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1)如果刚开始的实验器材摆放如图,应将光
(1)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所以光屏和凸透镜都向下移动.
(2)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应将蜡烛向上调节.
(3)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则说明15cm=2f,则f=7.5cm;
(4)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则应将光屏向左移动,此时物距大于2f,则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5)确定蜡烛和透镜的位置,此时无法在光屏上成像,可能是因为物距小于焦距,此时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因;
虚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所以需在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进行观察.
故答案为:(1)下;同一水平高度;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上;(3)7.5;(4)左;缩小;照相机;(5)物距小于焦距(或蜡烛在1倍焦距之内);光屏;正立放大的虚像.
⑵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其中甲瓶中铜丝的电阻比乙瓶中镍铬
(1)我们要通过煤油温度的升高得知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所以煤油的质量应相等.回
(2)只有两电答阻串联时,才能更方便地控制通过两导体的电流相等、通电时间相等.
(3)煤油的比热容比水小,在质量相同,吸热相同时,其温度变化更快,所以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明显的实验效果,小明选用煤油而不用水做实验.
(4)实验中,两烧瓶中电流相同,通电时间相同,乙瓶中的温度计示数升高的快,由此可得出结论:通过导体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故答案为:(1)质量;
(2)串;控制通过两电阻的电流相同;
(3)煤油的比热容比水小,可以缩短实验时间;
(4)通过导体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⑶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步骤如下:①将质量为m的小球从光滑斜面的A
(1)钢球沿斜面滚下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物理学中用到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版实验还有滑动摩权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等;
(2)对比甲丙两图,可知两小球质量不同,下滑高度不同,条件中存在两个变量,无法研究小球的动能大小;实验将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3)同一小球质量相同,同一小球从同一斜面不同高度滑下,到底斜面底部的速度不同,所以甲和乙图探究动能大小跟速度的关系.
(4)乙、丙图,小球速度一定,小球质量越大,小球推动木块运动越远,小球具有动能越大,S乙<S丙说明质量大的球对木块做的功多,即速度相等时质量大的球动能多;所以物体速度一定时,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故答案为:(1)木块移动的距离;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2)能;
(3)甲乙;质量相等时速度大的球动能多;
(4)S乙<S丙说明质量大的球对木块做的功多,即速度相等时质量大的球动能多.
⑷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1)图甲中物体在空气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说明物体的重力G=4N;图丙中物体浸没在浓盐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N,则物体浸没在浓盐水中的浮力为4N-1N=3N;
(2)浮力的大小除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外,还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在乙、丙实验中没有对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进行控制,导致结论不准确.
故答案为:
(1)4;3;
(2)不对;实验中没有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⑸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调节杠杆的平衡时,如果杠杆右侧高左侧低,应将两端
(1)调节
杠杆的平衡
时,杠杆右侧高左侧低,应将两端的
平衡螺母
向右调节,使内杠容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好处是方便测量
力臂
.
(2)根据
杠杆平衡
条件:F1L1=F2L2,结合图象可知,在支点右侧的B点,用
弹簧测力计
拉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根据杠杆平衡条件3cmF=4.5cm×2N,解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3N;持B点不动,弹簧测力计的方向向右倾斜,这时杠杆右侧的力臂变短,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大.
故答案为:(1)右;方便测量力臂;(2)3;大;
(3)
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
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2
3
⑹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进行的操作是()A.使光线
A、使光线沿着BO方向射向镜面,只能研究光路是否可逆,不能研究反射光线版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不符权合题意.
B、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只能比较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不能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不符合题意.
C、改变入射光线与ON的夹角,只是改变了入射角的大小,板A、B和ON仍在一个平面内,不能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不符合题意.
D、沿ON向后转动板B,这样板B与ON和A不在同一个平面内,这样就可以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符合题意.
故选D.
⑺ 23.为了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小明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比较海绵的凹陷程度来确定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专;
(2)分析比较图甲、属乙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分析比较图甲、丙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当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故答案为:(1)凹陷程度;(2)受力面积;压力;(3)压力;受力面积.
⑻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反射光线与宿舍床帘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解来析】 试题分析:在研源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时,利用两块活动板 A 、 B ,在控制入射光的位置不变时,改变板 B ,观察当 AB 不在同平面上时,能否在板 B 上能否看到反射光。 A 板是用于显示入射光的,转动板 A 不符合逻辑,本实验是研究反射光随入射光变化的规律。改变入射光线与 ON 的夹角是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关系的。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实验
⑼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1)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
解答:(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实验过程中,将纸板版向前或向后折,是为权了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此时在纸板B上将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反射光路是可逆的,当光贴着纸板B沿F0射到O点,光将沿OE方向射出.
(4)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1)等于;(2)同一平面;不能;(3)OE;(4)等大;虚.
⑽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甲、乙两瓶中装有质量与初温都相同
(1)导体产生的热量被煤油吸收,导致煤油吸热升温,通过温度计示数升高专的多少来判断导体发热属的多少;
(2)如图所示,两根金属丝串联,则电流和通电时间相等,甲瓶中铜丝的电阻比乙瓶中镍铬合金丝的电阻小,通电一定时间后,乙瓶中的温度计示数升高的快,说明
乙瓶中镍铬合金丝产生的热量多;
(3)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则可研究通电时间一定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故答案为:(1)温度计示数变化;(2)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导体电阻越大,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3)电流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