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呼吸方式实验探究的装置

呼吸方式实验探究的装置

发布时间:2022-06-08 15:34:07

❶ 生物周测试:33.如图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装置来甲接橡皮球,按压时就自通入了空气,是有氧呼吸的。
装置乙是密闭的,所以是探究无氧呼吸的。
A错。这里是探究酵母菌呼吸,和光照没半毛钱关系。
B对,因为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酒精具有挥发性,就有部分到Ⅲ处了。
C错,装置A中NaOH是要吸收空气中的CO2,以保证C瓶中的完全是酵母菌呼吸产生的。
D错,有氧呼吸释放CO2比无氧呼吸快,是C比较快变黄。

❷ 某生物实验小组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设计了如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先向气球中加入10mL酵母菌

A、在气球设置的过程中是在室温下进行的,然后放在装有20℃温水的烧杯中,这个过程中温度也可能导致气体体积的变化,因此最好设置一个气球中加入等量煮沸过的酵母菌培养液的相同装置作为对照,A正确;
B、由于有氧呼吸吸收的氧气的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等,因此有氧呼吸不会引起烧杯液面变化,而无氧呼吸会释放二氧化碳,因此若烧杯液面没有变化,说明酵母菌只进行了有氧呼吸,B错误;
C、若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由于无氧呼吸不吸收氧气,但是放出二氧化碳,使气球体积增大,因此液面应该上升,C正确;
D、可设置多个该实验装置,自变量为不同梯度的温度,观察因变量为烧杯页面上升的高度,用来“探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最适温度”,D正确.
故选:B.

❸ 右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类型的实验装置

NaOH吸收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液滴移动从而表示消耗氧气的速率。清水只是为了起对照作用

❹ 某生物实验小组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1)利用甲、乙试管来探究酵

(1)乙试管中接空气泵,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甲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可以检测二氧化碳的有无,因此可以利用甲、乙试管来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为减少实验误差,空气泵泵入的气体中应先去除CO2,以防止空气的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在利用丙、丁试管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时,用石蜡油密封,防止试管上部空气中O2进入反应混合液.但是葡萄糖溶液中也有可能混油少量氧气,因此应对葡萄糖培养液进行煮沸处理,在冷却之后再加入酵母菌.
(3)乳酸菌属于厌氧生物,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因此该装置不能用于探究乳酸菌的呼吸方式.
(4)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在有氧存在时,葡萄糖被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能量;没有氧的情况下,葡萄糖的分解不彻底,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
二氧化碳有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这气体是二氧化碳.如果观察发现: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由此可以证明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了二氧化碳.
因此实验可能有三种情况:①甲、丁试管中溶液均变浑浊,酵母菌既可进行有氧呼吸,又可以进行无氧呼吸;
②甲试管中溶液变浑浊,乙试管不变浑浊,酵母菌可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
③甲试管中溶液不变浑浊,乙试管变浑浊,酵母菌可进行无氧呼吸,不进行有氧呼吸.
故答案为:
(1)有氧C6H12O6+6O2+6H2O

❺ 如图甲为测定种子呼吸方式的两个装置,图乙和图丙为某同学“探究氧气浓度对某种子细胞呼吸的影响”实验结

(1)甲图中装置1试管中20%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因此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氧气的吸收量,乙装置无氢氧化钠,有氧呼吸过程吸收的氧气与产生的二氧化碳相等,因此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无氧呼吸,装置1着色液左移,装置2着色液不移动时种子的呼吸方式为,说明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若种子是油料作物的种子,由于脂肪含H元素多,氧化分解时消耗的氧气多,细胞呼吸过程吸收的氧气大于释放的二氧化碳,因此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会出现装置1、2着色液均左移的现象.
(2)分析乙图可知,C点二氧化碳的生成量大于氧气的吸收量,因此此时细胞即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3)图丙中a-d四种氧气浓度下,d点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与氧气的吸收量相等,此时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氧气浓度应该大于或等于图乙中的10%.
故答案为:
(1)吸收二氧化碳 有氧呼吸 油料作物种子含有大量的脂肪,脂肪含H量高,细胞呼吸时耗氧量大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3)≥10%

❻ 用什么样的装置可以检测出酵母菌的有氧呼吸是什么样的装备可以检测出无氧呼吸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是必修一的一个重要探究实验,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它是以酵母菌为实验材料,通过控制有氧和无氧条件,检测CO2和酒精的生成情况,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细胞呼吸的方式。对该实验的考查不仅要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运用该实验方法、技能去解决相关的问题。

❼ 如何用上述装置测定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活动目标

1.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2.说出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背景资料

1.相关知识

(1)活细胞都要进行细胞呼吸。细胞通过细胞呼吸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和中间产物。细胞呼吸分成两种类型,即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酵母菌取材方便,培养简单,是做细胞呼吸研究的好材料。

(3)检测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的方法简单易行。

(4)制酒业普遍使用不同的酿酒酵母生产葡萄酒、啤酒等。例如,啤酒生产过程就分为麦芽制造、麦芽汁制造、前发酵、后发酵、过滤灭菌、包装等几道工序。

麦芽的制造 大麦(也正在试验用小麦)浸渍吸水后,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发芽,发芽时产生各种水解酶,如蛋白酶、糖化酶、葡聚糖酶等,这些酶可将麦芽本身的蛋白质分解成肽和氨基酸,将淀粉分解成糊精和麦芽糖等。发芽到一定程度,就要中止发芽,经过干燥,制成水分含量较低的麦芽。

麦芽汁的制造 麦芽经过适当的粉碎,加入温水,在一定的温度下,利用麦芽本身的酶,进行糖化,主要是将麦芽中的淀粉水解成麦芽糖。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加入一定比例的大米粉作辅料,大米粉先加水煮沸。制成的麦芽醪,用过滤槽进行过滤,得到麦芽汁,将麦芽汁输送到麦芽汁煮沸锅中,将多余的水分蒸发掉,并加入酒花。酒花是一种植物的花,加到啤酒中,可使啤酒带有特殊的酒花香味和苦味,同时,酒花中的一些成分还具有防腐作用,可延长啤酒的保存期。

发酵 麦芽汁经过冷却后,加入酵母菌,输送到发酵罐中。一般先通入少量空气,酵母菌可进行短时间的有氧呼吸,使自身增殖,而后开始发酵。传统工艺分为前发酵和后发酵,分别在不同的发酵罐中进行。现在流行的作法是在一个罐内进行前发酵和后发酵。前发酵主要是利用酵母菌将麦芽汁中的麦芽糖转变成酒精,后发酵主要是产生一些具有特殊风味的物质,除掉啤酒中的异味,并促进啤酒的陈熟。这一期间,需要控制一定的罐内压力,使后发酵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保留在啤酒中。

过滤灭菌 经过两个星期左右的发酵,有些啤酒发酵期可能长达几个月,将啤酒经过过滤,除去啤酒中的酵母菌和微小的颗粒,再经过62 ℃左右的灭菌,然后冷却,啤酒就可以包装。

包装 包装方式主要有瓶装和罐装,还有桶装等。

(5)重铬酸钾可以检测酒精的存在。这一原理可以用来检测司机是否喝了酒。具体做法是:让司机呼出的气体直接接触到载有用硫酸处理过的重铬酸钾或三氧化铬的硅胶(二者均为橙色),如果呼出的气体中含有酒精,重铬酸钾或三氧化铬就会变成灰绿色的硫酸铬。

2.实验原理

(1)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可以将葡萄糖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能将葡萄糖转变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酵母菌有氧呼吸:

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酵母菌无氧呼吸: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2)检验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的量的多少

①将酵母菌两种呼吸方式产生的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根据产生的碳酸钙沉淀的多少,即可判断两种方式产生的CO2的量的多少,辨别酵母菌的呼吸类型。反应式如下:

CO2+Ca(OH)2→CaCO3+H2O

有条件的地区可考虑用Ba(OH)2代替Ca(OH)2,现象将更明显。

②将酵母菌两种呼吸方式产生的气体分别通入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根据溶液颜色的变化,判断两种方式产生的CO2的量的多少。

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在pH6.0~7.6的环境中,其颜色随着pH值的降低,将发生由蓝→绿→黄绿→黄的颜色变化。

有氧呼吸释放的CO2多,生成的H2CO3多,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绿→黄绿→黄的时间短;无氧呼吸释放的CO2相对较少,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绿→黄绿→黄的时间较长。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溶液颜色变化的时间长短,可以比较酵母菌两种呼吸方式中CO2释放量的多少。

❽ 呼吸作用酵母的有氧无氧呼吸装置实验题目

(1)装置一和装置二形成对比实验.
(2)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能检测无氧呼专吸产生的酒属精,有酒精存在时,其颜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乙装置酵母菌培养液上方空气中有氧气存在,要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方式,需要将B瓶静置一段时间以消耗其中的氧气,再连通澄清石灰水即可.
(3)有氧呼吸能将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其总反应式为:C 6 H 12 O 6 +6O 2 +6H 2 O→6CO 2 +12H 2 O+能量.葡萄糖在细胞内氧化与在体外燃烧相比较,突出的不同点有:温和条件下细胞内氧化反应缓慢,有多个中间步骤,能量是逐步释放出来的.
故答案为:
(1)对比
(2)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灰绿色B瓶静置一段时间即可将氧气消耗掉,此时再连通澄清石灰水即可.
(3)C 6 H 12 O 6 +6O 2 +6H 2 O→6CO 2 +12H 2 O+能量 温和条件下细胞内氧化反应缓慢,有多个中间步骤,能量是逐步释放出来的

❾ 如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分析(1)锥形瓶A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

(1)锥形瓶A中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防止干扰实验结果;锥形瓶C、E中加入版的是澄清石灰水(或溴麝权香草酚蓝水溶液),目的也是检测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
(2)接入锥形瓶C的导管应该插入到液面下方,如图:

(3)D瓶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酵母菌会将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再连通E瓶,就可以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CO2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所产生的.(大意相似即可)

❿ 为了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实验室为你提供了如图所示两组实验装置,锥形瓶中分别装有新鲜的含酵母菌

(1)分析实验装置可知,装置甲通入空气,可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根据有氧呼吸的化学反应式可知,实验需检测产生的二氧化碳,因此锥形瓶A中应盛有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以便除去空气中原有的二氧化碳,防止干扰实验结果;锥形瓶B中应放入含酵母菌的溶液;锥形瓶C中应盛有澄清的石灰水,用于检验产生的二氧化碳.装置乙是密闭的.可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因此锥形瓶D中应盛有含酵母菌的培养液,E锥形瓶中盛有澄清的石灰水,以检验D中是否产生二氧化碳.实验前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与E瓶连接,其目的是耗去D瓶内的氧气,创设无氧环境.
(2)由于酵母菌属于异养生物,需要葡萄糖作为反应的底物,因此为保证酵母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能正常生活,应用无菌注射器适时、适量向酵母菌培养液中注入葡萄糖液.
(3)根据题意可知,该同学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即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虽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进行吸收,但是吸收的有可能不彻底,因此用玻璃导管在A瓶和B瓶之间再连接上一瓶澄清石灰水,以检验空气中的CO2是完全被A瓶的NaOH溶液吸收.
故答案为:
(1)有氧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含酵母菌的溶液、澄清的石灰水
无氧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澄清的石灰水 耗去D瓶内的氧气,创设无氧环境
(2)用无菌注射器适时、适量向酵母菌培养液中注入葡萄糖液
(3)用玻璃导管在A瓶和B瓶之间再连接上一瓶澄清石灰水,以检验空气中的CO2是完全被A瓶的NaOH溶液吸收

与呼吸方式实验探究的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机械效率什么时候要乘以绳子段数 浏览:659
400w制冷机多少瓦 浏览:588
测量泵体振动值仪器怎么用 浏览:563
绵阳有哪些阀门厂 浏览:366
家用天然气阀门怎么拆卸 浏览:420
摇摇乐器材是什么 浏览:209
牛津是什么仪器 浏览:668
不锈钢超声波清洗机怎么焊 浏览:583
工程机械如何降温防暑 浏览:479
帕萨特领驭仪表盘上ok是什么情况 浏览:69
机械高达是什么意思 浏览:42
矿用自动润滑装置 浏览:655
天然气阀门开关符号 浏览:846
电动工具漏电不需要检测电压吗 浏览:583
骗子怎么绕过qq设备锁的 浏览:270
缔途微卡后轮轴承怎么换 浏览:946
超声波清洁皮肤仪器长什么样 浏览:648
仪表盘上油耗不动也跳是怎么回事 浏览:937
电动工具角度锯 浏览:313
医院的dsa是什么仪器 浏览:756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