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化工机械综合装置总体工艺流程

化工机械综合装置总体工艺流程

发布时间:2022-05-07 16:45:35

㈠ 化工行业有哪些标准

系统工艺上的标准
《石油化工装置基础工程设计内容规定》-033-2008
《炼油装置工艺设计规范》SH/T3121-2000
《炼油装置工艺管道流程设计规范》SH/T3122-2000
《石油化工仪表及管道伴热和隔热设计规范》SH3126-2001
《炼油厂流程图图例》SH/T3101-2000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
《石油化工工艺装置设备布置设计通则》SH3011-2000
《石油化工企业总体布置设计规范》SH/T3032-2002
《空冷式换热器型式与基本参数》JB/T4740-1997
《浮头式换热器和冷凝气型式与基本参数》JB/T4714-1992
《U型管换热器型式与基本参数》JB/T4717-1992
《石油化工合理利用能源设计导则》SH/T3003-2000
《石油化工企业燃料气系统和可燃性气体排放系统设计规范》SH3009-2001
《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隔热技术规范》SH3010-2000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规范》GB50126-2008
《石油化工塔器设计规范》SH/T3098-2011
《石油化工喷射式混合器设计规范》SH/T3120-2000
《石油化工企业工艺装置管径选择导则》SH/T3035-2007
《石油化工管道伴管和夹套管设计规范》SH/T3040-2002
《石油化工企业环境保护设计规范》SH3024-1995
《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SH3047-1993
《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50493-2009
《设备热效率计算通则》GB/T2588-2000
《石油化工设计能耗计算标准》GB/T50441-2007
《炼油厂设计热力工质消耗量计算方法》SH/T3117-2000
《石油化工有毒、可燃介质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H3501-2011
《石油化工紧急停车及安全联锁系统设计导则》SHB-Z06-1999

以上的只是化工设计上常用的标准,还有很多标准规定,比如TSG_D0001-2009管规、其他的施工规范,质量验收等等,建议在网络文库里搜索“化工标准”,但有可能不是最新版。我以上列出的都是目前最新版本。

㈡ 化工工作程序怎么写

在考注册化工工程师基础课程的时候,还需要重新考本科考过的这些课程吗
这个有点不明白,考注册化工工程师是注册化工工程师,不关本科的事儿啊、
注册化工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
第一条建设部、人事部共同负责注册化工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工作。
第二条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管理委员会负责审定考试大纲、年度试题、评分标准与合格标准。
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化工专业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化工专业委员会)负责具体组织实施考试工作。
考务工作委托人事部人事考试中心负责。各地的考试工作,由当地人事行政部门会同建设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具体职责分工由各地协商确定。
第三条考试分为基础考试和专业考试。参加基础考试合格并按规定完成职业实践年限者,方能报名参加专业考试。专业考试合格后,方可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化工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
第四条符合《注册化工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第十条要求,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参加基础考试:
(一)取得本专业(指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制药工程、轻化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等,详见附表1,下同)或相近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环境工程、安全工程等,详见附表1,下同)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
(二)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累计从事化工工程设计工作满1年。
(三)取得其他工科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累计从事化工工程设计工作满1年。
第五条基础考试合格,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参加专业考试:
(一)取得本专业博士学位后,累计从事化工工程设计工作满2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博士学位后,累计从事化工工程设计工作满3年。
(二)取得本专业硕士学位后,累计从事化工工程设计工作满3年;或取得相近专业硕士学位后,累计从事化工工程设计工作满4年。
(三)取得含本专业在内的双学士学位或本专业研究生班毕业,累计从事化工工程设计工作满4年后;或取得相近专业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后,累计从事化工工程设计工作满5年。
(四)取得通过本专业教育评估的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化工工程设计工作满4年;或取得未通过本专业教育评估的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化工工程设计工作满5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累计从事化工工程设计工作满6年。
(五)取得本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后,累计从事化工工程设计工作满6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后,累计从事化工工程设计工作满7年。
(六)取得其他工科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化工工程设计工作满8年。
第六条截止到2002年12月31日前,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免基础考试,只需参加专业考试:
(一)取得本专业博士学位后,累计从事化工工程设计工作满5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博士学位后,累计从事化工工程设计工作满6年。
(二)取得本专业硕士学位后,累计从事化工工程设计工作满6年;或取得相近专业硕士学位后,累计从事化工工程设计工作满7年。
(三)取得含本专业在内的双学士学位或本专业研究生班毕业后,累计从事化工工程设计工作满7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后,累计从事化工工程设计工作满8年。
(四)取得本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化工工程设计工作满8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化工工程设计工作满9年。
(五)取得本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后,累计从事化工工程设计工作满9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后,累计从事化工工程设计工作满10年。
(六)取得其他工科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化工工程设计工作满12年。
(七)取得其他工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后,累计从事化工工程设计工作满15年。
(八)取得本专业中专学历后,累计从事化工工程设计工作满25年;或取得相近专业中专学历后,累计从事化工工程设计工作满30年。
第七条参加考试由本人提出申请,所在单位审核同意,到当地考试管理机构报名。考试管理机构按规定程序和报名条件审核合格后,发给准考证。参加考试人员在准考证指定的时间、地点参加考试。
国务院各部门所属单位和中央管理的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按属地原则报名参加考试。
第八条考点原则上设在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如确需在其他城市设置,须经人事部和建设部批准。
第九条坚持考试与培训分开的原则。考试工作人员要认真执行考试回避制度,参加命题及考试组织管理的人员,不得参与考试有关的培训工作和参加考试。
第十条严格执行考试考务工作的有关规章制度,做好试卷命题、印刷、发送过程中的保密工作,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严防泄密。
第十一条严肃考场纪律,严禁弄虚作假,对违反考试纪律和有关规定者,要严肃处理,并追究当事人和领导责任。
编辑本段注册化工工程师执业资格基础考试大纲
公共基础考试科目和主要内容
1.数学(考题比例 20% )
1.1 空间解析几何 向量代数、直线、平面、柱面、旋转曲面、二次曲面和空间曲线等方面知识。
1.2 微分学 极限、连续、导数、微分、偏导数、全微分、导数与微分的应用等方面知识,掌握基本公式,熟悉基本计算方法。
1.3 积分学 不定积分、定积分、广义积分、二重积分、三重积分、平面曲线积分、积分应用等方面知识,掌握基本公式和计算方法。
1.4 无穷级数 数项级数、幂级数、泰勒级数和傅立叶级数等方面的知识。
1.5 微分方程 可分离变量方程、一阶线性方程、可降阶方程及常系数线性方程等方面的知识。
1.6 概率与数理统计 概率论部分,随机事件与概率、古典概率、一维随机变量的分布和数字特征等方面的知识。 数理统计部分,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及一元回归分析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热力学(考题比例 9% )
2.1 气体状态参量、平衡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的压力和温度的统计解释。
2.2 功、热量和内能。
2.3 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理想气体内能、平均碰撞次数和平均自由程、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2.4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对理想气体等值过程和绝热过程的应用、气体的摩尔热容、焓。
2.5 热力学过程、循环过程。
2.6 热机效率。
2.7 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统计意义、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熵。
3.普通化学 (考题比例 14% )
3.1 物质结构与物质状态 原子核外电子分布、原子与离子的电子结构式、原子轨道和电子云概念、离子键特征、共价键特征及类型。 分子结构式、杂化轨道及分子空间构型、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分子间力与氢键。 分压定律及计算。 液体蒸气压、沸点、汽化热。 晶体类型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3.2溶液 溶液的浓度及计算。 非电解质稀溶液通性及计算、渗透压概念。 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平衡、电离常数及计算、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水的离子积及pH、盐类水解平衡及溶液的酸碱性。 多相离子平衡及溶液的酸碱性、溶度积常数、溶解度概念及计算。
3.3 周期律 周期表结构:周期与族、原子结构与周期表关系。 元素性质及氧化物及其水化物的酸碱性递变规律。
3.4 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方程式写法及计算、反应热概念、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写法。 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方法、浓度与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速率常数与反应级数、活化能及催化剂概念。 化学平衡特征及平衡常数表达式,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计算,压力熵与化学反应方向判断。
3.5 氧化还原与电化学 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写法及配平。 原电池组成及符号、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标准电极电势、能斯特方程及电极电势的应用、电解与金属腐蚀。
3.6 有机化学 有机物特点、分类及命名、官能团及分子结构式。 有机物的重要化学反应:加成、取代、消去、缩合、氧化、加聚与缩聚。 典型的有机物的分子式、性质及用途:甲烷、乙烷、苯、甲苯、乙醇、酚、乙醛、乙酸乙酯、乙胺、苯胺、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酸酯类、工程塑料(ABS)、橡胶、尼龙66。
4. 工程力学 (考题比例 15% )

4.1 理论力学
4.1.1静力学 平衡、刚体、力、约束、静力学公理、受力分析、力对点之矩、力对轴之矩、力偶理论、力系的简化、主矢、主矩、力系的平衡、物体系统(含平面静定桁架)的平衡、滑动摩擦、摩擦角、自锁、考虑滑动摩擦时物体系统的平衡、重心。 4.1.2运动学 点的运动方程、轨迹、速度和加速度、刚体的平动、刚体的定轴转动、转动方程、角速度和加速度、刚体内任意一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4.1.3动力学 动力学基本定律、质点运动微分方程、动量、冲量、动量定律。 动量守恒的条件、质心、质心运动定理、质心运动守恒的条件。 动量矩、动量矩定律、动量矩守恒的条件、刚体的定轴转动微分方程、转动惯量、回转半径、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律、功、动能、势能、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惯性力、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达朗伯原理、单自由度系统线性振动的微分方程、振动周期、频率和振幅、约束、自由度、广义坐标、虚位移、理想约束、虚位移原理。
4.2 材料力学 (建议采用"结构"专业考试大纲"材料力学"科目的内容编写,但应简化以下内容)
4.2.1 轴力和轴力图、拉及压杆横截面和斜截面上的应力、强度条件、虎克定律和位移计算、应变能计算。 4.2.2 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剪切虎克定律、剪应力互等定理。 4.2.3 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和扭矩图、圆轴扭转剪应力及强度条件、扭转角计算及刚度条件扭转应变能计算。 4.2.4 静矩和形心、惯性矩和惯性积、平行移轴公式、形心主惯矩。 4.2.5 梁的内力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 q、 Q 、M之间的微分关系、弯曲正应力和正应力强度条件、弯曲剪应力和剪应力强度条件、梁的合理截面、弯曲中心概念、求梁变形的积分法、迭加法和卡氏第二定理。 4.2.6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的数解法和图解法、一点应力状态的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广义虎克定律.四个常用的强度理论。 4.2.7 斜弯面、偏心压缩(或拉伸)拉-弯或压-弯组合,扭-弯组合。 4.2.8 细长压杆的临界力公式、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临界应力总图和经验公式、压杆的稳定校核。
5. 电工学 (考题比例 10% )
5.1 电场与磁场:库仑定律、高斯定律、环路定律、电磁感应定律。
5.2 直流电路:电路基本元件、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
5.3 正弦交流电路:正弦量三要素、有效值、复阻抗、单相和三相电路计算、功率及功率因素、串联与并联谐振。
5.4 安全用电常识。
5.5 RC和RL电路暂态过程:三要素分析法。
5.6 变压器和电动机:变压器的电压、电流和阻抗变换、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使用、常用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
5.7 运算放大器:理想运放组成的比例,加法、减法和积分运算电路。
5.8 变频、调频基本知识。
6.流体力学(考题比例 8%)
6.1 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6.2 流体静力学。 流体静压强的概念。 重力作用下静水压强的分布规律、总压力的计算。
6.3 流体动力学基础。 以流体为对象描述流动的概念。 流体运动的总流分析、恒定总流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和动量方程。
6.4 流体阻力和水头损失。 实际流体的两种流态-层流和紊流。 圆管中层流运动、紊流运动的特征。 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 边界层附面层基本概念和绕流损失。
6.5 孔口、管嘴出流,有压管道恒定流。
6.6 相似原理和量纲分析。
6.7 流体运动参数(流速、流量、压强)的测量。
7. 计算机与数值方法 (考题比例 12% )
7.1计算机基础知识:硬件的组成及功能、软件的组成及功能、数制转换。
7.2 Windows 操作系统。
7.3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程序结构与基本规定、数据、变量、数组、指针、赋值语句、输入输出的语句、转移语句、条件语句、选择语句、循环语句、函数、子程序(或称过程)顺序文件、随机文件。 注:鉴于目前情况,暂采用FORTRAN语言。 7.4 数值方法 误差、多项式插值与曲线拟合、样条插值、数值微分、数值求积的基本原理、牛顿-柯特斯公式、复合求积、龙贝格算法。 常微分方程的欧拉方法、改进的欧拉方式、龙格-库塔方法、方程求根的迭代法、牛顿-雷扶生方法(Newton-Raphson)。 解线性方程组的高斯主元消去法、平方根法、追赶法。
8.工程经济概念 (考题比例 6% )
8.1 熟悉基本原理和方法。 经济效果的评价方法和可比原理。 投资及生产成本的估算方法。 年费用、预期值、破损分析、现值、利-耗分析、价值和贬值。
8.2 熟悉投资方案的选择。 各类投资方案的选择方法。
8.3 熟悉设备更新的经济分析。 设备更新方案的原则。 设备经济寿命的确定方法。
8.4 了解技术经济预测方法。 预测方面的基本概念及各类预测技术。
8.5 了解投资风险与决策。 风险与决策的概念。 各种风险决策方法。
8.6 了解研究开发中的技术经济。 研究开发项目的各种评价方法。
9. 职业道德 (考题比例 6% )

9.1 熟悉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个人与同事,个人与单位,个人与用户的关系)。
专业基础考试科目和主要内容
1.物理化学(考题比例 20%)
掌握基本理论和概念,熟悉典型计算和应用。
1.1 气体的P、V、T性质 (如果在上午考试的"热力学"科目中已经包括,此项可以不列)。
1.2 热力学第一定律 (同上。)
1.3 热力学第二定律(同上)。
1.4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同上,但本内容上午考试的"热力学"科目中不深)。
1.5 化学平衡:理想气体反应的化学平衡、实际反应的化学平衡。
1.6 相平衡:单组分系统二组分系统气液平衡、二组分系统液固平衡、三组分系统。
1.7 电化学:电解池、原电池和法拉第定律、电解质溶液、原电池、电解和极化。
1.8 表面现象:表面张力、润湿现象、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和毛细现象、固体表面的吸附作用、等温吸附、溶液表面的吸附、表面活性物质。
1.9 化学动力学基础: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复合反应的速率与机理、反应速率理论。
1.10 各类特殊反应的动力学:溶液中反应和多相反应;光化学、催化作用。
1.11 胶体化学。 胶体分散系统及其基本性质、憎液溶胶的稳定与聚沉、乳状液、泡沫、悬浮液和气溶胶、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2. 化工原理(考题比例 50%)
掌握基本理论和概念,熟悉基本单元设备的计算和应用, 熟悉化工原理典型系统和单元设备(精馏系统及板式精馏塔,气体吸收系统及填料吸收塔,换热系统及列管式换热器,干燥系统及干燥器)的工艺设计。 (在上午考试的"流体力学"科目中已经包括的一部分流体力学内容,不再重复列入在"化工原理"科目的考试内容中)。
2.1 流体输送机械 液体输送设备,离心泵、其他类型泵。 气体输送和压缩设备。
2.2 非均相物系的分离:流态化和气力输送沉降、过滤、流态化、气力输送。
2.3 液体搅拌 机械搅拌装置和混合机理:搅拌器的性能、搅拌功率、搅拌器的放大。
2.4 传热 热传导、两流体间的热量传递、对流传热系数、热辐射、换热器。
2.5 蒸发 蒸发设备:单效蒸发、多效蒸发。
2.6 气体吸收 气液相平衡、传质机理和吸收速率、吸收塔的计算、填料塔与填料。
2.7 蒸馏 二元系的气液平衡、蒸馏方式、二元系精馏的设计型计算、板式塔、多元系精馏。
2.8 固体干燥 湿空气的性质和湿度图、干燥器的物料衡算、干燥速率和干燥时间、干燥器。
2.9 液液萃取 概念及萃取操作的流程和计算、萃取设备。
2.10 浸取 概念、设备及过程的计算。
3. 过程控制 (考题比例 6%)

3.1 了解过程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熟悉自动控制的组成并能根据工艺需要提出控制方案要求。
3.2 熟悉被控对象的特性。
3.3 熟悉工艺参数的特性及转换技术。 熟悉测量过程,熟悉四大工艺参数(压力、流量、温度、液位)的主要测量及转换方法、原理,了解常用仪表的基本工作原理、特点、性能指标、使用场合,了解误差分析。
3.4 显示仪表 了解自动电子电位差计的测量原理。 了解数字式显示仪表的基本组成及使用方法。
3.5 自动调节仪表 了解基本和常用调节规律的输入-输出的关系特性、特点及应用。
3.6 执行器 了解执行器的基本组成、气动薄膜调节阀的结构特点及应用。 了解调节阀的流量特性。 了解调节阀的气开、气关形式及控制器的正反作用的选择方法。
3.7 熟悉简单控制系统的工艺设计方案。
3.8 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及特点,了解过程控制计算机接口技术的知识和过程控制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的知识。
4. 化工设计基础(考题比例 15%)
4.1 工艺设计 了解工艺设计和工程设计涵义、类型及分类 ,不同设计阶段的工作内容及其主要工作顺序。 了解化工设计的前期工作内容、工作顺序和具体要求,厂址选择、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和设计任务书。 了解化工工艺设计基础资料收集、设计方案的编制,工艺计算的内容和要求,熟悉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的基本方法。 了解化工工艺流程设计,明确工艺流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技术合理性),了解工艺流程设计的方法和工艺流程图的绘制。 了解车间的平、立面布置图,理解设备布置的基本内容,工艺、建筑、设备对车间布置的基本要求和应综合考虑的事项。 了解管道布置图和管道布置设计的一般要求和基本规范,熟悉管道常用配件、各种管子和阀门的规格材料、性能及用途。 了解工艺对相关专业(化工设备和机械、过程控制、土建、公用工程等)设计的一般性工程知识和设计所提要求的基本内容。 了解工艺设计说明书的编写内容和要求。
4.2 工艺设计安全 熟悉工艺设计安全性涉及的安全因素。 了解消防、防爆、防毒、劳动安全卫生的基本内容和一般性要求,以及应遵循的基本规范。
4.3 工艺设计经济分析 熟悉工艺设计经济合理性应分析的因素,基本内容和一般性要求。 了解设计方案评价的要求和准则,评价的一般方法 。
5. 化工污染防治(考题比例 9%)
5.1 环境污染控制原则 熟悉工业污染控制的基本原则,综合利用知识。
5.2 废水处理 了解废水处理的一般方法。 了解非均相废水的处理技术和有机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焚烧知识。
5.3 废气处理 了解化工废气处理的一般方法 。 了解废气中颗粒污染物的净化技术以及气态污染物的吸收、吸附、催化转化等净化技术和焚烧知识。
5.4 废渣处理 了解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一般方法。 了解固体废物预处理技术、污泥浓缩和脱水,有关固化、热解、焚烧技术知识。
5.5 环境噪声控制 了解噪声控制基本概念,声源性质、声压和声速的表示方法,声场中的能量关系。 了解噪声控制的一般方法、吸声、隔声和消声器基本知识。 了解工业区和居民区等各类场所噪声控制的范围和要求。
编辑本段注册化工工程师执业资格专业考试大纲
1.物料、能量平衡 (试题比例为16%)
掌握工艺过程的物料、能量平衡设计分析方法及对系统和单元设备计算技能。
1.1 工业过程和化工过程的物料、能量(包括损耗)分析,化学反应式。
1.2 过程计算和物料平衡、能量平衡,过程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
2.热力学过程 (试题比例为10%)
掌握热力学过程设计分析方法,以及对系统和单元设备计算技能。
2.1 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的估算和换算,理想气体和混合气体,溶液性质。
2.2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能量:工业应用的基本设计知识和计算技能,包括相平衡、相图、潜热、PVT数据和关系、化学热平衡、反应热、燃烧、热力学过程、蒸发和结晶、热能综合利用、蒸汽和冷凝水平衡。
2.3 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熵:工业应用的基本设计知识和计算技能。
2.4 动力循环:制冷和热泵。
3.流体流动过程(试题比例为14%)
掌握主要类别流动过程的设计分析方法,工业应用及对系统和单元设备计算技能。
3.1 伯努利方程应用,如管道水力计算、通过床层的流体流动、两相流等。
3.2 流体输送机械工艺参数的计算。
3.3 固体输送、筛分和粉碎。
3.4 气、液、固分离。
4.传热过程 (试题比例为14%)
掌握传热过程设计分析方法,工业应用及对系统和单元设备工艺计算技能。
4.1 能量守恒理论知识和在工业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2 传导、对流、辐射热传递过程的分析、计算。
4.3 热交换器的工艺设计。
5.传质过程 (试题比例为14%)
掌握传质过程设计分析方法,工业应用及对系统和单元设备计算技能。
5.1 质量平衡理论知识和在工业应用中的计算技能。
5.2 对吸收、吸附、解吸、蒸馏、干燥、萃取、增湿和除湿等过程的分析和计算。
6.化学反应动力学(试题比例为6%)
掌握工业实现化学反应过程的设计分析,工业应用及对系统和单元设备计算技能。
6.1 化学反应动力学基本原理及工业应用。
6.2 化学反应器类型比较和选择。
6.3 化学反应器的工艺计算及分析:依据速率模型和/或产品分布(停留时间分配和相应转化率)来设计工业反应器,理想等温反应器(单级和多级间歇式反应器、活塞流反应器和连续搅拌罐式反应器)及单一绝热和非等温的单相和多相反应的反应器分析。
6.4 反应器的工艺控制。
7.化工工艺设计(试题比例为10%)
掌握化工装置工艺设计方法和技能。
7.1 工艺方案优化设计。
7.2 工艺流程图(PFD)。
7.3 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的确定。
7.4 能耗计算。
7.5 设备(容器、热交换器、塔器、泵、风机、压缩机等)工艺参数的确定;了解特殊制造要求、材料性质及防腐蚀要求。
7.6 过程控制(检测、分析、指示和控制)方案的确定。
7.7 熟悉工艺装置中的消防、劳动安全卫生、环境保护法规和应用。
8.化工工艺系统设计(试题比例为10%)
掌握化工装置工艺系统设计方法和技能。
8.1 装置内工艺和公用工程管道及仪表流程图(PID、UID)。
8.2 系统阻力降分析,管道中可压缩流体和不可压缩流体的阻力计算,管道、阀门的噪声控制,设备的接管要求,机泵压差要求。
8.3 阀门和安全阀、爆破片、限流孔板、阻火器等的设置原则及有关数据表;管道数据表。
8.4 设备标高和泵的净正吸入压头(NPSH)。
8.5 熟悉工厂的设备布置设计要求。
8.6 熟悉工厂的管道布置要求,熟悉设备、管道的绝热和涂漆要求。
8.7 通用安全分析方法,熟悉HAZOP(危险与可操作)分析和故障树形图分析、列表法。
9.工程经济分析(试题比例为3%)
熟悉在工程项目中运用工程经济分析方法的技能。
9.1 工程造价基本知识,技术经济分析的有关数据及评价方法,设计方案评价的要求和准则。
9.2 费用组成分析、工程定额和工程量计算规则。
9.3 了解概算、预算和成本估算方法。
10.化工工程项目管理(试题比例为3%)
熟悉化工工程项目管理,熟悉我国有关基本建设法律法规。
10.1 工程招标形式和程序,投标程序和策略,工程中标条件和评价方法,工程承包合同管理,工程成本和资源控制,工程索赔。
10.2 工程项目管理概念和基本知识。
10.3 工厂设计知识(内容、程序和阶段),我国有关基本建设法律法规。
10.4 本专业在工程项目实施各阶段(咨询、项目前期工作、报价、设计、采购、施工、监理、开车等)的职责、工作程序、文件内容和表达深度。

㈢ 物信系的同学拜托了。换热器工艺流程图,具体要求如下,会的给个qq,我们讨论下。我发图例和简图

不会呀,还是自己动手吧

㈣ 《化工原理》也叫《工艺流程》吗

化工原理与工艺流程之间没有特别大的联系。
化工原理主要介绍的是化工机械,包括换热、干燥、精馏、泵等,工艺流程属于化学工艺范围。

㈤ 化工生产工艺流程有哪几种表述方式

化工生产工艺流程表述方式:方案流程图,物料流程图,施工流程图(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方案流程图,表达物料从原料到成品或半成品的工艺过程,及所使用的设备和机器。用于设计开始时的工艺方案的讨论,也可作为施工流程图的设计基础。

物料流程图,物料流程图是在方案流程图的基础上,用图形与表格相结合的形式,反映设计中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结果的图样。

施工流程图(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是设计、绘制设备布置图和管道布置图的基础,又是施工安装和生产操作时的主要参考依据。

视图

绘制出标准的工艺流程图图样(其中包括化工零件图以及化工设备图)),第一步需要选定视图,视图的目的就是反映实际物体的结构、大小、安装尺寸,能够非常明了的读懂实际物体大致构造的尺寸。大多数化工机械设备均具有回转体特征,因此在选择主视图时,将回转体主轴所在的平面默认为主视图。

㈥ 化工工艺流程图化工设备编号规则是什么

首先对设备用字母进行编号:反应器R,塔T,泵P,等等。

第二步,对主设备进行编号

第三步,以主设备为中心,进料为1、顶部出来为2、回流为3、出料为4、底部出料为5、加热为9等等。

㈦ 化工车间(装置)工艺设计的程序及设计内容有哪些

工艺设计内容主要有:生产方法的选择,生产工艺流程设计,工艺计算回,设备选型,车间布置设计以答及管道布置设计,向非工艺专业提供设计条件,设计文件以及概算的编制等。
常用程序有:Aspen、ChemCAD、Pro II等。

㈧ 化工装置试车总体方案

φ1400合成系统试车开车方案

(一)开工前应具备的条件
1、±建基础、厂房、设备二次灌浆工作完毕,有合格的交工验收文件。
2、设备、管道安装完毕,质量达标,有合格齐全的安装竣工资料。
3、设备、管道、阀门有强度试验记录,其中冷交内件、热交内件、塔内换热器内件、废锅高压管、合成塔内件筒体、冷管束、中心管、氨冷器高压管、水冷器高压管必须经过单体设备试压,达到合格。
4、电炉经过塔外升温试验,调压器、风机经单体试车连续运行8小时达到合格,有交工验收文件。
5、仪表控制系统安装完毕、齐全,经检查验收合格、满足生产要求。
6、设备、管道、阀门,有材质检验合格证,设备、管道、焊缝有磁粉、射线探伤检验合格文件。
7、循环机系统经过单体试车有交工验收合格证、安全阀必须经过调试。
8、设备、管道、管架固定牢固,安全装置齐全好用,防毒器材、消防用具存放合理位置,使用方便。交通、照明,操作室清洁文明,符合生产要求。
9、制订好φ1400合成系统开车方案,操作规程,触媒填装及升温还原方案,有关人员培训学习、考核合格。
10、准备好新系统投产的一切工具、备品、备件、用具、记录报表、升温曲线图表等。
11、开车前所属设备、管道、阀门、电仪、工艺流程等经公司试车领导小组到现场验收确认具备试车条件。
(二)φ1400合成系统水压试验方案
1、水压强度试验目的:是考验设备、管道、阀门等承受负荷的能力,即宏观强度,保证生产安全。
设备、管道强度试验是在系统安装工作完毕,对待开车生产的设备、管道、阀门、液面计、电仪、分析控制系统进行水压试验,水压试验在设备保温、防腐前进行。
2、水压试验的内容及范围
自循环机出口至循环机进口整个系统均要进行水压试验。
主要设备:油分、冷交、合成塔、热交、氨冷器、废锅、氨分离器、合成水冷器等容器需单体试压或具备单体试压合格证。
冷交内件、氨冷器壳程、合成塔触媒筐、塔内换热器列管、热交列管、废锅壳程亦要进行单体试压或具备试压合格证书,其中合成塔内件必须用氮气试压试漏。
以上试压均在最高操作压力或压差的1.5倍来进行,试压合格后要将积水放尽。
3、试压的方法及步骤
试压时详细检查,确认与醇烃化用盲板安全可靠隔离。
①31.4MPa操作压力工艺气体管道试压47MPa,保持15分钟,目测无泄漏,变形为合格。
其中对于高温管道试压要达到59MPa,保持15分钟,目测无泄漏,变形为合格。
②除水冷器、油分、氨分离器外,不得带其它设备进行水压试验,单体设备及内件应单独试压,或具备试压合格证书。
③气氨管线、液氨管线水压试验压力为操作压力的1.5倍。
④蒸汽管线、脱盐水管线水压试验压力为1.25倍。
⑤全部高中压管道、阀门、管件、包括放油水管、放空管等,必须逐段全部试压,不得遗漏。
⑥水压试验完毕后,立即对设备管道、阀门进行空气吹扫,排除水份,防止锈蚀,应特别注意吹干油分内件及各阀门积水。
⑦对于DN80以下的管道,必须按规定做通球试验。
(三)设备管道的吹除
1、吹除的目的,是将设备管道内的铁锈、灰尘、焊渣、积水等杂物吹净,防止杂物进入设备、管道、阀门中或进入触媒中造成堵塞,严重影响正常生产和触媒的寿命。
2、吹除的介质:空气(开一台新压缩机)。
3、吹除压力:管道<1.0MPa。
4、设备清扫包括新安装的静止设备、传动设备,有内件的设备在安装前必须清洗干净,设备内件不准残存油、水及其它杂物。内部情况不明的设备,必须重新打开检查。
5、吹除的方法和原则:按流程先后顺序进行,凡遇阀门、设备之前法兰必须拆开,用铁板挡住另一端,防止异物进入管内及设备中或打坏密封球面,吹除时用白布检查是否干净,白布上无脏点为止,连好法兰,再进行下一步吹扫,每段吹除结束要拆开清理可能积存异物的角落。
6、吹附前要联系协调好,吹风口严禁有人。
7、绘出吹除流程图(现场定)。
(四)触媒的装填
合成塔的内件较为复杂,触媒的装填需按其结构形式制定装填方案,故按湖南安淳公司制定的方案执行。
(五)触媒升温还原
1、升温还原前的准备工作
①根据内件和催化剂的技术特征制定适合的触媒升温还原方案,并成立触媒升温还原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触媒升温还原过程中的有关事宜。
②生产部合成车间要组织参与合成触媒升温还原的操作人员学习,了解φ1400合成塔内件结构,合成系统管道流程及其控制点和触媒的性能,升温还原过程的原理,操作要点和挖制手段,熟悉掌握升温还原方法和步骤,参与升温还原的操作人员要职责分明,分工协作,确保一次开车成功。
③生产部及合成车间应对有关设备、阀门、仪表、管道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将阀门调整为开车位置,符合开车要求,并准备好升温还原曲线图、记录纸、安全照明、防护器材、消防设施、工器具等。
④电炉和调压设备处于完好状态,电炉需经塔外升温试验合格,使用时要选派人员监护。
⑤醇烃化与合成系统按两系**立的要求在有关部位插上盲板,场地清扫干净。
⑥各分析仪器齐备、出水计量器具齐备、水汽浓度取样接管、出水取出点接管畅通。
⑦安质部完成触媒成份分析及理论出水量的计算。
2、系统置换与触媒灰的吹除
系统置换与触媒灰的吹除用合格的精炼气进行,其步骤如下:
①在氨冷器(气体)进出口法兰处上盲板,并关死所有放空阀(氢氮气)、水冷器进口阀和系统近路阀。
②第一段“69”送气,用<0.6MPa的压力,从氨分离器输氨阀后排水排气(事先拆开阀后法兰,用石棉板挂住),取样分析O2<0.2%为合格后,连接好该法兰,并关死输氨阀。
第二段“69”送气,用<0.6MPa的压力吹扫氨分离器→冷交→系统进口阀(循环机进出口关死)→油分离器(出口阀关死)→从排污阀排水排气,取样分析O2<0 .2%为合格。
第三段“69”送气,用<0.6MPa的压力吹扫氨分离器→冷交→油分离器(出口阀打开)→气体分别从“30”伐后,层间冷激阀后,零米冷激阀后,热付阀前,冷管束阀前阀后等法兰处排放(事先拆开法兰,用石棉板挡住,用阀门分别控制进行吹除,热交换器进口阀关死),取样分析O2<0.2%为合格后,连接好所有法兰,关死上述吹除用的阀门,打开热交换器进口阀。
第四段,用<0.6MPa的压力吹扫氨分离器→冷交→油分离器→热交换器→合成塔底部法兰处排放(事先拆开此法兰,用石棉板挡住),取样分析O2<0 .2%为合格后,连接好该法兰。
第五段,用<0.6MPa的压力吹扫氨分离器→冷交→油分离器→热交换器→合成塔塔内换热器管外→中心管→触媒层→塔内换热器管内→塔出口吹除触媒灰,用白布检查无污物(塔出口事先拆开,并用石棉板挡住),取样分析O2<0 .2%为合格后,连接好该法兰,并打开水冷器进口阀。
第六段,用<0.6MPa的压力吹扫,路线同第五段一样,进入废锅→热交换器→水冷器→冷交→从输氨阀阀后排水排气(事先拆开阀后法兰,并用石棉板挡住),取样分析O2<0 .2%为合格后,连接好法兰,关死该阀门,抽掉氨冷器进口法兰处盲板,并断开用石棉板挡住。
第七段,用<0.6MPa的压力,路线同第六段一样,进入氨冷器进口法兰排水排气,取样分析O2<0 .2%为合格后,连接好该法兰,抽掉氨冷器出口法兰盲板并断开,用石棉板挡住。
第八段,用<0.6MPa的压力吹扫,路线同第七段一样,进入氨冷器→从出口法兰处排水排气,取样分析O2<0 .2%为合格后,连接好该法兰。
③冷交、氨分离器的输氨、管输氨总管的置换,可利用合成塔试压试漏的气体进行置换,排放口在排气考克和氨罐排污阀处,同时要对各样气、压力表考克进行数次排放。
④废锅壳程、氨冷器壳程、闪蒸槽、输氨管、气氨管、脱盐水管、蒸汽管的置换,可用蒸汽进行置换,积水及水蒸汽可从各排污阀处排放,同时可用蒸汽进行试压试漏工作。
⑤吹除置换前,关闭室外所有照明,以防火灾。
⑥循环机内部置换利用充压阀和放空阀来进行,必要时可以拆除活门来进行吹扫。
3、试压试漏
①应开的阀门:系统近路阀、油分出口阀、热交进口阀、水冷器进口阀、“30”阀(开30%)、冷管束调节阀,各压力表考克,当系统压力充至2.0MPa时,开输氨总出口阀,联系氨库打开总进阀和一个氨罐进口阀,以防低压系统超压。
②应关的阀门:零米付线阀、层间冷激阀、热付阀、一、二级氨分离器根部阀,切断阀和调节阀,所有放空阀和各样气考克,补气阀。
③联系压缩机向合成系统充压进行气密试验,开补气阀,压力达到5.0MPa、10.0MPa、20.0MPa、30.0MPa时停止充压,分别检查系统有无泄漏,检查的重点是法兰、盲板、阀门填料、容器大盖、电炉丝堵头、温度计套管、仪表表接头等,检查方法以手摸、耳听为主,也可用肥皂水检查。
④发现有泄漏,不能带压松紧螺栓,可作好记号,若泄漏不严重,则继续试压检查,待试压完毕后,一起处理。若泄漏严重,则应立即卸压处理,当压力达30.0MPa时,保压30分钟,全面检查一次,经有关人员确认合格为止,然后根据氨库要求,利用系统内压力对输氨总管及氨库各罐进行置换,取样分析O2<0.2%为合格后,则将压力卸至零,即可进行系统充氨工作。
⑤气密试验时,升降至速率≤0.4MPa/分钟,高低压连接部分不能串气,静止一段时间再加压,使系统压力达到平衡,值得注意的是,卸压时一律用塔后放空阀卸压,不得用塔前放空阀卸压,以防止触媒灰倒流,引起电炉短路。
4、系统充氨
系统充氨的目的是防止系统中的水份在低温下结冰,堵塞管道,故在升温还原前,系统必须充氨以降低冰点,其步骤如下:
①输氨前联系氨库,输氨罐液位做好记录,合成系统压力卸至零(塔后放空阀不能关),自氨罐倒输至氨分离器,用手摸氨分离器有氨的感觉,待输氨罐液位下降4.0m3后,停止充氨,关死塔后放空阀和氨分离器输氨阀。
②系统充压至5.0MPa,启动循环机投入系统,使系统氨混合均匀,1小时后取样分析NH3含量达到2~3%为充氨合格。
③若氨含量低,要重新充氨,若氨含量高充氢氮气稀释,此时调整阀门位置:“30”阀开50%,热付阀全开,冷管束调节阀,零米冷激阀,层间冷激阀关死。
④废锅倒入蒸汽进行预热。
⑤联系电仪送电,做好开电炉的准备工作,并检查废锅预热是否正常。
⑥电炉送好电后,按规程启动电炉,先进行暖炉15分钟即可按规程升电压。
5、升温还原操作要点
①还原条件采用“三高三低法”,即高氢、高循环量、高电炉功率(中、低下部触媒还原而言),低水汽浓度、低还原温度、低氨冷温度。
②还原应在尽可能低的温度下进行,以确保触媒的低温活性,还原主期控制在430—460℃,最高还原温度控制不超过495℃,并稳定6小时以上,以确保触媒达到较高的还原度。在还原末期触媒层底部温度尽可能达到475℃以上。
③还原过程中,采取尽可能大的空速,以确保水汽浓度还超过2.5g/m3。
④整个还原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降低氨冷器温度,即降低入塔气的水汽浓度和氨含量,减少已还原的触媒因被反复氧化还原而活性下降,同时又可利用反应热,用以加大循环量。
⑤操作中应尽可能控制平面温差<5℃。
⑥用层间冷凝阀或冷管束调节阀控制顶底温差,以达到分层还原的目的。
⑦在升温还原中,精炼气要根据H2含量和惰性气的高低视情况补气或排放。
⑧在具体操作中应在保证还原条件的前提下,对触媒进行分层还原。
A、在分层还原中,可以保证第一段触媒各点在其所要求的最高还原温度下还原彻底,提高一段触媒的利用率。

B、分层还原不强调缩小顶底温差,反而要适当拉开层与层之间的温差,当上层触媒正在大量出水时,下段触媒还未或刚进入还原初期,这样可使下层触媒不致反复氧化还原,影响还原后的活性,因此分层还原更能有效地确保触媒还原的质量。
C、利用上层己还原触媒的合成氨反应热、弥补电炉功率的不足,完成下部触媒的升温还原。
6、触媒的分层还原操作
①升温期(常温~380℃)
此阶段触媒热点由室温升至380℃,升温速率40~45℃/h,热点控制在一层,底部温度<280℃,触媒热点温度达到350℃时,升温速率降至20~30℃/h。
当水冷器出口气体温度达40℃开冷却水。
压力控制在5.0MPa,循环量不宜太大,应根据触媒层顶底温差调整循环量,冷激阀和冷管阀关闭。
热点300℃左右,排放物理水(作好记录,不计入出水总量中),当触媒温度升至350℃以上时,开始还原出水,此时要及时降低氨冷温度,排放出水。氨冷温度控制在<-5℃以下,放水频率1次/h,水汽浓度分析频次2次/h。
时间按排10小时。
②上层还原期(380~430℃)
热点温度升到380℃,开始上层触媒的还原,上层触媒还原是从初期、主期到末期,基本做到一次性还原好。
工艺条件:压力5.0~7.0MPa,循环氢>75%,氨冷温度<-10℃,调节系统近路控制循环量稳定。
上层触媒的升温还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触媒热点温度由380~430℃,底层温度控制在≤280℃,升温速率9℃/h,压力5.0MPa,氨冷温度控制在-10℃以下。
时间按排6小时。
第二阶段触媒层热点温度由430~460℃,底层温度<300℃,升温速率2~3℃/h,压力5.0MPa,氨冷器温度控制在-10~-15℃以下。
时间按排10小时。
第三阶段触媒层热点温度由460~495℃,底层温度控制在≤320℃,升温速率3~4℃/h,压力5.5MPa,氨冷温度控制在-10℃~-15℃以下。
时间按排10小时。
当触媒层热点温度495℃时,恒温8小时,底部温度<350℃,压力5.5~7.0MPa,氨冷器温度-10~-15℃以下。
此阶段时间共按排34小时。
此阶段要求:稳定循环量和系统压力,以升降电炉电压为调温手段,开冷管阀2~3圈,将第二层以下触媒温度控制在380℃以下,冷管阀开启,分流开始,零米温度上升较快,应增加空速,控制好升温速率;当零米温度在485~495℃维持6h以上,才考虑提压,上层的中部温度达到495℃、6h以上,同平面温差<5℃,压力才能逐步提至7.0MPa;上层下部温度达到495℃,继续缓慢提压,增加空速,将热点移至上层下部,开始中层触媒的还原。
③中层还原期
工艺条件:压力7.0~9.0MPa,循环量逐渐加满,电炉维持最高,循环氢>75%,氨冷温度-10℃~-15℃以下。
上层下部升到495℃,中层进入还原初期,上层下部温度在495℃恒温6~8h后,适当增加循环量将上层下部温度压低一些,电炉功率加满。
还原中层以下的触媒,操作要点是:
a、增加循环量,将电炉功率顶满。
b、当电炉功率开满后,适当提压(每次提压0.2MPa/h),增加
上层触媒反应热,增加循环量,将下层触媒温度带上来。
c、逐步关小冷管阀,冷管阀每关小一次,要观察水汽浓度的变化,升温的速率主要视水汽浓度而定,中层各点温度都达到495℃。
d、以控制水汽浓度≤2.5g/Nm3为主,当水汽浓度≤1.8g/Nm3时提压,否则就暂缓提压。
此阶段触媒层热点温度控制在495~498℃,底部温度控制≤420℃,水汽浓度应严格控制在≤2.5g/Nm3以内,升温速率主要视水汽浓度而定,可采取增大循环量,逐渐加满电炉功率,或将系统压力提升至9.0MPa等手段,控制住上层触媒热点温度,逐步提升中层触媒层温度。
此阶段还原时间按排50小时。
④下层还原期
工艺条件:压力9.0~12.0MPa,循环量视情况增开一台或两台循环机,循环氢>70%,氨冷温度-10℃~-15℃以下。
中层下部温度升到495℃,可逐步提压,下层进入还原初期。
操作要点:
a、继续提压,增加循环量,逐渐关小冷管阀,直至关死,使中层热点温度下移,有利于提高底部温度。
b、提压或提循环量要以稳定上层或中层热点温度为前提。
下层触媒还原时,触媒层温度控制在495~498℃,出塔水汽浓度应≤2.5g/Nm3。在下层触媒还原过程中,可采取逐步提升压力,增大循环量,关死冷管阀(塔壁温度<120℃),降低入塔H2含量,加大合成氨反应,利用其反应热,使底部温度逐步提至475℃以上(必要时热点温度可控制在500℃),并稳定7~8小时,压力控制在9.0~12.0MPa之间。
此阶段还原时间约需58小时。
在触媒分层还原过程中,各层触媒都要经过升温期、还原初期、还原主期和还原末期几个阶段,在还原主期热点的升温速率主要视出塔水汽浓度而定,当出塔水汽浓度超标时,应采取恒温操作,在还原中各段触媒的温度既要拉开差距,又要有机衔接,当上段触媒还原结束时,下段触媒开始进入还原初期,同时要注意氨冷温度的控制,尽可能降低氨冷温度,避免上层触媒的反复氧化还原,降低其活性,同时为了获得较高的还原度,各点应尽可能按要求温度恒温6~8小时。
当底部温度达到475℃以上时,维持7~8小时,出塔水汽浓度连续4小时<0.2g/Nm3,氨浓度>96%,即可认为触媒升温还原结束。
⑤轻负荷生产
为了使还原后的触媒结晶稳定,还原结束后,至少要维持一天以上轻负荷生产,系统压力控制在15.0MPa左右,H2/N2=3.0,其余各项指标均趋近于正常指标。至此合成系统投入正常生产。
(六)、升温还原期间特殊情况的处理
①循环机跳车
a、首先切断电炉,以确保电炉安全。
b、系统采用塔后放空,以降低塔内水汽浓度。
c、启用备用循环机,恢复正常还原操作。
②水汽浓度超标
a、适当增加循环量。
b、适当退电炉功率,将热点温度下降5℃,再恒温操作。
(七)、其它注意事项
①开电炉之前,先测对地绝缘电阻,电阻>0.2兆欧为合格。
②循环机运行正常后才能开电炉;若循环机跳车,必须紧急停电炉;若电炉出故障,循环机应继续运行一段时间。
③电炉功率的调节应小幅度进行,切忌猛升猛降。
④废锅在开车前要预热好,提高升温起始温度。
⑤排气置换时,一定要将容器、管道内的积水排净,不能带入塔内。
⑥严禁铜液、油污带入塔内。
⑦精炼气中CO+CO2<25ppm,严防还原好的触媒中毒。
⑧还原好的触媒不能长时间地在其最高还原温度下操作,以免影响其活性。
⑨严禁触媒温度猛升猛降,转入轻负荷生产时,降温速率≤15℃/h。
⑩在升温还原过程中,若遇循环机跳车,则应立即停电炉,绝不能保温保压,而应该开塔后放空阀,保持气体的流动。
⑾热点温度升至330℃开始进行出塔水汽浓度的分析,每小时2次。
⑿当热点温度升至250℃之前,氨冷器严禁加氨。
⒀氨冷器冷凝温度、系统循环量是升温还原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求冰机、循环机要有足够的备用机。
⒁其它的操作按《安全操作规程》执行。

篇幅限制,删掉了前一篇,给你个网址,你可以去下载。

http://www.qihoo.com/wenda.php?kw=%BB%AF%B9%A4%20%B7%BD%B0%B8%20%CA%D4%B3%B5&do=search&noq=q

㈨ 求煤化工合成氨工艺流程方框图,还有设备的作用

意义我国合成氨采用的研究方法为:先进行理论研究,从合成氨的工艺要求和生产设备具体提点写出控制方案,画出控制方框图.在此天华化工机械自动化

阅读全文

与化工机械综合装置总体工艺流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三星手机提示设备过热什么原因 浏览:937
排气阀门能手动关闭吗 浏览:829
变速箱输入轴承坏了会有什么反应 浏览:92
新乡电动工具市场在哪 浏览:275
工作应使用24v及以下电动工具 浏览:252
烙葫芦电动工具 浏览:281
出售机床车床怎么选 浏览:803
天然气阀门用什么胶带 浏览:752
铸造为什么要试棒加工 浏览:125
机械研究院研究生待遇如何 浏览:334
怀孕做超声波用什么用 浏览:425
用什么仪器全身体检 浏览:25
测量爬楼梯的测量仪器有哪些 浏览:137
永康的电动工具哪个牌子好 浏览:192
摩托车仪表坏了怎么维修 浏览:381
广州兆全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浏览:996
暖气开关阀门帽子 浏览:705
挂车车桥轴承坏了有什么症状 浏览:376
法兰克z轴轴承怎么安装 浏览:310
英朗工具箱在哪 浏览: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