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中国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装置

中国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装置

发布时间:2022-07-01 15:52:57

❶ 宇宙中来无影去无冬的幽灵粒子,是靠纯净水检测的吗

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于2015年1月开工建设。若顺利,明年年中,施工人员将开始在地下实验厅中组装巨大的球形探测器。这是中国最复杂的高能物理实验装置,预计2022年建成。与当前最好的国际同类设备相比,它的规模要大20倍,精度提高近一倍。

这么大的玻璃球,给工程建设带来了挑战。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组先后请来几个知名力学团队帮忙设计,并搭建了专门实验室,测试有机玻璃的力学性能和老化情况,还造了一个直径3米的小球来验证计算和测试是否准确。

❷ 谁偷走了核电站的中微子大亚湾新发现:也许算错了核反应

责任编辑:韩声江

在大亚湾核电站附近几百米的深山里,潜伏着世界上最好的中微子探测器。它本是用来确认中微子的第三种变身模式的,几年前已经完成任务。如今顺手取得另一项引人瞩目的成果——解释核反应堆为何产生那么少的中微子。

近日,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的论文《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流强和能谱的演化》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同时配发法国科学家法罗的文章《弄清反中微子反常》。最神秘的基本粒子中微子,又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反应堆产生的中微子为啥不够多?

实验探测到的反应堆中微子数目总比理论模型预期的少,这就是近几年物理学家困惑的“反应堆中微子反常”现象。2011年发现,计算方法与实验结果相差了6%。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的曹俊研究员在博客中介绍说:大部分核反应堆使用铀235、铀238、钚239和钚241,中微子来自它们裂变产物的后续衰变,大约带走5%的能量。现在主要采用的模型,是20世纪80年代实验测得几种裂变材料释放的电子能谱后推出的中微子能谱。这种模型不符合实验结果。

之前物理学家倾向于所谓“惰性中微子”假说,即中微子变化成难以探查的形式。而大亚湾实验的新论文则给出了更简单的解释:我们对核燃料产生多少中微子的计算错了。

曹俊说:“反应堆一般以恒定的功率发电。每次裂变时,这4种同位素释放的能量都差不多,但释放的中微子数目和能量则不一样。因此,随着核燃料成分的演化,反应堆释放的中微子数目和能量分布将会发生变化。”

科学家监测了长时间周期内,大亚湾反应堆中4种同位素对能量的贡献比例。曹俊说:“大亚湾实验4年的运行积累了超过200万个中微子事例。利用这些数据,可以比较不同核燃料成分时的中微子数目,从而推算各个同位素的中微子产额。实验发现,核燃料中最主要的成分铀235产生的中微子数目与模型预期不一致,主流模型的预期比实际观测高了8%。而第二重要的成分钚239则与模型预期一致。”

曹俊说:“如果中微子反常是普通中微子振荡到惰性中微子所致,那么不同燃料成分应该具有相同比例的中微子缺失,因为中微子振荡与产生它的是铀还是钚无关。实验数据看上去不符合这项假设。”据此大亚湾实验的新结果认为,反应堆中微子反常很可能是铀235的中微子产额计算不正确,而不是有“惰性中微子”。

中微子的质量怎么就测不出?

虽然“反应堆中微子反常”现象似乎被破解了,但关于中微子仍有很多未解之谜。中微子是隐士,它很少跟别的粒子反应。捕获不易,所知甚少,就连它的质量至今都还没搞清楚。

起初很长一段时间,大家公认的基本粒子标准模型里,中微子是没有质量的。但戴维斯检测到太阳中微子,小柴昌俊发现超新星中微子时,都证明了中微子有质量。标准模型绽开一道裂口。

既然有质量,那么中微子的质量到底是多少?

中微子根据与外界作用方式不同,分3种味道——电子中微子、缪子中微子和陶子中微子。而中微子的质量和味道不能同时测准。

大亚湾实验测出了中微子的第三种振荡。

振荡的意思是中微子在奔跑时从一种味道变另一种味道,奔驰变宝马,宝马变奥迪,奥迪变奔驰。这意味着如果测“奔驰”中微子的质量,能得到3种不同结果,按照概率随机出现。

曹俊介绍,之前的中微子振荡实验研究只能测出中微子的质量平方差,不能给出绝对质量。现有的直接测量以及宇宙学测量只能说明中微子的质量不足电子质量的百万分之一。这些研究结果还不足以求得中微子的质量。

中微子绝对质量的测量,要通过中微子非振荡物理研究来得出结论。曹俊介绍,这种研究可以通过精确测量衰变的电子能量端点,或者测量无中微子双衰变(假如存在这类衰变的话),或者通过宇宙学测量。这样可以得到中微子质量的另一个关系式,结合上述已知的条件,就能解出3种中微子的质量。不过,无论哪种情况,要算出中微子的质量,都必须先知道中微子的质量顺序。

但目前中微子的质量顺序也还是一个谜,科学家知道中微子的3种质量状态不同,但是却并不知道哪个最重,哪个最轻。而我国正在建设中的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JUNO)的目标就是找到中微子质量顺序的更多证据,希望未来它能帮我们解开中微子质量之谜。

中微子的反粒子就是它自己?

在科学家看来,中微子跟电子是近亲,只是不带电荷,这也让它免受宇宙间各种电荷作用的羁绊。

已知物质与反物质的区别是电荷,比如电子带一个负电荷,其反物质带一个正电荷,两者相撞会湮灭并放光。中微子不带电荷,那么中微子可能会是其自身的反粒子吗?如果中微子并非自己的反粒子,那么物质与反物质的区别就不止是电荷,也许是一种未知的对称性。

“无中微子双β衰变”实验或许可以照亮迷雾。该实验的理论基础是:两个中子同时衰变为质子,会产生两个电子及两个反中微子;如果中微子是其自身反粒子,产生的这两个反中微子就可以发生湮灭,从而只有电子从衰变中产生出来。

一些建设中的实验将搜寻“无中微子双β衰变”,例如加拿大SNO+实验、意大利的CUORE实验、美国位于废物隔离试验厂的EXO-200实验、美国矿井中的MAJORANA实验等。

暗物质候选人“惰性中微子”真存在?

在解释“反应堆中微子反常”现象时,科学家们猜想这种现象与“惰性中微子”有关。什么是惰性中微子?惰性中微子是否存在?

惰性中微子性情孤僻,不参加除引力之外的任何相互作用。天文学家曾经认为,宇宙中有引力效应却看不着的暗物质,或许就是中微子。但实验显示,中微子质量太微不足道了,不到电子质量的百万分之一,怕是担纲不起暗物质的量级。而假设中的惰性中微子足够重,是暗物质的“理想人选”。

超新星爆炸会射出大量中微子,如果惰性中微子存在,它的反作用力能够推动超新星残骸,而天文学家的确观察到了超新星残骸的加速;惰性中微子还可能衰变成X射线光子,有些天文台发现的X射线就暗示存在比电子重100倍的惰性中微子。

但现有证据还远远不足。为此,科学家们还要研究短距离运动的中微子。费米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将利用3种探测器搜寻惰性中微子,包括短基线中微子探测器、MicroBooNE和ICARUS。意大利也将启动SOX实验搜寻惰性中微子。

(原标题:谁偷走了核电站的中微子 大亚湾新发现:也许我们算错了核反应)

文章转载于澎湃新闻

❸ 日本在地下存了五万吨超纯水,为什么他们这么做

中微子是一种非常难捕捉的粒子。它可以轻易地穿过宇宙中的物质而不带电,几乎不留痕迹。每秒钟都有数千亿个中微子穿过人体,但人永远感受不到。寻找中微子最好的方法是使用“超神帮”这样的探测器。

中微子虽然速度快,质量小,但通过纯水时会留下微弱的痕迹。这种被称为切伦科夫辐射的现象就是寻找中微子的诀窍。水越纯净,这种辐射就越明显。这就是为什么日本把水藏在一个近千米深的矿井里。

太阳、地球、核反应堆、超新星爆发、宇宙诞生的大爆炸等。都产生大量的中微子。它们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飞行。根据物理理论,每秒钟有1000万亿个宇宙中微子穿过一个人的身体。由于中微子几乎不与物质发生反应,发生反应的概率很小,所以需要建造一个巨大的探测器来“捕捉”它,“超神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中国有江门中微子实验用的2万吨液体闪烁探测器,建在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大石山、金鸡镇、赤水镇。大石山距离阳江和泰山反应堆只有53公里,符合距离反应堆60公里左右的要求,因为反应堆出来的中微子在这里有最明显的振荡效应。

❹ 日本在地下存了五万吨水,究竟是为何

这个问题先说答案,日本这五万吨水是为了做物理实验,探测并捕获中微子的,项目名称“超级神冈”,下面有说一下为何需要这五万吨纯净水。

中微子普遍存在,但难以捕捉

太阳、地球、核反应堆、超新星爆发、宇宙诞生的大爆炸等都产生大量的中微子。它们以接近光速飞行。据物理理论,每一秒钟,穿过一个人身体,有1000万亿个宇宙中微子。因为中微子几乎不与物质发生反应,发生反应的概率很小,因此需要建造庞大的探测器来“捕捉”它,”超级神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诞生的。

当然作为中微子探测器的旗舰,“超级神冈”也是要升级的,采用了100万吨纯净水,变身为“超超级神冈实验”,是不是发现5万吨水也是小巫见大巫了!

结语

针对题目本身语境,我多说一点题外话,日本在科学技术的许多方面是有领先独到之处,作为邻居的我们要客观看待,不要过分的吹嘘和自卑,随着国家经济实力提升,我们要相信在科学技术领域,中国也会有越来多旗舰项目诞生的。

❺ 日本神冈实验室,那里储存多少吨纯净水呢

始建于1982年,耗时1年才建好。刚建好的时候,它并不叫超级神冈探测器,而是叫它神冈核子衰变实验。从外表上看它是一个高16米的圆柱形容器,直径达15.6米,这个容器能装3000吨水和1000只光电倍增管。主要是用来研究宇宙中的一些物质的,如探测质子衰变,寻找太阳、地球大气的中微子等。

对于中微子的研究,不只日本有,我们在这方面也取得值得骄傲的成就。它就是“江门中微子实验”,我国的这个实验项目与日本的“顶级神冈”和美国的“深层地下中微子实验”并列,它将于在2022年开始收集数据。据专家称,有了这三大实验的开启,人类将能更准确,更深层地探测和研究中微子。

❻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怎么样

能进中科院的都是IQ特别高的,我当年也考中科院高分子材料研究生滑档内下来的,题目大多是容超纲题。
工作生活前期基本在实验室,后期有成果之后召开发表,刊登在世界著名的科学期刊上,去全国各地高校做演讲,一是获取学术地位,二是赚点生活费。搞科研很辛苦的,特别是前期,有成果就不一样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割线—————————————————
两年过去了,我现在在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所,高能所的情况我不大了解,中科院的国家经费都不低就对了,现在每个月(硕士)3000-4000左右,不用学费(返还),专心科研。据我所知国内高校几乎没有几个比中科院给的多。
生活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前期就混个二作共同一作啥的,后面有成果了就写论文,半年左右一片,科研狗枯燥乏味,论文都是相互引用,水文章从讲师评职称到教授,所以说为什么中国高校中流传一句话:一流的本科,二流的硕博,三流的教授,有那么点意思在里面,不过并不能以偏概全,至少我现在的导师是硕果累累(核聚变等离子体约束行为方向)。

❼ 广东“双区驱动”是什么,它有什么战略意义

“双核驱动”战略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两大发展战略。

国家已经相继批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对于把广西建成我国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和“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支撑引领广西加快发展,辐射带动左右江革命老区加快振兴。

(7)中国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装置扩展阅读:

2020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标志着深圳继兴办经济特区后,迎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新的重大历史机遇和光荣使命,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新征程。

建设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都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双区”利好叠加、“双区”驱动,在新的时代,深圳紧紧抓住重大机遇,以超常规举措、超常规努力,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❽ 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的王贻芳,未来有机会期待诺贝尔奖吗

王贻芳是丁肇中得意门生、中国科学院院士、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得主、首位获得“基础物理突破奖”的中国人,未来是有机会期待诺贝尔奖的。

新华日报记者曾于今年3月和5月两次采访王贻芳院士。这位探索“幽灵粒子”的人,生活中沉默少言,有时是“话题终结者”,但谈到自己的工作,即使只言片语,也能流露出对科学的态度和热爱。

在王贻芳看来,自己就是个普通人。之所以能够获得各种各样的奖项,迎来媒体的超高关注度,完全是因为“碰对了运气”。“我就把自己当一个普通人,我做我愿意做的事情,尽我的努力把它做到最好。当然我也知道,我得过各种各样的奖。但这里面很大程度上有运气的成分在,和我一样努力的人其实很多,比我聪明的人更多。我没有别的办法解释,只能说是运气不错。”

❾ 太阳核聚变都有哪些反应除了普通氢聚变还有什么过程

当你刚刚开始看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有数万亿颗中微子从你的身体中穿过,而你却全然不知。


(图片说明:我国的江门中微子实验)

同时,中微子也和宇宙的命运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科学家认为,中微子是暗物质的最有希望候选者。与此同时,中微子也是解释为何宇宙中物质比反物质多的一把钥匙。因此,中微子的研究也成为了世界各国物理学家的重点观测对象。在我国也有许多中微子实验,正在揭秘这个特殊的粒子,相信宇宙的真面目正在一点点向我们展现,

❿ 广东省科学院与F1科院广州分院合并了吗

2019年是广东省与中国科学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十周年。
十年来,省院合作行稳致远,在科技创新发展上频亮新招。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构建了覆盖全省的“一园(明珠科学园)一廊(深圳一东莞一广州一佛山科技创新走廊)一网络(科技服务网络)一体系(国家大科学装置体系)”科技创新生态,探索出一套符合广东特色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成为广东建设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科技支撑。
最新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中,广东区域创新能力继续排名第一,连续第3年全国居首。在区域创新能力5个评价维度中,广东省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创新绩效3个维度全国领先。
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指出,院省启动全面战略合作以来,双方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高水平研究机构布局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务实合作,取得了可喜进展和显著成效。他表示,中科院将与广东省通力合作,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广东省对院省双方合作给予高度评价。2018年11月举行的广东、中国科学院全面战略合作领导小组会议指出,希望双方进一步完善省院合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水平,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造创新人才高地,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新贡献。
促进“国家队”优秀人才和科研资源汇集广东
2009年1月22日,中科院与广东省在广州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拉开了院省全面战略合作的序幕。协议签订当天成立了合作领导小组并举行第一次会议,审议了《中国科学院 广东省人民政府全面战略合作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在全面战略合作的定位上,《规划纲要》着眼于推动院省合作从以往的技术和项目层面的合作,上升为技术与成果、创新资源、创新能力的转移转化;从单项的、短期的合作,上升为系统、全面的战略合作;从以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为主的合作扩展到覆盖广东各地市的全面合作,在广东共建国家科技创新的新高地,全面提升广东在国家科技战略布局中的地位。
院省双方做好顶层设计,按照“需求牵引、规划先行、平台依托、项目带动、人才集聚”的原则,以共建国家科技创新新高地作为共同目标。十年来,院省双方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合作协议》等一系列重大合作协议,推动一大批重大项目和成果落地广东。
科技资源、创新人才相对匮乏,是广东省自主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
中科院广州分院院长吴创之表示,中科院与广东省的紧密型合作,促进了“国家队”优秀人才和科研资源汇集广东,为推进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汇聚磅礴力量。
目前,中科院在粤院属单位涉及的研究领域包括海洋开发、资源环境、生态保护、新能源与新材料、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等,在广东的科研布局日臻完善。
目前,中科院相关单位在粤合作共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4家,共同设立科技产业基金8支,总规模28.15亿元,建设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成立产业创新联盟48个。
在广东建设的大科学装置数量已居全国前列
2018年8月23日,由中科院和广东省共同建设的“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投入正式运行。中国散裂中子源这项“国之重器”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的国家。
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科院主导的科学力量更多地承担了“引领者”“颠覆者”的重任。2014年6月,院省联合成立“中科院与广东省共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领导小组”,经院省双方共同努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8年11月,院省签署《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合作协议》,提出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核心,争取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目前共建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建成2个(东莞中国散裂中子源、深圳大亚湾中微子实验装置),在建6个(惠州强流重离子加速器、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广州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深圳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研究装置),启动预研5个(东莞南方光源、极端海洋环境综合科考系统等)。
广东已成为国内“十二五”以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布局建设较多的省份之一,成为提升广东省原始创新能力的重要力量。
去年4月27日至28日,中科院副院长张涛到广东省调研大科学装置建设情况时指出,大科学装置是我国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体现,对于基础研究非常重要,建设不是目标,关键是要利用好装置,产出更多国际领先的原创成果。他表示,目前在广东建设的大科学装置数量已居全国前列。
大科学项目的引领,大科研平台的支撑,形成了广东建设科技新高地战略布局。2019年11月,院省共同编制完成了《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争取向国家申请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合作共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4家
为提升广东科技创新能力和整体科研水平,中科院不断加强在粤研究机构的建设和部署。目前,中科院相关单位在粤合作共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4家,与企业共建技术创新平台300多个,已成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由中科院、广东省和广州市2002年共建的华南植物园项目,开启了“大手笔”院地共建大型科研机构的先河。如今,华南植物园已发展为集科学研究、植物保育、知识传播、资源利用于一体的高水平国家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是由中科院、广东省和广州市三方共建,从事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化学生物学、感染与免疫、公共健康、科研装备研制等研发的科研机构,于2006年3月获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正式成立,是中科院第一个与地方共建、共管、共有的新型研发机构。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由中科院与深圳市于2006年共同建设,香港中文大学参与建设。该院13年来已建成9个研究平台、累计孵化企业总计759家,持股企业超过227家,估值过亿的达28家,与企业共建100个联合实验室,成为深圳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的佼佼者。
由中科院与广州市于2005年共同建设的广州中科院工业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广州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一院三所一中心”的架构,目前已经成为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中科院平台型技术转移中心和中科院创新集群建设园区之一。
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成立于2011年10月,是由中科院与东莞市共建的大数据、云计算研发机构。该中心汇聚了包括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在内的8家研究所人才、技术和设施,拥有国内首个自主产权的云计算平台。
院省合作以来,大批中科院及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入粤,构建了院省合作人才会聚的通道。至2018年底,中科院广州分院系统在粤8家研究所职工总数4483人,拥有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44个,研发规模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为一大批国家重大科研任务落地广东提供了有力支撑。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18年12月,中科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其中,广州分院系统的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华南植物园、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等单位分别因在深海科考和载人深潜器技术、《中国植物志》编研及生物多样性研究、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等方面的卓越贡献而榜上有名。
此外,广州能源所自主研制的鹰式波浪能发电技术成功入选“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于2018年在陕西蓝田发现新的古人类活动遗址,将古人类活动遗迹的年代向前推进了约50万年。
院省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广州学院、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
今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在新一轮创新大潮中,广东迎来“双区驱动”的重大历史机遇。
白春礼在中科院广州分院调研时指出,广州分院及分院系统各单位要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为契机,充分发挥中科院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建制化优势,全面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在支持广东省实验室建设方面,广东启动建设的三批次10家省实验室中,中科院相关研究机构深度参与了6家,包括再生医学与健康(广州生物院等)、材料科学与技术(高能所/物理所等)、先进制造科学与技术(长光所等)、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南海所等)、化学与精细化工(广州化学等)、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近物所等)。
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广东省实验室已引进高水平人才团队200余个,汇聚8家香港科研机构、40余位港澳科学家参与建设。
在共建高水平研究机构方面,中科院在粤部署新增了中科院南海生态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院、中科院干细胞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广州分部)、中科院粒子物理前沿卓越研究中心、中科院核心植物园特色研究所、中科院药物创新研究院华南分部等四类机构。
在广东省公布首批建设的8家高水平研究院中,以中科院力量为主建设的达7家,包括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广州)、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广东(佛山)研究院、广东琴智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珠海)等。
在共建科教融合园区方面,2018年1月,中科院大学与广州市签署协议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广州学院。同年11月,中科院和深圳市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依托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作共建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暂定名),并于2019年10月获批纳入广东省高校设置规划,正式开始筹建。2019年9月,中国科学院明珠科学园项目正式启动。
新一轮院省合作将在建设世界一流的科技基础设施和研究机构、世界一流的大学和学科群、世界一流的科技型企业、世界一流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世界一流创新创业环境等方面切实开展深度合作,助推广东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引擎,助力广东早日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
【记者】卞德龙
【通讯员】孙金龙 马学涛
图片由中科院广州分院提供
【作者】 卞德龙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阅读全文

与中国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江西电动工具铝压铸件 浏览:378
制乙烯的实验装置图常见错误 浏览:827
四轴机械手指的是什么样的 浏览:687
做阀门工资怎么样 浏览:218
脱水机包埋机染色机哪个科室设备 浏览:704
如何确认多串口对应设备 浏览:247
汽车各种排气阀门牌子 浏览:47
如何测量轴承是否换 浏览:152
宁波勇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300
海缸养鱼用什么过滤器材好 浏览:39
下图两个实验装置是实现 浏览:94
喷泉实验的引发装置 浏览:388
笔记本怎么看固态和机械硬盘 浏览:539
为什么制冷机组耗电 浏览:986
哪里有租钢板桩设备的 浏览:841
地暖阀门开不开是什么原因 浏览:400
超声波身高体重分析仪怎么测 浏览:283
野马jdc阀门排气怎么样 浏览:566
江苏南通阀门厂 浏览:21
大a工具箱 浏览: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