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某学生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利用氯气与潮湿的消石灰反应制取少量漂白粉(这是一个放热反应,反应后温度将
(1)①加热条件下,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反应方程式为:MnO 2 +4HCl(浓)
②该反应中,部分氯元素化合价升高,部分化合价不变,所以盐酸有还原性和酸性,故选ac; ③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氯气,但稀盐酸和二氧化锰不反应,且参加反应的盐酸有一半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若有0.4molHCl参加反应,可制得氯气2.24L,故选C; 故答案为:MnO 2 +4HCl(浓)
(2)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空,但氯气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无毒物质,所以D中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 故答案为:NaOH溶液,吸收氯气等尾气,防止污染环境; (3)氯气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Cl 2 +2Ca(OH) 2 =Ca(ClO) 2 +CaCl 2 +2H 2 O,故答案为:2Cl 2 +2Ca(OH) 2 =Ca(ClO) 2 +CaCl 2 +2H 2 O; (4)①温度较高时氯气与消石灰反应生成了Ca(ClO 3 ) 2 ,为避免副反应发生,应该降低温度,所以可以采取将U型管置于冷水浴中的措施, 故答案为:将U型管置于冷水浴中; ②盐酸易挥发,加热过程中生成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氯化氢能和碱反应,所以反应方程式为:Ca(OH) 2 +2HCl=CaCl 2 +2H 2 O,为避免副反应发生,可以在B、C之间连接一个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 故答案为:Ca(OH) 2 +2HCl=CaCl 2 +2H 2 O;在B、C之间连接一个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 |
❷ 设计一个可以缓解高三同学压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装置....急需大佬回答!!拜托拜托
缓解学习压力,一方面要学会放松,不要一味的扎到学习中去,学习之余做做运动,与朋友玩玩,听听歌等,做到劳逸结合。另外,学习压力的主要来源在于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学习效率低下,导致一直忙忙碌碌,但学习成绩不见提高。所以提高学习是减少压力的根本办法:
1、高效的学习要学会给自己定定目标(大、小、长、短),这样学习会有一个方向;然后梳理自身的学习情况,找出自己掌握的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容易丢分的知识点;再者合理的分配时间,有针对性的制定学习任务,一一的去落实。
2、可以学习掌握速读记忆的能力,提高学习复习效率。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复习方法,其训练原理就在于激活“脑、眼”潜能,培养形成眼脑直映式的阅读、学习方式。速读记忆的练习见《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用软件练习,每天一个多小时,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把阅读速度提高5、6倍,记忆力、理解力等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最终提高学习、复习效率,取得好成绩。如果你的阅读、学习效率低的话,可以好好的去练习一下。
3、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4、做题的时候要学会反思、归类、整理出对应的解题思路。遇到错的题(粗心做错也好、不会做也罢),最好能把这些错题收集起来,每个科目都建立一个独立的错题集(错题集要归类),当我们进行考前复习的时候,它们是重点复习对象,保证不再同样的问题上再出错、再丢分。
❸ 为了研究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某学生设计了三个装置(A、B和C),放置在阳光下.如图所示:(提示:C装置
(1)将装置自A和装置B的实验进行比较发现存在唯一变量--水分.装置A中种子不萌发,装置B种子萌发,可得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2)该实验只能形成一组对照,也就是装置A和装置B的对照.所以本实验不可以证明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没有设计不同温度的对照实验.
(3)如果证明“阳光不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结论,除了利用装置B外,需要增加一个对照组,请你设计该对照组:增加一个与B相同的装置,并在装置外罩上不透光的箱.
(4)将装置B和C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我们发现B和C之间存在两个变量--空气和光(C遮光),无法形成对比,也就无法得出种子萌发需要空气.
故答案为:(1)水分
(2)不能.因为没有设计不同温度的对照实验
(3)增加一个与B相同的装置,并在装置外罩上不透光的箱(给装置遮光)
(4)不可以.因为B和C之间存在两项(空气和阳光)不同条件对比.
❹ 科技小发明制作方法
土电话是利用声音振动传播的原理设计的。它取材简单,制作方便,适合低年级学生制作。
A.制作方法
①话筒。找两只塑料冰淇淋杯或纸杯,用剪刀把杯底剪掉。每个纸杯都是既做话筒又做听筒。
②振动膜。用牛皮纸做振动膜。将纸剪成圆形,比纸杯底直径略大。用胶水将圆贴在杯底,纸尽可能拉紧。
③穿线。找一根几米长的棉线, 把两个纸杯连起来,用大头针在纸杯振动膜中心穿一小孔,把棉线分别穿入两个纸杯中,并打个结。这样,土电话就做成了。
B.游戏方法
让两个学生,一人拿来一个纸杯,一人把纸杯当话筒,一人把纸杯当听筒。当一人对着话筒小声说话时,声音使振动膜发生振动,通过拉紧的棉线穿到对方的振动膜上,使听筒那边同样的振动,这样声音就传到另一个人了耳朵里去了。
第二种:指南针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大用途,它是根据磁学原理制作的。
取三合板一块, 锯一直径为120毫米的底板。把表面和边缘用砂纸磨光。在一张铅画纸上标好符号,按尺寸把盘面剪下,贴在底盘下,取一枚大头针或缝衣针,从底盘背面中心穿过,将尖头露出盘面做轴。根据尺寸把一块白铁皮剪成指针形状,并钻一个直径2毫米的孔,把一颗纽扣固定在指针上。用一块永久磁铁触指针数次,使指针磁化。最后,把指针放在轴上。注意哪头指向北,就这头涂成红色。
在使用时,不要让指针接触磁性很强的磁铁,以免影响指南针的磁极。
类二:有所改革式科技制作
例:废塑料瓶制作
取可乐瓶一只,去掉底盖,用剪刀剪去离瓶底2/5的部分,注意要保留1.5厘米宽作为花篮柄,将剩下3/5, 剪成一条一条到瓶子颈部,宽度可以根据需要而定。然后将一条条的塑料带向外翻过来到瓶盖处粘牢,这样花篮就做好了。在篮中放入一些娟花,就成了非常漂亮的装饰品。
要小学生对利用废塑料瓶子进行制作。要求只要是利用废塑料瓶子,做出的作品有用或欣赏就可以。
第三种:有所创造式科技制作
例1.太阳能利用设计比赛
①利用晨会或者上次活动,组织学生搜集利用太阳能的信息,把设计比赛的要求讲明白:自己设计一种搜集太阳能、利用太阳能的设备,画出设计图,做出模型或实物。可以把任务分配给小组,在课外或者在活动课上开展小组活动。
②举行报告会,由学生自己介绍目前太阳能利用的情况,自己设计的太阳能产品图,或者展示自己制作的模型、实物。
③对学生的设计进行评比。
④请参加本课程学习的学员自己设计制作一个利用太阳能的设备或者模型。
例2:自制小车比赛
1.目的
①通过自己设计制作小车模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②通过比赛培养竞争意识。
③ 使学生了解当代汽车制造的三大难题:加速、制动和撞击,对此产生研究兴趣。
2.内容要点
①车辆启动时由于惯性的作用,乘客就会向后倒,启动得越快,加速度也就越大,惯性就越大,乘客就会受伤。怎样平稳地加速,让车辆很快启动加速,又让乘客很安全,这就是车辆设计的加速难题。
②车辆在刹车时由于惯性的作用,乘客要向前俯冲,发生危险。怎样保证刹车时乘客的安全,这就是车辆设计时的制动难题。车辆如果发生撞击,怎样保证乘客的安全,这就是车辆设计的撞击难题。
③小车比赛的规则:请你自己设计制作一辆以橡皮筋为动力的小车。在小车上放一个乒乓球,乒乓球上开一个能平着放入1角硬币的开口,小车要带着装满水的乒乓球驶过一条3米长、1米宽的路面,与放在终点的物相撞。小车停止以后,乒乓球内的水不准少于15毫米。谁的小车通过全程的时间最短,谁就取得优胜。小车不到达终点或者乒乓球里的水少于15毫米的不计成绩。
④小车比赛中装水的乒乓球代表了乘客,如果运用装水的可口可乐瓶子或者鸡蛋来代表乘客也可以。如果运用装水的易拉罐代表乘客也可以。问题是要运用水在车辆发生撞击以后能保存多少来评估车辆对乘客保证安全的程度。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情况通过自己的实验决定一个标准,使比赛公平。
⑤小车比赛时路面、宽度只要一致就可以,上面的规定是可以改变的。
⑥ 小车的动力只要规定运用橡皮筋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动力大了,车辆可以开得快,发生撞击时惯性力就大,水就会流得多;动力小了,车辆就会开得慢。
⑦小车的造型、车轮的多少都由学生自己决定。
❺ 某学生设计了如下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二氧化碳分别与水和氢氧化钙反应
http://wenku..com/view/6da65e05a6c30c2259019ec5.html
❻ 小学生如何制作节水装置
我们住抄在楼上,每户人家外墙边上,都有一根从楼顶下来的雨水管,我们可以在雨水管中打一个洞,然后斜插一根管子(在管子的前端部分剪成半圆形,其长度等于雨水管直径),再在管子口接上小皮管,这样雨水管上流下来的水,顺着插进的管子引到家中,从楼顶流下来的水,可以直接给我们使用,既经济又实惠。如果在造每栋大楼的时候,希望设计部门、施工部门以及政府相关部门能引起重视,把雨水管的水直接引到每家每户,这样每年可以收集大量的水资源,减轻居民的用水压力。
❼ 某学生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利用氯气与潮湿的消石灰反应制取少量漂白粉(这是一个放热反应).请回答
(2)因氯气与消石灰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a(OH) 2 +2Cl 2 ═CaCl 2 +Ca(ClO) 2 +2H 2 O, 故答案为:2Ca(OH) 2 +2Cl 2 ═CaCl 2 +Ca(ClO) 2 +2H 2 O; (3)①因温度较高时发生副反应生成Ca(ClO 3 ) 2 ,则可将B装置冷却来避免该副反应的发生, 故答案为:将B装置冷却; ②因浓盐酸易挥发,则另一个副反应为HCl与消石灰反应,所以应除去氯气中的HCl,即在A、B之间接一个饱和的NaCl溶液洗气瓶可除去HCl, 故答案为:在A、B之间接一个饱和的NaCl溶液洗气瓶. |
❽ 为确认HCl、H2CO3、H2SiO3的酸性强弱,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一次实验即可达到目的(不必选其他酸
(1)盐酸
原因:因为要确认三者的酸性强弱,第一步用盐酸和碳酸盐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用制出的二氧化碳和硅酸钠溶液制取硅酸,因此锥形瓶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分液漏斗中的试剂为盐酸。
(2)碳酸氢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HCl
原因: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当盐酸和碳酸盐反应制取的的二氧化碳中会混杂有HCl,HCl的存在会使后续试验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所以需要去除HCl,但同时又不能引入新杂质,所以选择用碳酸氢钠溶液
(3)硅酸钠溶液,CO2+H2O+SiO32-=CO32-+H2SO3
原因:锥形瓶中反应生产的二氧化碳流入到C瓶中和水和硅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硅酸沉淀,反应时能看到有明显的白色沉淀生成,碳酸是由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产的。
但同时碳酸又能和硅酸反应,这正好符合强弱酸的规定。这个现象可以证明用于验证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O2+H2O+SiO32-=CO32-+H2SO3↓
(4)HCl,H2CO3,H2SiO3
原因:根据较强酸制取较弱酸可知,用盐酸和碳酸盐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说明盐酸酸性比碳酸酸性强,用碳酸和硅酸反应,证明碳酸酸性比硅酸强。
(8)学生装置设计云扩展阅读
关于强酸制弱酸
1、强酸是说酸溶解在水中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电离成氢离子和酸根离子,弱酸是相对强酸来说的,指酸在溶液中部分电离,大部分在溶液中以分子状态存在。一般的酸制酸的反应实际上是个复分解反应,这个反应能不能发生除了要看酸的强弱还要考虑有没有沉淀,气体,高沸点或低沸点酸的生成。
2、比如用磷酸(一种中强酸)制取HI ,HBr(二者都是比盐酸强的酸)。虽然磷酸为弱酸,但由于生成了气体所以反应也可以发生。
3、在比如用硫酸与高氯酸钡作用生成高氯酸,虽然我们说高氯酸比硫酸酸性强,但由于生成了硫酸钡沉淀,所以反应也可以发生。
因此对于强酸制弱酸,不要一遇到有酸与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酸与盐时都简单的归为强酸制弱酸。
❾ 小学生小发明 制作方法 图片
星空灯
所需材料:玻璃罐或者广口瓶、一张小锡纸
制作步骤:
1、把锡纸剪成刚好能放入玻璃罐中的大小,在锡纸背面用笔画出各星座的点阵图
2、然后用锥子或者尖针按照星座点阵在锡纸上戳出小洞
❿ 某校学生在实验室中设计了如下装置,模拟侯德榜制碱法,获得碳酸氢钠晶体,反应原理可用如下化学方程式表
(1)依据装置图分析,A为启普发生器,用来制取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的气体制备反应,依据侯德榜制碱法,可知生成二氧化碳;其中B装置中的试管内是溶有氨和氯化钠的溶液,且二者均已达到饱和;C装置中的稀硫酸时吸收挥发出的氨气,避免污染空气;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球形干燥管的组装是为了防止倒吸, 故答案为:启普发生器;吸收从B装置中的试管内逸出的氨气,减少污染;防止倒吸; (2)图表中物质溶解度比较可知,温度越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越小,便于析出,符合制备要求,故答案为:温度越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越小,便于析出; (3)检查完此套装置气密性后进行实验,结果没有得到碳酸氢钠晶体,说明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氯化氢,和氨气反应后,溶液中不易生成碳酸氢钠;需要在A和B之间利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氯化氢,然后通入氨化的饱和食盐水中,反应析出碳酸氢钠晶体,故答案为:A与B;饱和NaHCO 3 溶液;除去CO 2 中混合的HCl气体; (4)所用饱和食盐水中含NaCl的质量为5.85g,实验后得到干燥的NaHCO 3 晶体的质量为5.04g,依据化学反应:NaCl+H 2 O+NH 3 +CO 2 =NaHCO 3 ↓+NH 4 Cl;5.85gNaCl全部反应生成NaHCO 3 质量为8.4g,实际生成5.04g,所以NaHCO 3 的产率=
故答案为: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