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为测定Na 3 CO 3 与Na 2 SO 3 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取样品23.2g,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铁架台、铁
由装置图可知,实验原理为:混合物中加入硫酸,转化为二氧化硫、二氧化碳,除去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利用E装置的增重确定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进而计算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1)由于需要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整套装置应气密性良好,故实验之前应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故答案为: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实验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而计算碳酸钠的质量,要计算质量分数,需要知道样品的总质量,故应需要用托盘天平称量样品的质量; 利用E装置的增重确定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故F装置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加入E装置中,影响测量结果, 故答案为:托盘天平;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加入E装置中; (3)实验原理是除去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利用E装置的增重确定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故进入装置E中的二氧化碳要干燥、不含二氧化硫,故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气体中的二氧化硫,试剂保证吸收二氧化硫,不能吸收二氧化碳且不能生成二氧化碳,故选择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装置C的作用是具有二氧化硫是否除尽,装置D的作用是干燥气体,选择试剂为a(浓硫酸);c中若装品红溶液,会溶解少量二氧化碳,导致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减小,计算所得碳酸钠的质量偏小,引起测定的Na 2 S0 3 质量增大,导致Na 2 SO 3 含量偏高, 故答案为:c;a;部分二氧化碳溶液品红溶液; (4)装置内会残留部分二氧化碳,应使二氧化碳区别被装置E中药品吸收,故通入大量的空气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二氧化碳,使生成的二氧化碳能够全部装置E中药品吸收. 由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应先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若不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导致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增大,计算所得碳酸钠的质量增大,引起测定的a 2 S0 3 质量减小,导致Na 2 SO 3 含量偏低,可以使空气先通过e.氢氧化钠溶液除去含有的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使生成的二氧化碳能够全部装置E中药品吸收;e;偏低; (5)装置E在实验完成时增重4.4g为二氧化碳的质量,物质的量为
故答案为:1:1. |
『贰』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放置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不一致的是()
A.浓盐酸和浓氨来水都具有源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和氨气相遇生成白烟氯化铵,所以装置内出现白烟,故A正确; B.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硝酸溶于水得稀硝酸溶液,酚酞遇稀硝酸不变红,故B错误; C.饱和氯水挥发出氯气,氯气能和碘化钾反应生成碘,碘遇淀粉变蓝色,所以①中溶液变蓝,故C正确;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饱和硫酸铜溶液中的水分,导致硫酸铜溶液过饱和而析出五水硫酸铜晶体,故D正确; 故选B. |
『叁』 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装置①可用于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气体B
A.二者均与NaOH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则图中除杂试剂应为饱和食盐水,故A错误;
B.H2、NH3等均可利用向下排空气收集,则图中气流方向应从右侧进,故B错误;
C.NH4Cl受热易分解,不能利用蒸发得到晶体,应利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晶体,故C错误;
D.碘不易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则混合后分层,图中萃取装置合理,故D正确;
故选D.
『肆』 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a中的NaOH浓溶液挤入盛满CO2气体的b中,打开止水夹.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CO2与挤入的NaOH溶液反应,使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减小产生压强差,使试管里的水倒吸入导管中.
故选D.
『伍』 甲、乙两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硝酸与铁反应的产物。 文献记载:Ⅰ.在浓硝酸与活泼金属反应过
(1)常温时,铁遇来浓硝酸形成致密氧化膜源,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答“钝化”也可) (2)取少量反应后A中溶液放入试管中,向其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A中生成N ![]() (4)浓硝酸换成稀硝酸A中没有红棕色气体生成,B中溶液变为棕色 (5)D 『陆』 为了检验含二氧化碳的废气中混有一氧化碳,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其中,A和E中的液体是氢氧化钠溶液;
(1)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所以能使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当观察到C中红色固体变为黑色,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说明混合气体中一定混有一氧化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