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铁路信号设备中,DGJ与轨道电路受电端交流二元二位继电器GJ作用有什么不同
很长时间都没有回答这种专业性问题了,呵呵!
就像你所说的,其实DGJ和JRJC继电器都是表专示轨道电属路状态的。但是,JRJC是轨道电路本身的接收继电器,它是直接反应轨道电路本身状态的,也是参与到轨道电路工作的组成设备。轨道线圈和局部线圈的电压与相位符合要求后,继电器才能动作吸起。
轨道电路中的DGJ只能算是一个复示继电器,它复示了JRJC的状态,并且参与到6502网络中,是联锁设备。而且,轨道电路以前采用的480型,DGJ采用的是JZXC-480型,本身具有整流作用,也参与到联锁中。只是后来受电气化区段影响,改成25HZ时将他改为了1700型的继电器,利用其接点参与网络联锁,而不是增加JRJC到定型组合中。而且JRJC本身接点组比较少,再有体积较大,不利于大面积修改;再有就是对既有设备施工难度也降低了,单独增加组合、更换为1700继电器,这些比较简单。
Ⅱ 常用电工仪表及dgj-2型电工实验实验原理
电工仪表是实现电磁测量过程中所需技术工具的总称。
电工仪表按测量对象不同,分为电流表(安培表)、电压表(伏特表)、功率表(瓦特表)、电度表(千瓦时表)、欧姆表等;按仪表工作原理的不同分为磁电系、电磁系、电动系、感应系等;按被测电量种类的不同分为交流表、直流表、交直流两用表等;按使用性质和装置方法的不同分为固定式(开关板式)、携带式和智能式;按误差等级不同分为0.1级、0.2级、0.5级、1.0级、1.5级、2.5级和5.0级共七个等级。数字越小,仪表的误差越小,准确度等级较高。 常用电工仪表的分类有哪些? 有指示仪表、比较仪器、数字仪表和巡回检测装置、记录仪表和示波器、扩大量程装置和变换器。
Ⅲ 找规律写字母1.dgj 2jln
应该是S和Y
把BEHEIMIN?分成BEHEIMIN?三组
B-E,E-H是 一组,中间间隔2个字母
然后依次看
E-I,I-M是一组,中间间隔3个字母
所以I-N,N-S,中间间隔4个字母第一个?是S
把CFIFKPKR?分成CFIFKPKR?三组
C-F,F-I是 一组,中间间隔2个字母
然后依次看
F-K,K-是一组,中间间隔4个字母
所以K-R,R-Y,中间间隔6个字母第二个?是Y
Ⅳ 走进化学实验室,会接触到很多的仪器,以下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几种仪器: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请你
(1)仪器b常用作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也用于配制溶液,叫烧杯.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气体发生装置选择固体加热制气体的一套装置,用到a、c、j、m,收集方法用排水法用到k、d、g、n,故全部仪器为acdgjkmn;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装置不严密,使气体中含有空气,或没等导管口放出连续而均匀的气泡就收集,导管口刚放出的气泡中主要是装置中的空气,或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事先集气瓶中没注满水,留有气泡,使收集的气体中有空气;如果利用上述仪器完成二氧化碳制取的实验,除了选用d、f、g、l之外,还应选用e、h,用长颈漏斗添加液体药品比较方便. 故答案为:(1)烧杯;配制溶液((或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2)acdgjkmn;装置不严密或导管口刚放出气泡就开始收集或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事先集气瓶中没注满水,留有气泡;e、h. |
Ⅳ 雷电给铁路信号设备带来的危害 雷电主要是对那些原件造成危害
我曾经写过的一片讲课材料,主要将的是信号设备防雷知识,但是也涉及到了一些信号设备易损元件和应急故障处理的内容。给你摘录一部分,希望你能有用!
雷电以破坏设备的方式分为直击雷和感应雷两种。铁路信号设备本身属于低电压电器或电子设备,其绝缘耐压程度都较低,铁路信号设备采用的保护措施,仅针对感应雷的防护,有些雷害是很难防止的。
如果要采取保护设备的防雷方式,接地是避雷技术最重要的环节,不管是直击雷、感应雷或其他形式的雷,避雷工作的最终都是把雷电流送入大地。储存雷能量为人类造福,目前科技还达不到,因此没有合理而良好的接地装置是不可能谈及防雷的。所以说设计、施工好高标准的接地系统是防雷工作的重中之重。
过去讨论接地的时候,总是把讨论的焦点放在要求接地电阻小于多少欧姆上。长期以来,人们有一个错觉,认为接地电阻越小避雷效果就越好,被保护的对象就安全。当然电阻越小散流越快,雷击的高电位保留时间越短,危险性越小,其跨步电压、接触电压产生的机遇也就越小。但是,近十几年来的实践证明,与其说接地电阻值重要,不如说接地装置的结构更合理、重要。
由于闪电的电磁脉冲无孔不入地从空间各方面侵袭各种现代科技设备,所以现代的防雷技术措施必须针锋相对,即全方位的防护,层层设防,综合治理,把防雷工程看作一个系统工程。
根据现代电气、电子设备的雷害机理及雷电防护的特点,将现代电气、电子设备雷电防护纳入电磁兼容的范畴,通过采取机房屏蔽、合理布线、规范接地和装置合适的防雷保安器等措施来实现系统防护或称综合防护。简单地说,就是对设备分区、分级进行防护,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号设备综合防雷系统。
1.轨道电路:雷雨天如果轨道电路多处发生红光带,则可判定为遭雷击所至。由于长大干线采用25HZ轨道电路,而且电缆均采用屏蔽接地,所以出现雷击现象较少。而480型轨道继电器采用的是桥式整流,遇雷雨天二极管很容易被击穿,造成轨道电路红光带。遇到此类故障要及时进行更换继电器,备品不够,要将经常不使用的区段轨道继电器进行倒用。
2.信号机:雷雨天信号机的灯丝继电器很容易被击穿,造成信号复示器闪光,灯丝继电器掉下,信号打不开。此时要及时更换继电器。采用点灯单元的信号机,点灯单元很容易遭雷击,控制台出现灯丝报警。现象为信号机点主灯丝,转换试验付灯丝不着灯,更换点灯单元。
3.转辙机:雷雨天转辙机容易遭雷击的是整流匣。如果转辙机定.反位均失去表示,整流匣两端或X1.X2对X3有交流.无直流,此时要更换整流匣。另外通过观察转辙机表示接点有烧损现象来判断整流匣被击穿。
4.整流器:站联电路,半自动外线电源各种联系电路的电源均采用整流电源,整流器在雷雨天很容易遭雷击,所以上述设备如果雷雨天出现故障,应及时更换整流器。最简单的办法是通过观察整流器指示灯灭灯或察看整流器上的防护铅丝是否镕断。
5.道口:雷雨天最容易遭雷击的是开.闭路匣及监护道口串连的2K电阻和铅丝。所以雷雨天道口出现故障应从这几方面进行查找并及时更换。
(1)25周轨道电路:25周相敏接收器、矽片、铅丝是雷害容易损坏的,断路器容易收到冲击断开。
轨道继电器落下时:
①甩掉矽片,如果继电器不吸起按②步
②测试盘测试电压,电压正常时更换相敏接收器。
③如果测试无电压,甩开继电器和防护盒测试,仍无电压,测试送端分线盘(电码化区段),无电找室内电源,有电到室外送端或受端看铅丝或断路器。
④甩开继电器和防护盒测试有电压更换相敏接收器或防护盒。
(2)480轨道电路:JZXC-480轨道继电器,铅丝是雷害最容易损坏的。
发生雷害,轨道电路红光带时,测试盘测试电压,①没有电压或电压低于正常值很多拔下继电器再测,如果有20V左右电压可以立即更换轨道继电器,如果拔下轨道继电器后仍然没有电压,则要立即检查送端铅丝,电码化区段要检查室内铅丝及测试室内电压是否送出;②测试盘测试有电压时立即更换轨道继电器。
当一送多受区段故障时,要观察DGJ、DGJ1(或DGJ2)继电器哪个落下。仅DGJ落下时,更换DGJ继电器;若DGJ1(或DGJ2)与DGJ一起落下时,要先测试是否有电压,有电压要先处理DGJ1(或DGJ2),后处理DGJ;无电压,查找送端铅丝。
(3)信号机:组合侧面铅丝和JZXC-H18灯丝继电器是雷害时最容易损坏的。
先测试信号机组合侧面铅丝,不良立即更换,如果铅丝良好电源正常,立即更换JZXC-H18灯丝继电器,如果仍然不好,则要考虑灯泡、点灯变压器等。但是一般感应雷不会造成灯泡、变压器的损坏,只有直击雷才会造成灯泡、变压器灯损坏。
(4)电源屏:带整流元件的监督继电器是雷害最容易损坏的。
当某路电源故障断路器不能合闸时,要先更换相应的带整流元件的监督继电器试验。
(5)若多个区段同时故障、多架信号机同时消灯时(包括区间),要考虑检查电源屏是否故障。
(6)道岔无表示。若雷害后,道岔无表示,要先检查表示铅丝,电源良好时,要考虑整流匣故障。
(7)UM71、WG-21A、ZPW-2000A等设备雷害故障后,要重点检查铅丝,根据移频报警继电器落下情况更换相应的发送器或接收器。
(8)如果受雷害损坏器材较多备品不足时,要利用侧线、调车信号机的器材先恢复正线设备及列车信号机或车务急需的进路。
雷击是小概率事件,防雷设备只能起到预防的效果,其效果只能经过长期的运用、大量的数据统计以及对比来对雷害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影响防雷效果的因素有很多,都很复杂,准确评估存在一定困难。而且,目前的测试手段仍不完善,没有办法准确的测试出雷电对设备影响的程度,同样也没有办法测试出防雷设备对雷害究竟能有多大的作用。
信号设备综合防雷系统,根据雷电的特点对设备采取了尽可能大的防护方式,一定比单一采用接地方式对设备防护的效果要好的多。因此,采用这样的防护系统还是有一定优势的。
直击雷和感应雷对于设备的影响是不同的,产生的后果也是不同,所以没有办法确定防雷系统就一定有效或有百分之几十的效果,这样说是不科学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对雷电的影响将会被我们克服或再利用,这是可以预见的。
Ⅵ 独立基础静载实验的数量规范是如何规定的
工程基桩检测数量应严格按照《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程》DGJ32/TJ142-2012的要求进行基桩检测。现将一些规范要求汇总如下:
1、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检测数量应满足设计要求,且在同一条件下不应少于3根;当预计工程桩总数小于50根时,检测数量不应少于2根。
2、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样数量不计入验收检测的抽检总数。
3、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和乙级的桩基,应采用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进行承载力验收检测,检测数量不应少于同一条件下桩基分项工程总桩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当总桩数小于50根时,检测数量不应少于2根。
4、对抗拔桩和对水平承载力有要求的桩基工程,应进行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和水平静载试验,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得少于3根。
5、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桩基,低应变检测数量为100%。
6、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和丙级的桩基,评价混凝土灌注桩桩身完整性采用低应变时,抽检数量不应少于同条件下总桩数的50%,且不得少于20根,每个承台抽检桩数不得少于1根;对柱下四桩或四桩以上承台的工程,抽检数量还不应少于相应桩数的50%。评价预制桩桩身完整性采用低应变时,抽检数量不应少于同条件下总桩数的30%,且不得少于20根,每个承台抽检桩数不得少于1根;对柱下四桩或四桩以上承台的工程,抽检数量还不应少于相应桩数的30%。
7、对于直径不小于800mm的混凝土灌注桩,评价桩身完整性应增加钻芯法或声波透射法,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得少于10根。
8、对已进行为设计提供依据静载荷试验、且具有高应变检测与静载荷试验比对资料的桩基工程,可采用高应变法,抽检数量不应少于同条件下总桩数的5%,且不得少于10根。
Ⅶ dgj32/j19-2015替代哪个规范
dgj32/j19-2015替代DGJ32/J19-2007的。
江苏省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DGJ32/J19-2015《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已于2016年1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0.2、4.2.2、4.2.7、4.2.15、5.2.2、6.2.2、7.2.2、8.2.2、8.2.3、9.2.10、10.2.3、10.2.11、10.2.17、10.2.18、11.2.2、12.2.4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GJ32/J19-2007同时废止。
该规范按照《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的要求,以绿色建筑分部工程验收取代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增加了监测与控制工程、室内环境、场地与室外环境、景观环境工程、可再生能源系统等验收的内容,是全国首部绿色建筑验收规范。该规范的实施将对我省绿色建筑闭合监管起到重要的作用,标志着我省绿色建筑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Ⅷ 矿石组构特征
一般来说,硅华的结构类型比较多,有隐晶质结构、碎屑结构、生物碎屑和生物骨架结构等(佟伟等,1981;郑绵平等,1995)。对搭格架铯矿区的矿石组构类型可分为如下几种:在光学显微镜下显示的粒状结构与胶状结构,在扫描电镜下显示的溶蚀结构、生物结构、柱状结构、球状结构等。
1.粒状结构
主要由隐晶质他形粒状蛋白石组成,粒径大小0.01mm±(图版DGJⅤ-2、DGJⅤ-3、DGJⅤ-5)。同时也有由结晶石英所体现的粒状结构,粒径大小2μm±(图版DGJⅧ-2、DGJⅧ-4、DGJⅧ-6、DGJⅧ-7、DGJⅨ-5、DGJⅨ-6)。
2.胶状结构
主要由浅黄-黄褐色胶状蛋白石所组成,胶状蛋白石多围绕在粒状蛋白石的边部分布,并呈孔雀尾状、弯曲皮壳状、同心环状等(图版DGJⅤ-4、DGJⅤ-5、DGJⅤ-6、DGJⅤ-7)。
3.溶蚀结构
表现为蛋白石表面的圆形溶蚀坑,坑的大小为10~40μm(图版DGJⅦ-6、DGJⅨ-7)。
4.生物结构
由蛋白石组成但有生物外形的结构,生物长度约20μm的硅藻类Denticula属(图版DGJⅫ-8、DGJⅩⅢ-1),具体为何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由于热泉微生物的成矿作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冯军等,2005),搭格架的这种硅藻生物对铯的成矿意义如何,还需深入研究。
5.柱状结构
由蛋白石组成长柱状与短柱状两种结构,其中长柱状结构指柱的长度为200μm以上,短柱状结构指柱的长度为200μm以下的结构(图版DGJⅩⅥ-1、DGJⅩⅥ-3、DGJⅩⅥ-4、DGJⅩⅥ-7、DGJⅩⅥ-8)。
6.球状结构
表现为多种形式,包括大小约为10μm、表面有针状石英的球状硅华(第4阶段)(图版DGJⅩⅤ-2、DGJⅩⅤ-3、DGJⅩⅤ-4)、大小约为10μm呈肾状的球状结构(第1阶段)(图DGJⅩⅤ-8)、大小约为100μm呈包裹状的球状结构(第1阶段)(图版ⅩⅣ-4)。
矿石的构造包括:菜花状构造(第2阶段,图版DGJⅣ-3)、粗粒孔隙状构造(第3阶段,图版DGJⅣ-2)、细粒孔隙状构造(第4阶段,图版DGJⅣ-5)和块状构造(第5阶段,图版DGJⅩⅣ-8、DGJⅩⅥ-2)。
Ⅸ 叠加定理实验报告
叠加原理的验证 一、实验目的 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 二、原理说明 叠加原理指出在有多个独立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通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成是由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是指当激励信号某独立源的值增加或减小K 倍时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中各电阻元件上所建立的电流和电压值也将增加或减小K倍。 三、实验设备 高性能电工技术实验装置DGJ-01直流稳压电压、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电流表、叠加原理实验电路板DGJ-03。 四、实验步骤 1 用实验装置上的DGJ-03线路, 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图3-1将两路稳压电源的输出分别调节为12V和6V接入图中的U1和U2处。 2 通过调节开关K1和K2分别将电源同时作用和单独作用在电路中完成如下表格。 表3-1 测量项目 实验内容 U1 (V) U2 (V) I1 (mA) I2 (mA) I3 (mA) UAB (V) UCD (V) UAD (V) UDE (V) UFA (V) U1单独作用 12 0 8.693 -2.427 6.300 2.429 0.802 3.231 4.446 4.449 U2单独作用 0 6 -1.198 3.589 2.379 -3.590 -1.184 -1.215 -0.608 -0.608 U1、U2共同作用 12 0 7.556 1.160 8.629 -1.162 -0.382 4.446 3.841 3.841 2U2单独作用 0 12 -2.395 7.180 4.758 -7.175 -2.370 2.440 -1.217 -1.218 3 将U2的数值调到12V重复以上测量并记录在表3-1的最后一行中。 4 将R3(330)换成二极管IN4007继续测量并填入表3-2中表3-2 测量项目 实验内容 U1 (V) U2 (V) I1 (mA) I2 (mA) I3 (mA) UAB (V) UCD (V) UAD (V) UDE (V) UFA (V) U1单独作用 12 0 8.734 -2.569 6.198 2.575 0.607 4.473 4.477 U2单独作用 0 6 0 0 0 0 -6 0 0 U1、U2共同作用 12 6 7.953 0 7.953 0 -1.940 4.036 4.040 2U2单独作用 0 12 0 0 0 0 -12 0 0 0 五、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 对图3-1的线性电路进行理论分析利用回路电流法或节点电压法列出电路方程借助计算机进行方程求解或直接用EWB软件对电路分析计算得出的电压、电流的数据与测量值基本相符。验证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测量有一定的误差都在可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验证叠加定理以I1为例U1单独作用时I1a=8.693mA,U2单独作用时I1b=-1.198mAI1a+I1b=7.495mAU1和U2共同作用时测量值为7.556mA因此叠加性得以验证。2U2单独作用时测量值为-2.395mA而2*I1b=-2.396mA因此齐次性得以验证。其他的支路电流和电压也可类似验证叠加定理的准确性。 对于含有二极管的非线性电路表2中的数据不符合叠加性和齐次性。 六、思考题 1 电源单独作用时将另外一出开关投向短路侧不能直接将电压源短接置零。 2 电阻改为二极管后叠加原理不成立。 七、实验小结 测量电压、电流时应注意仪表的极性与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一致这样纪录的数据才是准确的。 在实际操作中开关投向短路侧时测量点F延至E点B延至C点否则测量出错。 线性电路中叠加原理成立非线性电路中叠加原理不成立。功率不满足叠加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