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分析后回答:
(1)实验前,将该装置放入黑暗中一昼夜(或24小时)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3)塑料袋为黑色(或不透光),充入二氧化碳(注意考虑单因子变量,答案合理即可);B (4) ![]() |
B. 图是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请据图回答:(1)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______,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
(1)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色素参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膜.
(2)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而B阶段需要二氧化碳参与,表明是暗反应阶段.
(3)在光反应中,水被分解成氧气和[H],同时ADP和磷酸反应生成ATP;在暗反应中,二氧化碳与C5结合生成C3,C3被[H]还原成C5和有机物,所以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氧气、[H]、ATP、二氧化碳和有机物(CH2O).
(4)在暗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与C5结合生成C3的过程是二氧化碳的固定,C3被[H]还原成C5或有机物,该过程叫C3的还原.
故答案为:
(1)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
(2)暗反应
(3)①O2②[H]③ATP④CO2⑤(CH2O)(或淀粉或葡萄糖)
(4)二氧化碳的固定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C. 如图是有关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两个实验的装置图,请据图并结合你平时的实验体验回答下列问题.(1)在实
(1)在实验一中,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遇到绿色植物在光下释放出的气体,发生的现版象是快要熄灭的卫生香迅速复燃,权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绿色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2)在实验二中,绿色植物必需预先经过的处理是暗处理.
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阳光下几小时 后,各摘下一个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观察到变蓝的是
乙 装置中的叶片,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吸收二氧化碳.
(3)综合上述两个实验的结论可知,绿色植物对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起重要.要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可采取的措施是提高二氧化碳的含量.
D. 如图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一些地区由于干旱造成农作物减产,表明物质A______
(1)由图可以知道,水进入植物体内,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氧气和有机物从植物体内出来,为光合作用的产物,可以判断A为水;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需要水. (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可见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因此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3)植物的光合作用是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因此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有机物外,还有B氧气. (4)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步骤为: ①暗处理:把生长旺盛的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②遮光: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黑纸片. ③脱色: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④漂洗、染色: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⑤观察: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遮光部分没有变蓝色,未遮光部分变成蓝色. 结论: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蓝,而被黑纸片遮光部分遇碘液后不变蓝,证明见光的叶片内产生了淀粉,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实验同时也证明了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故答案为:(1)水(2)叶绿体(3)氧气(4)光 |
E. 如图是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请根据图回答:(1)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______.(2)光合作用的
(1)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叶绿体.
(2)B过程表示暗反应阶段.
(3)根据分析可知:①是氧气;②是[H];③是ATP;④是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
(1)叶绿体
(2)暗反应
(3)①O2 ②[H]④CO2
F. 下图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知识体系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l)图中的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光合作用的
(1)原料 条件 产物 场所 (2)合理密植和间作套种(3)食物 碳氧
G. 下图是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___
H. (8分)下页图是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A】______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2)光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