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初中化学)
1、剧烈燃烧,产生很浓的白烟。
2、左
3、4;白磷易燃,着火点较低;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2. 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5等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确保将集气瓶内的氧气消耗尽;
(2)点燃的红磷,在集气瓶燃烧,生成大量的白烟.红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红磷+氧气
点燃 |
3. 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①将图中的集气瓶按体积分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确保将集气瓶内的氧气消耗尽; (2)点燃的红磷,在集气瓶燃烧,生成大量的白烟;由于红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消耗了瓶内的气体,压强减小,所以,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是:烧杯中的水倒流至集气瓶,液面上升在一等分刻度处;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五分之一.本实验还可推知氮气:难溶于水,不支持燃烧; (3)若将红磷换成炭粉,该实验不能获得成功,因为碳粉燃烧消耗掉氧气同时又生成了二氧化碳等气体,瓶内压强基本不变,水不倒流. (4)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在螺旋状铁丝的末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引燃铁丝.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炸裂了,其可能的原因是:集气瓶底部未加少量的水或细砂. (5)由实验现象可以看出,当铁丝中含碳量越多时,燃烧时火星就越多,因此铁丝燃烧火星四射是由里面的炭引起的;由前三项对比可知铁丝含碳量越高火星越多,故答案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故答案为: (1)确保将集气瓶内的氧气消耗尽; (2)烧杯中的水倒流至集气瓶,液面上升在一等分刻度处;五分之一.难溶于水. (3)不能,因为碳粉燃烧消耗掉氧气同时又生成了二氧化碳等气体,瓶内压强基本不变,水不倒流. (4)引燃铁丝.集气瓶底部未加少量的水或细砂. (5)当铁丝中含碳量越多时,燃烧时火星就越多;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4. 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 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
①(2分)确保集气瓶内的氧气消耗尽 ②(7分)烧杯中的水版倒流至集气瓶,液面上升在一等分刻度权处 1/5 氮气不溶于水不与红磷反应 ③(3分) 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5. 某同学设计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试回答: (l)该装置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
(1)缺少复尾气的处理装置,而把一氧化制碳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了。(2) 先通入一氧化碳 (3)黑色的固体逐渐变成亮红色的固体 ,CuO+CO  Cu+CO 2
6. 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
(1)实抄验的目的是测定袭空气中氧气含量,原理是消耗氧气使装置内外产生压强差,水被吸入占据氧气的空间,从而达到测定氧气的目的.红磷过量,可使集气瓶中的氧气完全消耗. (2)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集气瓶内外产生压强差,打开止水夹,烧杯内的水沿导管流入集气瓶中,液面大约在标记1处.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 (3)设制备71g五氧化二磷需要氧气质量为X 4P+5O 2点燃 | .
7. 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探究一氧化碳的一些化学性质.试回答下列问题:①A装置的目的是______,所发生的
①实验的目的是要探究一氧化碳的一些化学性质,可以通过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的反应制取一氧化碳.所以,A装置的目的是制取一氧化碳,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CO2 高温 | .
8. 化学实验室的开放日,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面几种实验装置,进行气体制取和性质的实验.(F装置
(1)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观察到木条复燃则满了; (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可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酸性溶液可使石蕊变红,所以将制得的H2通入F装置,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可能是H2中混有了氯化氢气体,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反应方程式是Zn+2HCl═ZnCl2+H2↑; (3)二氧化碳可与碱性溶液反应,所以可与饱和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与食盐水不反应;而同温度下,氢氧化钙的溶解度远远小于氢氧化钠,所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更彻底,效果更好; (4)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 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酸可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要重新得到二氧化碳,可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或稀硫酸; (5)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有毒,所以从环保角度考虑,可在集气瓶底部放一些水或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等,若用G装置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部破裂,是因为实验前在集气瓶底未放水或沙子; 故答案为:(1)A;木条复燃; (2)氯化氢;Zn+2HCl═ZnCl2+H2↑; (3)C; (4)稀盐酸(或稀硫酸); (5)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集气瓶底部放一些水或氢氧化钠溶液(合理均可);瓶底未放水或铺细沙.
9. 某同学为了验证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产物,设计了下面实验装置.(1)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
(1)熟悉常见化学仪器,了解名称.图中①锥形瓶②铁架台; (2)还原氧化铜的实验需要在高温下才可以进行,所以需要加热的装置字母编号为C.故答案为C; (3)B处得无水硫酸铜因吸水,由白色变为蓝色;C处得黑色氧化铜粉末在加热的条件下,被氢气还原成红色铜.颜色变化是由黑色变为红色.在加热的条件下,氧化铜中水分变成水蒸气,到达试管口冷凝成小水滴.故答案为:白色固体变、蓝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滴; (4)装置A还可以用于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的反应,大理石跟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符合装置A的条件.而氯酸钾分解制氧气需要加热,不能在A装置中进行.故选②; (5)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可能会有水分随着氢气进入试管,也同样能使装置B中白色无水硫酸铜变色.这样一来就使实验失去了准确性.我们可以在装置A、C之间添加吸水装置,并再加一个盛有白色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来检验有无水通过导管.故答案为:装置A、C之间添加吸水装置和盛有白色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 |
10. 为了探究铁与氯气的反应,某同学甲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其实验装置如下图:实验步骤为:(1)用注射器
(3)铁复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制氯化铁,可以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保持红热,产生棕褐色的烟,Fe3+具有能使硫氰化钾溶液变红的特性,故答案为:棕褐;红; (4)Fe3+与KSCN反应生成络合物,离子反应方程式为:Fe3++3SCN-=Fe(SCN)3,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故答案为:Fe3++3SCN-=Fe(SCN)3;Cl2+2OH-=Cl-+ClO-+H2O;吸收尾气Cl2; (5)氯化亚铁具有还原性,高锰酸钾具有氧化性,高锰酸钾氧化氯化亚铁生成三价铁,高锰酸钾被还原为Mn2+,如果颜色褪去,则证明原生成物中含有氯化亚铁, 故答案为:滴加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并振荡,如果溶液的紫色褪去,则证明原生成物中含有氯化亚铁,否则原生成物中不含氯化亚铁.
与某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装置相关的资料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