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Ⅰ.小明设计了右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试回答:(1)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__
Ⅰ(1)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进行实验时要进行尾气处理,以防污染空气,所以本题答案为:没有尾气处理; (2)一氧化碳属于易燃性气体,不纯时加热易爆炸,所以实验时要先通入一氧化碳,所以本题答案为:②; (3)一氧化碳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铜,所以本题答案为:CuO+CO
Ⅱ(1)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时,通入的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从而将二氧化碳除去,分离得到一氧化碳,所以本题答案为:一氧化碳; (2)关闭活塞a,再打开活塞b,稀硫酸与上一步反应中生成的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从而分离得到二氧化碳,所以本题答案为:二氧化碳; Ⅲ氧化亚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铜盐溶液,而铜不与硫酸反应,所以本题答案为:
|
⑵ 小明按如图所示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的小孔是三角形的,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______
小孔成像实验中,成像的形状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和小孔的形状没有关系,并且此时所成的像为蜡烛火焰的倒立的实像.
故选C.
⑶ 小明组装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胶头滴管内装有相同浓度和体积的稀盐酸,实验时,将滴管中的稀盐酸同时加
(1)在相同条件,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合理给分,下同) (2)装置A中导管内液面的上升速度比装置B的快 (3)细长玻璃导管中形成的液面高度变化大,便于观察。 |
⑷ 小明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组装好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分别记下了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1)当匀速向上提升重物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才等于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2)图中滑轮组绳子股数为5股,钩码提升的高度为h=0.1m,所以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5h=5×0.1m=0.5m,而表中弹簧测力计提升的高度为0.4m,所以出现了错误;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
W有用 |
W总 |
Gh |
Fs |
Gh |
F5h |
G |
5F |
2N |
5×0.5N |
W有用 |
W总 |
fs |
F5s |
f |
5F |
0.6N |
5×0.2N |
W有用 |
W总 |
W有用 |
W有用+W额 |
⑸ 小明按右图装好了实验装置(两胶头滴管中的稀盐酸浓度和体积都相等),
(1)比较粉末状和块状的碳酸钙和同浓度、同体积盐酸反应的速率的大小。 (2)相同的液体体积变化在细长的玻璃导管中造成的液面高度变化大,便于 观察: 使导管中的液柱呈现红色,便于观察导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 (3)两装置中导管内的液面均上升,装置A中导管内液面的上升速度比装置B的快:等质量的粉末状碳酸钙与盐酸的接触面积比块状碳酸钙的大,反应速率快,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体多,压上的液柱高度增高。
⑹ 小明和小强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试验中,一同组装好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他们分别记下了钩码和弹簧测
(1)根据二力平衡知,只有竖直向上匀速直线拉动弹簧测力计时,拉力才等内于弹簧测力容计的示数;
(2)动滑轮被3根绳子承担,拉力移动的距离就是物体和动滑轮移动距离的3倍,因此弹簧测力计提升的高度错了,应为0.3m;
(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
W有 |
W总 |
Gh |
Fs |
1N×0.1m |
0.5N×0.3m |
⑺ 小明按下图装好实验装置(两胶头滴管中的稀盐酸的溶解质量分数都为百分之10并且体积都相等
(1)比较粉末状和块状的碳酸钙和同浓度、同体积盐酸反应的速率的大小。
(2)相同的液体体积变化在细长的玻璃导管中造成的液面高度变化大,便于 观察:
使导管中的液柱呈现红色,便于观察导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
(3)两装置中导管内的液面均上升,装置A中导管内液面的上升速度比装置B的快:等质量的粉末状碳酸钙与盐酸的接触面积比块状碳酸钙的大,反应速率快,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体多,压上的液柱高度增高。
⑻ 小明按图装好了实验装置(两胶头滴管中的稀盐酸浓度和体积都相等),实验时,同时完全捏扁两滴管的胶头,
(1)图示说明除大理石的颗粒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反应物接触面积大时反应速度会变快.
故应填:探究反应物颗粒的大小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
(2)长玻璃管在装置中是平衡装置中内外的气压,并且能在反应时观察液面上升的速度.
故应填:①使装置内外气体压强相等;②通过观察玻璃导管中水面上升的速率,确定反应速率; 便于观察
(3)A中是粉末状的大理石反应速度快,生成气体速度快,B装置是块状固体反应速度慢,生成的气体速度慢.
故应填:A中液面上升速率快,B中液面上升速率慢; 反应物颗粒越大,反应速率越慢,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