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❸ 铁粉与硫粉混合物在试管中加热的现象事什么
开始无现象 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候 反应开始
混合物开始变红放热,反应物逐渐变黑
❹ 铁与硫反应
铁与硫会发生的反应为:
(1)Fe + S == FeS
(2)铁粉和硫磺粉混匀,加热到一端红热,停止加热;直到整个混合物红热,结成黑色块状!
(3)物体红热时的温度---600摄氏度!
❺ 铁加硫粉的反应现象
生成黑褐色六方晶体。
单质铁和硫密闭高温反应会生成硫化亚铁。硫化亚铁为黑回褐色六方晶体难答溶于水。可由硫和铁在高真空石英封管内共熔而得,反应方程式为Fe+S→ FeS(条件为加热)。这样制得的硫化亚铁作为化学试剂成本较高,而化学纯试剂硫化亚铁含杂质较多。

铁也能与硫、磷、硅、碳直接化合。铁与氮不能直接化合,但与氨作用,形成氮化铁Fe₂N。
3、硫化亚铁
硫化亚铁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装运本品的车辆排气管须有阻火装置。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
❻ 某课外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铁与硫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反应所得固体M的成分,设计了如图装置.倾斜A使稀硫酸(
(1)本题以硫化亚铁和铁为核心设计实验考查综合分析实验原理的能力.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将铁粉与硫粉混合加热,反应后固体成分中一定含有FeS,可能含有Fe或S,相关反应为Fe+S=FeS;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增重,说明一定有H2S产生,推知M中一定有硫化亚铁;硫酸铜溶液无变化,说明硫化氢已被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量气管里收集到的气体一定是氢气,推知M中有铁粉;故答案为:FeS、Fe;B装置吸收H2S增重,故有FeS,VmL气体是由Fe和H2SO4反应生产的H2,故有Fe;
(2)根据氢气的体积可以计算出铁的质量:n(Fe)=n(H2)=
mol,m(Fe)=
mol×56g/mol=
g;故答案为:
;
(3)因为硫化氢可溶于水,若氢气中混有硫化氢将影响氢气体积的测定,所以C装置用于检验H
2S是否已除尽.若没有氢氧化钠溶液,H
2S将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黑色沉淀:H
2S+CuSO
4=CuS↓+H
2SO
4;故答案为:检验H
2S是否吸收完全;有黑色沉淀;
(4)淡黄色固体是硫粉,用过滤法分离硫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和烧杯;故答案为:S;漏斗、玻璃棒;
(5)不考虑硫粉与铁粉反应得到固体M产生的误差,则题述现象源于测定M成分产生的误差.a项,若铁粉和硫粉没有反应完,通过测定氢气的体积可测定铁粉剩余的量,同时可直接测定硫过量的量,所以对M总质量的测定没有影响;b项,读氢气体积时,水准管中水面高于量气管里的水面,量气管里氢气受到的压强大于外压(增加了液压部分的压强),造成测定的氢气体积偏小,测定的铁粉质量偏低;c项,A管中残留有气体,必定造成测得的M质量偏小;d项,排水法收集氢气,氢气不需要干燥;故答案为:bc;
❼ 以硫粉铁粉为基本反应物,设计一个实验来完成亚铁离子和三价铁离子的转变
第一步、二者混合加热
第二步、取加热产物于试管中,倒入一定量稀盐酸溶液,待反应充分后过滤沉淀
第三步、加入硫氰化钾溶液,观察到没有颜色变化
第四步、通入少量氯气,观察到溶液变红,说明2价铁离子被氧化产生了3价铁离子
❽ 下图是铁粉和硫粉反应的实验装置,完成实验步骤
1\反应放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 黄色的硫粉逐渐消失,生成黑色物质(FeS)
2.吸收硫蒸汽及二氧化硫
3.不可以。
❾ 铁粉与硫磺反应实验
1\反应放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 黄色的硫粉逐渐消失,生成黑色物质(FeS)
2.吸收硫蒸汽及二氧化硫
3.不可以.
❿ 常温下3.2g硫与足量铁粉反应
Fe +S ==加热==FeS
FeS +H2SO4 ==H2S +FeSO4
Fe+H2SO4 ==FeSO4 +H2
观察方程式可得,1 mol Fe可以生成1 mol气体,
Fe~气体
1 1
8.4/56 X
X=0.15mol
V=3.36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