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如何实现精确定位
恒高(EHIGH)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采用UWB室内定位技术,通过在矿井内部署一定数量的定位基站,以及人员佩戴标签卡的形式,来实时获取人员精确位置,精度高达10cm。
1、实时定位与人员分布
随时了解员工在井下的分布情况并对其进行实时跟踪监控,能够及时、准确地将井下各个区域人员及设备的情况反映到地面计算机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井下人员及设备的分布情况,以便于进行更加合理的调度管理。
2、智能考勤和唯一性检测
可以实现考勤管理功能,如查询某人在任一时间段的活动轨迹,查询一人或多人入井次数及在井下的工作时间等一系列信息。可以督促和落实巡查人员是否按时进行各项数据测试和处理,从根本上杜绝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
另外,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结合井口唯一性检测装置, 可有效的解决员工在不带卡、多带卡、替带卡等情况下进入矿井的问题,可提高矿井人员的管理效率,有效防范了矿井安全生产的隐患。
3、系统下发寻呼与撤离
管理人员可通过定位系统对某个/某些员工下发寻呼指令,实现井下人员合理调度;当井下有危险情况(冒顶、渗水、气体突出等)发生时,管理人员可按区域对井下人员下发撤离命令,提高事故响应能力。
4、主、被动SOS报警
当井下人员发现或者遇到紧急情况时,可通过定位标签按键向系统发送SOS报警信息,实时告警,提醒管理人员注意,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当井下人员出现异常情况,如昏迷,标签卡会自动向系统发送报警信息,确保昏迷人员能够及时获得救援。
5、电子围栏
矿企可在井下一些重要硐室、危险场合(盲巷等)设定电子围栏,并且可对电子围栏的形状、报警规则以及员工进出权限进行灵活设置。无当权限人员进出该区域,煤矿人员定位系统会进行报警提醒,该功能可确保井下人员的安全活动范围,防止员工误入危险区而发生意外。
6、智能巡检
传统的井下瓦斯、设备等巡检工作,因为缺乏有效监督,难免出现“守而不巡,巡而不检”的情况,甚至会出现巡检员不去巡检现场检测而进行编造记录的现象,造成异常情况的发现不及时,从而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的智能巡检功能可有效解决以上难题。企业可针对巡检要求,自定义规划巡检点和巡检路线,设置巡检人员及周期,制定巡检任务,全方位满足煤矿矿井定时巡检的需求。定位系统还可结合视频跟踪技术,记录现场巡检的画面,进一步规范巡检过程。
B. 定位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传统阀门定位器的工作原理:反馈杆反馈阀门的开度位置发生变化,当输入信号产生的电磁力矩与定位器的反馈系统产生的力矩相等,定位器力平衡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定位器处于稳定状态,此时输入信号与阀位成对应比例关系。当输入信号变化或介质流体作用力等发生变化时,力平衡系统的平衡状态被打破,磁电组件的作用力与因阀杆位置变化引起的反馈回路产生的作用力就处于不平衡状态,由于喷嘴和挡板作用,使定位器气源输出压力发生变化,执行机构气室压力的变化推动执行机构运动,使阀杆定位到新位置,重新与输入信号相对应,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在使用中改变定位器的反馈杆的结构(如凸轮曲线),可以改变调节阀的正、反作用,流量特性等,实现对调节阀性能的提升。
C. 试着设计一套带有定位功能的共享单车服务系统,并说明系统功能与工作原理。
摘要 工作原理如下:通过该系统方案可以实现当前共享单车的精准定位问题,系统供电由太阳能充电板与内置充电电池提供,控制系统对GPS模块、电子锁模块、GPRS模块进行管理。该导航系统首先利用GPS模块进行定位,通过卫星将接收到的信号传递给控制器进行处理,然后通过GPRS网络反馈给云端数据库,云端数据库再给手机APP传递数据,并在地图上显示出来车的具体位置,这样便可以实现车辆的定位;不过当车辆处于室内或室外GPS信号较弱时就无法实现位置信息更新,这样就需要利用GPRS模块和基站信号进行定位,如此就可以解决室内外由于GPS信号问题而产生的定位不准确问题;其次通过电子围栏的应用,其在手机(GIS) 地图上虚拟划定一个共享单车停区以及使用区域,让车辆停放在指定范围中,当停放单车超出电子围栏规定的区域时,手机就会发出信息提示,要求使用者将单车骑返回至指定区域,否则共享单车将无法上锁,系统也将会持续计费,电子围栏”设置目的在于限制停车位置,共享单车通过定位技术识别用户是否将车停放在指定区域内,最终实现对用户进行奖励或惩罚,同时实时掌握电子围栏和停车区域里的单车数量、在线状态、位置信息及各区间的流量情况等信息,为共享单车的运维、调度和投放等提供智能化的指引等等。
D. 怎样设计一个手机定位装置,装在自己手机上,然后用外置设备探测具体位置的那种
手机设置。必须是在出厂时自带设备设置软件。如果想后续安装必须通过手机维修。进行组装。
E. 定位装置是怎么实现定位的
LBS服务中关键的核心是位置与地理信息,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个经纬度位置对于正常的使用来说,并不代表任何意义,必须将其置于一个地理信息中来,才能代表为某个地点、标志、方位等,才能被人们所理解。因此,除了通过定位操作平台获取到终端的位置之外,必须通过GIS系统将经纬度转换成用户真正关心的地理信息,如地图、路径搜索结果等。
对于无线运营商而言,如何发展面向最终用户的SP是任何增值服务发展的关键。而对于广大的SP而言,对于涉及位置信息服务的关键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不太了解。单从技术上来说,SP独立提供位置信息服务的难度就很大。因为需要考虑如何和无线运营商的各种厂商的定位网关接口,考虑采用什么样的地理信息系统,考虑采用什么样的地图数据库,考虑如何去维护地图数据库,考虑如何开发,考虑如何推动市场的发展使得更多的用户加入他们的运营网络等。对于以上考虑来说,每个CP需要投入相当一大笔费用去建设一个提供地理信息服务的平台,并且不断地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维护。
在这种情况下,非常不利于移动位置信息服务的推广,也不利于移动互联网的增值业务的发展。因此,SP在整个增值业务的价值链上的主要任务是加入自己有特色的服务,做市场推动,发展尽可能多的最终用户。
对于无线运营商仅有一个定位操作平台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要将位置信息服务中的核心部件——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起来。让CP减少投入,专注于自己的服务。
位置信息服务中的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是一个关键部件。从无线运营商管理和开通位置信息服务的角度来看,能够使得无线运营商提供较为全面的位置信息服务,同时也集中地管理并维护了地图数据库,使得各个想要进入位置信息服务行业的CP门槛大大降低,从而促使位置信息服务的发展。
1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地理信息目前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的信息系统中。从需求角度看,无论是宏观上的决策支持,综合经营分析,还是具体业务层面的一个目标的定位、一条线路的规划,都离不开地理信息的支持。从技术角度看,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移动计算领域和空间数据库领域技术的不断更新,地理信息技术(GIS)也在很多方面融入了新的特征。
在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也越来越得到政府的重视,尤其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类似“非典”的情况,对于一些受关注人群和移动物品的跟踪,以及与地理位置相关的分析和研究,它对政府应对突发事件是非常重要的。
2技术的发展
(1)从GIS到Web-GIS。早期的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性色彩较强,需要引入复杂的数学模型,对最终使用者的要求较高,系统独立设计,不对外开放接口。这类系统比较常见于地质、气象、水利、交通等行业的专业分析。在这种需求的驱动下,按照Client/Server模式设计的应用系统居多,其最大的优点是开发模型相对简单,开发成本较低。但随着这些C/S模式的信息系统的不断投入使用,其缺点也逐渐暴露出来。C/S模式下的应用系统由于其专业性使得只有少量的专业用户可以使用,导致大量信息孤岛的存在。而且其大规模部署及后期维护的成本相当高昂,这就使得应用系统的用户数量和覆盖范围都受到很大的局限,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严重制约了地理信息系统的继续发展。而另一方面,由于多数系统采用了独立的设计,不同系统之间无法共享数据和功能,功能类似的模块被重复建设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造成投资的极大浪费。
近年来,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要求能够满足更多非专业用户的需求。随着Internet的逐渐普及,广大用户对浏览器这种通用类型、无须培训的客户端应用程序越来越认同,因此奠定了Web-GIS发展的基础。另外,在技术层面上,用户要求地理信息系统采用开放式设计,对其他信息系统开放可调用的接口以便集成。只有这样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面才有可能从有限的传统应用领域扩展开来,同时覆盖更多的用户群。与Client/Server模式相比,Browser/Server模式在处理这些问题上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因此在一些特定的领域,B/S模式已经取代了C/S模式而成为了地理信息系统的首选开发模式。
(2)从Web-GIS到网络地理信息系统。进入21世纪,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坐在办公室或家中的电脑桌前获得信息,而是提出了“随时随地获取信息”(Anytime,Any-where,Anything)的更高要求。强烈的需求推动了移动计算领域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系统的客户端从传统的PC,工作站等桌面型设备扩展到了PDA,WAP/SMS/kJava/Brew手机等移动终端上。由于所有的移动终端首先强调的是易于携带的特征,在硬件设计上受到体积、重量、功耗等方面的限制,因而采用了完全不同于PC的操作系统和不同于IP网络的通信协议。另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的底层开始与数据库技术相结合而发展为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库技术在管理海量数据、分布式数据存储、解决属性与空间数据一致性等问题上比传统的文件存储方式有很大的优势,因而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
近年来,一些新建的地理信息系统开始逐渐引入这两方面的技术。这些系统要求应用层满足对各类终端设备的兼容,数据层提供对异构或分布数据的良好支持,我们把包括这些类型在内的所有基于网络的地理信息系统通称为网络地理信息系统。
由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C/S或B/S体系结构所能描述的范畴,开发工作量也变得越来越庞大,所以需要找到一种有别于C/S或B/S的多层模型来描述这些系统的共性。同时,在此基础上提供产品级的解决方案,尽可能地为应用开发人员提供良好的底层支持,以减少开发系统的难度,提高系统的质量。
从GIS到Web-GIS,再到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上是从传统领域向所有领域的发展,用户群上是从少数专业用户向大量普通用户的发展,技术上是从简单架构向多层模型的发展。
F. 定位器的工作原理
电气定位器:
通过4-20MA(DC1-5V)直流电源,来推动力矩马达,使它在于反馈凸轮、弹簧之间力的平衡点关系或位置,来控制喷嘴气流的大小,以达到控制膜室里气压的大小的任一稳定点,从而控制达到控制阀位的目地。
作用
(1)用于对调节质量要求高的重要调节系统,以提高调节阀的定位精确及可靠性。
(2)用于阀门两端压差大( △p>1MPa)的场合。通过提高气源压力增大执行机构的输出力,以克服液体对阀芯产生的不平衡力,减小行程误差。
(3)当被调介质为高温、高压、低温、有毒、易燃、易爆时,为了防止对外泄漏,往往将填料压得很紧,因此阀杆与填料间的摩擦力较大,此时用定位器可克服时滞。
(4)被调介质为粘性流体或含有固体悬浮物时,用定位器可以克服介质对阀杆移动的阻力。
(5)用于大口径(Dg>100mm)的调节阀,以增大执行机构的输出推力。
(6)当调节器与执行器距离在60m以上时,用定位器可克服控制信号的传递滞后,改善阀门的动作反应速度。
(7)用来改善调节阀的流量特性。
(8)一个调节器控制两个执行器实行分程控制时,可用两个定位器,分别接受低输入信号和高输入信号,则一个执行器低程动作,另一个高程动作,即构成了分程调节。
G. 简易无线定位装置
机发生交替干扰现象,特把频率定位72.4M 这样可以避开绝大部分调频电台。因为没有办法去您处实地测量所以不知道这个频率是否存在干扰信号,发货之前于您协商频率经您确认我们发货。
2. 如果需要调节到其它频率 请用牙签波动PCB上的 电感线圈,压缩线圈是降低频率拉伸线圈是升高频率。
3. 本机用洞洞板搭焊而成比较丑陋尤其反面,需要定制PCB也可以价格另外协商。板子用焊接专用焊料焊接完成没有清洗如果需要请用酒精冲洗。切勿用牙刷之类刷,板子后面焊接有专用高频电容封装为0605。如果需要拆焊请一定到光线好的地方否则元件拆下不容易找到。
4. 为了保障发射频率的稳定我对电路增加了一级稳压电源。输入电源电压必须大于4V这样电路的电源稳定到3.3V,对发射机来讲这点很重要。稳压管用SE1117-3.3V芯片一只。1脚接地2脚输出3脚输入。其它电路和您图纸中都是一样的。
原理图部分;
原理图元件变更说明:
高频电路由于元件性能参数等原因所以制作高频电路元件的参数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机赠送的话筒是用诺基亚手机的灵敏度一般,所以把22K电阻减小到了9.1K位号R1 。 为了增加音频的音质以及调制深度采用了1UF的贴片0605封装焊接在了主板后面总共2只,位号分别为:C1 C2。 为了把频率固定到72.4M把C4容量增加到84P用了2只42P 0605封装电容焊接在主板背面。测试中发现发射信号有点弱为了加强信号强度把R5换成了100欧姆电阻增加了Q2的工作电流。由于指定这个型号的三极管所以发射效率有点低,如果你需要可以换成C2053高频管效果还会好点。开关没有装,我这里没有开关,在电池的电线中串联个就可以,或者直接把电线弄个接头用的时候接上。C6滤波抑制干扰的电容用了104瓷片电容,背面有加高频0605封装电容滤波好本机经过调试信号稳定干净长时间工作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频率稳定。
测试图片:
电路原理
从电路可见分两级,一级音频放大器和一级RF振荡器。
驻极体话筒内实际藏有一枚FET,如您喜欢的话,可视之为一级,FET将话筒前振膜之电容变化放大,这就是驻极休话筒很灵敏的原因。
音频放大级乃由其射极晶休管Q1担任,增益约20至50,将放大的讯号送往振荡级之基极
振荡级Q2工作于约88MHz之频率,这频率由振荡线圈(共5圈)和47pF电容器调整的,该频率也决定于晶体管、18pF回输电容器及还有少数偏压元件,例如470Ω射极电阻和22K基极电阻。
电源接通时,1nF基极电容器通过22K电阻逐渐充电,而18pF则经振荡线圈的470Ω电阻充电,但更加之快,47pF电容也充电(其两端虽仅得小的电压),线圈产生磁场。
基极电压渐渐上升时,晶体管导通,并有效地将内阻并接在18pF两侧。当1nF电容充电至该极的工作电压时,就会发生好几个杂乱的周波,故此,我们假定讨论在靠近工作电压之时。 基极电压继续上升,18nF电容试图阻止射极用压的移动,到电容器内的能量耗尽及再不阻止射级移动之时,基一射极电压降低,晶体管截止,流人线圈的电流也停止,磁场衰溃。
磁场衰溃,产生一个相反方向的电压,集极电压反过来从原本的2.9V上升至超过。3V,并以相反方向47pF电容充电,这电压也影响到对18pF电容充电,及470Ω射极电阻上的电压降使到晶休管进入更深的截止。
18pF电容充电时,射电压下跌,并跌到某一晶休管开始导通,电流流入线圈,与衰溃磁场对抗。
线圈上之电压反转,形成集极电压下降,这个变化通过18pF电容传送到射极上,结果晶休管进入更深的导通,把18pF电容短路,周期再开始重复。 故此,Q2在此形成一个振荡,产生88MHz的交流讯号。放大后之音频讯号经0.1uF电容溃入到!Q2之基极,改变振荡频率,产生所需的FM讯号。
制作过程
------------------------------------------------------------------------------------需要详细资料找我,可以代为制作速度快当天完成。 代为设计电子产品:6759@99347 15128@87529----联系的时候去掉@------------------------------------------------------------------------------------
H.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可实现哪些功能
航飞光电自主研发的隧道人员定位系统,采取在隧道内部无线部署定位设备、为施工人员佩戴标签的方式,实时获取人员的精确位置,有效提升对于作业人员的管理效率,同时保障施工人员安全。该系统在超低功耗蓝牙技术的基础上,融合多种滤波算法以及剔除算法,设计了一种定位精准、超低功耗的蓝牙定位算法,由蓝牙信标、定位器、定位基站、定位引擎主机、应用平台等组成。使用该技术,在现场安装多个无线蓝牙信标,作为定时基础网络设施,定时广播定位信号,形成无线定位环境。人员佩戴的定位器接收信标广播的定位信号,将实时数据通过LoRaLAN通信网络上传至定位基站,由定位基站将数据上传至定位引擎进行精确位置解算,应用平台对位置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实现基于位置信息的人员安全管理。
掌握人员实时定位,方便有效管理:根据施工人员的工作性质,对他们进行实时连续定位是十分必要的,当作业人员携带定位器在隧道作业时,应用平台对位置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管理人员可以掌握施工人员的实时位置,对进出入人员以及各个施工区域人员进行数量统计,为下一步施工做好部署,让现场管理变的更加高效和透明。
紧急情况一键求助,降低事故级别:系统具有强大实用的隧道人员应急救援功能,一旦隧道突发危险,施工人员可通过身上佩戴的定位信标进行一键求助,系统界面弹出报警提示,救援人员根据定位系统提供的数据,迅速掌握施工人员位置,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争取最佳救援时间。
视频联动,有助事故分析及责任划定:当发生报警事件或对指定人员进行严控时,系统显示人员具体位置,同时触发对应监控设备,自动调取现场监控画面,便于管理人员及时了解现场情况。
设置电子围栏,实现违规越界报警:为保障施工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可在系统地图中任意设置电子围栏,便于重点监控。一旦施工人员进入非授权区域,系统就会出现弹出框、声音等多种报警提示,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智能巡检管理,实现日常巡检管理:根据隧道日常巡检要求结合蓝牙定位技术,设置特定巡检点、巡检路线、巡检时段等信息,系统记录人员到岗到位及巡检时间、次数、路线等并提供到岗率、缺勤率的统计数据,同时对应到未到人员、偏离巡检路线、巡检不到位,系统立即发出违规巡检报警提示,便于管理人员监督和规范巡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