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初一上册人教版试卷
2008——2009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七年级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请将答案填在答题栏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在下列各组中,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A.含羞草、真菌、水 B.珊瑚的外骨骼、病毒、小草
C.蝴蝶、小鸟、钟乳石 D.猫、蘑菇、细菌
2. 下列叙述中,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是
A. 丝瓜生长过程中需要不断浇水 B.丝瓜能生产出大量含有有机物的果实
C.丝瓜缺水是会出现萎蔫的现象 D.丝瓜生长过程中能产生大量氧气
3.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都体现了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D.生物和环境能相互影响
4. 青藏铁路的唐古拉山越岭段海拔5000多米,风大且频,气温很低,这里的松树都匍匐在地面,称为“爬地松”。影响这种松树形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水 B.温度 C.空气 D.风
5. 生活在沙漠里的骆驼刺,地下的跟比地上部分长很多,这属于什么现象?
A.骆驼刺对缺水环境的适应 B.骆驼刺喜欢沙土
C.骆驼刺对贫瘠环境的适应 D.骆驼刺对大风环境的适应
6.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茎表皮临时装片时,能观察到多个清晰的细胞,在不移动装片位置的情况下,视野中细胞数量最多的镜头组合是
A.10X,10X B.10X,40X C.12.5X,10X D.5X,40X
7. 在载玻片上画一个“↗”符号,用低倍镜观察时在视野内所见的图像是
A.↘ B.↖ C.↙ D.→
8. 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轻上皮细胞时,有一个步骤是“轻轻向后转动细准焦螺旋”此操作的目的是
A.使物镜上升,为了物象清晰 B.使物镜下降,为了物象清晰
C.使物镜上升,为了视野亮度合适 D.使物镜下降,为了视野亮度合适
9. 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 B.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不同
C.所有变量都不同 D.所有变量都相同
10. 巴斯德进行了如下实验:把新鲜、清澈的肉汤等量放入甲、乙两个相同的玻璃瓶中,并将甲瓶的瓶口烧软拉成鹅颈状,然后将两瓶肉汤都煮沸,敞开瓶口放在相同的环境下,一段时间后甲瓶的肉汤几乎没有变化,乙瓶肉汤变质发臭。此实验中,巴斯德将瓶口拉成鹅颈状的目的是
A.防止空气进入B.防止微生物进入
C.保持温度不变
D.防止肉汤蒸发
11. 王娜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些细胞,她判断观察到的是植物细胞。你知道她看见什么了吗?
A.细胞壁、液泡 B.细胞膜、细胞壁 C.细胞质、细胞核 D.细胞膜和细胞质
12. 洗青菜时,冷水没有变成绿色;把青菜煮沸后,水就变成绿色。关键是煮沸后破坏了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13. 没有完全成熟的番茄吃起来有酸味,这些带酸味的物质主要存在番茄果肉细胞的
A.液泡 B.细胞核 C.细胞质 D.细胞膜
14. 有关一个细胞分裂产生两个新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个新细胞的染色体比原来的细胞少 B.两个新细胞含有一样多的细胞质
C.每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和原来细胞的一样多 D.两个新细胞完全一样大
15. 杜鹃(花)与杜鹃(鸟)的结构层次相比,所少的是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16. 细胞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取营养物质并转变成自身的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
A.分裂 B.分化 C.生长 D.分生
17. 小红买回一箱苹果,妈妈把表面有磕伤的选出来,因为磕伤的苹果不易储藏,其主要原因是
A.保护组织破坏了,保护功能下降 B.营养组织受损,储藏的营养物质流失
C.输导组织受损,营养无法运输 D.分生组织破坏,无法产生新细胞
18. 下列织物结构属于器官的是
19.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生物体内存在不同结构是由于细胞___________的结果
A.生长 B.分裂 C.分化 D.癌变
20. 我们常见的自然现象是水往低处流,而植物体内的水则往高处移动,水则往高处移动的动力来自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吸收作用 D.蒸腾作用
21. 将一棵绿色植物用透明的塑料袋罩起来,扎紧袋口,放在阳光下(如图
所示)。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塑料袋内壁出现小的液滴。分析此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A.植物在阳光下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B.滴液由土壤中的水蒸发后液化而成
C.滴液由植物放出的二氧化碳液化而成
D.滴液由植物蒸腾作用散失的水蒸气液化而成
22. 地球上的生物共有一个家,这个家是
A.大气圈 B.水圈 C.岩石圈 D.生物圈
23. 关于蒸腾作用对自然界的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提高空气湿度,增加了降雨量 B.降低了植物体的温度
C.调节了气候 D.维持了大气中气体的相对稳定
24. 滨州市新城区环境优美,种植了大量的绿色植物。在移栽过程中,林园工人截取了大部分枝叶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阻止新陈代谢 B.降低蒸腾作用 C.阻止呼吸作用 D.阻止光合作用
25. 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物圈仅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组成 B.生物圈包括地球的全部,即使地球内部也有生物C.生物圈是指生物能到达的范围,包括月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生物及其生存空间的总称
26. 谚语中“春兰秋菊”“南橘北枳”之说,导致上述差异的生态因素是
A.光照和温度 B.温度和水分 C.水分和光照 D.土壤和温度
27. 下列关于植物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带是藻类植物,因细胞中没有叶绿素,所以呈褐色
B.藻类植物没有输导组织,因此适应陆生能力不强
C. 银杏是裸子植物,其果实是“银杏”,又叫白果
D.被子植物种类最多,分布极广,如潍县萝卜,诸城板栗
28. 各种动植物都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对环境的适应。野鸭趾间有蹼是对_____的适应
A.沙漠 B.水中 C.陆地 D.空中
29. 讨论生物的基本特征时,有人列举了以下事实,你认为正确的是
A.人由细胞构成 B.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生物都有消化系统 D.生物都能生长繁殖
30.大气中90%的氧气是由______植物提供的
A.绿色植物 B.藻类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
二.非选择题
31.下面是两种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右图植物细胞最外层[A]是
_____________,[c]是_______________,它能够进行_________________制造有机物。
(3) 动植物细胞的[D]______________中储存着遗传信息,[B]_____________控制着物质的进出。
32.右图是研究植物散失水分的四个试验装置,将A、B、C、D四个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两个小时。请分析回答:
(1)A、B两个装置中,,能证明塑料袋上的水珠是由植物体散发的是__________装置。
(2)C、D两个装置中,塑料袋上的水珠较多的是_____装置。通过这两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植物蒸腾作用散失大量水分,因此大面积植树造林可以____________(填“提高”或“降低”)大气的湿度。
33.分析下面的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1把大小相同的两块鲜肉分别放在完全相同的甲、乙两个广口瓶中(如图),其中甲广口瓶不封口,乙用布封口。○2数日后,甲乙两个广口瓶中肉质腐烂,并在甲瓶内发现了蛆(苍蝇的幼体),用布封口的乙瓶则没有。
(1)甲乙两瓶中肉质腐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对甲瓶腐肉上出现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该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下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横切面,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1][2]属________________组织,[4][5]属于_______________组织;[4]是__________组织[5]是________________组织[6]是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1)[3]是_________,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由________组成,这种细胞区别与其他细胞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它开闭的一种物质是____.
(3)由图可知叶的上表面比叶的下表面颜色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请回答显微镜操作的有关问题:
(1)左图是显微镜目镜物镜及观察到清晰物象是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使用上述物镜和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时,,为了使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其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__________目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应该是_______。
(2)右图为观察到的两个视野,,其中甲为主要观察对象当由视野○1变为视野○2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右图为A、B两位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效果图:你认为____同学的观察效果好。另一位同学效果欠佳是因为装片中有__________,要想不出现这位同学视野中不正常的现象,盖盖玻片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下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分化的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1表示细胞_______________的过程,判断的依据是因为○1过程中只有细胞___________的增多。
(2)图中○2表示细胞的_____________过程。○2过程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________。
37.为探究某物质对草履虫是有利还是有害,李明同学在2片载玻片上都滴有两滴相同的草履虫培养液(如下图所示),用放大镜观察培养液中的草履虫,用滴管在1、2号载玻片的两个滴液之间轻轻的划一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滴管在1、2好在薄片之间轻轻划一下,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镊子夹一点该物质,放在2号载玻片右侧滴液的边缘,迅速观察两滴液中的草履虫的变化,(1号载玻片起对照作用),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及相应的结论是:(以下三空填“有害”“有利”“既不有利也不有害”)
○1若左侧滴液中草履虫都向右侧运动,则该物质对草履虫是____________刺激。
○2若右侧滴液中的草履虫向左侧运动,则该物质对草履虫是____________刺激。
○3若左右两侧草履虫运动趋势不明显,则该物质对草履虫是____________刺激。
B. 如图为某小组研究植物散失水分的四个实验装置,将A、B、C、D四个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2个小时.请分析
(1)A、B两个装置,A中的塑料袋绑在了茎的基部,验证的是植物的蒸腾作用;而B中的塑料袋绑在了花盆上,塑料袋壁上的水珠不但有植物蒸腾的,还有花盆中土壤蒸腾的,故而B不合理.C和D比较.叶片的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进行的,C中的叶片多,蒸腾作用旺盛,因而塑料袋上的水珠多.
(2)植物的茎的树皮中有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木质部中有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故答案为:(1)B;C;气孔;(2)自下而上.
C.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请据图分析回答(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
(1)实验前应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版走耗尽;光照权几小时后,从甲装置和乙装置中各取一片叶,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乙装置的叶片,因为乙装置中含有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因此乙装置中的绿色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而甲装置中的二氧化碳被小烧杯里的氢氧化钠吸收了,由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甲装置中的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比较甲、乙装置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在黑暗环境中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若要使乙装置中的清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则应将乙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中,目的就是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而影响实验现象的产生. (3)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实验过程中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会凝结在玻璃罩内壁上. 故答案为:(1)乙;二氧化碳 (2)黑暗;光合作用 (3)蒸腾作用;气孔 |
D. 图一表示小明同学探究水分散失主要途径的实验设计,他将四个生长状况相同、叶片数量相同的枝条分别浸泡在
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活的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散失到植物体外的大气中的过程. (1)水的表面加上一层油,使水分与空气的无法接触,可以减少减少水分的蒸发,排除了水蒸发到空气中的可能性. (2)本实验是利用了凡士林作为密封剂,用来封住气孔,使叶内的水分无法有气孔散失. (3)从图二中的I可以看出质量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据此判断可能是图一中的C和D.C试管内的枝条气孔被凡士林封闭后,气体(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的窗口和水分散失的门户都被关闭.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程呼吸作用无法通过叶片进行.因此和开始一样没有发生什么变化.D没有叶片,无法进行蒸腾作用,因此水分也没有散失.(2)线段Ⅱ代表的应该是试管B,叶片的下表面涂上凡士林,下表皮气孔封闭,不能进行蒸腾作用,上表皮气孔未封闭仍能进行蒸腾作用,由于下表皮比上表皮的气孔多,因此散失水分相对少一些.(3)曲线Ⅲ代表A装置的变化,因为叶片未作处理蒸腾作用旺盛,散失的水分较多,因此质量下降较快. 故答案为:(1)防止水分的自然蒸发而影响实验结果. (2)本实验是利用了凡士林作为密封剂,用来封住气孔. (3)线段I表示试管的总重量没有改变,可能是试管C和D的情况.根据实验处理来分析,C中的叶片上、下表面都涂上了凡士林,即气孔都被封住了,则该试管中的枝条几乎没有进行蒸腾作用,水分没有减少,所以重量几乎不会改变.而试管D的情况是根本就没有了叶片,切口处也涂了凡士林.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所以D中也几乎没有因为蒸腾而失水.线段Ⅱ代表的应该是试管B的情况.因为实验设计中,B管中的枝条只在下表皮涂了凡士林,则蒸腾作用会受到部分影响.从图二中可看出线段Ⅱ表示试管总重量随时间延长而减小,但减小幅度不是最大,这正好符合试管B的处理情况.线段Ⅲ表示的应该是试管A.图二中,这一条线段表示总重量减少得最多,而试管A的情况是没有对叶片涂凡士林,所以A中的枝条因蒸腾作用而失去的水分最多. |
E. 如图是研究植物水分散失的四个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A、B两个装置中,塑料袋内水珠较多
(1)A和B比较.叶片的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进行的,A中的叶片多,蒸腾作用旺盛,因而塑料袋上的水珠多.
(2)C、D两个装置,C中的塑料袋绑在了茎的基部,验证的是植物的蒸腾作用;而D中的塑料袋绑在了花盆上,塑料袋壁上的水珠不但有植物蒸腾的,还有花盆中土壤蒸发的,因此C实验能更准确地测定植物体散失的水分.
故答案为:(1)A;A中的叶片多,蒸腾作用旺盛,因而塑料袋上的水珠多;(2)C.
F. 如图是研究植物散失水分的四个实验装置,将A、B、C、D实验装置在阳光下照射2小时。请分析回答: (1)A
(1)A(2)C(3)叶(4)提高
G. 如图是研究植物散失水分的四个实验装置,将A、B、C、D实验装置在阳光下照射2小时.请分析回答: (1)A
H. 下图是研究植物水分散失的四个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l)在A、B两个装置中,塑料袋内水珠较多的是_A__,其原因是_A装置内的植株有叶片,蒸腾作用较强。 I. 小刚是个爱动脑筋、爱思考的学生,课余时间喜欢做一些小实验。下图为小刚利用某植物的枝条所做的实验装置
J. 如图是研究植物散失水分的四个实验装置,将A、B、C、D四个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2小时.请分析回答:(1
(1)A、B两个装置,A中的塑料袋绑在了茎的基部,验证的是植物的蒸腾作用;而B中的塑料袋绑在了花盆上,塑料袋壁上的水珠不但有植物蒸腾的,还有花盆中土壤蒸腾的,故而B不合理. 与下图是研究植物散失水分的四个实验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机械皇冠手表怎么样
浏览:67
配电网高压无功调节装置的设计
浏览:75
自动门马达装置电机
浏览:572
电子实验装置怎么连导线
浏览:611
中学化学水的电解实验装置
浏览:966
dis实验系统主要仪器是什么
浏览:224
加速度与力小实验装置
浏览:276
房屋设备安装有哪些设备
浏览:903
煤气阀门的结构图
浏览:850
阀门管件怎么寻找国外客户
浏览:181
东莞理化仪器升级怎么收费
浏览:759
苏州fag轴承需要多少钱
浏览:23
机械硬盘如何分区比例
浏览:381
晓月小红伞综合工具箱73
浏览:2
循环水自动过滤装置
浏览:576
天水轴承零件是什么
浏览:725
工具箱与
浏览:462
滚齿机自动上下料装置
浏览:467
西安哪里买家具五金件
浏览:444
家冈管道阀门批发价格
浏览:7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