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船舵的寓意
船舵是用来操纵和控制船舶航向的,一般位于船尾,又称船尾舵,它是中国造船技术方面的一项重大发明。按功能划分,船舵分为平衡舵、升降舵、开孔舵等类型。按用途分,船舵分为河船舵和海船舵两大类。
“舵”从舟,它声。本义:船尾用以控制行向的装置。单提“舵”字,默认一般指船舵,如把舵(掌舵)。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也出现了“车舵”和“机舵”。“船舵”,附设于船体外,利用船舶航行时作用于舵叶上的流体动力而控制船舶航向的装置。通常由舵叶和舵杆组成。
(1)舵装置的作用扩展阅读:
从经验和出土文物上都能看出,舵是由桨演变而来。桨可以在作推进工具时,兼顾控制航向。但当众多桨手划船时,既要推进又要控制航向就相当困难,于是就专设一名桨手控制航向。
他位于船尾,因为船尾距船的转动中心较远,在改变船的航向上最省力、快捷,同时他又与推进桨手互不干扰。后来船体加大,桨叶面积也随之增加,就逐渐产生了舵。
船舵在商朝已经使用,其形制经历了几个阶段的演变。古代用来操纵和控制船舶航向的装置。通常由舵叶、垂直舵杆和水平舵柄组成。
在舟楫活动早期,航向靠桨操纵,尾部的操纵桨因逐渐增大桨叶面积而演变成舵。1955年广州东汉墓出土的陶船模型设有船尾舵,反映了桨的演变。
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和刘熙所著《释名》等,对舵都有解释,说明舵的应用在当时已相当普遍。到唐、宋时代船尾舵日臻完善和成熟。
有的舵的舵叶面积延展到舵杆之前,使舵杆前后的水压力比较平衡,使转舵省力,称为平衡舵。有的在舵叶上开菱形小孔,使舵叶两侧的水相通,转舵既省力又不影响舵效。
有的加设悬舵索和绞舵装置,以便根据航道深浅调整舵叶入水深度,舵降下可提高舵效;舵提起可得到保护。后来大型船舶增设了操舵装置,由滑车、绳索等组成。
Ⅱ 求:通常船舶上的操舵装置安装有几套各自的用途和要求是什么
船上操舵装置是三套,分别是两套自动舵随动舵和一套应急舵,也就是俗称的橡胶柄。平时用自动舵随动舵,这个不好用了用应急舵。
Ⅲ 升降舵有什么作用
潜艇的艇首和艇尾都装有升降舵,它们和鱼的鳍一样,只要改变舵与水面的角度,就能使在水中航行的潜艇改变深度,向上或向下航行,操作很方便。
另外,艇尾还装有方向舵。因为它是垂直安装的,所以也叫垂直舵。它和鱼尾巴的作用一样,能使潜艇左、右转弯或保持航行方向。
Ⅳ 自动陀原理
自动陀工作原理:当船首受到风浪、流等外力作用而偏离原航向一定角度(偏航角)时,该装置立即动作,使舵叶偏转一定角度(偏舵角),船首在舵力作用下逐渐返回原航向;为防止船首回转惯性过大,船首在未到达和接近原航向时,该装置使舵正舵或产生一个反舵角,从而使船首回到原航向。
为了适应船舶的不同受载状况和海况,一般自动舵还设置了一些调节旋钮。自动舵模拟并代替了,人工操舵方式,其保持航向的精度比人工操舵高,对地提高了航速。海船上常用的自动舵有比例-微分舵、比例-微分-积分航、自适应舵和自动驾驶仪(航迹舵)等。
自动舵,全称“自动操舵装置控制系统”,又称“自动操舵装置”。是指能自动及时纠正船舶的偏航,使船较长时间和较准确地保持在指定航向的一种操舵装置。
船舶是借助螺旋桨的推力和舵力来改变或保持航速和航向,实现从某港出发按计划的航线到达预定的目的。操舵系统是一个重要控制系统,其性能直接影响着船舶航行的操纵性、经济性和安全性。自动操舵仪是总结了人的操舵规律而设计的装置。系统的调节对象是船,被调节量是航向。
Ⅳ 关于船舵的原理
船舵其实就是位于船尾的一只大桨,人们把它固定在船身上,然后利用杠杆原理,通过转动这个大桨长柄的位置来带动水下的桨片,从而调节和控制船只行进的方向和路线。
古代用来操纵和控制船舶航向的装置。通常由舵叶、垂直舵杆和水平舵柄组成。在舟楫活动早期,航向靠桨操纵,尾部的操纵桨因逐渐增大桨叶面积而演变成舵。1955年广州东汉墓出土的陶船模型设有船尾舵,反映了桨的演变。
(5)舵装置的作用扩展阅读
根据舵杆轴线在舵叶上的位置,可分为平衡舵、不平衡舵和半平衡舵。平衡舵的舵压中心至舵杆轴线的距离小,故转舵力矩小,但舵在水流作用下易摆动,是中国造船技术一项重要的技术发明。
平衡舵转舵时,由于轴线前后部分所受的水动力对轴线的力矩,方向相反,因此转舵力矩小,可以配用功率较小的舵机。轴线之前的舵叶,在转舵时起平衡作用,故称平衡部分,整个舵也因此称作平衡舵。
平衡舵多采用悬挂支承,其舵轴所受弯矩大,要求有较高的强度。此外,其平衡部分向轴线之前伸延,对船尾线型影响较大。悬挂式平衡舵多用于有两个以上螺旋桨的舰艇。
Ⅵ 潜艇的升降舵有哪几种
潜艇升降舵是用于潜艇水下航行时保持和改变深度的装置。分艇首升降舵和艇尾升降舵。艇首升降舵,舵叶对称布置在艇首或指挥室围壳两侧,舵面较小,舵力不大。布设在艇首上部结构的,通常为收推式,使用时推出,不用时收入;布设在指挥室围壳的,为固定安装式,亦称围壳舵。艇尾升降舵,舵时对称布设在层轴螺旋桨前(或后)面,舵叶面较首舵大,直接受螺旋桨水流的作用,产生的舵力较大,是水下*纵潜艇的主升降舵。
升降舵由平衡式舵叶、舵轴、转舵传动装置和*舵装置(如首舵为收推式,还包括收报装置)组成。通过*舵装置驱动转舵装置,使舵轴转动,舵轴两端的舵叶,随之上下摆动,置于所需上浮或下潜舵角上。其动力采用液压或电动。*纵部位设在中央指挥舱。现代潜艇一般装有计算机控制的升降舵和方向舵联合*舵装置,能自动控制潜艇在水下航行的深度和航向。
Ⅶ 舵机在模型中起得是什么作用, 怎么安装
舵机最早出现在航模运动中。在航空模型中,飞行机的飞行姿态是通过调节发动机和各个控制舵面来实现的。举个简单的四通飞机来说,飞机上有以下几个地方需要控制: 1.发动机进气量,来控制发动机的拉力(或推力); 2.副翼舵面(安装在飞机机翼后缘),用来控制飞机的横滚运动; 3.水平尾舵面,用来控制飞机的俯仰角; 4.垂直尾舵面,用来控制飞机的偏航角; 遥控器有四个通道,分别对应四个舵机,而舵机又通过连杆等传动元件带动舵面的转动,从而改变飞机的运动状态。舵机因此得名:控制舵面的伺服电机。 不仅在航模飞机中,在其他的模型运动中都可以看到它的应用:船模上用来控制尾舵,车模中用来转向等等。由此可见,凡是需要操作性动作时都可以用舵机来实现。 2、结构和控制 一般来讲,舵机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舵盘、减速齿轮组、位置反馈电位计5k、直流电机、控制电路板等。 工作原理:控制电路板接受来自信号线的控制信号(具体信号待会再讲),控制电机转动,电机带动一系列齿轮组,减速后传动至输出舵盘。舵机的输出轴和位置反馈电位计是相连的,舵盘转动的同时,带动位置反馈电位计,电位计将输出一个电压信号到控制电路板,进行反馈,然后控制电路板根据所在位置决定电机的转动方向和速度,从而达到目标停止。 舵机的基本结构是这样,但实现起来有很多种。例如电机就有有刷和无刷之分,齿轮有塑料和金属之分,输出轴有滑动和滚动之分,壳体有塑料和铝合金之分,速度有快速和慢速之分,体积有大中小三种之分等等,组合不同,价格也千差万别。例如,其中小舵机一般称作微舵,同种材料的条件下是中型的一倍多,金属齿轮是塑料齿轮的一倍多。需要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类型。 舵机的输入线共有三条,红色中间,是电源线,一边黑色的是地线,这辆根线给舵机提供最基本的能源保证,主要是电机的转动消耗。电源有两种规格,一是4.8V,一是6.0V,分别对应不同的转矩标准,即输出力矩不同,6.0V对应的要大一些,具体看应用条件;另外一根线是控制信号线,Futaba的一般为白色,JR的一般为桔黄色。另外要注意一点,SANWA的某些型号的舵机引线电源线在边上而不是中间,需要辨认。但记住红色为电源,黑色为地线,一般不会搞错。
Ⅷ 舵是什么意思
1:利用船舶航行时作用于舵叶上的流体动力而控制船舶航向的装置。通常由舵叶和舵杆组成。应用学科:船舶工程(一级学科);
2:附设于船体外,用以对船施加回转力矩,控制和调整航向的翼状装置。
Ⅸ 船舶舵杆的作用是什么
舵杆是舵叶转动的轴,并用以承受和传递作用在舵叶上的力及舵给以转舵装置的力,也就是说舵机通过舵杆转动舵叶,舵叶承受水对其的反作用力使船舶实现转向。
Ⅹ 船尾舵有些什么用途呢它主要经历了什么发明过程呢
船尾舵其实和普通的舵有着同样的作用,它主要是用来控制船只行进的方向的操作机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船尾舵的发展过程是什么样的。
我国关于船尾舵的记录大概是在东汉时期,虽然这不是一个很准确的时间,但是也可以给人们一些信息表示出我国最迟发明出船尾舵就是在东汉时期。舵是行船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个装置如果一个正常的船只没有了多那么它在前进的时候就会无法控制方向。舵大多数时候都是设置在船尾的,不同大小的船只会有不同大小的舵,因为小舵是无法掌控大船的,这会让船只在行驶的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所以大船有很大的舵,小船有小的舵,这才能够让人们在控制方面有着更精确的掌控。
以上这个故事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如果有任何错误,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