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课题小组同学为了确定细胞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又进行了如下探究:作出假设: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只
(1)肝细胞利用保存液中的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线粒体产生的CO 2 扩散进入细胞质基质中 用不含葡萄糖的保存液 (2)丙酮酸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水彻底分解成CO 2 和氢[H],因此可以通过检测是否有CO 2 产生来判断丙酮酸是否被分解。 (3)分别给1号和2号试管设置空白对照组1′和2′,1′和2′试管所装物质分别与1号和2号试管中的相同,只是在第⑤步不加入丙酮酸,而加入生理盐水 |
⑵ 如图示测定绿色植物的有氧呼吸的装置图,请仔细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1)A瓶内的NaOH的作用是;B瓶中
(1)A瓶内的NaOH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是版否完全被A瓶内的NaOH溶液吸收.权
(2)要用不透光的玻璃罩罩住植物,防止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3)D瓶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是否进行了呼吸作用并产生二氧化碳.
(4)萌发的种子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如果将植株换成萌发的种子,结果与绿色植物相比相同.
(5)有同学认为采用此装置还不能足以说明D瓶中石灰水变浑浊是绿色植物或萌发的种子的产生的,应该对此实验做些改进:增加一组对照实验,装置同实验组,将绿色植物或萌发的种子改为已死的植物或死亡的种子.
这样才能充分说明D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是植物呼吸作用导致.
故答案为:
(1)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完全被A瓶内的NaOH溶液吸收
(2)防止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3)检验是否进行了呼吸作用并产生二氧化碳
(4)相同
(5)增加一组对照实验,装置同实验组,将绿色植物或萌发的种子改为已死的植物或死亡的种子
⑶ 用红磷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改进的方法 如题
注射器内加入来100ml水,然后自往广口瓶塞上插注射器,把点燃的红磷迅速放入广口瓶中,并盖上插着那根灌着100ml水的注射器的盖子,待燃烧结束冷却至室温时把注射器内剩余的水注入量筒,计算比100ml少了的体积.然后用这个体积比上250就是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
⑷ 课本上有氧呼吸的实验装置图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tn=imagedetail&word=%CD%BC4%2D24%BD%CD%C4%B8%BE%FA%BA%F4%CE%FC%CA%B5%D1%E9%D7%B0%D6%C3%CA%BE%D2%E2%CD%BC&in=5304&cl=2&lm=-1&pn=0&rn=1&di=8542233765&ln=117&fr=ala0&fmq=&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
⑸ 关于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的几个问题,说得简单点,非高考复习 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能产生能量
1:就是能进行各项生来命活自动了呗,检测能量我真没听说过,估计是你想多了,考试大概也不会让你检测产生能量的,除非是信息题。2:单纯葡萄糖和水的反应,那不就是水解吗,你又没加别的物质,你听说过葡萄糖水解吗?葡萄糖是单糖啊!所谓糖酵解也不是说糖和水反应啊。3:有氧呼吸时间长氧气消耗殆尽,转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⑹ 有氧呼吸实验
碳酸氢钠是用来平衡装置中的二氧化碳的量而使用的.
⑺ 探究有氧呼吸底物的实验设置
本题结合实验装置图,考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实验装置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⑻ 为了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实验室为你提供了如图所示两组实验装置,锥形瓶中分别装有新鲜的含酵母菌
(1)分析实验装置可知,装置甲通入空气,可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根据有氧呼吸的化学反应式可知,实验需检测产生的二氧化碳,因此锥形瓶A中应盛有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以便除去空气中原有的二氧化碳,防止干扰实验结果;锥形瓶B中应放入含酵母菌的溶液;锥形瓶C中应盛有澄清的石灰水,用于检验产生的二氧化碳.装置乙是密闭的.可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因此锥形瓶D中应盛有含酵母菌的培养液,E锥形瓶中盛有澄清的石灰水,以检验D中是否产生二氧化碳.实验前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与E瓶连接,其目的是耗去D瓶内的氧气,创设无氧环境.
(2)由于酵母菌属于异养生物,需要葡萄糖作为反应的底物,因此为保证酵母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能正常生活,应用无菌注射器适时、适量向酵母菌培养液中注入葡萄糖液.
(3)根据题意可知,该同学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即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虽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进行吸收,但是吸收的有可能不彻底,因此用玻璃导管在A瓶和B瓶之间再连接上一瓶澄清石灰水,以检验空气中的CO2是完全被A瓶的NaOH溶液吸收.
故答案为:
(1)有氧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含酵母菌的溶液、澄清的石灰水
无氧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澄清的石灰水 耗去D瓶内的氧气,创设无氧环境
(2)用无菌注射器适时、适量向酵母菌培养液中注入葡萄糖液
(3)用玻璃导管在A瓶和B瓶之间再连接上一瓶澄清石灰水,以检验空气中的CO2是完全被A瓶的NaOH溶液吸收
⑼ 研究小组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时,对教材中所画装置图进行了改进,设计了如下图甲所示的装置,并将
(1)该实验是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酵母菌无氧呼吸能产生酒精和CO2,所以①号试管用于检测酵母茵发酵产生的CO2,可用澄清石灰水检测,也可以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该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可根据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来确定该发酵产物的产量.
(2)因为空气中也有CO2,所以设置②号试管作对照组,目的是为了排除空气中CO2对实验的干扰.
(3)培养液中,酵母菌先有氧呼吸繁殖,然后进行酒精发酵,随着营养物质的减少,代谢产物及废弃物的积累,酵母菌数目逐渐减少,所以酵母菌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变化规律对应于图乙中曲线b;酵母菌酒精发酵时,酒精的含量逐渐增多,但到一定程度后,酒精含量不再增加,所以发酵液中酒精量的变化情况对应于图乙中曲线a;随着发酵的进行,培养液中葡萄糖的量逐渐被消耗,所以葡萄糖溶液的浓度变化对应于曲线d.
故答案:(1)CO2 溴麝香草酚蓝 绿 时间长短
(2)空气中CO2
(3)b a d
⑽ 【必修1】探究细胞呼吸方式的装置为什么要通气
我就先抛砖引玉的谈谈: 例.如下图所示验证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的实验装置,锥形瓶A中装有适量的酵母菌和葡萄糖的混合溶液,锥形瓶B中装有澄清的石灰水,两个装置用玻璃管相连。请将锥形瓶A进行改进,排除锥形瓶中空气的干扰,保证酵母菌很快就能进行无氧呼吸并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最符合要求的改进装置是。( ) 解析:由于锥形瓶A中的空气中有氧气,酵母菌开始进行有氧呼吸,过一段时间后锥形瓶中的氧气消耗完,酵母菌才进行无氧呼吸(酒精发酵),这时连通锥形瓶中的澄清石灰水才能保证检测的是无氧呼吸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否则可能是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如果用密度比水小的油(如石蜡油,煤油等)浮于培养液的上面将溶液与空气隔开,保证排除空气中氧气的干扰,若将玻璃管插入液面下就可以排除锥形瓶中培养液的液面上方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干扰,但是很难收集到产生的二氧化碳,那么由于不断产生二氧化碳使锥形瓶内的气压不断升高,气压会使溶液由玻璃管流出或者冲开瓶塞,因此要充分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可将玻璃管改成倒置的漏斗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倒置漏斗增加了气体收集的面积有利于充分收集气体。所以四个选项中最佳的改进方案为D,答案为D。当然每个方案都有不完善的地方,还可以进一步去探索去改进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