
常温下过氧化钠固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判断一瓶空气中长久放置的过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法是加入稀盐酸,如果产生气泡,则证明变质.
答案:
(1)氧气;与氧气接触
(2)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
(3)
【猜想】
反应物质中没有碳元素.
【实验论证】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过氧化钠固体于试管中,加足量水,并向其中滴入少量 无色酚酞试液. | 酚酞试液变红色 | 猜想一成立 |
⑷ 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A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白磷燃烧产生的
【改进实验】燃烧必须达到三个条件:①物质本身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氧气充分地接触,③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所以投入水中的白磷虽然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是在水中与空气隔绝,所以不会燃烧;试管中的白磷会燃烧,它的温度即达到着火点又与空气接触,满足燃烧的条件;试管中的红磷尽管与空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所以不会燃烧;
【反思评价】(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燃烧后的产物在试管中不会散发到空气里,所以优点是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
(2)图3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松动;
【拓展迁移】白磷燃烧消耗了试管中的氧气,造成试管内压强较小,所以水会进入试管,且进入水的体积为试管中中氧气的体积.
故答案为:【改进实验】①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②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
【反思评价】(1)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
(2)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松动;
【拓展迁移】水会进入试管,约占试管容积的五分之一;五分之一.
⑸ 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我们设计如下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在250mL烧杯中,注入200mL热水,并投入一小
(1)白磷与O 2 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温度未达到着火点;没有与O 2 接触 (2)白磷燃料放热使红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3)向水中的红磷通入空气。 (4)答案正确即可 |
⑹ 初中化学白磷燃烧条件探究改进实验中气球的作用.就是把气球用玻璃管插在试管上,,
1,防止气体受热膨胀,使得试管内压强过大
2,通过气球的变化,来显示反应的程度
3,白磷燃烧,有刺激性气味放出,这里的气球可以充当尾气处理装置
⑺ 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产生的大
试管中的红磷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故试管中的红磷不会燃烧,热水中的白磷,温度虽然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但是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热水中的白磷不会燃烧,所以本题答案为:
(2)图2中,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试管内气体体积膨胀,可能导致橡皮塞飞出,出现安全事故,图3中气球起到了缓冲作用,所以本题答案为: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的气体受热膨胀而松动. |
⑻ 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提出问题]燃烧产生的大量白烟是否
[改进与实验]燃烧必须达到三个条件:①物质本身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氧气充分地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所以投入水中的白磷虽然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是在水中与空气隔绝,所以不会燃烧;试管中的白磷会燃烧,它的温度既达到着火点又与空气接触,满足燃烧的条件;试管中的红磷尽管与空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所以不会燃烧;
实验过程中a试管中气球会因为试管内燃烧产生大量的热而膨胀后又由于冷却到室温气压降低而收缩;
[反思与评价]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燃烧后的产物在试管中不会散发到空气里,所以优点是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
[拓展与迁移]白磷燃烧会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反应后试管倒立,可观察到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约占试管容积的1/5;
得出的实验结论为: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故答案为:[改进与实验]①温度没有达到试管中红磷的着火点;②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或空气)接触;先涨大后缩小;
[反思与评价](1)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
[拓展与迁移](1)1/5;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2)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⑼ 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小军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
(1)反应物为磷和氧气,生成物为五氧化二磷,用最小公倍数法来配平;
(2)①和②都与氧气接触,一个是白磷达到了着火点燃烧了,一个是红磷没达到着火点没有燃烧,所以验证条件是否达到着火点;①和③温度都达到了着火点,但一个与氧气接触,一个在水下与氧气不接触,所以验证的条件是否与氧气接触;
(3)关闭燃气灶阀门,火焰熄灭就能证明没有了可燃物,燃烧就停止.
(4)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燃烧后的产物在试管中不会散发到空气里,所以优点是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图3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松动;
故答案为:(1)4P+5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