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分析创新后实验装置的优点

分析创新后实验装置的优点

发布时间:2022-05-20 07:25:46

1. 对实验进行改进是创新的表现方式之一.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几种装置,请你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熟记常用仪器的名称可知A装置中所用玻璃仪器的名称是:试管;
(2)实验版室用分解过氧化权氢溶液的方法制氧气时,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反应条件是常温,可用A装置;过氧化氢以二氧化锰为催化剂生成水和氧气.故反应方程式为:2H2O2

MnO2
.

2. 自制实验装置的优点

自制实验装置的最大的优点可能就是节省成本吧,同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来制作合适的器具。

3.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如何创新

一、对浓硫酸稀释的错误操作实验的创新
稀释浓硫酸的实验非常重要,但同时,该实验又很危险,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化学教材下册实验10-5“浓硫酸稀释的错误操作”(如下图),将分液漏斗中的少量水缓慢滴入锥形瓶,观察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实验用的浓硫酸量太多,不但浪费药品和危险,而且如果掌握不好酸液四溅的现象不够明显。

在此基础上,我将该实验进行了创新改进,并应用于教学中。以下是实验改进的做法:
1、实验仪器及试剂:广口瓶 三孔胶塞胶头滴管(两个) 玻璃管 青霉素小瓶(两个) 浓硫酸 水
2、实验操作
广口瓶中的两个青霉素小瓶一个中盛有浓硫酸一个盛有水,胶塞上对应的胶头滴管中一个吸有水,一个吸有浓硫酸。另一个孔安装一个玻璃导管,为了防止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后使瓶内气压过大使胶塞顶开。

实验开始,向浓硫酸中滴加水,为了使现象明显,将水染成红色,可以看到滴加的水浮在液面上沸腾,并且有液滴飞溅,并且可以听得像热油锅中滴水的呲呲声,因为水沸腾,所以滴加水后,手松开胶头的同时,沸腾起来的水被吸入了滴管中。瓶子的上部可以看到水蒸气冷凝后的液滴,也说明稀释浓硫酸放出热量,红色的水变色说明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和脱水性,这两个知识点到高中可以学到。另一个小瓶是向水中滴加浓硫酸,可以看到浓硫酸由于密度大而沉到瓶底,没有其他现象。两个对比实验,很明显的对比出稀释浓硫酸的正确和错误方法。因为该实验属于微型实验,所以在实验时可以用实物投影放大,效果很明显,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改为分组实验,可以让学生近距离看清水沸腾和听到声音。
3、装置改进的意义
改进后的实验优点改进后的实验与原实验相比,第一,仪器药品取材方便,实验装置简便,现象明显;第二,在教材原实验上增加了对比,更加直观;第三,节约药品,体现微型实验的优越性;第四,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大大增强了实验的安全性,即便是让学生操作也很安全。
4、该装置的其他用途
(1)、该装置还可以用于改进探究分子的不断运动实验,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50页活动与探究,用的是一只大烧杯罩住分别装有浓氨水和酚酞试液的小烧杯,实验所需药品量较大,且浓氨水有挥发性和刺激性气味,实验不是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对环境有污染。使用该装置可以解决以上问题,首先在玻璃管上绑上一个气球,保证了装置的密封性,在其中一支胶头滴管里吸取浓氨水,另一支吸取酚酞溶液,实验时同时滴入,很短时间内可以看见酚酞溶液逐渐变红,实验装置简单,易于操作,实验现象明显,节约药品,保护环境。
(2)除此之外该装置还可以探究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实验,中间玻璃管上绑上气球,防止二氧化碳气体溢出瓶外,体现了环保的理念。一个小瓶中盛有碳酸钙粉末或者碳酸钠粉末,上面对应的胶头滴管中吸有稀硫酸,不用稀盐酸的原因,可以排除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使石蕊变红的干扰。另外一个小瓶中装有用紫色石蕊溶液泡制的干燥的小纸花,上面对应的胶头滴管中吸有水。实验开始:1、向碳酸钙粉末中滴加稀硫酸,有气泡产生,但是,看不到紫色小花变红,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2、另一个小瓶中,向小花上滴加水,可以看到,滴水的地方,紫色石蕊变红了,证明石蕊变红是二氧化碳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3、然后将变红的小花取出,稍微在酒精灯上烘烤,小花由红色变为紫色,证明了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4、再在小花上滴加稀醋酸,小花变红,由此对比实验,证明使石蕊变红的是酸。
(3)、检验铵根离子,中间玻璃管上绑上气球,防止氨气溢出瓶外污染空气,也减少了对实验者的危害。一个小瓶中盛有氯化铵粉末,上面对应的胶头滴管中吸有氢氧化钠溶液,另一个小瓶中放有一张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上面的胶头滴管中盛有水。1、向氯化铵粉末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气泡产生。但是看不到石蕊试纸变蓝。2、向石蕊试纸上滴加水,看到试纸变蓝了,证明氨气和水生成了氨水,氨水使试纸变蓝。
(4)、验证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中间玻璃管上绑上气球,防止二氧化碳溢出,保护环境。其中一个小瓶中盛有碳酸钠粉末,上面的胶头滴管中吸有稀盐酸,另一个小瓶中盛有氢氧化钠溶液,上面的胶头滴管中吸有稀盐酸。1、向碳酸钠粉末中滴加稀盐酸,看到有气泡产生。2、一段时间后,向另一小瓶中的溶液中滴加盐酸,也有气泡产生,证明了氢氧化钠溶液已经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3、氢氧化钠溶液上面的滴管中也可以换成氢氧化钙溶液或者氯化钙溶液,可以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了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了碳酸钠溶液。
(5)、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中间玻璃管上绑上气球,保证该装置的严密性。用一个小瓶和胶头滴管即可,小瓶中盛有碳酸钠粉末,上面的胶头滴管中吸有稀盐酸,称量整个装置的质量,滴加稀盐酸,可以看到有气泡产生,同时气球鼓起,再次称量装置的质量,质量不变,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然后将气球拿开,将二氧化碳放出装置后,再次称量,质量变小,同样可以证明了质量守恒定律。

4. 化学新课程探究性实验形式有哪些,各自有什么优点

助人为快乐之本,第一时间来帮TA[摘要] 高中化学新课程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加强了实验的内容,实验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强调实验的环保安全,最重要的是拓展了实验功能,强调了科学探究实验的作用。实验探究是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的核心方式,是改善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是深化化学实验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动力。化学教师应转变实验教学观念,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主动探究实验的方法,深入探究实验的原理,同时做好实验探究教学的反思,以顺利完成化学实验教学,实现化学实验教学的价值。

[关键词] 新课程;化学实验;特点;探究性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不仅仅是理论的附属物,更是这门学科的基础和灵魂,玻意尔正是从实验这个角度确立了化学,以及它在近代科学中的地位。在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实验的形式和功能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它在与理论的交织中共同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在新的一轮课改中,作为化学教师,我们不应把实验课当成是从属于理论学习的内容,而是要当成与元素周期表、物质结构、氧化还原等方面的化学知识同样重要的一个部分进行教学。我国著名的化学教育家戴安邦教授所说,“在化学教育中强调化学实验,无论如何都不会过分;化学实验室是学生学习化学最有效和收获丰富的场所”。化学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主要途径。但长期以来,在实验课教学中普遍存在偏重实验的操作和动手能力,忽视对实验目的、原理的理解;强调按“本本”做实验,忽视独立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实验教学与能力培养脱钩,导致学生对实验的最初兴趣逐渐平淡,实验的探究功能将会被淹没。而高中化学新课程立足学生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构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目标体系。强调了实验的重要性,加强了实验的内容,实验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强调实验的环保安全,最重要的是拓展了实验功能,强调了科学探究实验的作用。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科学的一般过程与方法,是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面对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化学教师应转变实验教学观念,体现新课程化学实验的改革特点,大力推行探究性实验课的教学,使科学探究作为一种理念渗透到化学教学的方方面面,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主动探究实验的方法,深入探究实验的原理,同时做好实验探究教学的反思,以顺利完成化学实验教学,实现化学实验教学的价值。

一、新课程高中化学实验的特点

随着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以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科层面的有效实施和落实,广东省2004年开始实行教材改革,高中化学采用人教版的标准实验教科书。新教材由两个必修模块教材和六个选修模块教材组成,所涉及的内容基本覆盖了初等化学的所有领域。化学实验改革是化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教材有关实验及其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强调了实验的重要性,选修模块教材还专门开设了《实验化学》的课程。对于化学实验改革,不能就实验谈实验,而应当将其置于整个化学甚至理科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加以思考。下面让我概括一下新教材化学实验及其教学改革的一些新的理念。

(一)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加强实验的内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科学规律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发现、探究和反复验证形成的。化学研究主要用的是实验方法,实验是学习化学、体验化学和探究化学过程的重要途径。所以,学化学也离不开实验。掌握实验方法以及完成化学实验所必需的技能,是学好化学的关键。新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实验,有实验、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等等,选修本还专门开设了《实验化学》课程,以对实验进行系统的学习。新教材的实验教学内容淡化了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的区别,实验的设计非常有趣味性,而且强调有条件的学校就让学生人人动手做实验。教学中,教师只要积极引导,就能实现人人动手的目标。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以及通过自制仪器和利用生活中的材料等手段来动手多做实验,这样,既训练了学生运用化学实验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形成了严谨求学的科学态度,具有批评精神和创新意识,同时较强的参与意识及实验内在的魅力,又大大地激发了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兴趣,从而更好的掌握化学知识。

(二)实验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化学知识广泛深刻地渗透进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化学变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因此,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成为新教材化学实验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新教材中除编写了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等必学内容外,还编写了能源、材料等的利用与人类进步的关系等阅读材料,又如安排“家庭装修如何选用材料”、“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质饮料罐”等实践活动。选修课专门开设了《化学与生活》的课程,从“关注营养平衡、促进身心健康、探索生活材料、保护生存环境”等四个方面来阐述了生活中与化学的密切联系。《实验化学》还安排了“污水处理、海带提碘、饮料的研究”等非常有实际应用意义的实验。这些都使学生初步了解能源、材料、营养物质等这些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与人类进步的关系,从中体会化学的作用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性。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兴趣,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身边无处不化学;另一方面也可使学生在知道和理解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清楚所学的知识能力用于做什么和怎么做;同时对化学的本质和价值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此,通过化学实验来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对于拓展化学实验的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以及经济效益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三)强调实验的安全环保作用

化学给人类的衣食住行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因此,新教材的实验非常注意环保的问题。例如,教材从引言开始,就注意结合有关内容渗透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又如必修一第四章,结合SO2和NO2等性质的介绍,采用学习、实验、科学探究、实践活动、资料卡片、科学视野等相结合的方式,从大气、水、土壤以及居室、食品等方面相对集中地介绍了环境污染及其防治问题,使学生了解化工生产等虽然可能会给环境造成污染,但最终防治污染还需运用化学原理和化学的方法。《化学与生活》专门开设了“保护生存环境”的章节,详细讲述了如何利用化学方法来改善大气质量、污水处理和实现垃圾的资源化等。另外,新教材也删掉旧教材中一些毒性较大的实验,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求尽量避免使用和生成毒性较大容易形成污染的物质,尽量选择污染少的实验方法和实验装置;在无法避免使用或者产生有害物质和污染的情况下,实验方案中包括有效的保护和消害处理措施。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前提下,鼓励进行微型化实验,尽量减少实验试剂用量,以使操作安全,污染减少,如《实验化学》中的“氯气的生成及其性质的微型实验”,利用表面皿与玻璃片之间形成的一个相对密闭的小气室,使生成的少量氯气在密闭空间扩散,与各试剂液滴迅速反应,现象明显,并可防氯气泄漏。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形成绿色化学的观念,强化实验安全意识,不仅利于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和学以致用,同时有利于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

(四)拓展实验功能,强调科学探究实验的作用,展现创新能力

以前教材验证性实验过多,探究性实验偏少,二者比例关系失衡,导致各自的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新教材改变了验证性实验“照方抓药”式的设计,倡导结合所学知识对“验证性实验”进行探究。由此安排了大量的科学探究实验,着重学习和体验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将实验技能的训练与培养,置于实验探究活动之中。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实验探究活动上,启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把实验和化学原理的学习结合起来,重视预习、实验、完成实验报告三个环节,勤于思索,勇于实践,有条不紊地进行探究。训练学生能对实验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能运用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初步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在积极、主动的实验探究活动中,形成化学实验技能,使实验技能的训练成为实验探究活动的结果之一。化学实验功能的体现,不仅仅在于获得所谓的“正确”实验结果,更重要的使学生经历和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探究过程,只有亲身经历了这样的过程,真正地体现了实验探究的艰辛,学生才能对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实验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才能在这样的过程中受到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以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化学新教材强调实验的重要性,体现了它的基础性,在实验的形式上体现了课改的理念,反映现代实验教学改革的特点,如介绍现代实验技术,安排相当数量的应用型实验、研究性实验和微型实验,体现了它的时代性和探究性,还有就是教科书以多种形式强调实验安全,又体现了它的安全性。新教材这些特点带给我们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方法,化学实验是进行化学学科探究性教学的基础与核心,因此化学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实验课教学,以有效实现新课程目标,探究性实验课教学已成为当前化学课程的核心组成部分。

二、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特征与含义

“探究”即探索(观察)和研究(思维加工),这两个要素与运用(迁移)一起,构成探究教学的基本模式:按照探索——研究——运用的程序安排教学。让学生在探索情境中观察事物,在研究过程中进行思维加工,在实际运用中发生知识迁移。

5. 化学改进后装置和之前实验装置比有什么优点。哪几个方面答。

改进装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实验装置要简洁易于操作;
2.实验现象要直观内;
3.安全问题,容比如防止倒吸等等;
4.环保问题,有污染的有没有尾气处理;
6.能否彻底符合题意。比如,反应物是否有杂质,是否有余下的等。

6. 化学中的微型实验装置有何好处

减少开支,适合普及。

由于微型化学实验是以尽量少的试样或试剂获取尽可能多的版化学信息,实验权试剂用量较常规实验试剂用量降低1~3个数量级,这就大大降低了实验试剂用量,节约了经费。微型化学实验由于药品用量减少,反应时间相应缩短,再加上微型实验仪器在设计时力求简单,装拆清洗比常规仪器省时,所以微型化学实验耗时相对少。

(6)分析创新后实验装置的优点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取用药品遵守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不能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气味。

药品没有具体说明取用量时,一般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1mL~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不放回原瓶,不随便丢弃,不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

固体药品的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夹,粉末状或细晶体用药匙取,必要时可用纸槽取。

7. 对照图I、图Ⅱ实验,图Ⅱ实验的装置有何优点

这个应该是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装置吧。那么图II的优点有:

  1. 红磷有酒精灯加热能与氧气充分反应,确保了氧气的反应完全

  2. 注射器的最小分度值要比图I的小,有利于精确测量

  3. 图II装置比图I装置小,节省药品

8.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试验的改进装置有什么优点

确定氧气含量的装置:红磷,广口瓶,燃烧匙,导气管,烧杯,止水夹。
收集氧气装置:固加热型:高锰酸钾,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棉花团,水槽,导气管,集气瓶
固液不加热型:铁架台,锥形瓶,二氧化锰,双氧水,分液漏斗,导气管,水槽,集气瓶

9. 有没有关于中学生化学创新实验的看法急用啊!!!!!!!

摘要 化学是实验科学,实验能力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多年来广大教育工作者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要加强实验教学,教师的实验素质是关键。本文从我县举行的教师创新实验大赛中谈了几点自己的感悟,提出一些改进的尝试,以期与同行商榷。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检验化学科学知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取化学经验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媒体和手段,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以实验为基础展开化学教学已成为所有化学教学工作者的共识。那么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使化学实验教学更切合教学改革的潮流、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需求呢?只有对化学实验进行不断改进和创新,化学实验才会充满生命和活力、保持其在化学教学中的独特魅力。

化学实验创新的方法很多,教师应该学会如何选择创新点,即学会寻找从何处创新。笔者有幸亲历了县第三届中学化学创新实验大赛,深有感触,现从中摘取一二,以飨读者。

一、化学创新实验的特点

中学化学创新实验的发展方向在哪里?我认为关键要体现一个“新”字,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高质量地发挥实验功能。下面我就列举在本次活动中的几个精彩片段,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改造实验仪器,使操作简便易行

教学中我们已习惯使用传统的实验仪器,虽然会带来较好的效果,却往往忽视仪器的笨拙和使用时的千万小心,这种视经典为权威的思想往往就是教师缺乏创新的症结所在。实际上,科学的实验方法就是应该不断的发现问题,传统仪器的不当之处无疑给我们提供了实验创新的课题。

例如,在“物质加热”实验中,人们已习惯于用铁架台(带铁夹)夹持试管,考虑到铁架台的笨重、使用不便,设计了如图(一)所示装置,改进后的仪器简单且取材方便,也容易携带。另外,有人又根据酒精灯使用不太安全的因素,设计了简易的“安全酒精灯”(见图一)。

又如,学习“质量守恒定律”一节时,在使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的质量时,由于操作繁琐且直观性不强,可以利用浮力原理,设计了如图(二)所示装置,通过观察比较反应前后试管浸在液面中的高度即可(试管作上标记)。经过改进后的实验操作起来方便,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科间的融合。
2、改造实验装置,体现化学反应的“绿色化”

对于一个传统的实验装置,其可行性是不容置疑的,但或多或少也存在一些弊端:如连接仪器较多,操作起来不方便;反应时间长,不利于教学;产生有毒尾气,危害人体健康;等等。要进行实验的创新与改革,这些都应成为考虑的因素。

例如,在教学“燃烧的条件”时,若把红磷、白磷直接放在空气中燃烧,既污染环境又危害健康,如果能创造条件让实验在封闭的条件下完成,即可解决上述弊端。图(三)就是该实验的“绿色环保”设计,具体做法是:①挤压气泵通入空气,无明显现象(说明可燃物虽与氧气接触,但温度达不到着火点也不会燃烧);②用酒精灯先给试管均匀预热,后对准红磷与白磷的中间部位集中加热,同时挤压气泵(使空气先通过红磷再通过白磷),此时可观察到白磷剧烈燃烧而红磷无明显变化,由此即可证明燃烧的条件。本实验最大的优点是自始至终都在封闭的条件下完成,有利于环境保护,符号绿色化学的要求。

又如,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由于教材提供的实验装置密封性不易控制,加上导气管内尚留有空气导致误差较大,基于此可进行如下改进:将足量白磷放在试管中并塞紧胶塞,用酒精灯加热使白磷充分燃烧,待试管冷却后浸入水中,在水面下拿掉胶塞,过一会再塞上胶塞拿出水面观察(事先把试管五等份)。本实验所用仪器少且效果十分好。
3、针对实验中的安全隐患,设计解决方案

在一些实验过程中,常常由于物质化学性质的特殊性,给实验增加了难度甚至危险性,老师们大都避而不谈或只给学生讲原理。殊不知,在这些实验中却蕴藏着丰富的创新素材,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上教版教材(九年级)关于面粉爆炸实验,做该实验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若想办法克服困难,让学生在安全、好奇的状态下完成实验,不但能加深他们对实验原理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能消除对实验的畏惧感,培养科学的“实验”观。图(四)就是经过改进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用洗耳球吸满面粉,点燃蜡烛后盖上盖(不宜太紧),然后用力挤压洗耳球让面粉充满整个容器,随着“砰”的一声响盖子腾空而起,在一群欢呼声中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4、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设计趣味实验

教学中,可以根据物质化学性质的特殊性,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既能丰富课堂内容,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根据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又不能支持燃烧的性质,可以设计比较有趣的灭火实验:先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将蘸有酒精的棉条点燃后放进集气瓶中(注意不要将棉条全放进瓶中),可观察到浸入瓶中的那部分熄灭,若把棉条提出后又恢复燃烧。通过这一简单的实验设计,学生的思维火花也耀燃纸上。

二、对实验教学的反思

尽管这次活动得到了与会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对化学实验的改革与创新起到了很好的倒向作用,但实验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创新、探究的力度不够,一些实验仍偏向“高、大、长”发展的趋势…

新课标实验教学改革在化学课程改革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教师的观念、态度和改革力度都将直接影响整个新教材的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实验,启发引导学生关注实验过程,突出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加强实验教学中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与评价等。

10. 改造的装置与教材的装置相比,优点是

(1)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改进后的装置比图回1的装置的优点为:能防答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
(2)图1实验中烧杯中热水能提供热量,且能使水中的白磷与空气隔绝.
(3)试管中的白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能验证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4)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要使图2试管中的红磷燃烧,可采用取出试管,擦干外壁,在酒精灯上加热的方法.
故答案为:(1)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
(2)隔绝空气、提供热量;
(3)试管中的白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4)取出试管,擦干外壁,在酒精灯上加热.

与分析创新后实验装置的优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东莞艺神五金制品厂 浏览:100
某个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实验 浏览:811
楼道暖气阀门半开 浏览:228
德山五金市场在哪里 浏览:46
钻石牌座扇轴承怎么拆视频 浏览:169
小电流装置作用 浏览:46
太阳能下水管道阀门 浏览:92
建筑公司租赁设备没有发票怎么办 浏览:479
广西电子称重仪表多少钱一台 浏览:109
楼道暖气片阀门开关示意图 浏览:665
军用超声波有什么用 浏览:191
机械设备抵债协议怎么写 浏览:283
浩工阀门质量怎么样 浏览:612
上海市五金批发市场商品培 浏览:821
在继电保护配电自动化装置 浏览:609
连接电路器材是什么 浏览:944
电梯上什么装置起超速保护作用 浏览:470
新桑塔仪表盘怎么改时间 浏览:582
水箱自动清洗装置改造 浏览:453
机械手表怎么 浏览:800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