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全息投影发展到什么地步了
在很多科幻电影中这样的场景我们时常看到:主角轻轻挥一下手,眼前就会出显一块虚拟的显示屏,屏幕上的内容不仅可以任意切换,甚至还能够通过它实现与远在千里之外的人面对面交谈。这就是全息投影技术,而作为一款全新的黑科技,全息投影受到的关注度也是越来越高,今天小编来和大家剖析一下全息投影黑科技。
舞台上的虚拟形象是不是真正的全息投影?
2010年,日本著名的虚拟偶像初音通过全息投影技术亮相演唱会。虽然当时的技术还不够成熟,但是立体化的初音一经亮相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从2D到3D的效果转变狠狠的冲击着一大众宅男们的神经元。
无独有偶,在安德烈罗米尔扬和科多扎尔布罗德斯的演唱会上,美国的已故嘻哈巨星图派克阿玛鲁夏库尔以虚拟影像的方式重登舞台,不仅可以在台上载歌载舞,甚至还可以来回走动并与台下的观众打招呼,看起来非常真实,这引发粉丝们的激烈讨论。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3D技术在我国境内也开始大规模的运用,甚至研发出7D全息投影技术,虽然7D还处于实验室阶段,但我们不能否认全像科技的存在。在台桌上面呈现全息影像的装置。7D全息投影技术,也就是从7个维度捕捉到的高品质全息投影,提供极致的视觉效果。正如你所看到,一只虚拟的鲸在学校体育馆地板上飞溅出的水花,看起来无比真实。这个魔幻般飞跃影像,许多视频网站上关于这个7D全像科技的影片也如火燎原般传开,7D全像动物与人们互动如身临其境般真实。
3D全息投影的出现不仅可以带动人口流量的大幅度提升,还可以提升企业的关注度,以达到丰厚的经济效益的成果,对于企业来说,运用3D全息技术收益颇丰,非常有益。
华南数字科技是以数字化三维技术为核心,专业从事数字媒体技术、全息投影技术、互动多媒体展厅设计、数字沙盘、互动投影系统、电子沙盘、AR/VR虚拟现实、舞美设计_中控系统、广告策划与制作等项目数字可视化等全方位解决方案
㈡ 3D全息投影技术技术是怎样实现的
全息投影是一种无需配戴眼镜的3D技术,观众可以看到立体的虚拟人物。这项技术在一些博物馆应用较多。全息立体投影设备不是利用数码技术实现的,而是投影设备将不同角度影像投影至一种国外进口的全息膜上,让你看不到不属于你自身角度的其他图像,因而实现了真正的全息立体影像。 360度幻影成像系统: 360度幻影成像是一种将三维画面悬浮在实景的半空中成像,营造了亦幻亦真的氛围,效果奇特,具有强烈的纵深感,真假难辩。形成空中幻象中间可结合实物,实现影像与实物的结合。也可配加触摸屏实现与观众的互动 。可以根据要求做成四面窗口,每面最大2-4米。可做成全息幻影舞台,产品立体360度的演示;真人和虚幻人同台表演;科技馆的梦幻舞台等。 适合表现细节或内部结构较丰富的个体物品, 如名表、名车、珠宝、工业产品、也可表现人物、卡通等,给观众感觉是完全立体的。1.在美国麻省一位叫Chad Dyne的29岁理工研究生发明了一种空气投影和交互技术, 这是显示技术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可以在气流形成的墙上投影出具有交互功能的图像。 此技术来源海市蜃楼的原理,将图像投射在水蒸气上,由于分子震动不均衡,可以形成层次和立体感很强的图像。 2.日本公司Science and Technology发明了一种可以用激光束来投射实体的3D影像, 这种技术是利用氮气和氧气在空气中散开时,混合成的气体变成灼热的浆状物质, 并在空气中形成一个短暂的3D图像。这种方法主要是不断在空气中进行小型爆破来实现的。 3.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创新科技研究院的研究人员目前宣布他们成功研制一种360度全息显示屏,这种技术是将图像投影在一种高速旋转的镜子上从而实现三维图像,只不过好像有点危险 可以说这些技术很多国家都在研制,毫不夸张的说这项技术它包含了未来,谁最先使用这项技术,谁就最先走入未来的先进技术行列。
㈢ 如何制作一个简易3d投影仪
1 材料和工具
笔;
尺子;
圆规;
剪刀(或刻刀);
单屏投影设备(手机、平板电脑均可);
透明包装壳或者iPad屏幕贴膜;
鞋盒子;
胶水,透明胶带。
2 原理
这个全息3D投影真的很简单,就是把手机上的视频源文件反射而已,视频源文件同时有初音的前、后、左右 四个面,四个面一起投影,才会有全息的效果。但是由于反射光线的是透明的物体,也能同时看到后面的东西,于是就有了全息投影的效果
3 图文教程:http://bbs.lidroid.com/t-122736-1-1.html
㈣ 如何制作一个简易3D投影仪
材料:智能手机 尺子 笔 美工刀 胶布 A4纸 透明的光盘塑料壳
操作步骤:
在纸上用尺子量出上底1cm长,腰线3.5cm长,下底6cm长的梯形来,并用笔画出来。
将画好了的梯形用美工刀裁下。
将光盘塑料壳边角清除。
把裁剪下来的纸梯形放在光盘塑料壳上,并用美工刀小心翼翼地将梯形裁下来。重复此步骤,裁剪出4个一模一样的塑料梯形来。
得到4个一模一样的塑料梯形。接着,用胶布粘住塑料梯形的边缘,使之成为一个没有顶尖的“金字塔”。
掏出手机,确保室内黑暗。打开视频,简易3D投影仪就完成了。
㈤ 3D投影仪具体采用了什么原理啊
3D投影机主要采用TI的DLP Link技术,其原理是通过DMD芯片输出120MHz刷新率的画面,左右眼交替使用,使人眼形成3D的“错觉”。其优点是简便易行,对硬件的要求比较低,但是在3D游戏的配合方面,NVIDIA的 3D Vision技术和3D套件支持的游戏更广泛。
TI的3D投影方案是使用了3D Link技术的立体三维, 采用立体的图像数据格式,在图像帧间插入同步脉冲,不需要一个单独的外部发射器,利用DMD的快速切换(120Hz)的特点,使眼镜通过投影图像进行同步,实现3D效果。DLP芯片具有极快切换微镜的特点,能够左眼和右眼同时呈现出不同的图片,从而在大脑形成具有3D效果的画面。
㈥ 户外3D投影如何实现
通过大型投影仪远距离、宽视角投射,并配合声光电技术,营造出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3D艺术效果。而整个演示过程,观众们可以不用佩戴专用眼镜,裸视直接观看立体电影。目前国内技术比较成熟的公司我给你推荐北京光影梦幻,他们在西安已经实施过类似的项目了
㈦ 做3D全息投影需要什么样的素材
其实很简单的
实验工具:直尺、圆规、美工刀、手机、影印胶片(文具店有售,很便宜!)、废弃纸盒一个、麻将若干、胶带纸
实验步骤:
1、先要制作一个投影成像器
用圆规以4.33cm为半径在纸上画圆,然后以5cm的长度为距在圆周上画5个点,连线出现四个等腰三角形。
2、将影印胶片盖在图上,用美工刀剪裁出四个三角形(注意,别跑偏了)。
3、将四个三角形用胶带纸固定成一个金字塔形(我原本以为这是整个实验中最难完成的)。
4、找来个旧纸板箱,我原想用纸板固定上方播放的手机,可纸板竖不起来,放个手机上去,就塌了。就地取材,拿来麻将当支架,找块鼠标垫放在麻将下面,一来深色底可以让视频显得更加清晰,二来方便转动。
5、开始播放。希望能采纳谢谢
㈧ 3D全息投影技术原理
记得我们当时曾做过一个全息的底片,用2束相干光,其中一束照射某一物体后反射到底片上,然后另一束直接照到底片上,于是就在底片上形成干涉条纹,这些条纹就记录的物体的信息。而后,只要用一束这样的光在这样的角度照射底片,就能显示出物体的3D图像了。
㈨ 大学物理实验 漫反射物体的三维全息投影的原理是什么
全息投影技术的原理:
摄制原理:
其第一步是利用干涉原理记录物体光波信息,此即拍摄过程:被摄物体在激光辐照下形成漫射式的物光束;另一部分激光作为参考光束射到全息底片上,和物光束叠加产生干涉,把物体光波上各点的位相和振幅转换成在空间上变化的强度,从而利用干涉条纹间的反差和间隔将物体光波的全部信息记录下来。记录着干涉条纹的底片经过显影、定影等处理程序后,便成为一张全息图,或称全息照片。
其第二步是利用衍射原理再现物体光波信息,这是成象过程:全息图犹如一个复杂的光栅,在相干激光照射下,一张线性记录的正弦型全息图的衍射光波一般可给出两个象,即原始象(又称初始象)和共轭象。再现的图像立体感强,具有真实的视觉效应。全息图的每一部分都记录了物体上各点的光信息,故原则上它的每一部分都能再现原物的整个图像,通过多次曝光还可以在同一张底片上记录多个不同的图像,而且能互不干扰地分别显示出来。
在3D投影前,要对物体进行120°的3D摄影。看过3D电影的读者应该知道,如果取下3D眼镜观看,画面有重影而模糊不清。这是因为,银幕上的画面并不是一幅,而是两幅角度不同的画面叠加的效果。
为了模拟“双目效应”,我们必须拍摄出偏左侧的画面和偏右侧的画面。在拍摄时,其实有两台3D摄像机同时工作,一台偏向演员左侧,记录偏左的图像;一台偏向演员右侧,记录偏右的图像,再通过电脑处理,将两幅图像叠加,便成了3D电影源。
视觉原理:
注:此为3D成像时的视觉原理。与此略有不同的是,全息投影实际上是真正地呈现出了3D影像。
每个人都有两个眼睛,每个眼睛的视角大约为80度,但是两个眼睛一起的视角只有120度,也就是说有40度的视角是重合的,所以我们的左右两个眼睛所看到的的东西其实是不同的,比如你闭上左眼用右眼看或者反过来,就能测试出来效果,左右两眼接收到的物体转发给大脑做判断物体的远近才能形成立体感。3D立体技术就是模拟这个过程而形成的。
完成摄影后,在放映室里,3D电影源投放在一定角度的银幕上,观众需要带上3D眼镜观看。仔细观察3D眼镜,我们会发现左右镜片上有密集而细小的朝向不同的条纹。左镜片是纵纹,右镜片是横纹。正是这些条纹,我们才能看到美妙的3D立体图。
完成摄影后,根据“双目效应”,将图像分解,让左眼只看见偏左的画面,右眼只看见偏右侧的画面,这样才能使大脑产生远近的判断而生出立体感。在放映时,偏左的画面和偏右侧的画面所用的投射光是不同的,虽然颜色画面一样,但投影用的光的传播方向是不同的,偏左画面用的是纵波光(光波沿纵向传递),偏右画面用的是横波光(光波沿横向传递),由于偏振光的特点纵波光只能穿过纵纹,不能穿过横纹,因此,透过左镜片,我们只能看见偏左侧的画面,同理与右镜片。
由此,重叠的画面被分解,左眼只看见偏左侧的画面,右眼只看见偏右侧的画面,由于双目效应,我们便产生了远近感和立体感。
㈩ 3D投影的技术简介
光屏障式光屏障式(Barrier)3D技术也被称为视差屏障或视差障栅技术,其原理和偏振式3D较为类似,由夏普欧洲实验室的工程师历经十余年研究成功。光屏障式3D产品与既有的LCD液晶工艺兼容,因此在量产性和成本上较具优势,但采用此种技术的产品影像分辨率和亮度会下降。光屏障式3D技术的实现方法是使用一个开关液晶屏、偏振膜和高分子液晶层,利用液晶层和偏振膜制造出一系列方向为90°的垂直条纹。这些条纹宽几十微米,通过它们的光就形成了垂直的细条栅模式,称之为“视差障壁”。而该技术正是利用了安置在背光模块及LCD面板间的视差障壁,在立体显示模式下,应该由左眼看到的图像显示在液晶屏上时,不透明的条纹会遮挡右眼;同理,应该由右眼看到的图像显示在液晶屏上时,不透明的条纹会遮挡左眼,通过将左眼和右眼的可视画面分开,使观者看到3D影像,充满梦幻。
优点:,因此在量产性和成本上较具优势。
缺点:画面亮度低,分辨率会随着显示器在同一时间播出影像的增加呈反比降低。
柱状透镜柱状透镜(Lenticular Lens)技术也被称为双凸透镜或微柱透镜3D技术,其最大的优势便是其亮度不会受到影响。柱状透镜3D技术的原理是在液晶显示屏的前面加上一层柱状透镜,使液晶屏的像平面位于透镜的焦平面上,这样在每个柱透镜下面的图像的像素被分成几个子像素,这样透镜就能以不同的方向投影每个子像素。于是双眼从不同的角度观看显示屏,就看到不同的子像素。不过像素间的间隙也会被放大,因此不能简单地叠加子像素。让柱透镜与像素列不是平行的,而是成一定的角度。这样就可以使每一组子像素重复投射视区,而不是只投射一组视差图像。
之所以它的亮度不会受到影响,是因为柱状透镜不会阻挡背光,因此画面亮度能够得到很好地保障。不过由于它的3D显示基本原理仍与视差障壁技术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分辨率仍是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
优点:3D技术显示效果更好,亮度不受到影响
缺点:相关制造与现有LCD液晶工艺不兼容,需要投资新的设备和生产线。
指向光源3M的指向光源3D技术
对指向光源(Directional Backlight)3D技术投入较大精力的主要是3M公司,指向光源(Directional Backlight)3D技术搭配两组LED,配合快速反应的LCD面板和驱动方法,让3D内容以排序(sequential)方式进入观看者的左右眼互换影像产生视差,进而让人眼感受到3D三维效果。前不久,3M公司刚刚展示了其研发成功的3D 光学膜,该产品的面试实现了无需佩戴 3D 眼镜,就可以在手机,游戏机及其他手持设备中显示真正的三维立体影像,极大地增强了基于移动设备的交流和互动。
优点:分辨率、透光率方面能保证,不会影响既有的设计架构,3D显示效果出色 。
缺点:技术尚在开发,产品不成熟。
其他技术在2009年4月,美国PureDepth公司宣布研发出改进后的裸眼3D技术——MLD(multi-layer display多层显示),这种技术能够通过一定间隔重叠的两块液晶面板,实现在不使用专用眼镜的情况下,观看文字及图画时所呈现3D影像的效果。
另外,国内厂商欧亚宝龙旗下的Bolod裸眼3D显示器如今已经发展到第四代,产品也全部实现高清显示。当然,由于非市场主流,对于MLD技术和Bolod裸眼3D显示器,我们此次只做简单的了解,不做深入技术性探讨。
此外,荷兰飞利浦、广州朗辰科技旗下的REALCEL的裸眼3D终端显示产品在3D技术成熟度方面,无论是显示效果还是技术方案综合竞争力,实际上均领先于同行。
移动技术2013年3月,美国惠普公司宣布,他们研发出一种新型裸眼3D技术,可用于安装在移动设备上。未来人们便可用肉眼直接观看手机上的3D图像。
2013年3月月,这项技术由量子论科学家戴维·法塔勒博士和惠普研究所的同事一同完成。
研究人员主要研发的是一种背光显示屏,这种显示屏的主要元件是发光二极管和一种超薄的波导结构,后者主要是控制光谱中的电磁波,其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干扰使光线偏斜,让人眼看到三维立体效果。这项技术的关键在于基于发光二极管的导波技术,发光二极管可产生宽角度的组合投影视图,无论是静态还是动态图像,用户都可以从多个角度看到全色彩图像,即便是设备倾斜也不会受到影响。
剑桥大学计算机实验室的尼尔·道奇森教授对这项发明进行了评价,他表示,这将是一项非常吸引人的发明,不过也是一个细致的长时间的研究过程,研发者确保产品的质量才能让其上市销售。
各种应用对于这三种技术的商业化现状,视差障壁由于技术复杂度较柱状透镜低,目前市场上该类产品较多,而MLD在量产技术可行性和成本方面并不具备竞争力;综合分析,柱状透镜技术才是趋势和主流。
从技术和产品成熟度看,采用柱状透镜技术的飞利浦和中国的朗辰电子科技是现阶段较为突出的公司。
夏普推出了视差障壁技术的3D手机,任天堂也推出了视差障壁技术的3DS游戏机,但由于视差障壁技术立体显示效果和亮度较差,很难给消费者带来完美的用户体验,反响比预期差。
据国内外3D业内人士的一致看法认为,随着3D产业链的逐渐成形,商用展示将是3D产业最先启动的市场,随后是便携式个人消费类电子产品,最后将是市场规模庞大的家用市场。
移动触摸屏夏普今天宣布已研发出世界上首款高画质裸眼3D移动触摸屏(支持2D/3D转换),该触摸屏的问世也为任天堂研发裸眼3DS掌机计划铺平了道路。
新研发的裸眼3D液晶屏主要采用视差屏障(parallax barrier)系统形成立体影像,再借助CG silicon液晶处理工艺的优势后,液晶屏的亮度和色彩饱和度都非常的出色。
CG silicon液晶处理工艺缩小了液晶面板内部的布线宽度,使得光线通过率大大提高。和夏普此前生产的液晶面板相比,新液晶屏的亮度加倍至500流明;视差屏障技术的优化使得光利用率进一步增强,同时降低了色彩串扰现象,色彩饱和度更高。
而且,尽管该裸眼3D显示屏支持触摸功能,但液晶模块的厚度却和传统2D模块一样。支持横向、纵向3D图像观看,新显示屏被认为非常适合于智能手机等移动工具使用。
夏普此次研发的显示屏为3.4寸,支持480 X 854像素分辨率,2D模式下的亮度为500流明。1000:1的对比度几乎是传统相同类型3D液晶的10倍。
此外,夏普还研发一款非触摸功能3D液晶屏,并计划在2010财年下半年开始量产。
视差屏障技术:
就是将两个不同角度的影像等距离分割成垂直线条状,然后利用插排(interlace)的方式将左右影像交错地融合在一起。融合图形的偶数部分是右影像,奇数部分是左影像。不过要想达到立体效果,还得把透光狭缝与不透光屏障垂直相间的光栅条纹加在融合图形上,狭缝与屏障之间的宽度需要与左右影像切割的宽度保持一致,再利用屏障的遮蔽作用,来保证影像与左右眼对应,通过双眼看到的影像差形成立体感觉。
CG silicon处理工艺:
它是一种液晶屏幕技术,在户外强光下,经由手动关掉背光灯管,光线透过偏光板投射在由连续单结晶的矽(Silicon)所组成的反射电极上,当其反射出的光线愈明亮,液晶面板的色彩饱和状态愈高,我们所观赏的画面也就愈鲜艳。
任天堂技术在E3 2010任天堂发布会上,任天堂正式公开了次世代掌机N3DS的真身!不过岩田聪表示,这次的发布会并非N3DS的正式发表会,所以关于3DS的情报不会公开太多。而随后公开的众多知名游戏制作人对3DS的看法视频中,大家都给了3DS很高的评价。更好的控制,更多的游戏可能性,他们都说自己要做一些完全不一样的东西,看来我们熟悉的那些游戏都要经历大变革了!
3DS机能:
根据岩田聪在发布会上的介绍,N3DS的外形与NDSi有点像,但是上屏幕是宽屏,下屏幕则是4:3大小的触摸屏,3DS将拥有摇杆,而机器内侧拥有一个摄像头,外侧则有两个摄像头,允许玩家即时拍摄3D立体照片。
裸眼3D商国内外已经有几家公司推出了裸眼3D商用显示器、电视和广告机,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各自采用的技术方案有所不同,当然显示效果和技术成熟度也有所差别。
国外有PHILIPS, 东芝, ALIOSCOPY;中国有朗辰科技REALCEL, 创图视维,浙江天禄等公司。
目前国内也有不少地方已经将裸眼3D显示产品用于展示,消费者可以在深圳机场、深圳南山海岸城购物中心和海岸影院、湖南科技馆以及一线城市的一些影院售票大厅等场所体验裸眼3D的震撼效果。要想详细了解,只有到现场亲自体验咯,效果好不好自己看了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