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谁打过八一杠快给我说说
81式自动步枪是中国军队装备的一种制式步枪。于1979年下达的研制任务,1981年设计定型,在1983年正式投入大量生产、正式装备中国军队。包括采用固定木质枪托的称81式自动步枪、采用折叠金属枪托的称81-1式自动步枪。81式自动步枪与81式7.62毫米轻机枪组成81式枪族。这3种武器的主要结构相同,自动机、复进机、击发机构、导气系统、供弹具都能在族内各枪互换使用,约有65种零部件可以互换通用。连同其他零部件通用率达到70%。 81式自动步枪自动方式采用导气式,枪机回转式闭锁,可实施单、连发射击,使用1956式7.62毫米枪弹,用30发弹匣供弹,弹头初速720米/秒,固定的枪榴弹发射具能用空包弹发射60毫米反坦克枪榴弹,也可用实弹发射40毫米枪榴弹系列。 81式步枪准星座比较AK47后移让出一段枪管,供发射枪榴弹之用,不过,设计单位确忽略了就使用机率而论,枪口防火帽的设计较为实用与更有效益;并且81式步枪瞄准基线相对亦有过短的缺点。不过其射击精度优于56式冲锋枪,这应与较长枪管、制造精度、提高精度的措施、与保养优于56式冲锋枪有相当的关系。 81式枪族研制目标是要用一个班用枪族取代正在装备的56式半自动步枪(仿制SKS半自动步枪)、56式冲锋枪(仿制AK47)和56式轻机枪(仿制RPD轻机枪),但仍采用1956式7.62mm枪弹。由于在1978年正式决定将来会采用5.8mm口径的小口径自动步枪,所以研制81式枪族的目的是在装备小口径步枪之前提供一种过渡型武器。但通过实战证明,81式枪族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武器,精度好、动作可靠、操作维护简便,在实战中表现良好。 该枪族的出现基本适应了一枪多用、枪族系列化、弹药通用化的发展趋势,极大地方便了训练、使用和维修,既加强了战斗分队的战斗力,也为枪械互换、增强火力提供了条件。81式枪族也暴露出缺少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的创新及应用,甚至外形与56式冲锋枪也很相象。不过81枪族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特别是开式弹鼓的创新发明,为步枪新的研制和发展创造了条件。81式步枪军事援助过非洲国家。 作为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设计的过渡枪型,81式枪族全部采用成熟技术和设计,采用短行程活塞式导气系统,其它结构与56式冲锋枪类似。81式步枪全长为950mm,枪管长440mm,介于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枪之间。 81式步枪是枪族的基础枪,其主要零部件都要与81式轻机枪互换通用,因此零件寿命必须按机枪的寿命要求(20,000发),但步枪的重量又不得太重。56式冲锋枪自改为冲铆机匣结构后寿命定为10,000发,而且难以保证,往往在节套闭锁肩根部出现裂纹;因为81式步枪闭锁构件结构与56式冲锋枪基本相同,也是冲铆机匣,要按20,000发寿命要求,节套闭锁肩部位必然是最薄弱环节。采取的弥补措施是:改变预转衬铁在节套上的装配形式,保持闭锁部位的完整,不削弱闭锁肩根部强度,并加强了节套右闭锁面与其基体的横向、纵向联接。 自动机的运动、开闭锁直接影响武器的射击精度,尤其对点射精度的影响更为明显。为提高81式枪族射击精度,围绕自动机设汁采取了一些综合措施。加强对自动机运动的导引,机框导轨长度连同复进到位后的辅助导轨。全长为110mm,相应的机头杆部与机框配合长度为70mm,使每一发枪弹的闭锁状态尽量一致。又靠拢了机匣导轨、复进簧、活塞与枪管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尽量减小枪管轴线与活塞轴线之间垂直距离,与枪管中心距离为18.5mm(56式冲锋枪为25mm),机匣导轨位于枪管中心上方6mm,与活塞、复进簧中心靠拢,使自动机运动平稳,运动件质心降低,减小动力偶作用。减小运动中撞击,防止射击时全枪振动影响点射精度。枪机运动为较长行程130mm(56半自动步枪为100mm),保证自动机后退与复进适当能量,控制合理射击频率,前后到位撞击面尽量接近枪管中心并左右对称。但由此导致扳机护圈与弹匣座之间距离过长,外形不够美观。 自动机能量过大会导致自动机撞击严重,影响射击精度和零件寿命;能量太小则达不到可靠性要求。因此81式采用有调节功能的导气系统,在正常状态下用小气孔(�0�12.1)射击,射速在600~700 rpm,自动机后退到位速度不大于2.5m/s。即使后退不到位,在30mm以内也不影响机构动作。在严酷的环境条件下射击,则用大气孔(�0�14.2),给予足够的能量克服风沙、严寒、污垢造成的过大阻力,保证自动机可靠工作。在发射枪榴弹时,为使全部燃气能量作用于榴弹发射,需关闭气孔,自动机不能运动。 56式冲锋枪没有气孔调节装置,只有一级大气孔(�0�14.5),射击时自始至终猛烈撞击,虽然保证动作可靠,但影响了射击精度和全枪寿命。81式步枪导气系统结构简单,装卸也很方便。活塞与调节塞先套在一起,再装入导气箍,卸下时也是一同向后取出。调节塞的大、小气孔定位是靠上护盖衬管,起到弹簧片的作用而实现的,简单可靠、一件多用。调节塞变换时, 利用弹壳底部的底缘插入调节塞上的T形槽,搬动弹壳使调节塞T形槽对准0(闭气)、1(小气孔)、2(大气孔)。这种调节方法避免了需用专门工具调节的麻烦。在战场上,需要调气孔时,士兵可以随时进行。大量射弹后调气孔也不会烫手。 81式步枪导气系统的缺陷是对于导气箍、调节塞、活塞三者之间的配合间隙要求较严。间隙过小,则不灵活;间隙过大则影响能量。自动机运动速度不够,即所谓对间隙敏感。所以,生产上要求严格控制配合间隙,使用中要正常擦拭,清除残渣,保证灵活。 81式步枪的击发机构仍为56式冲锋枪的回转击锤,阻铁为挂钩形式,但比56冲的发射机更为简单。击锤、连发机、阻铁分别用三根完全相同的轴插在机匣上,三根轴用一个卡片固定在机匣上不能窜出,卡片再由快慢机来固定, 因此装卸分解发射机非常方便,不需任何专用工具,在战地现场即可分解结合。快慢机变换柄在机匣左侧,握把上方,“0”为保险,“1”为单发,“2”为连发,变换时用握住握把的右手拇指即可变换,迅速方便。但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操作,不能扣着扳机关保险,否则再打开保险时就成了连发状态(但又有多少人会扣着扳机关保险呢)。 瞄准系统为柱形准星、表尺,缺口式照门。步枪瞄准基线长315mm,准星高40mm,表尺分划为1~5码。机枪瞄准基线长490mm,表尺分划为1~7码,其中6、7码时需用表尺板护翼上的缺口瞄准。表尺码高由表尺轮的多面轴变换定位。变换码高时,转动表尺轮或表尺限制轮来实现。左右手都可以装订表尺,表尺板两侧有表尺座的支耳保护,防止碰、压、损伤表尺板。 56式冲锋枪和56半自动步枪的表尺外露,背枪时在衣服上很容易把表尺脊磨白,产生虚光影响瞄准。81式表尺缺口上面有一个护翼。,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遮去了表尺脊反光,能更清晰的进行瞄准。由表尺护翼与表尺脊之间形成的条形槽与准星护圈构成快速瞄准系统,在紧急情况下,只须把表尺板的护翼槽对准准星护圈套上目标即可射击,既迅速又准确。 表尺多面轴还有压住上护盖的作用。当表尺轮转到0码时,即可分解结合上护盖。为防止在转换表尺码高时,表尺轮误转到0码,上护盖自行分解,在表尺多面轴的另一端(左侧)有限制轮。当要分解上护盖时,须横向抽动表尺轮或表尺限制轮,才能转到0码。 供弹具是钢板制成的弹匣或弹鼓,常规装备是步枪配备5个30发弹匣,机枪配备4个75发弹鼓,另有20发弹匣供平时执勤。步枪、机枪供弹具完全互换通用。 75发快装弹鼓的结构是一个容弹的扁圆柱体,在圆周的一方安一个弹匣口部形状的出弹口。供弹时由装在弹鼓体内的涡卷弹簧带动拨轮转动,使枪弹沿弹鼓体内的螺旋轨道转动,依次送至出弹口被枪机推出弹鼓上膛击发。由于拨轮上的推弹器作用,弹鼓内的75发枪弹能够全部上膛射完。81式弹鼓比起俄罗斯的RPK弹鼓,其优点是装弹、退弹可快速进行。压一下涡卷弹簧旋钮,解脱涡卷簧,打开弹鼓盖,推弹器旋至最后位置,就可装弹。弹头朝下,向拨轮上的空位插放,不分先后次序,可以双手插放,也可两人同时插放,十分迅速。盖好弹鼓盖,旋紧涡卷簧,装到枪亡就可射击。平时,为保护弹鼓簧,可不必旋紧。当需要退出弹鼓内的枪弹时,只需解脱弹鼓簧,打开弹鼓盖,翻一下弹鼓就可把枪弹倒出来。因此81式快装弹鼓在国外也很受欣赏,并出口到美国,被民间市场上用于各种AK步枪的供弹具。 81式有空仓挂机机构,当弹匣内枪弹打光时,枪机自行停在后边,便于射手及时更换弹匣并装填上膛。轻机枪上设有同样的挂机机构,当使用弹匣射击时,能起空仓挂机作用;当用弹鼓射击时,不起挂机作用,但机枪持续火力强,枪管升温高,因此81式轻机枪可利用战斗间隙时手动挂机,加速枪管冷却,以弥补不能快速更换枪管的缺陷。射击时,需向后拉一下枪机,即可装填上膛继续射击。 81式的枪托、握把、上下护盖仍用楸木,这是由于当时我国掌握的工程塑料技术未能生产出合适的材料,所以仍用木材。折叠式枪托是用钢板冲压成型,两侧装塑料护板,便于贴腮、握持,托内装附件盒。折叠枪托没有木托手感好,但枪托可伸折,使枪短小,更为方便。所以大量装备的以折叠枪为主。81式折叠枪托伸开后,能自动补偿间隙,消除松动,便于提高射击精度。枪托尺寸符合我军一股战士的体形,上刺刀刺杀时也能牢固的握持。但不足之处是在枪托展开后,如果用力向右打击枪托就能自行折下,这个问题尚待调整结构尺寸予以解决。 81式膛口装置有降噪、消焰和制退防跳作用,还兼作枪榴弹发射器。所以其外观上就是一个外径22mm、长125mm、固定在枪管上的枪榴弹发射器。发射器的导环分布在全长上,有良好的导向和闭气作用。发射榴弹时须关闭导气孔,使全部燃气能量都作用在枪榴弹上。枪榴弹自身带有表尺板。因为枪榴弹发射器的尺寸是国际通用的,所以使用范围比较广泛。由于要兼作榴弹发射器,受结构尺寸限制,前部内腔空间较小,不能完全起到消焰作用,所以81式步枪消除枪口焰要靠调整枪管上的导气孔中心与枪管中心之夹角来逐步实现的。这个夹角由90°、60°、40°、30°直到26°,射击时枪口火焰由大到小,至26°时火焰完全消失。 56半自动步枪和后期改进的56式冲锋枪装三棱刺刀,不能折卸,只能折叠,而且只有单一刺杀功能,又增加了枪的附加重量。81式在研制初期,对于刺刀是否从枪上拿下来还经过一番争论。主张发扬刺刀见红的勇敢精神的人反对拿下来,但现代战争中拼刺的机会很少,尽管刺刀仍然需要,但要具有多种功能。最后的结论是:刺刀就是杀伤,装到枪上是刺刀,卸下来当匕首。所以81式的刺刀兼作匕首使用,但不具备其他功能。 刺刀作一个独立部件,由刺刀、刀鞘、挂带组成。刀刃部分为剑形,长170mm,不开刃口。刺刀的两面有纵向加强突筋,突筋两边呈凹形血槽,表面镀乳白铬。刀柄为褐色塑料柄。刺刀全长300mm,重量0.22kg。刀鞘为军绿色塑料壳,重量0.072kg。该刀的钢度极好,虽说原设计不是多功能刺刀,但作战部队经常把该刺刀用于挖、刨、攀登,撬开罐头等。 56式半自动步枪,虽然射击精度较好,但只能单发射击,弹仓容弹10发,不能更换弹匣,只能打完之后才可补充,火力不足的缺陷在79年自卫反击战中已经暴露出来。56式冲锋枪虽然火力猛、动作可靠,但单、连发射击精度差。81式自动步枪设计要求是同时代替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枪,是一种步冲合一的步枪,把猛烈火力和射击精度结合起来。据装备了81式枪族的部队反映,该枪射击精度好。作战部队也反映,曾在一百多米的距离上,用两支81式自动步枪压制敌方碉堡的枪眼,使其无法开火。 根据最初4年生产中抽枪进行精度验收试验纪录,统计127支枪,每支枪在100m卧姿有依托单发射击三靶,每靶20发,得出每支枪三靶平均R50。127支枪总平均R50=3.942cm。56式半自动步枪,统计10年的抽枪精度试验纪录,R50总平均=4.7cm。而56式冲锋枪生产技术条件规定R50≤6cm,实际上还难以达到。 至于81式步枪的点射精度,在以上试验统计中(每季度抽试点射精度),24支枪平均70%密集界20.2×17.44(方向×高低cm)。 同样,在最初几年生产81式轻机枪抽枪精度试验统计中,32支枪单发总平均R50=3.59cm,20支枪点射总平均70%密集界16.67×15.84(方向×高低cm)。 81式枪族设计时,通过了严寒、酷暑、风沙、泅度江河、浸泡海水等严格条件的考验,经过部队装备作战的实践,故障极少。在研制阶段浸水试验就做了26次,早期曾经出现过早发火、发射枪榴弹时机匣盖脱落、表尺自动跳码等问题,但都经过改进得到解决,但防腐性能仍需改善。在大量生产中质量稳定,每次抽枪寿命试验,步枪在15,000发射弹过程中达到了无任何故障、无零部件裂纹、无任何功能失效的状况。 81式步枪在简化结构方面富有成效,例如自动机、发射机、机匣等都比56式冲锋枪简单。以机匣为例,同样是冲铆机匣,81式机匣的刚度、强度、制造工艺要好得多。机匣体由厚度1.5mm 50钢板冲压而成,盒形断面,形状简单,两侧突出大筋增加了刚度,前部与节套铆接,中部有中衬铁支撑,后部有尾座固定,机匣的刚度、强度得到保证,使用和生产中没有变形。机匣的导轨、创造性的只用一层,在机匣体冲压时形成,取消了一般枪机匣上均具有的下导轨,方便了生产。 81式步枪忽视了结构的先进性,新材料、新工艺也不多,未要求安装光学瞄准具。连外观造型也没有独自的特点,有时国外就称其为81式AK,甚至影响了外贸出口。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是有其历史背景的,因为在论证时已经给81式枪族定了位,就是一种“过渡性武器”,不需要更多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投入,只要求能够较快的试制投产,要对原有产品有较好的工艺经济性和继承性。 经过近10年的生产考核,在当时工艺、技术、设备落后的条件下,能够满足大批量生产并保证稳定的质量要求。设计上固然未能采用更多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但其工艺经济性也是个符合国情的优点。 81式自动步枪性能数据: 口径:7.62mm 初速:750m/s 枪重:3.4Kg/3.5Kg 枪长:955mm(81)/730mm(81-1) 弹量:30 有效射程:400m 2000m内具有杀伤力
『贰』 81-1式步枪的射程
在100至200米射击精度最佳有效射程400米最大标尺射程500米弹丸在1500米处仍具有杀伤力
『叁』 什么是导气原理
射击时,从导气孔出来的火 药气体首先推动活塞向后运动,活塞又驱动套筒后坐,套筒通过突笋的作用使枪机旋转开锁,然后共同后坐完成抽壳、抛壳等动作。
导气式,利用从枪管导气孔导出的火 药 燃 气推动枪机组件向后运动,从而完成机构动作的一种自动方式。导气式自动方式在枪械上应用最广。绝大多数导气式武器采用在枪管侧面开导气孔和活塞向后运动的形式。
导气式按照导气装置结构的不同,分为活塞式和导气管式。其中活塞式又分为两种:活塞长行程式,即活塞和枪机框始终一起运动,如56式冲锋枪;活塞短行程式,即活塞和枪机框是分别独立的,活塞推动枪机框,并与枪机框一起后坐一段距离后即停止运动,然后枪机框靠惯性继续后坐,完成开锁、退壳、供弹等一系列动作,如81式步枪。
气吹式,是一种俗称,实际指的就是导气管式。这种自动方式的特点是:没有专门的活塞,它采用的是一根细长的导气管,导气管的一端接导气孔,另一端对着枪机框的端面。枪 弹被击发后,火 药 燃 气从导气孔进入导气管,然后通过导气管直接“吹”枪机框,推动枪机框后坐。如美M16自动步枪就采用这种自动方式。
导气孔是自动武器为自动机工作提供 火 药 燃 气的通道,导出的火 药 燃 气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会加大结构的撞击和射速,影响武器的射击精度和寿命;太少则不能正常完成工作。导气孔孔径的大小和在枪管上的位置,对枪械结构和自动机工作也有影响:导气孔的位置开得靠前一些,孔径就要相应大一些,这样可以使自动机工作平稳、降低射速;导气孔开得靠后一些,孔径相应就可小一些,这样可以使武器结构紧凑、有利于提高射速。导气孔一般开在离枪管尾端面2/3左右的位置。
『肆』 在军演中武器枪口前所装的保险装置有什么作用吗
演习时武器一般不用实弹而 是用空包弹。枪口前所装的也不是保险装置,而是枪口罩。 用于军事演习和道具枪的空 ...
『伍』 枪械的导气装置有什么用
导气装置是为了复进机在一次退堂装弹
『陆』 95式班用机枪导气装置的作用
那是机枪自动射击的关键部件,导气装置使枪管中的高能燃气通过导气管推动枪机后座,完成开锁抛壳动作,再在复进簧的弹性作用下回复原位置,在这过程中完成装填子弹
『柒』 81杠和AK47
81杠是一款完全根据战争需要研制的武器,因为设计时期恰逢南疆开战,我军装备的苏式轻武器存在很多问题,设计生产81杠就是为了解决小口径武器尚未开发研制成功,而传统苏式轻武器又差强人意的问题,虽然81杠属于一种过渡性武器,但是81杠可以说是全面超越了AK。
多年以来,AK的优异性能被无限放大,尤其是拜网络游戏的吹捧,很多观念认为AK属于强悍又完美的轻武器,这都是没有上过战场的片面观点。AK的设计发明源自苏联,苏联在二战结束后,对战争的理解和广大现在使用AK的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有着天壤之别。苏联的战争模式基本上是大炮兵+前线轰炸机+海量装甲力量,步兵手中的轻武器使用较少,要求也不高,重点是根据人海战争的模式来发明,简单再简单,不需要过多保养,不需要强调精度,能打响就行。AK就是这么一种武器,在亚非拉之所以AK盛行,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不需要保养,使用简单,文盲也可以(类似AR系列的武器非常复杂)。
建国后,我们系统引进了苏式轻武器,包括56半,AK。当时就发现了AK的重要不足之处,就是精度实在太差,所以我们一直把AK当冲锋枪来使用,来命名。我军对AK的使用方式和二战时期各国一样,在100—200米内用56冲锋枪进行火力压制,说明56冲锋枪的精度很烂。56半自动才是能提供精度射击的武器。后来又搞了一个步冲合一的63式步枪,可以63式生不逢时,粗制滥造,所以无疾而终,最后撤装。
79年,南疆战事爆发。我军的轻武器出现了问题,56半精度好,但是单发射击无法提供火力压制。56冲可以压制,但是射击精度太烂。部队急需一种可以提供精确火力压制的武器,同样的情况可以看黑鹰坠落中的美军游骑兵M16射击,采取单发连续射击,这才是标准的火力压制,需要步枪的后坐力不能太大,才能进行单发连续射击。
81杠从此应运而生。81杠的主要优点就
1、射击精度大幅度提高了。AK的特点是可靠性好,可靠性好是因为AK自动机能量巨大,撞击严重,就是简单粗暴,所以可靠性好了,但是精度不好。81杠的导气系统是可以调节的,在普通环境下,使用小气孔,这样精度非常好;在气候恶劣的情况下,比如风沙大、降水严重、泥多或者来不及经常保养擦枪的情况下,使用大气孔,可以可靠射击。而AK就一个大气孔,简单粗暴。但是81杠需要及时保养擦枪,否则使用大气孔,射击精度就和AK一样了。
81杠进行过测试,单发射击平均R50=3.942cm,而56半自动R50总平均=4.7cm,说明81杠的精度比56半还好,而56冲的生产技术要求就是R50≤6cm就可以了,实际上更低,这还是单发射击,连发不要想能否命中目标。可见AK的精度,AK更适合于一种游击队武器,偷偷接近敌人,突突完了就撤,不管中不中。
2、81杠有空仓挂机功能,这个很牛,95都没有。
3、81杠的表尺护翼与表尺脊之间形成的条形槽与准星护圈构成快速瞄准系统,在紧急情况下,只须把表尺板的护翼槽对准准星护圈套上目标即可射击,既迅速又准确,深受战士欢迎。这个很重要。
4、更重要的是,81杠的可靠性比AK好,56冲的寿命是10000发,81杠的寿命是20000发。经过测试81杠射击15000发后,无任何故障、无零部件裂纹、无任何功能失效。
『捌』 56式冲锋枪和81式自动步枪的区别有哪些
81式自动步枪,全部采用成熟技术和设计,采用短行程活塞式导气系统,其它结构与56式冲锋枪类似。81式步枪全长为950mm,枪管长440mm,介于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枪之间。
56式冲锋枪没有气孔调节装置,只有一级大气孔,射击时自始至终猛烈撞击,虽然保证动作可靠,但影响了射击精度和全枪寿命...
81式步枪导气系统结构简单,装卸也很方便。活塞与调节塞先套在一起,再装入导气箍,卸下时也是一同向后取出,而且有效降低了撞击程度,但其也存在导气系统对于导气箍、调节塞、活塞三者之间的配合间隙要求较严。间隙过小,则不灵活;间隙过大则影响能量的缺陷...
81式步枪的击发机构仍为56式冲锋枪的回转击锤,阻铁为挂钩形式,但比56冲的发射机更为简单...
56式冲锋枪和56半自动步枪的表尺外露,背枪时在衣服上很容易把表尺脊磨白,产生虚光影响瞄准。81式表尺缺口上面有一个护翼,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遮去了表尺脊反光,能更清晰的进行瞄准。
81式有空仓挂机机构,当弹匣内枪弹打光时,枪机自行停在后边,便于射手及时更换弹匣并装填上膛,而56式则没有...
81式膛口装置有降噪、消焰和制退防跳作用,还兼作枪榴弹发射器...
56式冲锋枪装三棱刺刀,不能折卸,只能折叠,而且只有单一刺杀功能,又增加了枪的附加重量。
81式的刺刀兼作匕首使用,作一个独立部件,但不具备其他功能...
总体评价:
81式步枪在简化结构方面富有成效,例如自动机、发射机、机匣等都比56式冲锋枪简单,但81式步枪忽视了结构的先进性,新材料、新工艺也不多,未要求安装光学瞄准具。连外观造型也没有独自的特点,有时国外就称其为81式AK,甚至影响了外贸出口。
『玖』 导气式是什么意思
射击时,从导气孔出来的火药气体首先推动活塞向后运动,活塞又驱动套筒后坐,套筒通过突笋的作用使枪机旋转开锁,然后共同后坐完成抽壳、抛壳等动作。
导气式,利用从枪管导气孔导出的火药燃气推动枪机组件向后运动,从而完成机构动作的一种自动方式。导气式自动方式在枪械上应用最广。绝大多数导气式武器采用在枪管侧面开导气孔和活塞向后运动的形式。
导气式按照导气装置结构的不同,分为活塞式和导气管式。其中活塞式又分为两种:活塞长行程式,即活塞和枪机框始终一起运动,如56式冲锋枪;活塞短行程式,即活塞和枪机框是分别独立的,活塞推动枪机框,并与枪机框一起后坐一段距离后即停止运动,然后枪机框靠惯性继续后坐,完成开锁、退壳、供弹等一系列动作,如81式步枪。
气吹式,是一种俗称,实际指的就是导气管式。这种自动方式的特点是:没有专门的活塞,它采用的是一根细长的导气管,导气管的一端接导气孔,另一端对着枪机框的端面。枪弹被击发后,火药燃气从导气孔进入导气管,然后通过导气管直接“吹”枪机框,推动枪机框后坐。如美M16自动步枪就采用这种自动方式。
导气孔是自动武器为自动机工作提供火药燃气的通道,导出的火药燃气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会加大结构的撞击和射速,影响武器的射击精度和寿命;太少则不能正常完成工作。导气孔孔径的大小和在枪管上的位置,对枪械结构和自动机工作也有影响:导气孔的位置开得靠前一些,孔径就要相应大一些,这样可以使自动机工作平稳、降低射速;导气孔开得靠后一些,孔径相应就可小一些,这样可以使武器结构紧凑、有利于提高射速。导气孔一般开在离枪管尾端面2/3左右的位置。
『拾』 81杠有改进型的吧
以AK47做对比(改进):最大的区别是导气系统:81式采用活塞短行程导气方式,导气活塞和枪机框是分离的;56式的导气系统和AK47相同是活塞长行程导气方式,活塞和枪机框是一体的。
56式是AK47的仿制品,两者外形和结构基本相同。81式是56式的改进型,除了上述的不同还有就是外观上的一些区别,如握把、枪托、护木和瞄准具等,81式的内部结构其实也是在56式的基础上改进的。
81和56的外观区别:
81式复进簧、活塞与枪管中心距离为18.5mm;56冲为25mm。
81式采用有调节功能的导气系统;56式冲锋枪没有气孔调节装置。
81式表尺缺口上面有一个护翼;56式没有。
81式有空仓挂机机构;56式没有。
81式膛口装置有降噪、消焰和制退防跳作用,还兼作枪榴弹发射器;56式没有。
81式快慢机变换柄在机匣左侧;56式在右侧。
81式弹匣与扳机之间的距离长;56式的距离短。
81式全枪较长;56式全枪较短。
81式用的子弹是9毫米口径,56式是7.62毫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