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某小组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水能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正确;
b、试管b中的气体是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正确;
c、试管a中所得气体是氢气.正确;
d、试管a、b中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l,质量比为1:8.错误.
故选d.
2. 某同学为研究动物的呼吸作用,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将观察到:澄清石灰水______,细玻璃管中的
由于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各种气体,而青蛙呼吸时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并且呼出的二氧化碳被澄清石灰水吸收,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从而导致试剂瓶内气体压强减小,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向左移动. 故答案为:变浑浊,向左移动. |
3. 某同学用右图装置进行“探究空气组成”的实验.实验步骤有:①先用止水夹子夹紧橡皮管;②点燃燃烧匙里的
(1)将燃烧匙中的红磷点燃后放入广口瓶中,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红磷剧烈的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故填:红磷剧烈的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2)因为消耗了广口瓶中的氧气,待广口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会进入广口瓶中,约达到广口瓶体积的五分之一处.
故填:进入广口瓶中;五分之一.
(3)如果装置漏气,红磷不足,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都能够导致测定的空气中的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理论值.
故填:装置漏气;红磷不足;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4. 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该装置的气密性完好).(1)止水夹a打开时,可观察到试管Ⅰ中发生的现象是__
(1)铁和稀硫酸反应能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氢气不溶于水,可观察专到试管Ⅰ中发生的现属象是有大量的气泡生成.故填:有大量的气泡生成;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氢气. (2)夹紧止水夹a时,由于关闭a之前,氢气的生成造成装置内压强很大,同时Ⅰ中生成的氢气不溶于水,导致Ⅰ中压强增大,使生成的硫酸亚铁溶液进入Ⅱ中,但是此时还可能有剩余的硫酸,所以应该是硫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之后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氢氧化亚铁和硫酸钠.故填:试管I中的溶液进入试管Ⅱ中,试管Ⅱ中生成白色沉淀.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 2 SO 4 +2NaOH=Na 2 SO 4 +2H 2 O;FeSO 4 +2NaOH═Fe(OH) 2 ↓+Na 2 SO 4 . |
5. 某同学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原电池实验.请回答:(1)该原电池的负极是______.(2)正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
(1)该装置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所以属于原电池,锌易失电子而作负极,故答案为:Zn; (2)该原电池中,锌易失电子而作负极,则铜是正极,正极上铜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铜,电极反应式为:Cu 2+ +2e - =Cu,故答案为:Cu 2+ +2e - =Cu; (3)实验时,学生可以根据电流表指针的方向判断正负极,所以只要在两极间安装电流表,观察电流表指针的方向即可判断正负极,故答案为:在两极间安装电流表,观察电流表指针的方向. |
6.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右图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先将镁条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
(1)若镁条象红磷一样,只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则此探究实验会得出和使用红磷一样的实验结果:进入水的量不超过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21%. 故答:21; 【假设二】由于实验中得到进入水的体积约为70%,也就是说瓶中气体大量被消耗,消耗达70%,即不但消耗完氧气还应该消耗了大量的氮气.在对氮气减小原因的猜测上,除被镁条消耗外,再作出其他猜测时,受氮氧化物的启发可以猜测氮气被氧气消耗形成易溶于水的物质,等等. 故答:氮气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减少(只要答到符合初中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经验的合理假设,如氮气与瓶内的其它物质反应而减少等均给分.); 【查阅资料】根据氮化镁的化学式Mg 3 N 2 计算其中N元素化合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镁为+2份,假设N元素化合价为x,则有:(+2)×3+x×2=0 x=-3. 故答:-3;2Mg+CO 2
(2)在题中,会发现镁条不但可以在氮气中发生燃烧而且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与我们所熟悉的燃烧需要氧气不同. 故答: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或燃烧也可以是置换反应;二氧化碳不能灭火;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还能支持燃烧等.合理均可). |
7. 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中和热测定实验,请回答问题:(1)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______,从实
(1)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散失,根据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的缺少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器,故答案为: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散失;环形玻璃搅拌器; (2)Q=△H=-△Tcm=-3.4°C×4.18J/(g?℃)×100g═1421.2J=1.42KJ/mol,△H=-Q/n(H2O)=-56.8KJ/mol,热化学方程式为:
(3)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并若用60mL0.25mol?L -1 H 2 SO 4 溶液跟50mL0.55mol?L -1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量增多,所放出的热量偏高,但是中和热的均是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中和热相等;又醋酸是弱酸,电离过程吸热,所以用50mL0.50mol?L -1 醋酸代替H 2 SO 4 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值会减小, 故答案为:不相等;相等;偏小. |
8.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用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B是用来收
(1)铜和浓硫酸加热一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比空气重,用向上排气法收集,进气的导气管长进短处,图中补进气管伸入近集气瓶底,装置图为:![]() |
V |
22.4×0.012 |
9. 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a中的NaOH浓溶液挤入盛满CO2气体的b中,打开止水夹.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CO2与挤入的NaOH溶液反应,使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减小产生压强差,使试管里的水倒吸入导管中.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