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解 德军88毫米flak18型号炮 半自动炮闩原理 和自动供弹装置原理
二战德军88高炮自动装弹装置是什么样子其实就是半自动炮闩。新型半自动炮闩,在炮管的复进动作结束时,炮闩会自动开启,弹出空弹壳后将撞针弹簧收缩至待击发位置。Flak 18型的射速非常快,在熟练炮手操作下可达15-20发/分。
克虏伯公司的设计者们预见到,由于轰炸机飞得越来越快、越来越高,高射炮兵必须打出连发炮弹才有机会击中目标。所以,他们给”88“装备了一种弹簧装置,这种弹簧装置在大炮产生后坐力时会打开炮闩、弹出炮管,然后可以装入新的炮弹;装炮手只需把炮弹放在装炮架上。
② 自动轻武器连续射击,抛弹壳利用的是什么原理
利用击发时子弹产生的推力,将复进机推动(也就是激发装置),将枪机推到拟击发位置,同时利用弹匣(或者弹仓)中的弹簧向上抛出弹壳半自动和自动之间的区别其实就在于是否可以连发,56半只能一枪一发(一扣扳机击出一发),81自动步可以短点或者长点(一击法击出3到8发)
③ 谁能帮我解释一下子弹壳怎么自动蹦出来
火药燃气剩余压力退膛,抽壳钩、抛壳挺弹出药筒
④ 枪是怎么退弹壳的
在弹夹上面枪机的位置有一个抛壳口,
当枪机击发子弹时,枪机(连发自动后退,单发手动后退)后退,弹壳从抛壳口弹出
一般枪支抛壳口向右边开口
特殊枪支除外
⑤ 炮弹是怎么发射出去的呢炮弹的杀伤原理是什么呢
牵拉式火炮是这样发射的:首先会有牵引车将炮拉入炮阵地,将炮下架,把炮成战斗式(就是把炮后面二个架子分开固定)。然后听指挥员下口今装定诸元(也就是各种数据如距离等)。当听到装填炮弹时装填手将一发榴炮炮弹装入炮膛,关闭弹门。当听到放的口今后炮手拉炮闩拉索,击针击发炮弹底火,弹头出去,弹壳自动退出来,整个发射过程就是这样。 自行火炮是就拿我国05式自行榴弹炮来说:PLZ-05自行榴弹炮采用了俄罗斯2C一19 152毫米自行加榴炮的自动装填技术。俄罗斯2C-19自行加榴炮的装填自动化程度较高。弹丸由自动弹丸装填机装填。弹丸贮存架的设计独特,可将各种不同种类的弹丸放在贮存架内。装填控制系统可以自动从贮存架内搜寻发射所需要的弹种,也可根据要求调整炮弹数量,并控制整个装填过程。一个活动的装弹盘可使火炮在任何方向和高低射角下以最高射速射击,而无需使火炮返回到装填位置。发射装药由半自动装填,空药筒自动退出,从而减少有害气体的含量,使装填手操作方便、安全。值得一提的是,2C一19的炮塔后部右侧有一个弹丸传送装置;左侧有一个发射装药传送装置,这就缩短了弹丸和发射装药的装填时间,并可直接从发射车外补给弹药而不用消耗车载弹药。在火炮为非战斗状态时,弹丸传送装置折叠,并固定在炮塔上。而发射装药传送装置则折叠在炮塔内。该炮可进行间瞄射击和直瞄射击(包括在山地条件下和污染环境中进行直瞄射击)。由于采用了自动装填系统,2C一19自行加榴炮的射速也相当高,最大射速可达8发/分。
⑥ 大炮开炮后,为什么有炮弹退出来
你说得对呀!既然知道退出来的是一个“空的炮弹弹壳”,怎么说“炮弹没有被打出去”呢?你没看见装进去时是有个尖尖的弹头的吗?炮弹的结构是这样的:一个空心的弹壳里面装满了火药,这火药是用来把弹头推出去的。弹壳前面装了个弹头。这弹头飞出去落地后就会爆炸。那么一开炮,弹壳里的火药爆发把弹头推出后,空弹壳当然还是留在炮筒里。一开后门这弹壳就掉出来了。
⑦ 炮闩是什么
因为现代火炮装填炮弹是从炮管后面装弹的(老式是前装弹的后没有炮闩),为了方便退弹壳和火药气体的外泄和后座力,于是就产生了炮闩(就是挡火炮后管的装置系统)。现代火炮的炮闩按结构分为楔式与螺式两类。按自动化程度分为自动、半自动和非自动3类
⑧ 火炮射击后拉开炮栓后弹壳是怎么自动退出来的 我看一些关于二战的影片、游戏里,火炮直射时,开火后
炮闩上面有抽壳钩,非连射的炮弹一般都是凸缘药筒,火炮后座时顺便顶一下就退膛了,打开炮闩借着重力就溜出来了。
⑨ 枪在射击完后为啥要退弹壳枪究竟是靠什么杀伤敌人
简单说,射击后自动退弹壳是为下一发子弹腾出位置,进入下一个动作循环
枪的杀伤力主要来自于子弹内火药燃烧产生的化学能转化为弹头的动能,在和目标解除的瞬间将巨大的动量转化为冲量然后对目标造成杀伤
⑩ 解放战争时期的一种大炮,每发射一次炮管就往回缩一下。
当时解放军还有大量缴获自国民党部队的美制M1系列155mm榴弹炮和M101系列105mm榴弹炮。
M1型155毫米牵引榴弹炮。其全长7。5米、宽2。4米,高2米,重5。8吨,采用液压气动式制退。炮管长3。77米(23倍身管口径),内有48根堂线,最大射速为4发/分。采用比较老式的断隔螺式炮 和塑形紧塞具,其优点在于重量较轻,塑形紧具结合在炮 内,不需要使用药筒,而直接使用较轻的药包,但结构复杂,对工艺要求较高,最大射速受影响。
M101系列105mm榴弹炮身长2574毫米,初速198~472米/秒,最大射程11.11千米。高低射界-5°~+65°,方向射界左右各23°,火炮重1921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