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向高压容器内方便的加入固体粉末
如果是从常压向高压容器输送流体(或颗粒比较小的粉尘),一定要通过输送机械,例如正位移泵,高压流体输送循环泵等等,先将其输送压力上升至容器内压力以上方可进行输送。
不过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从高压容器内部输送,这就避免了采用容器外输送机械的问题,可以先计算好用量,再将固体粉末放置于容器某一单独留出的小室,系统运转后再用机械的方法驱动传动部件将粉末加入容器内。不过这就牵涉到高压容器的再设计了。
⑵ 请问天津大学考研化工原理的考试大纲
根据天津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初试考试自命题科目大纲》,化工原理的考试大纲为: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对于学术型考生,本考试涉及三大部分内容:( 1)化工原理课程,( 2)化工原理实验,( 3)化工传递。其中第一部分化工原理课程为必考内容(约占 85%),第二部分化工原理实验和第三部分化工传递为选考内容(约占 15%),即化工原理实验和化工传递为并列关系,考生可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其中之一进行考试。
对于专业型考生,本考试涉及二大部分内容:( 1)化工原理课程,( 2)化工原理实验。均为必考内容,其中第一部分化工原理课程约占 85%,第二部分化工原理实验约占 15%。要求考生全面掌握、理解、灵活运用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要求考生具有熟练的运算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务必书写清晰,过程必须详细,应注明物理量的符号和单位,注意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不在试卷上答题,解答一律写在专用答题纸上,并注意不要书写在答题范围之外。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一)【化工原理课程考试内容及比例】( 125 分)
1.流体流动( 20 分)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流体的流动现象(流体的黏性及黏度的概念、边界层的概念);流体在管内的流动(连续性方程、柏努利方程及应用);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量纲分析、管内流动阻力的计算);管路计算(简单管路、并联管路、分支管路);流量测量(皮托管、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转子流量计)。
2.流体输送设备( 10 分)
离心泵(结构及工作原理、性能描述、选择、安装、操作及流量调节);其它化工用泵;气体输送和压缩设备(以离心通风机为主)。
3.非均相物系的分离( 12 分)
重力沉降(基本概念及重力沉降设备-降尘室)、;离心沉降(基本概念及离心沉降设备-旋风分离器);过滤(基本概念、恒压过滤的计算、过滤设备)。
4.传热( 20 分)
传热概述;热传导;对流传热分析及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包括蒸汽冷凝及沸腾传热);传热过程分析及传热计算(热量衡算、传热速率计算、总传热系数计算);辐射传热的基本概念;换热器(分类,列管式换热器的类型、计算及设计问题)。
5.蒸馏( 16 分)
两组分溶液的汽液平衡;精馏原理和流程;两组分连续精馏的计算。
6.吸收( 15 分)
气-液相平衡;传质机理与吸收速率;吸收塔的计算。
7.蒸馏和吸收塔设备( 8 分)
塔板类型;板式塔的流体力学性能;填料的类型;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
8.液-液萃取( 9 分)
三元体系的液-液萃取相平衡与萃取操作原理;单级萃取过程的计算。
9.干燥( 15 分)
湿空气的性质及湿度图;干燥过程的基本概念,干燥过程的计算(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干燥过程中的平衡关系与速率关系。
(二)【化工原理实验考试内容及比例】( 25 分)
1.考试内容涉及以下几个实验
单相流动阻力实验;离心泵的操作和性能测定实验;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恒压过滤常数的测定实验;对流传热系数及其准数关联式常数的测定实验;精馏塔实验;吸收塔实验;萃取塔实验;洞道干燥速率曲线测定实验。
2.考试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实验目的和内容、实验原理、实验流程及装置、实验方法、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实验结果分析等几个方面。
(三)【化工传递考试内容及比例】( 25 分)
1.微分衡算方程的推导与简化
连续性方程(单组分)的推导与简化;传热微分方程的推导与简化;传质微分方程的推导与简化。
2.微分衡算方程的应用
能够采用微分衡算方程,对简单的一维稳态流体流动问题、导热问题及分子传质问题进行求解。
三、试卷的题型及比例
化工原理课程部分试题包括基本概念题和应用题。基本概念题型可以是填空题,也可以是选择题,概念题约占 25%;应用题包括过程计算题和过程分析题,一般 5~6 题,约占 60%。化工原理实验部分的题型为填空题、选择题及实验设计题;化工传递部分的题型为推导(或推导与计算相结合)题。化工原理实验(或化工传递)部分约占 15%。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⑶ 高分悬赏~天津大学制药工程考研细节~给点建议~
初试:考数二,专业课有三种选择:
081720★制药工程
_ 0107081720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302数学二④828制药工艺学
_ 0207081720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302数学二④826化工原理
_ 0307081720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302数学二④827生物化学
复试:制药分离工程
$$$$$$$$$$$$$$$$$$$$$$$$$$$$$$$$$$$$$$$$$$$$$$$$$$$$$$$$$$$$$$$$$$$$$
参考这两个官方网址:
http://gs.tju.e.cn/yzbpage/ssdg.aspx
http://gs.tju.e.cn/yzbpage/files/2009/ss/sszyml.htm
$$$$$$$$$$$$$$$$$$$$$$$$$$$$$$$$$$$$$$$$$$$$$$$$$$$$$$$$$$$$$$$$$$$$$
三门专业课考纲如下:
天津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 828 课程名称:制药工艺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全面掌握制药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熟习代表性产品的制造工艺过程等,具有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工艺过程中问题的初步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 生物制药 (50%)
掌握生物制药的主要原理与工艺技术,包括微生物发酵制药、基因工程制药、动物细胞培养制药等。
(1)微生物发酵制药(30%):掌握制药微生物的特性和发酵药物的种类、发酵原理、工艺条件和过程的优化控制等。熟悉抗生素类、氨基酸、维生素药物的微生物发酵制造工艺。
(2)基因工程制药(10%):掌握基因工程制药宿主生物的种类及表达载体的构建,基因工程药物的种类与生产工艺过程等。熟悉基因工程微生物生产干扰素、生长素等的工艺。
(3)动物细胞工程制药(10%):掌握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与技术、制药工艺和控制。熟悉动物细胞表达红细胞生成素、单克隆抗体等的生产工艺。
2. 化学制药 (25%)
掌握化学制药的原理与工艺过程,包括工艺路线设计、合成工艺研究、手性技术及其典型化学药物的生产工艺。
(1)药物工艺路线的设计方法与选择原则(5%):掌握类型反应法、分子对称法、追溯求源法、模拟类推法和拆分法等设计方法,并能根据反应类型、合成步骤、收率、原辅材料的来源等评价和选择工艺路线。
(2)合成工艺研究(10%):掌握药物合成路线的工序和化学反应单元的工艺技术,包括配料比、溶剂、催化与相转移催化、反应温度、压力及反应控制等。
(3)手性制药技术(5%):掌握手性药物制备的化学和酶法原理。
(4)典型化学药物:掌握紫杉醇、氯霉素、可的松等工艺原理与过程(5%)。
3、制药共性技术(25%)
(1)制药工艺计算(10%):掌握物料衡算、能量衡算与工艺的经济性评价。
(2)反应器及其设计(5%):掌握反应器类型与结构特点、发酵罐、搅拌斧、其他新型反应器的设计与过程分析。
(3)中试放大(5%):掌握放大的基本方法和放大研究、生产工艺规程的制定。
(4)三废处理工艺(5%):掌握制药企业污染种类及其三废处理原理与工艺。
三、考试的题型及比例
专业缩写术语的中英文对译14%;名词解释12%;选择题12%;填空题12%;简答题20%;论述题3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150)。
$$$$$$$$$$$$$$$$$$$$$$$$$$$$$$$$$$$$$$$$$$$$$$$$$$$$$$$$$$$$$$$$$$$$$
天津大学硕士生入学考试业务课程大纲说明
课程编号: 826 课程名称:化工原理(含实验或化工传递)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考试涉及三大部分内容:(1)化工原理课程,(2)化工原理实验,(3)化工传递。其中第一部分化工原理课程为必考内容(约占85%),第二部分化工原理实验和第三部分化工传递为选考内容(约占15%),即化工原理实验和化工传递为并列关系,考生可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其中之一进行考试。
要求考生全面掌握、理解、灵活运用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要求考生具有熟练的运算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务必书写清晰,过程必须详细,应注明物理量的符号和单位。不在试卷上答题,解答一律写在专用答题纸上。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一)【化工原理课程考试内容及比例】(125分)
1.流体流动(20分)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流体的流动现象(流体的粘性及粘度的概念、边界层的概念);流体在管内的流动(连续性方程、柏努利方程及应用);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量纲分析、管内流动阻力的计算);管路计算(简单管路、并联管路、分支管路);流量测量(皮托管、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转子流量计)。
2.流体输送设备(10分)
离心泵(结构及工作原理、性能描述、选择、安装、操作及流量调节);其它化工用泵;气体输送和压缩设备(以离心通风机为主)。
3.非均相物系的分离(12分)
重力沉降(基本概念及重力沉降设备-降尘室)、;离心沉降(基本概念及离心沉降设备-旋风分离器);过滤(基本概念、恒压过滤的计算、过滤设备)。
4.传热(20分)
传热概述;热传导;对流传热分析及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包括蒸汽冷凝及沸腾传热);传热过程分析及传热计算(热量衡算、传热速率计算、总传热系数计算);辐射传热的基本概念;换热器(分类,列管式换热器类型、计算及设计问题)。
5.蒸馏(16分)
两组分溶液的汽液平衡;精馏原理和流程;两组分连续精馏的计算。
6.吸收(15分)
气-液相平衡;传质机理与吸收速率;吸收塔的计算。
7.蒸馏和吸收塔设备(8分)
塔板类型;板式塔的流体力学性能;填料的类型;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
8.液-液萃取(9分)
三元体系的液-液萃取相平衡与萃取操作原理;单级萃取过程的计算。
9.干燥(15分)
湿空气的性质及湿度图;干燥过程的基本概念,干燥过程的计算(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干燥过程中的平衡关系与速率关系。
(二)【化工原理实验考试内容及比例】(25分)
1.考试内容涉及以下几个实验
单相流动阻力实验;离心泵的操作和性能测定实验;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恒压过滤常数的测定实验;对流传热系数及其准数关联式常数的测定实验;精馏塔实验;吸收塔实验;萃取塔实验;洞道干燥速率曲线测定实验。
2.考试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实验目的和内容、实验原理、实验流程及装置、实验方法、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实验结果分析等几个方面。
(三)【化工传递考试内容及比例】(25分)
1.微分衡算方程的推导与简化
连续性方程(单组分)的推导与简化;传热微分方程的推导与简化;传质微分方程的推导与简化。
2.微分衡算方程的应用
能够采用微分衡算方程,对简单的一维稳态流体流动问题、导热问题及分子传质问题进行求解。
注:(二)和(三)部分为并列关系,考生可根据情况选择之一进行解答。
三、试卷的题型及比例
化工原理课程部分的题型包括概念题及应用题。概念题分为填空题和选择题两类,概念题约占25%;应用题包括计算题及过程分析题,一般5~6题,约占60%。化工原理实验部分的题型为填空题、选择题及实验设计题;化工传递部分的题型为推导(或推导与计算相结合)题。化工原理实验(或化工传递)部分约占15%。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150)。
$$$$$$$$$$$$$$$$$$$$$$$$$$$$$$$$$$$$$$$$$$$$$$$$$$$$$$$$$$$$$$$$$$$$$$
天津大学硕士生入学考试业务课程大纲
课程编号: 827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掌握、理解并灵活运用生物化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要求考生熟知理论内容并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卷务必书写清楚、符号和西文字母运用得当。不在试题上答卷。
二、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重点部分)
(一)生物化学理论课考试范围 (90%)
1. 蛋白质化学 (14%)
(1) 蛋白质的化学组成,20种氨基酸的简写符号
(2) 氨基酸的理化性质及化学反应
(3) 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一级、二级及高级结构的特点及与功能的关系)
(4) 氨基酸顺序测定的一般步骤
(5)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分离纯化的方法和纯度鉴定
2. 核酸化学 (10%)
(1) 核酸的组成及分类
(2) 核苷酸的结构
(3) DNA和RNA的一级结构和二级结构的特点
(4) RNA的分类及各类RNA的生物学功能
(5) 核酸的主要理化特性
3. 糖类结构与功能 (2%)
(1) 糖的主要分类及其各自的代表
(2) 糖的缀合物及其代表和它们的生物学功能
4. 脂类与生物膜 (5%)
(1) 生物体内的脂类所包括的类型,其代表脂及各自特点
(2) 生物膜的化学组成,"流体镶嵌模型"的要点
5. 酶学 (10%)
(1) 酶促反应的特点
(2) 酶的作用机理
(3)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米氏方程的推出)
(4) 酶的提纯与活力鉴定
6. 维生素 (3%)
(1) 维生素的分类
(2) 与辅酶有关的维生素同辅酶的关系及其作用
7. 激素(3%)
(1) 激素的分类
(2) 激素与蛋白质、脂类和固醇的关系
8.糖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10%)
(1) 无氧酵解、有氧氧化及磷酸戊糖的代谢途径及其在代谢过程中能量产生与消耗
(2) 糖元的异生作用及其主要途径
9. 生物氧化 (3%)
(1) 生物体中(有线粒体)典型的呼吸链及其组成
(2) 呼吸链的排列顺序及其产生ATP的位置
10. 脂类的代谢与合成 (5%)
(1) 脂肪的分解代谢,脂肪酸的*-氧化过程
(2) 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11. 核酸的代谢与合成 (10%)
(1) 嘌呤、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途径
(2) DNA 的半保留复制及意义,DNA的复制过程和特点
(3) RNA 的转录过程, 各种RNA转录后的成熟过程
(4) DNA重组技术中的有关概念及名词
12. 蛋白质的代谢与合成 (10%)
(1) 蛋白质的分解产物CO2、胺、氨及*-酮戊二酸的去向
(2) 蛋白质的合成体系及其作用机理
(3) 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13.代谢调空(5%)
(1)酶的调节、激素的调节、反义核酸的调节和神经的调节
(2)以上四种调节之间的关系
(二)生物化学实验课考试范围 (10%)
1.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中所有实验的原理
内容包括:还原糖的测定,氨基酸的纸层析,蛋白质及氨基酸的颜色反应,血清蛋白的醋酸纤维膜电泳,酪蛋白的制备,菜花中核酸的提取及特性鉴定,酶的特性及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SDS-PAGE)
2. 常用试剂的配制及仪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三、 试卷题型及比例
《生物化学》试卷含生物化学实验部分(占10%)。试卷有概念及问答题。概念题分为填空、选择及判断题三类,约占20~30%;名词解释约占10%;问答题一般有6~7题(包括很简单的计算内容),占50~60%。概念题及问答题涉及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中各章的内容。
四、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150分)。
⑷ 天然气锅炉的实习操作报告
关于锅炉房实习报告锅炉房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 形成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个大体 认识,为今后的系统的理论学习奠定初步的基矗 实习任务:了解采热系统的原理、组成及各设备的功能;了解各种空 调系统的原理、组成及各设备的功能;了解燃媒、燃油及燃气锅炉的 构造与原理;了解制冷系统的原理、组成及各设备的功能;了解活塞 式压缩机、离心式压缩机以及螺杆式压缩机的构造与原理;了解制冷 的原理以及系统组成;了解冷库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了解冷却塔的结 构和工作原理。 参观地点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六个方面:空调系统、通风系统、锅炉房 系统、制冷系统、供热部分、燃气部分。根据这六方面老师带我们参 观了云峰制药厂,东山储配站,张家口市大力神锅炉制造有限公司, 盛华热电厂,新华大厦,张家口市食品公司,河北北方学院第一附属 医院,金凤大厦。 锅炉房系统 定义:利用燃料燃烧释放的热能或其他热能加热水或其他工质,以生 产规定参数和品质的蒸汽、热水或其他工质的设备。 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 能、高温烟气的热能等形式,而经过锅炉转换,向外输出具有一定热 能的蒸汽、高温水或者有机热载体。 锅炉中的炉膛、锅筒、燃烧器、水冷壁过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 构架和炉墙等主要部件构成生产蒸汽的核心部分,称为锅炉本体。 锅炉本体:锅炉本体是“锅”和“炉”两大部分组合在一起构成的。 “锅”是指承受内部或外部压力,构成封闭系统的各种部件,包括锅 壳、锅筒、水冷壁、凝渣管、锅炉管束、蒸汽过热器、省煤器、集箱、 下降管、汽水分离装置、排污装置、气温调节装置等;“炉”是指构 成燃料燃烧场所的各种组成部件,包括炉膛和炉前煤斗、煤阀门、炉 排、除渣板、分配送风装置等组成的燃烧设备。 锅炉本体中两个最主要的部件是炉膛和锅筒。燃稻壳蒸汽锅炉的内部 结构图炉膛又称燃烧室,是供燃料燃烧的空间。将固体燃料放在炉排 上,进行火床燃烧的炉膛称为层燃炉,又称火床炉;将液体、气体或 磨成粉状的固体燃料,喷入火室燃烧的炉膛称为室燃炉,又称火室炉; 空气将煤粒托起使其呈沸腾状态燃烧,并适于燃烧劣质燃料的炉膛称 为沸腾炉,又称流化床炉;利用空气流使煤粒高速旋转,并强烈火烧 的圆筒形炉膛称为旋风炉。 在锅炉的认识中我们主要参观了张家口大力神锅炉有限公司和东源 热力,在认识实习中对锅炉的构造和使用有了具体的认识。 锅炉运行过程和原理:在水汽系统方面,给水在加热器中加热到一定 温度后,经给水管道进进省煤器,进一步加热以后送进锅筒,与锅水 混合后沿下降管下行至水冷壁进口集箱。水在水冷壁管内吸收炉膛辐 射热形成汽水混合物经上升管到达锅筒中,由汽水分离装置使水、汽 分离。分离出来的饱和蒸汽由锅筒上部流往过热器,继续吸热成为 450的过热蒸汽,然后送往汽轮机。在燃烧和烟风系统方面,送风 机将空气送进空气预热器加热到一定温度。在磨煤机中被磨成一定细 度的煤粉,由来自空气预热器的一部分热空气携带经燃烧器喷进炉膛。 燃烧器喷出的煤粉与空气混合物在炉膛中与其余的热空气混合燃烧, 放出大量热量。燃烧后的热烟气顺序流经炉膛、凝渣管束、过热器、 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后,再经过除尘装置,除往其中的飞灰,最后由 引风机送往烟囱排向大气。 下图为在东源热力的整体运作流程图: 制冷系统 工作原理:空调器的制冷系统由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毛细管四 个主要部件组成。按照制冷循环工作的顺序,依次用管道连接成一个 整体。系统工作时、蒸发器内的制冷剂吸收室内空气的热量而蒸发成 为压力和温度均较低的蒸气,被压缩机吸入并压缩后,制冷剂的压力 和温度均升高,然后排入冷凝器。制冷剂蒸气在冷凝器内通过放热给 室外空气而冷凝成为压力较高的液体。制冷剂液体通过毛细管的节流, 压力和温度均降低,再进入蒸发器蒸发,如此周而复始地循环工作, 从而达到降低室内温度的目的。 制冷系统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节流阀)和蒸发器等四大设备 组成,在这些设备之间用管道依次联接形成一个封闭系统。为保证系 统的正常运行,还需一些辅助设备,包括油分离器、储液器、不凝气 体分离器、过滤器和自动控制器等。 在张家口食品公司我们参观冷冻技术以及该公司的冷冻设备。冷库设备不同制冷方法使用不同的设备,目前应用最广的是蒸气压缩制冷, 主要设备有压缩机(见流体输送机械)、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阀。 压缩机用于压缩和输送制冷剂蒸气,其中以活塞式和离心式的应用最 广。物品在冷却或冻结时要放出一定的热量,制冷装置的围护结构在 使用时也会传入一定的热量。因此为保持制冷装置中的低温条件,就 必须装设制冷机,以便连续不断地移去这些热量,或者利用冰的熔化 或干冰的升华吸收这些热量。 张家口食品公司的工业流程图如下: 压缩机排气--------油氨分离器--------冷凝器--------高 压储液罐-------膨胀阀--------低压循环储液筒---------- 冷却方式:制冷设备的冷却方式有直接冷却和间接冷却两种。直接冷却是将制冷机的蒸发器装设在制冷装置的箱体或建筑物内,利用制冷 剂的蒸发直接冷却其中的空气,靠冷空气冷却需要冷却的物体。这种 冷却方式的优点是冷却速度快,传热温差小,系统比较简单,因而得 到普遍应用 冷凝器的作用是将压缩机送出的高压高温的制冷剂蒸气 冷凝成液体。常用的冷凝器有三类:水冷式。以水作为冷却剂,有 管式冷凝器、套管式冷凝器及螺旋板式冷凝器。喷淋式。同时以水 和空气作为冷却剂,有喷淋式冷凝器(空气为自然对流)和蒸发式冷 凝器(空气为强制对流)。空冷式。以空气作为冷却剂,即空气冷 制冷设备:蒸发器又称吸热器,是通过液态制冷剂的沸腾汽化使载冷剂或被冷却 物体降温的传热设备。蒸发器可分两类:一类是冷却液体式,用于冷 却液体载冷剂,有管壳式蒸发器及各种浸没式蒸发器(如立管式、螺 旋管式、蛇管式)。浸没式蒸发器是将整个换热面浸入盛有载冷剂的 槽中,槽内经搅拌,强化换热。另一类是冷却空气式,用于冷却作为 载冷剂的空气,又分为管排和冷风机两种。管排由垂直管、水平管或 盘管组成,制冷剂在管内沸腾,管外空气作自然对流,冷风机则是由 管组与风机组成,使管外空气作强制对流。 根据工作原理制冷机可分为压缩式制冷机。依靠压缩机的作用提高 制冷剂的压力以实现制冷循环,按制冷剂种类又可分为蒸气压缩式制 冷机(以液压蒸发制冷为基础,制冷剂要发生周期性的气-液相变) 和气体压缩式制冷机(以高压气体膨胀制冷为基础,制冷剂始终处于 气体状态)两种。吸收式制冷机。依靠吸收器-发生器组(热化学 压缩器)的作用完成制冷循环,又可分为氨水吸收式、溴化锂吸收式 和吸收扩散式3 种。蒸汽喷射式制冷机。依靠蒸汽喷射器(喷射式 压缩器)的作用完成制冷循环。半导体制冷器。利用半导体的热- 电效应制取冷量。 通风系统 通风又称换气,是用机械或自然的方法向室内空间送入足够的新鲜空 气,同时把室内不符合卫生要求的污浊空气排出,使室内空气满足卫 生要求和生产过程需要。建筑中完成通风工作的各项设施,统称通风 设备。 通风按照范围可分为全面通风和局部通风。全面通风也称稀释通风, 它是对整个空间进行换气。局部通风是在污染物的产生地点直接把被 污染的空气收集起来排至室外,或者直接向局部空间供给新鲜空气。 局部通风具有通风效果好、风量节省等优点。 通风按照空气流动所依靠的动力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自然通风: 通风的动力是室内外空气温度差所产生的“热压”和室外风的作用 所产生的“风压”。这两种因素有时单独存在,有时同时存在。 机械通风是以风机为动力造成空气流动。机械通风不受自然条件的限 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送风和排风,获得稳定的通风效果。在某些场 合常兼用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某些房间对空气环境有较高的要求, 不允许周围空气流入(如医院的手术室、实验大楼中的精密仪器室等), 这些房间的机械送风量应大于机械排风量,使室内压力大于大气压力。 室内多余的空气会通过门、窗和其他缝隙流至室外。某些污染较严重 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为了防止其中的污浊空气流入周围的空 间,应使室内的压力小于大气压力,使室内的污浊空气不致流至室外。 是机械通风系统示意。室外空气经百叶窗进入送风室,送风室内设有净化空气用的空气过滤器和加热空气用的空气加热器等,空气经 过净化和加热后由风机加压经过风管输送到房间内的送风格栅(即出 风口),再分布到各室内和室内空气混合。有时,排风经下部的排风 口吸入回风管道,返回送风室,和室外新鲜空气混和后继续使用。采用 循环空气的目的是为了在节能的前提下,保证室内的温度和风速分布 比较均匀。送、排风量的大小和送、排风口的布置对通风房间的空气 温度、湿度、速度和污染物浓度的分布影响极大。合理地布置送、排 风口及分配送、排风量称为室内的气流组织。 在新华大厦我们观看了地下车库的通风系统,地下车库的通风系统为 单独的防火排烟系统,通风系统由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组成,送风为 两侧送风中间排风,由两侧向中间形成对流,两侧送风频率为10 每小时,排风频率为6次每小时,与其他系统配合使车库始终处于负 压状态,从而保证流畅的通风。 空调系统 工艺性空调 :目的是满足生产过程和科学研究等的需要,此时空调 设计是保证工艺要求为主,室内人员的舒适感是次要的。计算机房、 电话总机房、精密电子车间和某些特殊的实验室、博物馆等的空调。 通过参观云峰药业的地下室空调制冷系统及阅读相关书籍我了解了 空调系统的有关知识。 空调系统的组成 中央空调系统通常由以下5 部分组成:空气处理设备、冷源和热源、 空调风系统、空调水系统及控制检测系统。 空调系统按负担室内热温负荷所用介质可分为全空气系统、空气-水 系统、全水系统和制冷剂直接蒸发系统。按空气处理设备的设置情况 可分为集中式、半集中式和全分散式空调系统。集中式系统将所有空 气处理设备(包括风机、表冷器、加热器、加湿器和过滤器等)都集 中在空调机房内。被处理空气的温度、湿度,在空气处理机内进行集 中调节后,经风管(道)输送到空调房间。根据季节的和室内热湿负 荷的变化,可在空气处理机内及时进行切换和调整。 空调系统的空气处理设备 空气处理设备有空气净化处理设备和空气热湿处理设备。 空气净化处理设备 空气净化处理设备:对于进入空调房间的空气,除了满足温度、湿度 和气流速度外,还要满足空气净化的要求,即除去空气中的尘埃、烟 雾、微生物等悬浮污染物,消除各种异味,最好有足够的负离子含量 空调系统所处理的空气,通常是由室外新风和回风组成。空气中的悬浮污染物来自新风和回风两个方面。空气净化的目的就是要除去上述 两个方面的污染。 空气净化设备可按室内污染物存在的状态分为处理悬浮颗粒物的除 尘式和处理气态污染物的除气式两类。在除尘式空气净化处理设备当 中以纤维过滤器为核心,另外还有驻极体静电过滤器等。其特点是主 要利用纤维过滤技术或静电过滤技术等来处理悬浮颗粒物。在除气式 空气处理设备中,主要有活性炭过滤器、光催化过滤器和空气净化器 等。其特点主要是利用吸附技术,光催化技术和离子化技术等来处理 气态污染物。 常用的空气过滤器 1)粗效过滤器:过滤对象是10~100um 的大颗粒尘埃,用于空调系统 的初级过滤,保护中效过滤器。 2)中效过滤器:过滤对象是1~10um 的大颗粒尘埃,用于空调系统的 中级过滤,保护末级过滤器。 3)高效空气过滤器:过滤对象是1~5um 的尘埃,用于大于10 洁净室送风的末级过滤或高洁净度要求场合的中间级过滤器。4)高效空气过滤器:过滤对象是小于1um 的尘埃,用于普通100 以上洁净室送风的末级过滤。空气净化器是将纤维过滤技术、静电过滤技术、活性炭过滤技术、负 离子技术、臭氧技术集成为一体的空气净化设备。其工作原理是:由 高速旋转的离心风机在机器体内产生负压,受到污染的空气被吸入机 内,依次通过具有杀菌功能的粗过滤网,装填有高效空气过滤材料的 过滤层和具有高效催化作用的活性炭过滤层,这样三重过滤净化后由 送风口送出洁净的空气。 空气热湿处理设备 空气热湿处理设备,可分为直接接触式和间接接触式。直接接触式热 湿交换包括喷水室、蒸汽加湿器、局部补充加湿装置以及使用液体吸 湿剂的装置等。其特点是与空气进行热湿交换的介质直接与空气接触。 间接式热湿交换包括光管式、翅片管式和肋管式空加湿器及空气冷却 器等。其特点是与空气进行热湿交换的介质不与空气直接接触,换热 介质(热水、水蒸气、冷水、制冷剂)在间壁式换热管内流动,被处 理空气在管外流过,两者通过固体臂面进行热交换或热湿交换。 空调冷却水系统 空调冷却水系统,是指利用冷却塔向冷水机组的冷凝器供给循环冷却 水的系统。由冷却塔、冷却水箱、冷却水泵和冷水机组冷凝器等设备 及其连接管路组成。 冷凝水系统 冷凝水系统。不论空调末端设备的冷凝水盘是位于机组的正压段还是 负压段,冷凝水盘出水口处均需设置水封,水封高度应不大于冷凝水 盘处正压或负压值。正压段是为了防止漏风,负压段是为了顺利排出 冷凝水。 空调系统流程图: 燃气系统 主要参观了东方储配站,该站属于甲级防火防爆部分。看到了巨大的 气柜,气柜由十米底座和三个八米的节组成,最高共可达32 相邻的节用反向的滑轮连接。气柜随气压的大小而自由升降,在集中用气的时候气压较低,气柜也变得矮一些。给用户送气的气压也会有 变化,比如过年过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加大了煤气的使用量,所以 就要加比平时更大的压力才能满足正常的使用。天天的压力也有变化, 做饭的时间也比平常时间要压力大。 燃气储配站站址的选择要考虑工艺、动力、给排水、土建安装、防火 防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及其对投资和运行费用的影响,并和城 市总体规划相协调。燃气储配站的工艺布置应保证工作可靠、安全生 产和便于运行管理。各建筑物和构筑物之间应满足安全防火距离的要 求,应设环绕全站的消防道路,压送、调压等生产车间的用电设备应 考虑防火防爆要求,站内燃气管道宜连成环状并设有检修和事故时使 用的越站旁通管道。 燃气储配站的工艺流程应根据气源厂的性质、城市规模、负荷分布和 管网压力级制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一级调压器的作用 是将高压燃气的压力降至高压储气罐的工作压力,以存入储气罐。二 级调压器的作用是将燃气压力调节到出站管道的工作压力。燃气储配 站中除根据不同需要设置储气、压送、调压等主要工艺设备外,还设 有生产辅助设施、生活设施和消防设施等。 下图为燃气供应系统图 供热部分 供热部分主要以参观盛华热电厂为主,盛华热电厂是以热电联产的方 式进行工作的,热电联产是由热电厂同时生产电能和可用热能的联合 生产方式。 以热电厂作为热源的供热系统称为热电厂集中供热系统。由热电厂同 时供应电能和热能的能源综合供应方式称为热电联产。热电厂是联合 生产电能和热能的发电厂。热电厂供热系统是以利用汽轮机同时生产 电能和热能的热电合供系统作为热源。以热电厂作为热源实现热点联 产,不仅热能利用效率高,同时利于环保。 热媒系统(第一循环系统)由热源,换热器和热媒管网组成。由锅炉 生产的蒸汽通过热媒管网送到换热器加热冷水,变成高温水通过热媒 管网供暖。经过热交换蒸汽变成冷凝水,大部分和新补充的软化水经 冷凝循环泵再送回锅炉加热为蒸汽,如此循环完成热的传递过程。 热水供水系统(第二循环系统)由热水配水管网和回水管网组成。被 加热到一定温度的冷水,从换热器出来,经配水管网送至各个热水配 水点,而换热器的冷水由高位水箱或给水管网补给。供热后的热水经 回水管使一定量的热水经过循环水泵流回换热器。 热电厂中的换热站有专门的遥控室和控制台,通过遥控站可以清楚的 掌握各处蒸汽、热水的压力和温度等,并且可以通过控制器来进行调 在学校我们还自行参观了学校的供热论文网设备,主要以散热器为主,我们分别参观了食堂,宿舍,图书馆和教室,在观看散热器的过程中 图书馆和综合楼一楼主要是以翼型散热器为主,柱型散热器为辅,其 他地方主要是柱型散热器。 散热器,是将热媒的热量传导到室内的一种末设备,已成为生活中不 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质量的优劣,性能的好坏,外观的华陋,直接 关系到使用的安全性、经济性和装饰性等问题。因此,关注散热器, 也就是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 下图为供热系统流程图 实习体会 紧张而又充满乐趣的认识实习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 认识实习是我们学习专业课的基础,我们能够学到很多在书本中学不 到的东西。我们常见的各种建筑物内外的给水、排水、供热、消防等 管道,只是略知其一,对于他们为什么这样安装而不那样安装,工作 原理是什么,靠什么提供动力等等并不是很清楚。 自从接到录取通知书,我就对供热通风和空调工程这个专业产生了兴 趣和向往。进入大学一年来我们只是学习了基础课,还没有接触到专 业课。通过这次实习我了解了我们专业的主要内容,加深对专业的了 解,提高了我的专业兴趣和专业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建立了有关工艺 过程、系统原理和设备的感性认识,初步了解了有关系统和设备的操 作步骤和方法,提高了我的实践能力,为后续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 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初步了解了研究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 基本方法,培养了树立正确的工程意识和工程观点。 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加深了对专业的认识,了解了本专业的研究内容, 还是很有前途的,增加了学好这门专业的信心,明确了自己将来的发 展奋斗目标。
⑸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中流速怎么计算
流
体流动阻力的测定实验;
实验内容;(1)测定流体在特定材质和d的直管中流动时的阻力;(2)测定流体通过阀门或90°肘管时
的局部阻力系;5.2实验目的;(1)了解测定流体流动阻力摩擦系数的工程定义,掌;(2)测定流体流经直管的摩擦阻力和流经管件的局部;(3)熟悉压差
计和流量计的使用方法;(4)认识组成管路系统的各部件、阀门并了解其作用
1234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实验
093858 张亚辉
5.1 实验内容
(1)测定流体在特定材质和d的直管中流动时的阻力摩擦系数λ,并确定λ和Re之间的关系。
(2)测定流体通过阀门或90°肘管时的局部阻力系数。
ε
5.2 实验目的
(1)了解测定流体流动阻力摩擦系数的工程定义,掌握测定流体阻力的实验组织方法。
(2)测定流体流经直管的摩擦阻力和流经管件的局部阻力,确定直管阻力摩擦系数与雷诺数之间的关系。
(3)熟悉压差计和流量计的使用方法。
(4)认识组成管路系统的各部件、阀门并了解其作用。
5.3 实验基本原理
流
体管路是由直管、管件(如三通、肘管、弯头)、阀门等部件组成。流体在管路中流动时,由于黏性剪应力和涡流的作用,不可避免地要消耗—定的机械能。流体在
直管中流动的机械能损失称为直管阻力;而流体通过阀门、管件等部件时,因流动方向或流动截面的突然改变导致的机械能损失称为局部阻力。在化工过程设计中,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或计算,对于确定流体输送所需推动力的大小,例如泵的功率、液位或压差,选择适当的输送条件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1)直管阻力
流体在水平的均匀管道中稳定流动时,由截面1流动至截面2的阻力损失 表现为压力的降低,即
由于流体分子在流动过程中的运动机理十分复杂,影响阻力损失的因素众多,目前尚不能完全用理论方法来解决流体阻力的计算问题,必须通过实验研究掌握其规律。为了减少实验工作量,简化实验工作难度,并使实验结果具有普遍应用意义,可采用因次分析方法来规划实验。
将所有影响流体阻力的工程因素按以下三类变量列出 ① 流体性质 密度 ρ,黏度 μ;
② 管路几何尺寸 管径d,管长l,管壁粗糙度 ε; ③ 流动条件 流速u。
可将阻力损失hf与诸多变量之间的关系表示为
根据因次分析方法,可将上述变量之间的关系转变为无因次准数之间的关系
其中
ρ/μ=Re称为雷诺准数(Reynoldsnumber),是表征流体流动形态影响的无因次准数;l/d是表示相对长度的无因次几何准数;ε/d称为管壁相对粗糙度。 将式③改写为
式⑥即为通常计算直管阻力的公式,其中λ 称为直管阻力摩擦系数。 直管段两端的压差若用水银U 型压差计测定,则
其中R为U 型压差计两侧的液柱高度差。
由
式⑤可知,不管何种流体,直管摩擦系数λ 仅与Re和ε/d有关。因此,只要在实验室规模的小装置上,用水作实验物系,进行有限量的实验,确定λ
与Re和ε/d的关系,即可由式⑥计算任—流体在管路中的流动阻力损失。这也说明了因次分析理论指导下的实验方法具有“由小见大,由此及彼”的功效。
(2)局部阻力
局部阻力通常用当量长度法或局部阻力系数法来表示。
当量长度法:流体通过管件或阀门的局部阻力损失,若与流体
流过—定长度的相同管径的直管阻力相当,则称这—直管长度为管件或阀门的当量长度,用符号le表示。这样,就可以用直管阻力的公式来计算局部阻力损失。在
管路计算时,可将管路中的直管长度与管件阀门的当量长度合并在—起计算,如管路系统中直管长度为l,各种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之和为
ilei,则流体在管路中流动的总阻力损失为
局部阻力系数法:流体通过某—管件或阀门的阻力损失用流体在管路中的动能系数来表示,这种计算局部阻力的方法,称为阻力系数法,即
—般情况下,由于管件和阀门的材料及加工精度不完全相同,每—制造厂及每—批产品的阻力系数是不尽相同的。
⑹ 药厂生产的单元操作有哪些
这个要看情况的,推荐你一本书,很详细。可以网上搜,也可以去买。化工单元操作(供制药、精细化工专业用)出版:化学工业出版社它的目录如下:全文目录化工单元操作
绪论
第一章 流体流动
第一节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1—1流体的密度、比容和相对密度
1—2流体的压力(压强)
1—3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1—4静压力的测量
第二节 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
1—5流量与流速
1—6稳定流动与不稳定流动
1—7流体稳定流动的物料衡算——连续性方程
1—8流体稳定流动的能量衡算——柏努利方程
1—9柏努利方程应用举例
第三节 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
1—10流动阻力的表现——压力降
1—11产生流动阻力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1—12粘度
1—13流体流动的类型
1—14阻力计算的通式
1—15流体在直管中作层流流动时的阻力
1—16流体力学相似
1—17流体在圆形直管中流动时的阻力关系曲线
1—18局部阻力的计算
1—19管路计算
第四节 流速与流量的测量
1—20测速管(毕托管)
1—21孔板流量计
1—22转子流量计
第二章 流体输送机械
第一节 离心泵
2—1离心泵的结构和作用原理
2—2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
2—3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2—4离心泵的安装高度
2—5离心泵的操作、组合及安装
2—6药厂常用离心泵的类型和选用
第二节 其它类型泵
2—7正位移泵
2—8旋涡泵
2—9流体作用泵
第三节 各类泵的比较
第四节 气体输送与压缩机械
2—10通风机
2—11鼓风机
2—12压缩机
2—13真空泵
第三章 非均一系的分离
第一节 气相非均一系的分离
3—1沉降分离
3—2气体的过滤净制
3—3湿法除尘
3—4电除尘器
第二节 液相非均一系的分离
3—5过滤机理
3—6过滤设备
3—7离心分离设备
3—8离心沉降设备
第四章 液体搅拌
第一节 搅拌设备
4—1搅拌设备的组成
4—2搅拌器的作用原理
4—3搅拌器的分类
第二节 搅拌器的性能
4—4旋桨式搅拌器
4—5涡轮式搅拌器
4—6桨式搅拌器
4—7搅拌器的强化措施
4—8搅拌器的选型
第三节 搅拌功率
4—9功率关联式
4—10功率曲线
第四节 搅拌器的放大
4—11搅拌器放大的概念
4—12搅拌器的放大
第五章 传热
第一节 传热的基本概念
5—1传热的基本方式
5—2常用的传热设备
5—3稳定传热和不稳定传热
第二节 热传导
5—4热传导的基本概念和傅立叶定律
5—5导热系数
5—6平壁的热传导
5—7圆筒壁的热传导
第三节 对流传热
5—8对流传热的分析
5—9对流传热速率方程(牛顿冷却定律)
5—10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
5—11热相似
第四节 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
5—12流体无相变化时的对流传热系数
5—13流体有相变化时的对流传热系数
第五节 热辐射
5—14热辐射的基本概念
5—15热辐射的基本定律
5—16两固体间的相互辐射
5—17对流和辐射的联合传热
第六节 传热计算
5—18能量衡算
5—19总传热速率方程
5—20传热温度差与流体流向的选择
5—21流体流向的选择
5—22总传热系数
第七节 换热器
5—23常用换热器
5—24高效换热器
5—25强化传热过程的途径
第八节 列管换热器的设计
5—26列管换热器设计的基本原则
5—27列管换热器设计的基本步骤和举例
第九节 常用的加热、冷却与冷凝的方法
5—28加热方法
5—29冷却与冷凝方法
第六章 蒸发与结晶
第一节 蒸发
6—1蒸发过程的基本概念
6—2蒸发器
6—3蒸发器的辅助设备
6—4单效蒸发的计算
6—5蒸汽的利用率、蒸发器的生产强度及多效蒸发
6—6蒸发过程常用的节能措施
第二节 结晶
6—7结晶原理
6—8结晶的工业方法及常用的结晶设备
6—9结晶的工艺计算
第七章 冷冻
第一节 冷冻过程的基本原理
7—1理想冷冻循环
7—2冷冻系数与冷冻能力
7—3温熵图(T——S图)
7—4实际冷冻循环
第二节 冷冻剂与载冷体
7—5冷冻剂
7—6载冷体
第三节 压缩蒸气冷冻装置及选用
7—7压缩蒸气冷冻装置
7—8冷冻机的功率消耗与选用
第四节 其它型式冷冻装置
7—9蒸汽喷射式汽化冷冻装置
7—10吸收冷冻装置
第八章 气体吸收
第一节 吸收操作的基本原理
8—1吸收中的相平衡
8—2扩散原理
8—3吸收速率
第二节 填料吸收塔的结构
8—4填料的类型及特性
8—5填料塔的附属结构
第三节 填料吸收塔的工艺设计
8—6吸收操作的流程
8—7物料衡算及吸收操作线方程
8—8吸收剂的选择及用量
8—9填料塔的直径
8—10填料层的阻力
8—11填料层高度
8—12传质系数及传质单元高度的计算
第四节 解吸及其它类型吸收简介
8—13解吸
8—14其它类型吸收
第五节 其它吸收设备
8—15吸收操作的强化
8—16其它吸收设备
第九章 液体蒸馏
第一节 蒸馏中的气液平衡关系
9—1气液平衡与蒸馏操作
9—2双组分理想溶液的相图
9—3双组分非理想溶液的相图
9—4挥发度与相对挥发度
第二节 蒸馏方法和总物料衡算
9—5简单蒸馏和平衡蒸馏
9—6精馏的原理
9—7精馏的流程
9—8蒸馏操作的物料衡算
第三节 双组分混合液连续精馏的计算
9—9恒摩尔流量假定
9—10精馏塔的操作线方程
9—11进料热状况对操作线的影响
9—12理论板数的图解法
9—13回流比的选择
9—14理论板数的简捷算法
9—15塔板效率与实际塔板数
9—16填料精馏塔的填料层高度
9—17影响精馏分离效果的因素
第四节 微分蒸馏和间歇精馏的计算
9—18微分蒸馏的计算
9—19间歇精馏的计算
第五节 多组分精馏的计算
9—20多组分精馏计算的概念
9—21相平衡常数和相平衡计算
9—22产品组成的计算
9—23最小回流比和实际回流比下的塔板数
第六节 蒸馏设备
9—24塔板的类型
9—25塔板的主要尺寸与负荷性能
9—26板式塔塔径和其他尺寸的计算
9—27填料精馏塔
9—28蒸馏釜和其他传热设备
第七节 添加组分的蒸馏
9—29水蒸汽蒸馏
9—30恒沸精馏
9—31萃取精馏
第十章 溶剂萃取
第一节 基本概念
10—1萃取过程
10—2液——液相平衡
10—3液——液萃取中常见的物系和萃取流程
10—4溶剂(萃取剂)的选择
第二节 液——液萃取的计算
10—5萃取剂与原溶剂不互溶物系萃取过程的计算
10—6一对部分互溶三元系萃取过程的计算
10—7复杂物系连续逆流萃取实验
10—8萃取过程的速度
第三节 液——液萃取设备
10—9液——液萃取设备概述
10—10萃取设备的主要类型
10—11液——液萃取设备的选择
10—12萃取塔计算简述
第四节 固——液萃取
10—13固——液萃取概述
10—14影响固——液萃取的诸因素
10—15固——液萃取方法及设备
第十一章 固体干燥
第一节 湿空气的性质及焓湿图
11—1湿空气的性质
11—2湿空气的焓湿图及其应用
第二节 干燥器的物料和热量衡算
11—3物料衡算
11—4热量衡算
11—5干燥器出口空气状态的确定
11—6干燥器的热效率
第三节 干燥速率和干燥时间
11—7物料中所含水分的性质
11—8干燥速率及影响因素
11—9恒定干燥条件下干燥时间的计算
第四节 干燥器
11—10气流干燥器
11—11流化床干燥器
11—12喷雾干燥器
11—13厢式干燥器
11—14耙式真空干燥器
11—15双锥回转真空干燥器
11—16滚筒干燥器
11—17冷冻干燥器
11—18红外干燥器
11—19微波干燥
11—20干燥器的选型
第五节 干燥器的计算
11—21气流干燥器的计算
11—22卧式多室流化床干燥器的计算
11—23干燥器的设计程序
附录
附录一单位换算表
1.长度
2.面积
3.容积,体积
4.质量
5.力
6.温度
7.密度
8.体积流量
9.压力
10.能量,热,功
11.功率
12.动力粘度
13.运动粘度,扩散系数
14.导热系数
15.总传热系数,对流传热系数
16.比热容
17.表面张力
18.传质系数
19.重力加速度
20.通用气体常数
附录二各种重要数据
1.某些液体的重要物理性质
2.干空气的重要物理性质
3.某些气体的重要物理性质
4.水的重要物理性质
5.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
6.水的饱和蒸汽压(-20~100℃)
7.饱和水蒸汽的物理性质(以温度为准)
8.饱和水蒸汽的物理性质(以压力为准)
9.液体粘度共线图
10.气体粘度共线图
11.液体比热容共线图
12.气体比热容共线图(常压下用)
13.液体汽化潜热共线图
14.某些液体的导热系数λW/(m·K)
15.某些水溶液的导热系数
16.某些液体的汽化潜热kJ/kg
17.液体表面张力共线图
18.某些水溶液的表面张力N/m×10〓
19.有机高温载热体的物理性质
20.(T0=273K、P0=101.3kPa)下气体与蒸气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
21.298K,101.3kPa下气体与蒸气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
22.293K时,扩散入液体中的扩散系数
23.管内各种流体常用流速
24.有缝钢管(即水、煤气管)规格(摘自YB23463)
25.标准筛目
⑺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学系有哪些专业
下面试应用化学系的各个专业简介,希望可以帮到你。。。
应用化工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方向)
主干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反应系统原理及设备、化工分离过程、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仪表自动化、高聚物生产技术、化工过程开发与工艺设计等。
实践教学:化学实验技术、化工单元操作实训、乙烯装置仿真实训、醋酸装置仿真实训、有机工艺专业实训、聚丙烯仿真实训、中试装置实训、职业技能取证培训、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适宜到科研机构实验室、石油、化工、医药、环保、精细化工等企事业单位工作。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
主干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石化原料生产技术、流体输送、传热与节能、反应系统原理及设备、仪表自动化、化工精馏过程、化工萃取和吸收过程、有机化工生产技术、高聚物生产技术等。
实践教学:化学实验技术实训、流体输送实训、精馏过程实训、乙烯装置仿真实训、聚丙烯装置仿真实训、中试装置实训、职业技能取证培训、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适合到石油化工企业从事生产操作、生产技术管理、研究开发、技术改造等工作;也可到科研、设计、学校等事业单位工作。
炼油技术
主干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单元操作及设备、石油及产品概论、燃料油生产技术、润滑油生产技术、反应系统原理及设备、生产过程自动化及控制等。
实践教学:化学实验技术实训、化工单元操作实训,油品分析实训、常减压仿真实训、催化重整仿真实训、中试装置实训、催化裂化装置实训、职业技能取证培训、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
就业方向:毕业生适合到石油炼制及石油化工企业从事生产操作、生产技术管理、研究开发及技术改造等工作;也可到科研、设计、学校等事业单位工作。
工业分析与检验
主干课程:基础化学、化学分析、仪器分析、有机分析、油品分析、工业分析、化工原理、环保概论等。
实践教学:化学实验技术、理化常数的测定、样品处理与溶液的配制、化学分析实训、油品分析实训、仪器分析综合实验、化工单元仿真实训、典型案例分析、职业技能取证培训、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通过学习应取得相应的中、高级分析工操作证书。
就业方向:毕业生适合到各类化工企业从事分析化验、产品开发、化验室管理等工作;也可到环保、科研、高校等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应用化工技术(煤制油、气方向)
主干课程:基础化学、物理化学、流体输送、传热与节能、化工分离技术、煤化学、化工制图、煤炭气化工艺学、洁净煤技术、炼焦化学产品回收与加工、煤化工安全与环保等课程。
实践教学:化学实验技术、煤化学实训、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化工单元仿真实训、煤干馏实训、煤化工装置仿真实训、职业技能取证培训、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适宜到煤化工生产企业以及相关类化工企业一线从事生产操作、化验分析、生产技术管理、研究和开发、技术改造等工作;也可到科研、设计、环保、化工类的事业单位从事工作。
应用化工技术(无机化工方向)
主干课程: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反应系统原理及设备、无机化工工艺学、氯碱工艺、工业仪表自动化、化工安全技术等课程。
实践教学:化学实验技术实训、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化工单元仿真实训、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合成氨装置仿真实训、无机工艺实训、职业技能取证培训、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等。通过学习应取得相应的中高级操作证书。
就业方向:毕业生适合到无机化工企业从事生产操作、化验分析、生产技术管理、研究开发、技术改造等工作;也可到科研、设计、环保、化工类事业单位工作。
高聚物生产技术
主干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单元操作技术、反应系统原理及设备、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聚物合成工艺学、有机化工生产技术、化工安全技术等课程。
实践教学:化学实验技术实训、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化工单元仿真实训、高聚物合成实训、聚丙烯装置仿真实训、专业综合实训、高分子材料实训、专业技能取证、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通过学习应取得相应的中高级操作证书。
就业方向:毕业生适合到高聚物合成企业从事生产操作、化验分析、生产技术管理、研究开发、技术改造等工作;也可到科研、设计、学校等事业单位工作。
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
主干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反应系统原理及设备、化工分离过程、精细有机合成、精细化工工艺学、精细化学品分析、精细化学品复配技术等。
实践教学:化学实验技术、化工单元操作实训、材料化学实验技术、醋酸装置仿真实训、精细化工专业实训、化工生产助剂小型装置实训、日用化工产品生产性小装置。化工单元仿真实训、中试装置实训、职业技能取证培训、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适合到精细化工类企业从事生产操作、化验分析、生产技术管理、研究开发、技术改造等工作;也可到科研、设计、学校等事业单位工作。
⑻ 《化工制图》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哪一些
1.高等数学 60课时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元函数微积分、无穷级数、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积分、常微分方程等基础知识。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使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知识及处理问题的数学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化学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数学工具。
2.普通物理 60课时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四部分。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使学生掌握普通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初步获得物理实验的能力,为学习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3.无机化学 120课时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热力学初步,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氧化还原,电解质溶液及配位化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元素及无机化合物的存在,结构,主要性质、变化规律和用途;原子核化学初步等。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无机化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养成规范化使用化学符号、化学语言和国家标准化计算单位的习惯;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及发展,为本专业后续课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4.无机化学实验 70课时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元素性质及少量合成制备实验,掌握常用化学仪器的安装与应用等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巩固课本理论知识,培养动手能力,掌握实验室的管理方法。
5.有机化学 90课时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烃、烃的衍生物及糖类、蛋白质,油脂类天然产物的分类、命名、结构、性质、用途;高分子化合物的基础知识;重要的有机反应历程;有机化学键理论及有机物结构测定的近代物理方法等。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使学生系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本学科的新成就和新发展。
6.有机化学实验 60课时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有机实验的一般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各类重要有机物的制备、分离、提纯、鉴别及典型性质实验。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使学生验证和巩固有机知识;掌握有机实验的方法和技能。
7.分析化学 72课时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常见离子的分析特性,反应条件,常见阴阳离子的分析和鉴定方法;化学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溶液平衡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定性分析法和容量分析、重量分析、比重分析等定量分析法的原理及实际操作;仪器分析初步等。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使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培养解决化工生产及工业生产中涉及化学分析问题的能力。
8.分析化学实验 80课时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常见阳离子、阴离子的性质和检出实验;酸碱滴定、沉淀滴定、氧化—还原滴定、配位滴定、重量分析法、比色分析法等定量分析法的仪器使用、基本操作及数据处理等。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尤其是定量实验操作的能力。
9.物理化学 72课时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热力学基本原理及运用该原理和方法讨论溶液、相平衡、化学平衡、电化学等基本问题;化学动力学、催化、表面现象、胶体化学;物理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及数据处理等。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使学生理解、掌握物理化学的基础知识、理论方法,从理论的高度加深对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理解,提高对化学现象的理性认识。
三专业课:
10.化工安全技术 30课时
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化工安全技术基础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自觉树立安全意识,具备化工生产过程中基本的安全知识,使学生能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化工生产中的安全问题,并受到有关安全技术基本技能的训练。
课程教学的要求:
⑴正确认识化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了解安全生产的基本原则、任务和发展动向。
⑵初步掌握化工安全技术的基本知识。
⑶使学生具有分析判断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而采取防范措施的能力。
⑷了解基本的劳动保护知识。
11.化工生产管理 22课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在化工生产的全过程中,有效地运用企业的基本要素(劳动者、资金、生产资料) , 以最经济的手段 , 最高的生产效率,计划、组织和控制生产部门的经济活动,使产品能满足计划规定和用户对于品种、产量、质量和时间的要求。
12.仪器分析 48课时
主要内容包括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紫外可见、红外)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电化学分析法、复杂体系的综合分析和仪器分析中的计算机应用等。
使学生理解现代仪器分析的原理及方法,掌握各类仪器的操作方法及使用安装、维修技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可在外实习)
13.煤化工 32课时
煤化工课程是介绍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的过程。从煤的加工过程分,主要包括:干馏(含炼焦和低温干馏),气化,液化和合成化学品等。
14.化学工艺学 60课时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流体输送、传热、吸收、蒸馏和化学反应器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典型化工设备的主要性能及操作原理;典型化工产品如:硫酸、合成氨、氯碱、石油化工的工艺原理、流程等。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使学生了解化工生产中的基本原理和典型设备的基本知识;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在化工生产中的运用;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
15.化工设备机械基础 48课时
本课程以化工类工厂一线生产操作人员应该具备的化工设备知识和能力为出发点,对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知识进行整合,重点介绍了化工装置中主要设备的结构、功能;机械传动的一般知识;化工设备的维护、维修与管理;化工材料、化工腐蚀与防护等内容。
16.化工仪表及自动化 30课时
该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化工工艺类专业的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自动控制方面的知识,通过对常见热工参数的测量原理、常规仪表的基本功能、自动控制系统基于微分方程的基本分析方法等有一个基本性的及系统性的了解,从而便于在生产实践中能根据生产工艺及自动控制两个方面的要求,为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合理的、准确的工艺条件及数据。通过课外练习,以培养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条件许可的时,安排对口参观,加深感性认识。
17.化工原理 54课时
本课程紧密结合化学工程类的专业特点,围绕单元操作原理和应用为主题,以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过程为基础,系统介绍流体输送、沉降与过滤、传热、蒸馏、吸收及干燥等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基本计算方法、工程应用,从而使学生能清楚地掌握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及基本计算方法,树立工程观念。在此基础上,课程对超临界萃取、蒸发、膜分离等现代先进的单元操作技术也作了简要介绍。
本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及实验教学、课程实习等实践性环节相结合,使学生牢固建立起"单元操作"的概念,培养学生工程分析方法及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工程设计能力,为未来的工作和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18.化工制图 36课时
本课程是一门既有系统理论又有较强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研究绘制和阅读化学工程图样的原理和方法,包括画法几何、制图基础、化工制图和ACAD等部分。
通过学习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掌握对于机械图样的图解能力,能够运用ACAD工具绘制简单化工设备的图样。
19.化工实验及开发技术 36课时
本课程主要介绍化工开发的基本知识,系统阐述实验开发的方法、步骤及常用技术等共性问题。同时根据各类化工生产技术的特点,列举典型实验,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的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过程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围绕预习、思考、改进、总结等环节进行实验课教学。
20.有机合成 32课时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热力学在无机合成中的应用,无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和合成方法。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使学生了解无机化合物的合成原理,分离、提纯方法,为今后对新化合物的合成和研究打下基础。
21.精细化工 32课时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化学清洗剂、合成洗涤剂、食品添加剂、粘合剂、涂料、化妆晶及其它精细化工产品的概况。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使学生了解一些精细化工产品的工艺配方及制备反应原理。
22.化学与生活 20课时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化学:化学与生命,化学、营养与健康,环境与化学,新能源,新材料以及化学学科发展在约定哲学思想。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使学生了解化学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及重要意义,了解应用化学的新发展、新成果,开拓视野。
23.化学文献检索 20课时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化学化工科技文献的基本知识,常见化学化工文献资料、化学文摘、专利文献和标准文献的查阅和检索,注重计算机信息系统检索方法的掌握,对ISO9000族标准、条码检索等新知识也有所介绍。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使学生了解化学化工科技文献的基本状况,了解常用化学化工文献的基本查阅和ISO9000族标准、条码技术及Internet情报检索方法
24.稀土化学 20课时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稀土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存在、性质、用途、分离、提纯方法和技术。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使学生掌握稀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存在、性质及分离提纯方法、技术。
25.化验室组织与管理 20课时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包括绪论、化验室组织管理、化验室建筑要求与设施、化验室技术装备管理、化验室安全技术、化验室的质量管理和化验室在企业技术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内容,分别阐述了化验室的组织、技术装备、安全和质量四大管理的内涵、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为适应企业建设化验室的需要,用一定篇幅介绍了化验室建筑和通风柜的设计原理和实际设计知识。适当章节中选择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管理理论、管理技术和科学技术方面的新概念、新进展,以扩展学生视野。
26.化学软件应用 20课时
随着电子计算机应用的不断发展与普及,各行各业对软件的要求也不断地增加。作为化学教学或科研工作者,以往常常为画出标准的各式各样的化学分子结构式及化学图形而费不少心机。而在微机不断普及的今天,如能用一化学软件来完成此项工作,无疑将会给自己的科研和工作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27.环境化学 20课时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大气、水质、土壤三大环境要素的化学问题;大气、水、土壤的污染、污染分析及防治。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去理解环境、化学产品及化工生产中的污染和防治方法。
(四)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训项目
28.化工原理 60课时
课程实训简介:本课程实训实验作为化工类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的实践环节,在化工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具有一丝不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目的与要求:加深对化工过程基本理论的认识,着重对学生进行实验研究方法与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动脑动手能力和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工作态度,为毕业环节工作和今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打好基础。
掌握典型化工设备的性能和操作,并熟悉化工上常用仪表的使用;掌握进行化工实验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工程观点,化工实验动手的实验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9.化工实验及开发技术 60课时
课程实训简介本课程按照化工生产类别,分类进行实验实训,将化工实验开发技术与化工生产实际有机地融合起来,使学生提高对化工生产及规律的全面认识,培养综合能力。
目的与要求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了解化工开发的有关概念及方法步骤,掌握化工实验常用技术。
30.化工仪表及自动化 40课时
课程实训简介本课程实训以自动控制系统为主体,辅以各种自动化仪表和控制装置,介绍生产过程有关变量的测量方法及应用特点,分析简单自动控制系统和复杂控制系统的组成和设计原则,介绍计算机控制的基本概念,讨论典型工业生产过程的控制方案。
目的与要求拓宽和加深学生对已学过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通过实训,熟悉各类自动化仪表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特点,对自动控制系统组成、分析和设计有更深刻的理解。
31、化学工艺学 90课时
课程实训简介本课程的实训,培养学生应用已学过的基础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当今化学工业概貌极其发展方向;掌握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典型工艺过程的方法、原理、流程及工艺条件;了解化工生产中的设备材质、安全生产、三废治理等问题。
目的与要求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将来适应生产岗位需要提供保障。
掌握化工工艺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工艺因素分析、工艺过程的基本计算。
32.《煤化工》60课时
课程实训简介本课程实训,主要是加强学生对煤化工工艺过程基本原理的理解,工艺因素的分析和计算,熟悉主要设备的应用和管理,以及煤化工安全与环境保护的常识。
目的与要求 利用该实训课程所学的实际知识为炼焦化学、煤气工业、煤制人造石油、煤制化学品及其煤加工制品开发奠定初步实训基础。初步掌握煤的低温干馏、煤的汽化、煤间接液化、煤直接液化、煤化工生产的污染与防治工艺。
33.轻工产品检验技术110课时
课程实训简介35个实训项目:检测防护装饰层的防护装饰能力、测量防护装饰层的厚度、测量防护装饰层的硬度、测定防护装饰层的粘着力、测量表面粗糙度、测定表面光泽度、测定白度、测定白酒的酒度、测定白酒的总酸、测定白酒的总酯、测定白酒的总醛、测定白酒中的甲醇、区分啤酒中的蛋白质、测定啤酒中双乙酰、测定啤酒色度、测定啤酒酒精酚、测定啤酒中苦味质、采集和制备造纸原料试样、测定苯醇抽出物;测定纤维素、测定多戊糖、采集化学浆、测定甲种纤维素、测定铜价、测定表面活性剂含量;测定泡沫力、鉴定化妆品中禁用成分、鉴定化妆品限用成分、鉴定化妆品中抗菌剂、测定化妆品中醋酸铅含量、测定化妆品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化妆品中油溶性维生素含量、测定染发剂的染料分子、测定保湿成分尿素的含量、测定彩妆制品中重金属含量通过实训把高职高专的学生学会鉴定技术,检验技术,了解涂料、酒类、纸类、洗涤剂、化妆品的生产过程以及了解基本理论。
目的与要求
1、掌握轻工产品性能和质量指标的检测原理
2、掌握涂料性能和酒类,纸类,洗涤剂,化妆品的检验技术.
34.现代仪器分析技术 80课时
课程实训简介本大纲是依据《仪器分析》教材的理论内容进行配套编排的。质谱等仪器分析技术留待其它课程讨论;本大纲注重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光谱分析:包括红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等。电分析:包括电位法、伏安法等。分离分析:包括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目的与要求开设的目的是使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各种分析方法所依据的原理、该方法的技术特点及操作要领。学会一些常规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运用仪器对实际物质进行分析分离的基本思路。理论可以指导实践,通过实验可以验证和发展理论。仪器分析实验中一些大型仪器的操作较复杂、影响因素较多、信息量大、技术要求高,还需要通过对大量实验数据细致的分析与图谱解析来获取有用的信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如何使用分析仪器正确地获取精密实验数据,进而对实验数据进行科学地处理得出有价值信息的能力。掌握所用仪器的结构和各主要部件的基本功能,理解和掌握相关仪器的操作技术、方法,增强学生独立操作该类仪器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⑼ 南京工业大学
就是以前的暖通空调专业,在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安全工程学院的网站有详细的介绍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介绍
阅读次数:63 添加时间:2008-12-12
1、专业基本概况
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暖通工程系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成立于1983年,成立之初招收三年制专科学生。1985年,我国著名暖通空调专家李志浩教授加盟本专业,带动了教学、科研的快速发展,使本专业在全国的知名度迅速提高。1991年起,本专业开始招收本科学生。1995年,顺利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是江苏省第一批进行本专业本科教学的学校。2004年被列为校特色专业,2006年获得硕士点。2007顺利通过建设部组织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评估,成为江苏省地方高校中第一个通过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评估的高校。
2、师资力量
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7人,讲师6人,其中硕士生导师6人;年龄在45岁以上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27%,年龄在35岁以下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33%;93%的教师拥有硕士学位,53%的教师为博士或在职攻读博士。教师中拥有国家注册设备工程师资质、拥有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江苏省建设厅科学技术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江苏省建设厅节能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消防协会专家组成员、江苏省智能建筑协会副会长、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暖通空调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南京市土木建筑学会暖通空调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绝热材料标准化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理事、省机电设备招投标中心专家库成员等。
3、学科方向
室内环境污染物的控制与检测;建筑与建筑环境设备节能技术;夏热冬冷地区暖通空调特性研究;建筑设备智能化技术;建筑火灾与防排烟。
4、人才培养
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意识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高级技术人才。毕业生能够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室内环境及暖通空调、建筑给排水、燃气供应、建筑电气等公共设施系统、建筑能源供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以及建筑自动化的方案制定,并具有初步的建筑设备系统的应用研究与开发能力。
课程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大学英语、高等数学A、VB程序设计、大学物理 A、工程力学C、电工电子学B、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建筑环境测量、 机械设计基础、建筑环境学、自动控制原理、流体输配管网、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锅炉及锅炉房设备、制冷技术、供热工程、空调技术、建筑设备自动化、A方向(燃气供应工程、设备工程预算)、B方向(设备工程预算、建筑给排水工程)。特色课程(双语):流体力学、传热学、自动控制原理
实验条件
本专业用于本科生实验教学的实验室建筑面积约2500m2,教学设备资产总值近1000万元,建设了一个专业基础实验平台和供热工程、通风工程、空调工程三大实验系统。 涉及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自控原理、空气调节、制冷技术、建筑环境测量、流体输送设备等课程。专业基础平台和三大系统的建立不仅能使制冷机、空调器、风机等设备的性能测试实验都能全部开出,而且增大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综合性实验的范围及力度。空调综合实验台、空调变水流量系统、人工气候环境实验系统、消防实验系统、多功能风洞实验装置、Alerton楼宇设备集成系统等实验装置的建设,大力增强了学生的各种感知活动能力,培养和提高了本专业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习基地
依据本专业特色及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目标,结合行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特别是工程实践经验的要求,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别与上海大金、无锡小天鹅、无锡约克、上海开利、南京天加和南京奥体中心等6个单位联合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在江浦校区拥有金工实习工厂和生产实训基地,以满足不同实习要求,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按照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不同,本专业实习分为: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
5、就业方向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坚持面向市场,坚持品牌效应,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严把教学质量关,近几年本专业毕业生宽口径就业率达到100%,其中15%左右考取研究生,约20%左右的学生就职于三资企业,10%左右的学生任职于行政主管部门,60%以上的学生都在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就职。
⑽ 哪些装置能将泵送产生脉冲流体(如气动隔膜泵)转化成稳定流体,这种装置的原理是什么
首先你要明白工作原理: 蠕动泵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蠕动泵驱动器、蠕动泵泵头、蠕动泵泵管。可用于 实验室领域 蠕动泵在小体积流体分配和计量方面具有极好的重复性精度。无需安装任何阀,消除了流体常见的阻塞及虹吸现象。实验室研发过程中常见的应用场合有:细胞组织输送、标本脱色、灌注、液体色谱分析以及酸性或碱性溶液输送。 食品、化工领域 许多现有泵管材料均能满足USP、FDA、NS的要求。使用蠕动泵可方便的输送粘性液体以及带有细小颗粒的液体,蠕动泵无需清洗,更换流体只要更换软管即可。常见用途有:食品生产线上对果汁、酸奶、调味剂、糖浆的分配,以及对其它食品的灌装。 制药领域 蠕动泵使用无污染和无腐蚀的泵管。符合USP VI级要求的泵管可承受高温消毒处理。另有有多种驱动器供选择,可用于以下场合:在媒质发酵过程中泵送营养剂、pH值调整剂、分配化妆液等。 通用领域 蠕动泵可在连续性输送流体的场合中工作,同时能及时发现并解决许多棘手的流体输送中出现的问题。其可输送污水、悬浮固体、腐蚀性化学物质、及其它疑难流体,流量可达40升/分钟。多款驱动器可用于条件恶劣的工厂环境。蠕动泵的自灌及干运转行能力可免除许多工业系统中的灾难性故障。部分常见用途有:燃料液、刻蚀用化学腐蚀液、印刷油墨、洗衣房化学溶液、研磨液、润滑液等输送。 脉冲射流泵装置:一种由脉冲发生器,液体脉冲射流泵,管路及闸阀组成的液体脉冲射流泵装置。其中脉冲发生器由往复泵,或可调转速的球阀组成。由脉冲发生器产生一定压力及频率的液体射流,通过液体脉冲射流泵,吸入被抽流体,在高效紊动混合及液体活塞的联合作用下,将混合流体通过排出管路输送到用户。本发明的特点是它的传能效率高,与常用的液体射流泵相比其效率提高1.2到1.6倍。它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广泛适用于深井提水,深井采油,水下开挖以及流体输送等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