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么是硫代巴比妥酸试验
硫代巴比妥酸法(TBA test) TBA试验自1944年由Kohn和Liversedgd提出后即应用于食品和生物材料中脂类氧化的检测和定量,其应用程度居所有测试方法之首。TBA试验是用2-硫代巴比妥酸与脂类氧化产物丙二醛作用生成一种粉红色化合物,此化合物在532nm波长下有最大吸收值。通常将测试结果表示为532nm下的吸光值与丙二醛吸光系数之积,即通常所说的TBA值。 然而TBA试验的特异性一直受到争议,其原因有三:①丙二醛仅仅是脂类氧化的某些初级和次级产物再降解形成的低分子量终产物中的其中一种:② 只有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双键的多聚不饱和脂肪酸才能进行一系列环化反应继而生成丙二醛③丙二醛可与除TBA以外的其它分子反应。
B. 缓冲溶液的性质是什么(实验)
缓冲溶液是一种能够抵抗外来少量强酸或者强碱,从而不会引起PH值发生明显改变的溶液。缓冲溶液的基本特性是具备相应的缓冲作用,这些特点总结来讲就是抗少量水稀释、抗少量强酸、 抗少量强碱。
生化研究工作中,为了维持实验体系的酸碱度,必须要使用缓冲溶液。因为PH值通常会影响研究成果,所以不能让PH值发生变化乃至大幅度的变动。不然就会造成酶活性下降甚至全部丧失活性。因此科研工作绝对不能马虎,特别对于缓冲溶液的制备也是科研试验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那么是溶液常作为缓冲溶液呢?简单来说就是由弱酸及其共轭酸盐组合成的具备缓冲作用的溶液。科研工作和生物化学实验需要谨慎并且严格地选择缓冲系统,生物缓冲系统包括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磷酸、 柠檬酸、碳酸、 醋酸、 巴比妥酸等等。这些一般是生化实验中用的较多的,当然也可以按照实际需求优选其他的系统。
当生物缓冲溶液中的酸和盐浓度以相同的比例进行增加或者减少时,溶液的PH值不会发生改变。另外如果有酸和盐浓度相等的情况,此时缓冲液的缓冲效率达到最高的状态。两者的比例相差越大,缓冲效率就很低。
C. ph10的氨-氯化铵缓冲溶液实验原理
ph10的氨-氯化铵缓冲溶液实验原理:
氨-氯化铵缓冲液(pH10.0),取氯化铵5.4g,加蒸馏水20ml溶解后,加浓氨水溶液35ml,再加水稀释至100ml,即得。当往某些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酸和碱时,有阻碍溶液pH变化的作用,称为缓冲作用,这样的溶液叫做缓冲溶液。
生化实验室常用的缓冲系
主要有磷酸、柠檬酸、碳酸、醋酸、巴比妥酸、Tris(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等系统,生化实验或研究工作中要慎重地选择缓冲体系,因为有时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并不是缓冲液的pH值,而是缓冲液中的某种离子。如硼酸盐、柠檬酸盐、磷酸盐和三羟甲基甲烷等缓冲剂都可能产生不需要的化学反应。
D. 缓冲比名词解释
CH3COOH与CH3COONa组成的缓冲溶液,缓冲比就是这两个物质的物质的量比值。
在生化研究工作中,常常需要使用缓冲溶液来维持实验体系的酸碱度。研究工作的溶液体系pH值的变化往往直接影响到研究工作的成效。如果“提取酶”实验体系的pH值变动或大幅度变动,酶活性就会下降甚至完全丧失。所以配制缓冲溶液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步骤。
缓冲溶液是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中的重要概念,缓冲溶液是指具有能够维持PH相对稳定性能的溶液。pH值在一定的范围内不因稀释或外加少量的酸或碱而发生显著的变化,缓冲溶液依据共轭酸碱对及其物质的量不同而具有不同的pH值和缓冲容量。
(4)巴比妥酸实验装置图扩展阅读
生化实验室常用的缓冲系主要有磷酸、柠檬酸、碳酸、醋酸、巴比妥酸、Tris(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等系统,生化实验或研究工作中要慎重地选择缓冲体系,因为有时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并不是缓冲液的pH值,而是缓冲液中的某种离子。如硼酸盐、柠檬酸盐、磷酸盐和三羟甲基甲烷等缓冲剂都可能产生不需要的化学反应。
硼酸盐:硼酸盐与许多化合物形成复盐、如蔗糖。
柠檬酸盐:柠檬酸盐离子容易与钙结合,所以存在有钙离子的情况下不能使用。
磷酸盐:在有些实验,它是酶的抑止剂或甚至是一个代谢物,重金属易以磷酸盐的形式从溶液中沉淀出来。而且它在pH7.5以上时缓冲能力很小。
E. 华东理工大学本科生有机化学做了哪几个实验
基本操作:
薄层色谱 分馏 基本操作-水蒸气蒸馏实验 减压蒸馏实验 咖啡因的提取 熔点的测定
乙酰苯胺的重结晶
合成与制备:
8-羟基喹啉 巴比妥酸 苯丁醚 苯亚甲基苯已酮 苯佐卡因 从番茄酱中提取番茄红 蛋黄卵磷脂提取
对硝基苯甲酸 二苯乙烯基甲酮 呋喃甲醇和呋喃甲酸 环己烯 己内酰胺 柠檬烯的提取 肉桂酸 三苯甲醇 微波合成苯乙胺及苯乙胺的拆分 乙酸正丁酯 乙酰苯胺
F. TE缓冲液的作用及用途
TE缓冲液的作用及用途:对DNA的碱基有保护性,包括提取好的DNA也要放在TE缓冲液中保存。
PH缓冲系统对维持生物的正常pH值,正常生理环境起重要作用。多数细胞仅能在很窄的pH范围内进行活动,而且需要有缓冲体系来抵抗在代谢过程中出现的pH变化。在生物体中有三种主要的pH缓冲体系,它们是蛋白质、重碳酸盐缓冲体系和磷酸盐缓冲体系。每种缓冲体系所占的分量在各类细胞和器官中是不同的。
TE缓冲液的成分:
生化实验室常常用的缓冲系主要有磷酸、柠檬酸、碳酸、醋酸、巴比妥酸、Tris(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等系统,在生化实验或研究工作中要慎重地选择缓冲体系,因为有时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并不是缓冲液的pH值,而是缓冲液中的某种离子。如硼酸盐、柠檬酸盐、磷酸盐和三羟甲基甲烷等缓冲剂都可能产生不需要的反应。
其主要缺点时温度效应。这点往往被忽视,在室温pH是7.8的Tris一缓冲液,在4℃时是8.4,在37℃时是7.4,因此,4℃配制的缓冲液拿到37℃测量时,其氢离子浓度就增加了10倍。而且它在pH7.5以下,缓冲能力差。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TE缓冲液
G. 巴比妥酸法测水中吡啶空白吸光度一般为多少,标准曲线斜率范围为多少
固相微萃取技术测定水中的吡啶与静态顶空方法的比较
吡啶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作生产农药,如除草剂、杀菌剂、消炎剂、驱虫剂等,具有强烈恶臭味的杂环化合物,与水互溶,在环境中不易被生物降解,为有毒化学品,长期摄入出现头晕、头痛、失眠、步态不稳及消化道功能紊乱,并可发生肝肾损害。我国GB 382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把吡啶纳入饮用水源地特定项目,标准限值为0.2
[1][2]mg/L。推荐的检测方法是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和静态顶空(SHS)-气相色谱法。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需要使用剧毒的氰化钾,前处理比较繁琐,灵敏度低;顶空气相色谱法主要适用于废水的分析,使用填充柱,但目前填充柱已被商品化的毛细管柱替代。现在,也有研究人员用直接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进行吡啶的分析。
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集萃取、浓缩、进样于一体的样品前处理新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分析时间短,样品需要量小,无需萃取溶剂。与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仪器联用,可快速有效地分析样品中痕量有机物。SPME-GC联用是
[3-5]目前较成熟的技术之一。本文拟通过测定水中的吡啶来研究固相微萃取仪的特性、影响因素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并将这一低成本的技术与自动顶空-毛细柱法相比较,选择最合适的分析方法
H. 关于抗逆性实验中隶属值计算问题
植物组织中的丙二醛(MDA)在酸性条件下加热可与硫代巴比妥酸(TBA)产生显色反应,反应产物为粉红色的3,5,5一三甲基恶唑2,4一二酮(Trimet—nine).该物质在539nm波长下有吸收峰.由于硫代巴比妥酸也可与其它物质反应,并在该波长处有吸收,为消除硫代巴比妥酸与其它物质反应的影响,在丙二醛含量测定时,同时测定600nm下的吸光度,利用539nm与600nm下的吸光度的差值计算丙二醛的含量.植物组织丙二醛含量测定植物叶片在衰老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如核酸和蛋白质含量下降、叶绿素降解、光合作用降低及内源激素平衡失调等.这些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衰老过程的变化.近来大量研究表明,植物在逆境胁迫或衰老过程中,细胞内活性氧代谢的平衡被破坏而有利于活性氧的积累.活性氧积累的危害之一是引发或加剧膜脂过氧化作用,造成细胞膜系统的损伤,严重时会导致植物细胞死亡.活性氧包括含氧自由基.自由基是具有未配对价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生物体内产生的活性氧主要有超氧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过氧自由基(ROO·)、烷氧自由基(RO·)、过氧化氢(H2O2)、单线态氧(O21)等.植物对活性氧产生有酶促和非酶促两类防御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等是酶促防御系统的重要保护酶,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等是非酶促防御系统中的重要抗氧化剂.丙二醛(MDA)是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的产物之一,它的产生还能加剧膜的损伤.因此,丙二醛产生数量的多少能够代表膜脂过氧化的程度,也可间接反映植物组织的抗氧化能力的强弱.所以在植物衰老生理和抗性生理研究中,丙二醛含量是一个常用指标.[材料、仪器、药品]1.材料:植物抗逆性鉴定实验中的四种菠菜样品,即绿色和黄色叶片的高温处理和室温对照.2.仪器:(1)分光光度计;(2)离心机;(3)水浴锅:(4)天平;(5)研钵;(6)剪刀;(7)5ml刻度离心管;(9)刻度试管(10ml);(10)镊子;(11)移液管(5ml、2ml、1ml);(12)冰箱.3.药品:(1)0.05mol/LpH7.8磷酸钠缓冲液;(2)石英砂;(3)5%三氯乙酸溶液:称取5g三氯乙酸,先用少量蒸馏水溶解,然后定容到100ml;(4)0.5%硫代巴比妥酸溶液:称取0.5g硫代巴比妥酸,用5%三氯乙酸溶解,定容至100ml,即为0.5%硫代巴比妥酸的5%三氯乙酸溶液.[方法]1.丙二醛的提取:取0.5g样品,加入2ml预冷的0.05mol/LpH7.8的磷酸缓冲液,加入少量石英砂,在经过冰浴的研钵内研磨成匀浆,转移到5ml刻度离心试管,将研钵用缓冲液洗净,清洗也移入离心管中,最后用缓冲液定容至5ml.在4500转/min离心10min.上清液即为丙二醛提取液.2.丙二醛含量测定:吸取2ml的提取液于刻度试管中,加入0.5%硫代巴比妥酸的5%三氯乙酸溶液3ml,于沸水浴上加热10min,迅速冷却.于4500转/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于532、600nm波长下,以蒸馏水为空白调透光率100%,测定吸光度.3.结果计算:(A532—A600)×V1×V1.55×10-1×W×V2丙二醛含量(nmol/g)=式中:A为吸光度;V1为反应液总量(5m1);V为提取液总量(5ml);V2为反应液中的提取液数量(2ml);W为植物样品重量(0.5g);1.55×10-1为丙二醛的微摩尔吸光系数(在1升溶液中含有1μmol丙二醛时的吸光度).4.注意事项:(1)0.0.5%的三氯乙酸对MDA—TBA反应较合适,若高于此浓度,其反应液的非专一性吸收偏高;(2)MDA—TBA显色反应的加热时间,最好控制沸水浴10~15min之间.时间太短或太长均会引起532nm下的光吸收值下降;(3)如用MDA作为植物衰老指标,首先应检验被测试材料提取液是否能与TBA反应形成532nm处的吸收峰.否则只测定532、600nm两处A值,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测得的高A值是一个假象;(4)在有糖类物质干扰条件下(如深度衰老时),吸光度的增大,不再是由于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的升高,而是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增加,由此改变了提取液成分,不能再用532nm、600nm两处A值计算MDA含量,可测定510、532、560nm处的A值,用A532一(A510—A560)/2的值来代表丙二醛与TBA反应液的吸光值.
I. 小白鼠试验
小白鼠进行游泳训练建立过度训练模型。实验结果:经过不同强度的游泳训练后,过度训练组血浆ET(内皮素)的含量(204.76±26.12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72.89±40.03pg/ml);血浆CGRP(降钙素相关肽)含量(84.06±28.69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142.30±40.40pg/ml)和一般训练组(151.41±81.79pg/ml);ET/CGRP(2.71±0.96)显著高于对照组(1.65±1.10)和一般训练组(1.76±0.96)。
一般训练组血浆ET、CGRP和ET/CGRP与对照组相比,虽然有所上升,但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过度训练可使机体分泌ET增多,而分泌CGRP减少;过度训练导致ET和CGRP的分泌失调,可能是过度训练引起运动性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机制,动态观察血浆ET和CGRP对过度训练的诊断与预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实验对象
实验用昆明种雄性小白鼠38只,体重为17~20 G,由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室提供,将动物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是:维生素E组(n=12),中药组(n=15)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11), 三组同时灌胃喂服20天,维生素E(上海第九制药厂产品) 日给量100 mg/kg*d,中药为复方刺五加液(河北省人民医院配制)日用量为刺五加300 mg/kg*d以及五味子700 mg/kg*d;每只动物用生理盐水为0.5 ml/d, 实验期间所有运动的喂养如常不变。
二、实验方法
在灌服20天后(小鼠体重增至30~32 g,三组间无差别),三组动物同池游泳,水温22℃,水深约为小鼠体长2倍,室温18℃,小鼠游泳至力竭取出断头处死,留脑,心、肝、肾和股四头肌组织,放入4 ℃预冷的生理盐水内洗净血液,用滤纸吸干, 分别称重,并用4℃预冷的生理盐水在组织研磨器中分别制成10%脑匀浆,5%心、肝、肾匀浆和20% 肌肉组织匀浆备测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之用。
小鼠游泳至衰竭的标准规定为:动物不能在水中保持上浮, 开始下沉,取出后尾部受刺激逃避呈踉跄步态,身体不能保持平衡。但呼吸心跳存在。
三、主要试剂与仪器(从略)
四、检测方法
1.脂质过氧化物的测定:以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4〕分别测定各样本内MDA的含量。
2.超氧化物歧化酶测定(SOD):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5〕。
五、统计方法
两实验组分别与对照组各指标均数间相互比较,应用t检验。所有数据应用CASIO—3600P计算器程序处理。
结 果
一、实验组与对照组运动耐力比较
见表1。以最大运动时间作为衡量耐力的指标,在相同游泳条件下,二实验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较,动物游泳至力竭的平均时间均无显著差别。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运动耐力比较
组 别
平均最大游泳时间(分*秒)
对 照 组 50.45(50.27)
维生素E组 49.08(49.05)*
中 药 组 48.93(48.55)*
注 与对照组比较 * P<0.05
J. 含氰废水如何处理
含氰废水是废水组成中含有各种氰化物的一类废水的统称。
氰基与金属的络合能力很强,因此氰根(CN-)作为强络合剂被广泛应用于氰化提金、氰化金属电镀等工艺;同时氰化物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合成纤维、染料制造、合成橡胶、炼焦及有机玻璃等工业。
氰化物毒性极强,如果不对含氰废水进行处理,将废水直接排放,将会对人类、牲畜、植物造成极大危害。因此,从生物安全和环境工程角度考虑必须对含氰废水进行处理。
将含氰废水由中、高浓度降到低浓度,处理难度小,工艺比较成熟,一般采用酸化挥发-碱吸收法、膜法、铁盐络合沉淀法等回收氰化物的方法便可将废水中的含氰量降至20mg/L 以下。
含氰废水治理的难点在于处理低浓度含氰废水使之达到排放要求。本课题所处理的废水中氰含量为150mg/L,属于中低浓度含氰废水,针对活性炭催化氧化法与臭氧法各自的缺点,本课题在上述2 种方法基础上取长补短,提出使用活性炭催化臭氧化技术来处理含氰废水。
1、实验部分
1.1 活性炭预处理
活性炭在使用前先用大量的蒸馏水浸泡4 h,然后将洗净的活性炭置于真空干燥箱中,于105℃下烘干后至恒重,过筛,挑选不同粒径的活性炭作为试验用活性炭。
1.2 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主要由臭氧发生器、气液固三相催化臭氧化反应器和臭氧尾气吸收装置3部分组成。三相发生器为内径50 mm、高450 mm的圆柱形玻璃反应器,顶部设置臭氧吸收装置;外层设置有冷凝水的夹层,以实现控温效果;底部设置气体分布器。
1.3 实验过程
称取一定量的处理过的活性炭放入装有1 L模拟含氰废水的反应器中,臭氧从反应器底部的多孔布气板通入,分散出气泡,带动反应器中的液体循环流动,使催化剂处于流动化状态。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取样分析。
1.4 检测方法
液相中臭氧浓度测定使用靛兰二磺酸钠(IDS)分光光度法[10];CN-含量的检测采用吡啶-巴比妥酸比色法,pH值使用上海雷磁仪器生产的pHSJ-3F酸度计测定。
2、结果与分析
2.1 反应温度的影响
研究了不同温度对反应体系的影响,结果如图1 所示。
图1 温度对CN-去除率的影响
由图1 可知,温度较低(10~30 ℃)时,随着温度的升高,CN-去除速率呈小幅度上升趋势,说明在较低温度时,活化能对反应的影响为主导作用。温度较高(30~55 ℃)时,随着温度的升高,CN-去除率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说明在较高温度时,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和臭氧的气液传质作用要强于活化能对反应的贡献。反应不适于在高温下进行,因此,活性炭催化臭氧化降解含氰废水的适宜温度为30 ℃。
2.2 活性炭粒径
考察了活性炭粒径的大小对处理效率的影响,结果如图2 所示。
图2 活性炭粒径对CN-去除率的影响
由图2 可知,在实验颗粒范围内,活性炭的粒径大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不明显。实验所使用的3 种不同粒径的活性炭是同类型活性炭,拥有相同的比表面积,只是由于粒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外表面积。粒径对CN-处理效果影响不大说明活性炭的外表面积对活性炭的吸附、催化作用影响很小。
2.3 臭氧投加量
通过改变臭氧发生器出口气体流量,考察了不同臭氧投加量对CN-的去除情况,结果如图3 所示。
图3 臭氧投加量对CN-去除率的影响
由图3 可知,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加,CN-去除率有较大程度的增长。随着臭氧流量的增加,使参与反应的臭氧增加;此外,随着臭氧流量的增加,气液界面的面积增大,从而增强了传质过程,及体系的流化状态,减小了气液传质过程的阻力,提高了CN-的去除率。但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大,CN-去除率增长变缓。这说明当臭氧流量较大时,体系的流态化效果与臭氧投加量较小时相比已经得到了极大改善,液相中反应消耗的臭氧可以得到迅速补充,这时气液传质已经不是反应的控制因素,因此,再增大臭氧流量,去除效果也不能得到很大提高。因此,臭氧适宜投加浓度为30mg/min。
2.4 活性炭投加量
活性炭加入量对CN-去除率的影响如图4 所示。
图4 活性炭加入量对CN-去除率的影响
由图4 可知,随着活性炭投加量的增加,CN-去除率逐渐增大。当活性炭投加量为2~10 g 时,其增长的程度最为明显;当活性炭投加量为14 g/L 时,CN-去除率为96.5%,是单独臭氧氧化的1.5 倍;当活性炭投加量继续增大时,增加的程度不明显,因此,适宜的活性炭投加量为14 g/L。
2.5 pH值
在活性炭催化臭氧化去除CN-过程中,pH 值对活性炭的吸附有一定影响,因此,考察了pH 值对活性炭催化臭氧化去除CN-的影响,结果如图5 所示。
图5 pH值对CN-去除率的影响
由图5 可知,pH 在4~10 范围时,CN-去除率增长程度最快;当pH=10 时,经过30 min 处理,CN-去除率为99.8%,水体中残余CN-浓度为0.3mg/L,满足了氯碱工业对水质的要求;当pH 值>10 时,CN-去除率升高不明显,因此,选择pH=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