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样配置缓冲液
首先大致计算出所需的酸和对应的盐的质量;
然后用天平称量出相应的质量;
然后将酸和盐混合至烧杯,用玻璃棒搅拌均匀,静置,最后移入到容量瓶定容,贴上标签。
计算公式
一、用液体试剂配制:
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相等原理得公式:
ω1ρ1 V1= ω2ρ2 V2
ω1:稀释浓度ρ1 :密度V1:欲配溶液体积
ω2:浓溶液浓度ρ2:密度V2:需用浓溶液体积
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量相等原则得公式:
C1V1=C2V2
C1: 稀释前的浓度 V1:稀释前体积
C2:稀释后的浓度 V2:稀释后体积
2、用固体试剂配制
公式:m=C×V×M/1000
m:需称取的质量 C:欲配溶液浓度
V:欲配溶液体积 M:摩尔质量
3、用液体试剂配制
公式:V1×d×a%=C×V2×M/1000
V1:原溶液体积 V2:欲配置溶液体积
d:比重 a:原溶液百分浓度
c:物质的量浓度 M:相对分子质量
操作步骤
1.计算:n=m/M , c=n/v ,p=m/v
例:实验室用密度为1.18g/mL,质量分数为36.5%,浓盐酸配制250ml,0.3mol/L的盐酸溶液。
v=m/p=(0.25*0.3*36.5)/(36.5%*1.18)
2.称量或量取:固体试剂用分析天平或电子天平(为了与容量瓶的精度相匹配)称量,液体试剂用量筒。
3.溶解:将称好的固体放入烧杯,用适量(20~30mL)蒸馏水溶解。
4.复温:待溶液冷却后移入容量瓶。
5.转移(移液):由于容量瓶的颈较细,为了避免液体洒在外面,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不能紧贴容量瓶瓶口,棒底应靠在容量瓶瓶壁刻度线下。
6.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2~3次,洗涤液全部转入到容量瓶中。
7. 初混: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8.定容: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液面离容量瓶颈刻度线下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9.摇匀,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如果液面下降也不可再加水定容。
10.由于容量瓶不能长时间盛装溶液,故将配得的溶液转移至试剂瓶中,贴好标签。
注意事项:
1.氢氧化钠为碱性化学物质,浓盐酸为酸性化学物质,注意不要溅到手上、身上、以免腐蚀,实验时最好戴上防护眼镜。一旦不慎将氢氧化钠溅到手上和身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称量时,使用烧杯放置。
2.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3.注意移液管的使用。
4.稀释浓硫酸是把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5.配好的溶液要及时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签中应包括药品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或摩尔分数)),放到相应的试剂柜中。
『贰』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报告...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是高中现行生物学课本中的一个实验内容,也是第1个探究性实验。但是,教材中所介绍的实验药品(α-淀粉酶)价格较贵,实验设计思路为定性实验。能否改进实验设计方案,使其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通过实验过程理解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知识内容,而且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探究精神呢?为此,笔者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 实验设计
1.1 选用过氧化氢酶作为实验探究对象 过氧化氢是细胞中某些化学反应的副产物,具有强氧化性,如果不及时除去或分解,就会杀死细胞。在动物的肝细胞和血细胞中含有较多的过氧化氢酶,它可以促进过氧化氢分解。由于过氧化氢酶容易获得且催化反应的现象明显,所以选用过氧化氢酶作为实验探究对象。
1.2 设备准备 实验用具有:细胞培养瓶(代替反应小室)、刻度吸管、镊子、水槽、25 mL量筒;反应底物为30%H2O2,也可以用原包装双氧水配制的3%H2O2,但反应速度慢,现象不太明显,反应时间长。
实验中需要 H2O2酶滤纸片,制作方法是:将 10 g鲜肝剪碎,置于研钵中充分研磨,加入200 mL蒸馏水制成鲜肝液。然后,将滤纸剪成1 cm2的小片,平展在表面皿中,用鲜肝液浸泡l min后使用。
配制缓冲液,方法是:将17.96 g Na2HPO4·7H2O在 1 000 mL容量瓶内溶于蒸馏水中,加水至刻度,配制成0.067 mol/L Na2HPO4溶液。将9.07 g KH2PO4在1 000 mL容量瓶内溶于蒸馏水中,加水至刻度,配制成0.067 mol/L KH2PO4溶液。用上述两种溶液配制pH5、pH6、pH7、pH8缓冲液如下:
单位:mL
pH
5
6
7
8
0.067 mol/L KH2PO4
0.067 mol/L KH2PO4
1
99
20
80
60
40
95
5
1.3 实验方案 参照美国BSCS教材中的实验方案,经过1个多月的摸索,改进原有实验装置,制定出简单易行且定量效果好的实验步骤如下:
l)向水槽中加水至将满为止。
2)将大小相同的8片滤纸片在鲜肝液中浸泡l min,然后用镊子夹起滤纸片,靠在培养皿壁上,使多余的酶液流尽。
3)用镊子将2片酶滤纸片小心地放入细胞培养瓶(用作反应小室)的一侧内壁上,使酶滤纸片粘在内壁上。注意滤纸片不要碰到反应小室的瓶口。
4)将细胞培养瓶立起,贴有酶滤纸片的一侧壁冲上,小心加入 pH=5的缓冲液 2 mL,然后再加入 2 mL 30%的H2O2溶液,切勿使上述混合液接触贴在内壁上的滤纸片。将小室塞紧。
5)将25 mL量筒横放于水槽中使之灌满水,若有气泡,将其轻轻倾斜,小心赶出气泡。将量筒倒立,使筒口一直处于水中。
6)小心将细胞培养瓶平放在水槽中的水里,注意反应小室贴有滤纸片的内壁应在上面,将量筒移至细胞培养瓶口上伸出的玻璃管上方,实验过程中要一直扶着量筒,保证量筒的位置不动。
7)将细胞培养瓶小心旋转180度,使H2O2溶液接触酶滤纸片。同时开始计时,在 30 S时,读取量筒水平面刻度并作出标记后记录。
8)反复冲洗反应小室后,重复上述实验过程,测量在 pH6、pH7、pH8时过氧化氢在酶的催化下所释放的气体量。注意:所有的实验中都要严格保证于净,不应该有上一次反应后的剩余溶液,每次试验完后,应充分冲洗,然后用相应的缓冲液再冲洗一遍。
2 教学过程
2.1 引入新课 由上节课的实验操作引出本节课的实验内容,启发学生思考实验操作要达到的目的,为减少学生实验操作过程的盲目性做好铺垫。
学生作出温度和pH影响酶的活性的假设后,教师介绍本节课所用的酶和底物,以及过氧化氢酶在生物体内的分布情况。然后播放自制录像《pH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边看录像边讲解实验用具,但是不强调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意在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对问题的敏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如果某一学生只是在被动地看录像而不是边看边思考,在自己具体实验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使实验进程不顺利。而在看录像过程中积极思考的学生,实验每一步的操作应该注意的问题都会关注到,实验速度快且实验结果准确。
2.2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模仿录像中的操作进行自主实验,既需要分工合作,更需要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教师巡视学生的操作情况并适时地参与讨论,针对不同组的情况,提出一些小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实验中教师巡视,既可以了解学生实验的速度、实验过程中出现哪些不可预计的问题,使自己很好地驾驭课堂教学,又作为学习者参与讨论过程,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2.3 交流和讨论 实验结束后,教师请各组学生代表汇报实验结果,确定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不同组得出的实验结论可能有所不同。综合全班的实验结果,还是可以看出过氧化酶的最适宜pH是7。然后教师告诉学生,科学家研究得出:肝脏中过氧化酶的最适pH是6.8,接近于7。但是大家的实验结果各不相同,由此引出实验讨论的问题:实验过程中有哪些因素可能造成实验误差?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验操作过程进行充分的讨论,总结出影响实验结果的一些因素。这是学生回忆实验操作进行自我反省和相互评价的过程,但是很少有学生对教师提供的实验方案表示质疑,为此教师又提出另外一个讨论题:你认为该实验设计中有哪些不完善的地方?应如何改进实验装置或方案,使实验结果更准确?一个小小的问题点燃了学生质疑的火花,大家各抒己见,提出改进实验方案的建议,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了充分的肯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因为实验步骤中只设计了pH为5-8的实验,所以教师又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想得出不同的pH与酶活性关系的变化曲线,应该如何设计?由此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目的不同,实验设计的步骤和方案可能有所不同,实验设计需要有针对性。
2.4 实验设计思路的迁移──设计并交流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方案 进行充分的讨论后,教师又提出问题:知道了不同的pH与酶活性的关系,现在请同学们设计“探究温度如何影响酶的活性”的实验方案。提醒学生注意底物和相应的实验装置的选择。给学生一段时间思考后,教师请学生交流实验方案。有的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实验用具的基础上设计,有的学生利用化学中制备氢气的启普发生器作为反应体系,这样实验结果更加准确。但有的学生考虑得更加全面,想到H2O2在高温的情况下也会加速分解,用过氧化氢酶和H2O2探究温度的影响不太适合,所以改用淀粉作底物,唾液淀粉酶作催化剂。在这个交流过程中,学生相互评价实验的可行性,并且给予每组学生一些合理的建议。该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深入研究问题的能力。
3 教学小结和反思
生物科学实验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探究过程的训练。包括观察、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设计方案并进行实施、收集分析解读数据、得出合理结论、表达结果等。是学习者运用判断思维、逻辑思维进行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很好地把握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优质。避免出现盲目而无序,热闹而无获的情况。探究教学对教师驾驭课堂和教学内容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授课前教师必须精心准备,要预见到可能发生的所有情况,尤其是实验安全性问题。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和自主设计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的能力、创新能力等。但是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应该渗透到每堂课的教学中.渗透到教学的点点滴滴,朱意曾说过“读书无疑,需教有疑,有疑者无疑,至此方是长进”,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问,周密安排,每堂课要给学生提供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长此以往,学生的各种能力会逐步得到提高乃至升华。
探究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自己扮演的是和学生平等的学习者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共同探讨,可能从学生那里会获得更多的灵感和信息,反过来促进自己的教学。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用2节课的时间,给学生提供必需的实验器材和用品,分组实施自己设计的“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方案,检验自己方案的可行性。这是一个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相信在这一过程中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是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不可多得的契机。
『叁』 缓冲液配制
有这个公式的
无机化学上有
缓冲溶液buffer solution
缓冲液是一种能在加入少量酸或碱时抵抗pH改变的溶液。PH缓冲系统对维持生物的正常pH值,正常生理环境起重要作用。多数细胞仅能在很窄的pH范围内进行活动,而且需要有缓冲体系来抵抗在代谢过程中出现的pH变化。在生物体中有三种主要的pH缓冲体系,它们时蛋白质、重碳酸盐缓冲体系。每种缓冲体系所占的分量在各类细胞和器官中是不同的。
在生化研究工作中,常常要用到缓冲溶液来维持实验体系的酸碱度。研究工作的溶液体系pH值的变化往往直接影响到我们工作的成效。如果提取酶实验体系的pH值变化或变化过大,会使酶活性下降甚至完全失活。所以我们要学会配制缓冲溶液。
由弱酸及其盐组合一起使具有缓冲作用。生化实验室常常用的缓冲系主要有磷酸、柠檬酸、碳酸、醋酸、巴比妥酸、Tiris(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等系统,在生化实验或研究工作中要慎重地选择缓冲体系,因为有时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并不是缓冲液的pH值,而是缓冲液中的某种离子。如硼酸盐、柠檬酸盐、磷酸盐和三羟甲基甲烷等缓冲剂都可能产生不需要的反应。
硼酸盐:硼酸盐与许多化合物形成复盐、如蔗糖。
柠檬酸盐:柠檬酸盐离子容易与钙结合,所以存在有钙离子的情况下不能使用。
磷酸盐:在有些实验,它是酶的抑止剂或甚至是一个代谢物,重金属易以磷酸盐的形式从溶液中沉淀出来。而且它在pH7.5以上时缓冲能力很小。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它可以和重金属一起作用,但在有些系统中也起抑止的作用。其主要缺点时温度效应。这点往往被忽视,在室温pH是7.8的Tris一缓冲液,在4℃时是8.4,在37℃时是7.4,因此,4℃配制的缓冲液拿到37℃测量时,其氢离子浓度就增加了10倍。而且它在pH7.5以下,缓冲能力很差。
缓冲液的pH值由哪些因素决定?
设缓冲系统的弱酸的电离常数为K(平衡常数),平衡时弱酸的浓度为[酸],弱酸盐的浓度为[盐],则由弱酸的电离平衡式可得下式:
根据此式可得出下列几点结论:
(1)缓冲液的pH值与该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及盐和酸的浓度有关。弱酸一定,但酸和盐的比例不同时,可以得到不同的pH值。当酸和盐浓度相等时,溶液的pH值与PK值相同。
(2)酸和盐浓度等比例也增减时,溶液的pH值不便。
(3)酸和盐浓度相等时,缓冲液的缓冲效率为最高,比例相差越大,缓冲效率越低,一般地说缓冲液有效缓冲范围为PK±1pH。
从上述可知,只要知道缓冲对的PK值,和要配制的缓冲液的pH值(及要求的缓冲液总浓度)时,可按公式计算出[盐]和[酸]的量。这样算涉及到对数的换算,较麻烦,前人为减少后人的计算麻烦,经计算已为我们总结出pH值与缓冲液对离子用量的关系列出了表格。讲义附录部分节录有磷酸缓冲液的配制表。只要我们知道要配制的缓冲液的pH,经查表便可计算处所用缓冲剂的比例和用量。例如配制500nmpH5.8浓度为0.1M磷酸缓冲液。
经查表知pH5.8浓度为0.2M Na2HPO48.0毫升,而0.2M Na2HPO492.0毫升。依此可推论出配制100ml0.1M的磷酸缓冲液需要0.1M Na2HPO48.0毫升,而0.1M Na2HPO4需要92.0毫升。
计算好后,按计算结果称好药品,放于烧杯中,加少量蒸馏水溶解,转移入50ml容量瓶,加蒸馏水至刻度,摇匀,便得所需的缓冲液。
各种缓冲溶液的配制,均按下表按比例混合,某些试剂,必须标定配成准确的浓度才能进行,如醋酸、NaOH等。
『肆』 缓冲溶液的配制与性质的实验报告内容是什么
包含如下内容:
(1).实验报告名称。
(2).配制溶液的目的与要求。
(3).配制所用溶质、溶剂的名称、质量规格、产地、批号。
(4).配制所用仪器的名称、规格。
(5).配制所需溶质、溶剂的用量(质量、体积)及计算过程。
(6).简述具体的操作过程(包括装瓶及贴标签)。
(7).配制溶液所在地的操作环境条件,如温度。
缓冲溶液的作用
缓冲溶液对维持着人体正常的血液p H范围。其中碳酸-碳酸氢钠是血浆中最主要的缓冲对,此对缓冲机制与肺的呼吸功能及肾的排泄和重吸收功能密切相关。
正常人体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后与水结合成碳酸,碳酸与血浆中的碳酸氢根离子—组成共轭酸碱对,所以缓冲溶液在医学检验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采用电位滴定法测定缓冲溶液的滴定曲线,选择 了常见的氨水-氯化铵缓冲溶液,分别按照不同的配比得到4种缓冲溶液,实验测定了强酸、强碱对缓冲 溶液的滴定曲线,滴定结果直观清晰,对理解缓冲容 量的概念及实践中缓冲溶液的选择有积极的意义。
『伍』 怎么配制标准缓冲溶液
1、只要知道缓冲对的PH值,和要配制的缓冲液的pH值(及要求的缓冲液总浓度),就能按公式计算盐和酸的量。总结出pH值与缓冲液对离子用量的关系并列出了表格。只要知道要配制的缓冲液的pH,经查表便可计算出所用缓冲剂的比例和用量。
2、例如配制pH5.8浓度为0.1摩尔/升的磷酸缓冲液。
3、经查表知pH5.8浓度为0.2摩尔的Na2HPO48.0毫升,而92.0毫升的0.2摩尔Na2HPO4。依此可推论出配制100ml0.1摩尔的磷酸缓冲液需要8.0毫升0.1摩尔的Na2HPO4,而0.1摩尔的Na2HPO4需要92.0毫升。
4、计算好后,按计算结果准确称好固态化学成分,放于烧杯中,加少量蒸馏水溶解,转移入50ml容量瓶,加蒸馏水至刻度,摇匀,就能得到所需的缓冲液。
5、各种缓冲溶液的配制,均按表格按比例混合,某些试剂,必须标定配成准确浓度才能进行,如醋酸、氢氧化钠等。另外,所有缓冲溶剂的配制计量都能从以上的算式准确获得。
(5)配制缓冲液实验装置扩展阅读:
缓冲体系:
一、常用作缓冲溶液的酸类由弱酸及其共轭酸盐组合成的溶液具有缓冲作用。
二、常见的缓冲体系有:
1、弱酸和它的盐(如H2CO3---Na2CO3)
2、弱碱和它的盐(NH3·H2O---NH4Cl)
3、多元弱酸的酸式盐及其对应的次级盐(如NaH2PO4---Na2HPO4)的水溶液组成。
三、生化实验室常用的缓冲系主要有磷酸、柠檬酸、碳酸、醋酸、巴比妥酸、Tris(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等系统,生化实验或研究工作中要慎重地选择缓冲体系,因为有时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并不是缓冲液的pH值,而是缓冲液中的某种离子。
1、硼酸盐:硼酸盐与许多化合物形成复盐、如蔗糖。
2、柠檬酸盐:柠檬酸盐离子容易与钙结合,所以存在有钙离子的情况下不能使用。
3、磷酸盐:在有些实验,它是酶的抑止剂或甚至是一个代谢物,重金属易以磷酸盐的形式从溶液中沉淀出来。而且它在pH7.5以上时缓冲能力很小。
4、三羟甲基氨基甲烷:它可以和重金属一起作用,但在有些系统中也起抑制作用。其主要缺点时温度效应。在室温pH是7.8的Tris缓冲液,4℃时是8.4,37℃时是7.4,因此,4℃配制的缓冲液在37℃进行测量时,其氢离子浓度就增加了10倍。在pH7.5以下,其缓冲能力极为不理想。
『陆』 Tris-HCl缓冲液的配制方法
Tris-HCl缓冲液的配制方法:
Tris:三羟甲基氨基甲烷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hydroxymethyl)aminomethane,一般简称为Tris)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其分子式为(HOCH2)3CNH2。Tris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中的缓冲液的制备。例如,在生物化学实验中常用的TAE和TBE缓冲液(用于核酸的溶解)都需要用到Tris。由于它含有氨基因此可以与醛发生缩合反应
Tris为弱碱,在室温(25℃下,它的pKa为8.1;根据缓冲理论,Tris缓冲液的有效缓冲范围在pH7.0到9.2之间。
Tris碱的水溶液pH在10.5左右,一般加入盐酸以调节pH值至所需值,即可获得该pH值的缓冲液。但同时应注意温度对于Tris的pKa的影响。
由于Tris缓冲液为弱碱性溶液,DNA在这样的溶液中会被去质子化,从而提高其溶解性。人们常常在Tris盐酸缓冲液中加入EDTA制成“TE缓冲液”,TE缓冲液被用于DNA的稳定和储存。如果将调节pH值的酸溶液换成乙酸,则获得“TAE缓冲液”(Tris/Acetate/EDTA),而换成硼酸则获得“TBE缓冲液”(Tris/Borate/EDTA)。这两种缓冲液通常用于核酸电泳实验中。
用途:有机合成中间体。在电泳缓冲液中同甘氨酸构成缓冲体系,稳定电泳过程中的PH值。在凝胶中也起到稳定PH的作用,只不过是Tris-HCl缓冲体系。
Tris缓冲液不仅被广泛用作核酸和蛋白质的溶剂,还有许多重要用途。Tris被用于不同pH条件下的蛋白质晶体生长。Tris缓冲液的低离子强度特点可用于线虫(C.
elegans核纤层蛋白lamin)的中间纤维的形成。Tris也是蛋白质电泳缓冲液的主要成分之一。此外,Tris还是制备表面活性剂、硫化促进剂和一些药物的中间物。Tris也被用作滴定标准物。
1
M
Tris-HCl
(pH7.4,7.6,8.0)
组份浓度
1
M
Tris-HCl
配制量
1L
配制方法:
1.称量121.1
g
Tris置于l
L烧杯中。
2.加入约800
ml的去离子水,充分搅拌溶解。
3.按下表加入浓HCl量调节所需要的pH值。
pH值
浓HCl
7.4
约70
ml
7.6
约60
ml
8.0
约42ml
4.将溶液定容至1
L。
5.高温高压灭菌后,室温保存。
注意:应使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再调定pH值,因为Tris溶液的pH值随温度的变化差异很大,温度每升高1℃,溶液的pH值大约降低0.03个单位。
1.5
M
Tris-HCl
(pH8.8)
组份浓度
1.5
MTris-HCl
配制量
1
L
配制方法
1.称量181.7
g
Tris置于1
L烧杯中。
2.加入约800
ml的去离子水,充分搅拌溶解。
3.用浓HCl调节pH值至8.8。
4.将溶液定容至1
L。
5.高温高压灭菌后,室温保存。
注意:应使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再调定pH值,因为Tris溶液的pH值随温度的变化差异很大,温度每升高1℃,溶液的pH值大约降低0.03个单位。
TE即Tris-EDTA
buffer(10mM
Tris,1mM
EDTA,pH7.4
pH7.6
pH8.0)。
常用分子生物学试剂,用于DNA的溶解等。
配制1
0×TE
Buffer
(pH7.4,
7.6,8.0)
组份浓度:
100
mM
Tris-HCl,10
mM
EDTA
配制量:
1
L
配制方法:
1.
量取下列溶液,置于l
L烧杯中。
1
M
Tris-HCl
Buffer(pH7.4,7.6,8.0)
100
ml
500
mM
EDTA(pH8.0)
20
ml
2.向烧杯中加入约800
ml的去离子水,均匀混合。
3.将溶液定容至1
L后,高温高压灭菌。
4.室温保存。
『柒』 氨-氯化铵缓冲液配制的具体实验步骤
氨—氯化铵缓仲液 pH8.0:取氯化铵1. 07g,加水使溶解成100ml,再加稀氨溶液1→30调节pH值至8.0,即得。
氨—氯化铵缓冲液 pH10.0:取氯化铵5. 4g,加水20ml溶解后,加浓氯溶液35ml,再加水稀释至100ml, 即得。
当往某些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酸和碱时,有阻碍溶液pH变化的作用,称为缓冲作用,这样的溶液叫做缓冲溶液。
(7)配制缓冲液实验装置扩展阅读:
原理
由弱酸HA及其盐NaA所组成的缓冲溶液对酸的缓冲作用,是由于溶液中存在足够量的碱A-的缘故。当向这种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强酸时,H+离子基本上被A-离子消耗:
所以溶液的pH值几乎不变;当加入一定量强碱时,溶液中存在的弱酸HA消耗OH-离子而阻碍pH的变化。
在缓冲溶液中加入少量强酸或强碱,其溶液pH值变化不大,但若加入酸,碱的量多时,缓冲溶液就失去了它的缓冲作用。这说明它的缓冲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捌』 请用流程图阐述缓冲溶液配制实验是如何设计实验步骤
实验七:缓冲溶液的配制与性能
一 实验目的
(1)学习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加深对缓冲溶液性质的理解
(2)了解缓冲容量与缓冲剂浓度和缓冲组分的比值关系:
(3)练习吸量管的使用方法。
二 实验原理
能抵抗外来少量强酸、强碱或适当稀释而保持pH值基本不变的溶液叫缓冲溶液。缓冲溶液一般是由弱酸及其盐、弱碱及其盐、多元弱酸的酸式盐及其次级盐组成。缓冲溶液的pH值可用下式计算:
pH?pKa?lgCsC 或 pOH?pKB?LGs CaCb
缓冲溶液pH值除主要决定于pKb(pKb)外,还与盐和酸(或碱)的浓度比值有关,若配制缓冲溶液所用的盐和酸(或碱)的原始浓度相同均为C,酸(碱)的体积为Va(Vb),盐的体积为Vs总体积为V,混合后酸(或碱)的浓度为
C?VsC?Va?C?Vb?,则 ??,盐的浓度为VV?V?
CsCVsVVsCV??或s?s CaCVAVVaCbVb
所以缓冲溶液pH值可写为
pH?pKa?lgVsV 或 pOH?pKb?lgs VaVb
配制缓冲溶液时,只要按计算值量取盐和酸〔或碱)溶液的体积,混合后即可得到一定pH值的缓冲溶液。
『玖』 如何配制mes缓冲液
配制方法:计算MES用量至终浓度 30mmol/L;称重,用 Tris碱溶液(饱和或不饱和,其浓度都没关系)调节pH至6.5;加水定量就可以了。
在化学上用,化学物品和溶剂(一般是水)配制成实验需要浓度的溶液的过程就叫做配制溶液。配制溶液前需要计算所需物品的多少并清理仪器。
配制溶液注意事项:
1、氢氧化钠为碱性化学物质,浓盐酸为酸性化学物质,注意不要溅到手上、身上、以免腐蚀,实验时最好戴上防护眼镜。一旦不慎将氢氧化钠溅到手上和身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称量时,使用烧杯放置。
2、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3、注意移液管的使用。
4、稀释浓硫酸是把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5、配好的溶液要及时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签中应包括药品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或摩尔分数)),放到相应的试剂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