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物理的实验装置的,探究摩擦力的
A方法较好。测的是滑动摩擦力,如果直接拉A进行测量,使弹簧称平衡,就必须在拉动过程中要保持匀速,而且只有这样视数才是稳定的。而人为是很难办得到
而A选项中,拉动的是B,A与B相对滑动,A受到滑动摩擦力,由于滑动摩擦力只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动有关,所以只要AB相对运动…不管速度稳不稳定,摩擦力使终相等
2. 在探究静摩擦力变化的规律及滑动摩擦力规律的实验中,特设计了如甲图所示的演示装置,力传感器A与计算机
在整个过程中,滑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f与水平向左的传感器的拉力F,滑块始终静止,处于平衡状态,
由平衡条件得:则f=F;小车与滑块的摩擦力f与滑块对小车的摩擦力f′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得:f′=f,则f′=F;
A、t=0时,没有向桶中倒沙,G空沙桶=F,由图乙所示图象可知,G空沙桶=F=2N,故A正确;
B、当小车运动时,滑块与小车间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由图乙所示图象可知,f=F′=3N,故B正确;
C、当小车由静止刚好开始运动时,滑块与小车间的摩擦力是最大静摩擦力,由图乙所示图象可知,
滑块与小车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max=F″=3.5N,故C正确;
D、由图象我们只能知道50s后小车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是3N,恒定不变,并不知道沙桶对小车的拉力是多少,不知小车所受合力是多少,无法判断小车的运动状态,小车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做加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ABC.
3. 平面静、动摩擦力的探究的实验步骤是什么谢谢各位大佬!
当然一样啊,最简单的考虑方法就是考虑带的受力 F=ma,带的质量为0,即合力为0,所以摩擦相等
4. 回顾实验和探究:(1)如下图是“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①需要用到的器
(1)①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应利用控制变量法,为达到实验目的因选择的器材由弹簧测力计、砝码、木块、长木板、棉布、毛巾;
②只有让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才是一对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的大小;
(2)①本实验是把动能的大小转化为球把木块推出距离的远近,这是一种转换的研究问题方法;
②速度相同时,质量大的动能大,滚下来推木块运动的距离远,做的功多.
故答案为:(1)①毛巾;②匀速直线运动;二力平衡;拉力的大小;(2)①木块被推动的距离的远近;转换;②质量大的球.
5. 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选用的器材有
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选用的器材有:正方体木块、读数准确的弹簧测力计、粗糙程度均匀的长木板、棉布、毛巾等。
(1)在采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时,发现很难保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的稳定,很难读数。请分析其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解决上述问题,某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请说明利用该装置是如何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时,为什么能解决上述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探究题难度:偏难来源:专项题
答案(找作业答案--->>上魔方格)
(1)很难保持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2)当拉动长木板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3)因为无论长木板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都处于静止状态,都容易读数。
6. 在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选用的器材
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选用的器材有:正方体木块、读数准确的弹簧测力计、粗糙程度均匀的长木板、棉布、毛巾等。
(1)在采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时,发现很难保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的稳定,很难读数。请分析其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解决上述问题,某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请说明利用该装置是如何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时,为什么能解决上述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探究题难度:偏难来源:专项题
答案(找作业答案--->>上魔方格)
(1)很难保持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2)当拉动长木板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3)因为无论长木板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都处于静止状态,都容易读数。
7. 为了探究静摩擦力作用的相互性,并比较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的大小,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
(1)A受弹簧测力计D的拉力和B对A的摩擦力,故B对A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D的示数,同理,A对B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C的示数.
(2)在B下面放细圆木条的目的是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在A上放钩码的目的是增大压力从而增大摩擦力.
(3)本实验是为了探究静摩擦力作用的相互性,并比较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的大小,故实验中需向右缓慢移动铁架台F,在此过程中,应使A、B保持相对静止,整个装置静止后,读取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
(4)分析实验数据,若F1=F2,则静摩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且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大小相等.
故答案为:(1)D;C;(2)用滚动代替滑动;增大压力;(3)静止;(4)F1=F2
8. 20.用图6所示装置研究静摩擦力.弹簧秤对物块的拉力沿水平方向,逐渐增大拉力,当拉力小于10N时,物块保持静
当弹簧秤的示数为5N时,物体静止,受到的静摩擦力和拉力平衡,也是5N,B错。弹簧秤的示数为15N时,物体已经移动,动摩擦力只和压力和动摩擦因数有关f=μN,小于最大静摩擦,即小于10N,但是不会为零,CD错。
9. 在探究静摩擦力变化的规律及滑动摩擦力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特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演示装置,力传感器A与
在整个过程中,滑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f与水平向左的传感器的拉力F,滑块始终静止,处于平衡状态,
由平衡条件得:则f=F;小车与滑块的摩擦力f与滑块对小车的摩擦力f′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得:f′=f,则f′=F;
A、当t=0时,没有向桶中倒沙,G空沙桶=F,由图乙所示图象可知,G空沙桶=F=2N,故A正确;
B、当小车运动时,滑块与小车间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由图乙所示图象可知,f=F′=3N,故B正确;
C、当小车由静止刚好开始运动时,滑块与小车间的摩擦力是最大静摩擦力,由图乙所示图象可知,
滑块与小车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max=F″=3.5N,故C正确;
D、由图象我们只能知道50s后小车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是3N,恒定不变,并不知道沙桶对小车的拉力是多少,不知小车所受合力是多少,无法判断小车的运动状态,小车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做加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D.
10. (1)在探究静摩擦力变化的规律及滑动摩擦力规律的实验中,特设计了如甲图所示的演示装置,力传感器A与计
(1)由于滑块一直处于静止状态,所以传感器显示的力和滑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实验开始时打开传感器同时缓慢向沙桶里倒入沙子,此时小车没有运动,滑块与小车间是静摩擦力,随着沙子逐渐增多,达50s时,小车与滑块间的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此时停止加入沙子,此后滑块受到滑动摩擦力且保持不变.
A、实验开始时打开传感器的瞬间还没有向沙桶倒沙子时,传感器的数据即表示空桶的重力,2N,故A正确;
B、50s以后小车与滑块间的摩擦力是滑动静摩擦力,传感器显示的力和滑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即f滑=3N,故B正确;
C、达50s时,小车与滑块间的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此时最大静摩擦力等于3.5N,沙子和桶的重力也为3.5N,故C正确;
D、由C分析可知,50s后沙子和桶的重力为3.5N,而滑动摩擦力为3N,所以小车做匀加速运动,故D错误.
故选ABC
(2)①用此电路来进行“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时,滑动变阻器分压式接入电路中,电压表测量灯泡电压,电流表测量灯泡电流,所以在实验时应把单刀双掷开关K2置于位置1上;
②固定刻度读数:0.5mm;可动刻度读数0.12mm×2.0=0.120mm;
故螺旋测微器读数为:0.620mm;测金属丝的电阻时,电流表内阻较小,金属丝电阻较大,所以选用电流表内接法接入电路,故单刀双掷开关K2应置于位置2;
根据I=
U |
R |
15 |
200 |
U |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