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人教版 高一所有 化学方程式 和离子方程式
高一化学方程式
一、 硅及及其化合物性质
1. 硅与氢氧化钠反应:Si+2NaOH+H2O=Na2SiO3+2H2↑
2. 硅与氢氟酸反应:Si+4HF=SiF4+H2↑
3. 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
4. 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4HF=SiF4↑+2H2O
5. 制造玻璃主要反应:SiO2+CaCO3高温===CaSiO3+CO2↑ SiO2+Na2CO3高温===Na2SiO3+CO2↑
二、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 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 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7. 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 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三、 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 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 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 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 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四、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 物质的量n(mol)= N/N(A)
2. 物质的量n(mol)= m/M
3. 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 V/V(m)
4.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
五、 胶体:
1. 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 胶体性质:
① 丁达尔现象
② 聚沉
③ 电泳
④ 布朗运动
3. 胶体提纯:渗析
六、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 定义: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
2. 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
3.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 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② 拆:将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以化学式形式出现。
下列情况不拆: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等)、氧化物、HCO3-等。
③ 删:将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离子符号删去。
④ 查:检查元素是否守恒、电荷是否守恒。
4. 离子反应、离子共存问题:下列离子不能共存在同一溶液中:
① 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如Ba2+与SO42-;Ag+与Cl-等
② 生成气体或易挥发物质:如H+与CO32-、HCO3-、SO32-、S2-等;OH-与NH4+等。
③ 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弱电解质)
④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MnO4-与I-;H+、NO3-与Fe2+等
七、 氧化还原反应
1. (某元素)降价——得到电子——被还原——作氧化剂——产物为还原产物
2. (某元素)升价——失去电子——被氧化——作还原剂——产物为氧化产物
3.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八、 铁及其化合物性质
1. Fe2+及Fe3+离子的检验:
① Fe2+的检验:(浅绿色溶液)
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而变灰绿色,最后变红褐色。
b) 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溶液显红色。
② Fe3+的检验:(黄色溶液)
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b) 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2. 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铁与盐酸的反应:Fe+2HCl=FeCl2+H2↑
② 铁与硫酸铜反应(湿法炼铜):Fe+CuSO4=FeSO4+Cu
③ 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氯水:(除去氯化铁中的氯化亚铁杂质)3FeCl2+Cl2=2FeCl3
④ 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变质:4Fe(OH)2+O2+2H2O=4Fe(OH)3
⑤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2FeCl3+Fe=3FeCl2
⑥ 铜与氯化铁反应(用氯化铁腐蚀铜电路板):2FeCl3+Cu=2FeCl2+CuCl2
⑦ 少量锌与氯化铁反应:Zn+2FeCl3=2FeCl2+ZnCl2
⑧ 足量锌与氯化铁反应:3Zn+2FeCl3=2Fe+3ZnCl2
九、 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雷雨发庄稼”涉及反应原理:
① N2+O2放电===2NO
② 2NO+O2=2NO2
③ 3NO2+H2O=2HNO3+NO
2. 氨的工业制法:N2+3H2 2NH3
3. 氨的实验室制法:
① 原理: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② 装置:与制O2相同
③ 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④ 检验方法:
a)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验,会变蓝色。
b) 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有大量白烟产生。NH3+HCl=NH4Cl
⑤ 干燥方法:可用碱石灰或氧化钙、氢氧化钠,不能用浓硫酸。
4. 氨与水的反应:NH3+H2O=NH3·H2O NH3·H2O NH4++OH-
5. 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 4NO+6H2O(制取硝酸的第一步)
6.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4HCO3 NH3↑+H2O+CO2↑
7. 铜与浓硝酸反应:Cu+4HNO3=Cu(NO3)2+2NO2↑+2H2O
8. 铜与稀硝酸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
9. 碳与浓硝酸反应:C+4HNO3=CO2↑+4NO2↑+2H2O
10. 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 NH3↑+HCl↑
十、 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铁与硫蒸气反应:Fe+S△==FeS
2. 铜与硫蒸气反应:2Cu+S△==Cu2S
3. 硫与浓硫酸反应:S+2H2SO4(浓)△==3SO2↑+2H2O
4. 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SO2+2H2S=3S↓+2H2O
5. 铜与浓硫酸反应:Cu+2H2SO4△==CuSO4+SO2↑+2H2O
6. 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2SO2+O2 2SO3
7. 二氧化硫与氯水的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
8. 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SO2+2NaOH=Na2SO3+H2O
9. 硫化氢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3O2点燃===2SO2+2H2O
10. 硫化氢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O2点燃===2S+2H2O
十一、 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在空气中点燃镁条:2Mg+O2点燃===2MgO
2. 在氮气中点燃镁条:3Mg+N2点燃===Mg3N2
3. 在二氧化碳中点燃镁条:2Mg+CO2点燃===2MgO+C
4. 在氯气中点燃镁条:Mg+Cl2点燃===MgCl2
5. 海水中提取镁涉及反应:
① 贝壳煅烧制取熟石灰:CaCO3高温===CaO+CO2↑ CaO+H2O=Ca(OH)2
② 产生氢氧化镁沉淀:Mg2++2OH-=Mg(OH)2↓
③ 氢氧化镁转化为氯化镁:Mg(OH)2+2HCl=MgCl2+2H2O
④ 电解熔融氯化镁:MgCl2通电===Mg+Cl2↑
十二、 Cl-、Br-、I-离子鉴别:
1. 分别滴加AgNO3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Cl-;产生浅黄色沉淀的为Br-;产生黄色沉淀的为I-
2. 分别滴加氯水,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下层溶液为无色的是Cl-;下层溶液为橙红色的为Br-;下层溶液为紫红色的为I-。
十三、 常见物质俗名
①苏打、纯碱:Na2CO3;②小苏打:NaHCO3;③熟石灰:Ca(OH)2;④生石灰:CaO;⑤绿矾:FeSO4·7H2O;⑥硫磺: S;⑦大理石、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⑧胆矾:CuSO4·5H2O;⑨石膏:CaSO4·2H2O;⑩明矾:KAl(SO4)2·12H2O
十四、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铝与盐酸的反应:2Al+6HCl=2AlCl3+3H2↑
2. 铝与强碱的反应:2Al+2NaOH+6H2O=2Na[Al(OH)4]+3H2↑
3. 铝在空气中氧化:4Al+3O2==2Al2O3
4. 氧化铝与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5. 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2O3+2NaOH+3H2O=2Na[Al(OH)4]
6. 氢氧化铝与强酸反应:Al(OH)3+3HCl=AlCl3+3H2O
7. 氢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OH)3+NaOH=Na[Al(OH)4]
8. 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沉淀:Al3++3NH3·H2O=Al(OH)3↓+3NH4+
51、氨水受热分解:NH3·H2O △ NH3↑ + H2O
52、氨气与氯化氢反应:NH3 + HCl = NH4Cl
53、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 △ NH3↑ + HCl↑
54、碳酸氢氨受热分解:NH4HCO3 △ NH3↑ + H2O↑ + CO2↑
55、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NO3 + NaOH △ NH3↑ + NaNO3 + H2O
56、氨气的实验室制取:2NH4Cl + Ca(OH)2 △ CaCl2 + 2H2O + 2NH3↑
57、氯气与氢气反应:Cl2 + H2 点燃 2HCl
58、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2SO4 + 2NaOH △ 2NH3↑ + Na2SO4 + 2H2O
59、SO2 + CaO = CaSO3
60、SO2 + 2NaOH = Na2SO3 + H2O
61、SO2 + Ca(OH)2 = CaSO3↓ + H2O
62、SO2 + Cl2 + 2H2O = 2HCl + H2SO4
63、SO2 + 2H2S = 3S + 2H2O
64、NO、NO2的回收:NO2 + NO + 2NaOH = 2NaNO2 + H2O
65、Si + 2F 2 = SiF4
66、Si + 2NaOH + H2O = NaSiO3 +2H2↑
67、硅单质的实验室制法:粗硅的制取:SiO2 + 2C 高温电炉 Si + 2CO (石英沙)(焦碳) (粗硅)
粗硅转变为纯硅:Si(粗) + 2Cl2 △ SiCl4
SiCl4 + 2H2 高温 Si(纯)+ 4HCl
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7、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8、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9、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 + CO2 高温 2CO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 + H2O === H2CO3
12、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13、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 5H2O ==== CuSO4?5H2O
14、钠在氯气中燃烧:2Na + Cl2点燃 2NaCl
分解反应
15、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 MnO2 2H2O+ O2↑
16、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17、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
18、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9、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CaCO3 高温 CaO + CO2↑
置换反应
20、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21、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氢气):Zn + H2SO4 == ZnSO4 + H2↑
22、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 MgCl2 + H2↑
23、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4、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25、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26、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 + C 高温 H2 + CO
27、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其他
28、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29、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30、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3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3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33、二氧化碳通过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Ca(OH)2 + CO2 ==== CaCO3 ↓+ H2O
34、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除去二氧化碳):2NaOH + CO2 ==== Na2CO3 + H2O
35、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36、碳酸钠与浓盐酸反应(泡沫灭火器的原理):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一.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B. 什么是电泳,什么是布朗运动
布朗运动
布朗运动(Brownian motion)又称
Wiener过程,为最早被彻底研究的一个过
程,与Po- isson过程同为应用机率中最重
要的两个过程.
在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Robert
Brown (1773-1858)在显微镜中观察到,悬
浮於溶液中之微小的粒子,呈现一连续而不
规则的运动.当然这种现象不只在液体中才
有,如果我们稍加留意,当阳光射进阴暗的房
间时,从光束中可看到很多飘动的灰尘,这也
是布朗运动所产生的效应.
不过布朗并非第一位提出此现象存在的
人,从17世纪开始,荷兰博物学家Leeu-
venhoek (1632-1723)以及后来的许多科
学家都先后注意到此现象. 但布朗的探讨
引起科学界的重视,因此后来便以布朗运
动称呼此现象.布朗之后科学家相继研究,
并对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提出解释.起初
科学家以为布朗运动的产生是由於粒子本身
是"活的"(alive),但法国数学家及物理学家
Poincar e (1854-1912)以为这违反热力学
第二定律(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
ics).今日我们知道布朗运动之所以产生,乃
是因粒子被其四周的分子连续不断的撞击所
造成的一种运动(在溶液中於正常情况下,一
特定的粒子,每秒约受到1020次的撞击.).
在1905年,爱因斯坦(Einstein)利用
物理中分子动力学(kinetic molecular the-
ory)的原理以数学方式来描述布朗运动.他
起先是要导出布朗运动可能存在,后来才知
道此运动早就被观测到了. 令X(t)表粒子在
时间t於x轴之位置(即只考虑一维的布朗运
动) ,且设X(t0) =x0为在起始时间t0之位
置.若假设移动对时间为齐性(即有定常增
量,stationary increments,则可将t0取为0.
另外,独立增量也假设成立,且以ft(x)表布
朗运动於时间t位置在x之p.d.f.(机率密度函
数).爱因斯坦证明ft(x)满足下述偏微分方
程式:
f
t
=D
2f
x2
, (1)
其中D称为扩散系数,为一大於0之常数.
若我们改变尺度,上式可转换为热力方程式
(heat equation) f/ t=1
2
2f/ x2.不难
证明(1)式之解为
ft(x) =
1
√
4 Dt
e (x x0)2/4Dt.(2)
1
2数学传播十六卷四期尺尺民81年12月
藉由物理上的性质,爱因斯坦证明扩散
系数D= 2RT/Nf,其中R为理想的气体
系数(gas constant),T为绝对温度,N为亚
佛加德罗数(Avogadro number),f为摩
擦系数,此系数与溶液的黏性及粒子之性质
有关. 其后不久,根据爱因斯坦所建立之模
式,Perrin经过一系列之实验,给了一与目前
所接受之亚佛加德罗数差距不超过19%之估
计值.此结果很能支持分子动力学的理论,而
在此之前仍有许多物理学家对这理论抱存疑
态度的.Perrin还指出爱因斯坦的模式描述
出一到处不可微之连续函数.这种函数在此
模式被提出之前,是被大多数的数学家认为
是一种刻意制造而无太多数学价值的函数.
另外,Bachelier以赛局论来研究股票价
格之波动,并在他1900年出版的博士论文中,
提到其模式可应用到物理中的布朗运动. 在
他后来的研究中,他给出一些关於布朗运动
的函数之分布.
在这段研究布朗运动的期间,数学理论
的发展却显得较缓慢,此因要适当地用数学
来描述此模式较困难.在Lebesgue提出关
於测度论的论文之后约20年,Wiener(1923)
对於布朗运动首度给出较简明的数学公式,
他并证明布朗运动的样本路径几乎到处连续.
在1933年,Wiener又与Paley及Zyg-
mund共同证出布朗运动的样本路径几乎到
处不可微.另外Khintchine(1924)发现布
朗运动之叠对数法则(law of the iterated
logarithm).
自1939年起,L evy对布朗运动做出许
多深入而且彻底的结果,可以说在他之后只
剩一些细节方面的推广.后来他又研究多维
布朗运动,并将结果推广到一般的抽象空间,
特别是Hilbert空间.
由於Wiener及L evy之显著的贡
献,布朗运动有时又被称为Wiener过程或
Wiener-L evy过程.
底下我们用一简单的方式来介绍布朗运
动,即将布朗运动视为一随机漫步之极限.
假设溶液中之某粒子平均每△t的时间受到一
次碰撞,每次碰撞后产生一很小的移动,此
移动设为随机且与原来位置独立.为了简便,
只考虑在某一特定方向之移动,且设每次移
动+△x或 △x之机率各为p及q= 1 p.此
粒子之移动可视为在一维中之随机漫步,每
次移动之单位为△x.若装液体之容器很大,
则可假设此粒子之起始位置离容器之边界均
很远.将此粒子之起始位置设为原点,则在时
间t之位置X(t)可表示为
X(t) =△x(I1+ +I[t/△t]) (3)
其中Ii= 1或 1依第i次之位移为+△x或
△x而定,[ ]为高斯函数,又
P(Ii= 1) = 1 P(Ii= 1) =p.
适当地选取上述这些参数,则由中央极限定
理可得X(t)趋近一常态分布.更明确地说,
若令
△x=
△t,
p=
1
2
+
√
△t
2
,
布朗运动简介3
此处 , 为二固定常数且 >0,则当△t→
0时(因此△x→0且p→1
2
),
X(t) t
√
t
d → , (4)
其中 为N(0,1)分布.即证出
(i)X(t)有期望值为 t,变异数为 2t之
常态分布.
又因粒子在不相交时区之移动为相互独立,
故又有
(ii){X(t), t≥0}有独立增量.
由(i)及(ii)立即可知X(s+t)
X(s)有N( s, 2s)之分布.最后由於在任
一时区中之位移只与此时区之长度有关,故
(iii){X(t), t≥0}有定常增量.
此外尚有其它不同的方式来引进布朗运
动.
令X(t)表溶液中某粒子於时间t在某方
向之位置.设{X(t), t≥0}满足下述三个条
件X:
(i)′{X(t), t≥0}有独立增量;
(ii)′{X(t), t≥0}有定常增量;
(iii)′对 >0,
lim
h↓0
P(|X(t+h) X(t)|≥ )/h= 0.
(5)
可以验证前述随机漫步之极限满足此三
个条件,因此(i)′-(iii)′是一种较弱的假设.
底下我们解释这些条件的意义.
首先条件(i)′与下叙述等价:
X(t+h) X(t)与{X(u), u≤t}独
立, h >0, t >0.
因此条件(i)′表粒子在时区[t, t+h]之位
移,与在这之前,即时间0至t之位置皆独立.
当然这只是一个粗略的假设.从物理上来看,
比较正确的说法是,在时区[t, t+h]因分子的
撞击,而传给粒子的动力,与在时间t之前的
运动无关.此假设只有当由在时区[t, t+h]之
起始速度所造成之位移,与在时区[t, t+h]之
动力所产生之位移相比很小才有效.由建立
模式的观点,这是三个条件中最差的一个,不
过我们还是接受此假设.
条件(ii)′则算是相当合理的假设.它表
示此粒子的移动,对时间而言为齐性,即在任
一时区之位移的分布,只与此时区之长度有
关,而与此时区在何处无关.只要粒子所在之
容器很大,便可做此假设.
再看条件(iii)′,我们觉得每一粒子移动
的样本路径应该都是连续的,而不会有突然
的跳升或降落.现将时区[0, s]分成n等份,每
份长度为h=s/n.若此粒子之移动为连续,
则当h→0(即n→∞)时,在某种意义下,
g(h) = sup
1≤i≤n
|X(ih) X((i 1)h)|(6)
须趋近至0.至少我们希望对 >0,
lim
h↓0
P(g(h)≥ ) = 0.(7)
由条件(i)′,随机变数Yi=|X(ih) X((i
1)h)|,i= 1, . . . , n,为相互独立.又由条件
(ii)′,Y1, . . . , Yn有相同分布.故
P(g(h)≥ ) = 1 P( sup
1≤i≤n
Yi< )
= 1 P(Y1< )n
= 1 (1 P(Y1≥ ))n.(8)
可看出上式趋近至0若且唯若nP(Y1≥
)→0,即
sP(|X(h) X(0)|≥ )/h→0.(9)
4数学传播十六卷四期尺尺民81年12月
由於s 0及n≥1,令h=
t/n,Yi=X(ih) X((i 1)h).则X(t) =
n
i=1Yi,其中Y1, . . . , Yn为i.i.d.之r.v.'s.
令Mn= max1≤i≤nYi,则如前,利用条件
(iii)′,仍有Mn
P →0.由Breiman (1968)
Proposition 9.6 (见下注)可得X(t)有常态
分布.
其次证明存在常数 及 ,使得E(X(t))
= t,V ar(X(t)) = 2t. 令k1(t) =
E(X(t)) ,k2(t) =V ar(X(t)).则利用条
件(i)′及(ii)′便得
k1(t+ ) =E(X(t+ ))
=E(X(t+ ) X( )) +E(X( ))
=k1(t) +k1( ), (10)
及
k2(t+ )
=E(X(t+ ) k1(t+ ))2(11)
=E(X(t+ ) X( ) k1(t)+X( ) k1( ))2
=k2(t) +k2( ).
又由条件(iii)′知 →0时,X(t+ )d →
X(t),由於已证出对 t >0,X(t)有常态分
布,因此 →0时,
E(X(t+ ))→E(X(t)),
V ar(X(t+ ))→V ar(X(t)).
故k1(t)及k2(t)皆为连续函数.即得证(见
Young (1958))此二函数皆为线性函数.
注:令Sn=X(n)
1+ +X(n)
n,
其中X(n)
1, . . . , X(n)
n为i.i.d.之r.v.'s.
若Sn
d →X,则max{X(n)
1, . . . , X(n)
n}d →
0若且唯若X有常态分布.
经过上述讨论,底下我们正式给布朗运
动之定义.
定义1:一随机过程{X(t), t≥0}称为
布朗运动若其满足:
(i)X(0) = 0且X(t)在t= 0连续;
(ii){X(t), t≥0}有定常及独立增量;
(iii)对 t >0,X(t)有N( t, 2t)之分
布,其中 , 为二常数.
上述二常数 及 2分别称为布朗运动之
偏差(drift)及扩散系数(diusion coe-
cient).若 = 0且 2= 1,则此过程称为
标准(standard)布朗运动.由於若令 X(t) =
(X(t) t)/ ,则过程{ X(t), t≥0}为一
标准布朗运动,即可将一任意之布朗运动转
换为一标准布朗运动,故我们通常只须考虑
标准布朗运动.
以随机漫步之极限来解释布朗运动,使
我们联想到(几乎所有)此过程之样本路
布朗运动简介5
径应该是一t之连续函数.另外,由於为随
机漫步之极限,每一样本路径永远是很尖的
(pointy)或说是很纠结的(kinky)而到处不
平滑(smoo- th),因此X(t)应该(几乎)到
处不可微.事实上此二猜测都是对的.
由於{X(t), t≥0}具有独立增量的性
质,因此亦为一Markov过程.又因X(t)有
常态分布,期望值为0,变异数为t,其p.d.f.
为
ft(x) =
1
√
2 t
e x2/2t.(12)
再利用定常及独立增量,对任意n >1及0<
t1< t2< . . . < tn,可得到
X(t1), . . . , X(tn)之联合p.d.f.如下.
f(x1, x2, . . . , xn)
=ft1(x1)ft2 t1(x2 x1)
ftn tn-1(xn xn 1).(13)
有了(13)基本上我们可算出任何想要之机
率. 例如,若要求在给定X(t) =a之下
,X(s)之条件分布,0< s < t,则
fs|t(x|a) =
fs(x)ft s(a x)
ft(a)
=
√
t
2 s(t s)
exp{
x2
2s
(a x)2
2(t s)
+
a2
2t
}
=Cexp{
t(x as/t)2
2s(t s)
}.(14)
因此对0< s < t,给定X(t) =a,X(s)亦有
常态分布,期望值及变异数分别为
E(X(s)|X(t) =a) =as/t, (15)
V ar(X(s)|X(t) =a) =s(t s)/t.(16)
由(16)得知给定X(t) =a,X(s)之条
件变异数与a无关.若令s/t= , 0<
1及0< t1<
< tn,X(t1), . . . , X(tn)有n变量之常态
分布,则{X(t),t≥0}称为高斯过程.
由於多变量常态分布可由边际期望值及
共变异数的值所决定,因此标准布朗运动也
可定义为一高斯过程,期望值为E(X(t)) =
0,且对 s≤t
Cov(X(s), X(t))
=Cov(X(s), X(s))
+Cov(X(s), X(t) X(s))
=s,
其中最后一等式用到V ar(X(s)) =s及独立
增量的性质.
定理2:一高斯过程{X(t), t≥0}为
标准布朗运动,若且唯若E(X(t)) = 0且
Cov(X(s),X(t)) = min{s, t}, s, t≥0.
系理1:若{X(t), t≥0}为
偏差为 ,扩散系数为 2之布朗运动,
则Cov(X(s), X(t)) = 2min{s, t}.
6数学传播十六卷四期尺尺民81年12月
参考文献
布朗运动发展至今,此过程及它的各种推
广,在许多领域诸如经济学,交换理论(commu-
nication theory),生物学,管理科学,数理统计
及量子力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Karlin and Taylor (1975) Chapter 7
对布朗运动做了很详尽的介绍,本文很多题材取
自该处.Karlin and Taylor (1980) Chap-
ter 15也有许多关於布朗运动之例子及应用.
L evy(1954)一书中有关布朗运动的章节不论在
观念及结果方面都非常丰富.It^o and McKean
(1965)及Freedman (1971)是两本较深但也
很重要的书.李育嘉(民国74年)及谢南瑞(民
国81年)也是两篇值得参考的相关著作.
电泳现象
处于物质表面的那些原子、分子或离子跟处于物质内部的原子、分子或离子不一样。处于物质表面的原子、分子或离子只受到旁侧和底下其他粒子的吸引。因此物质表面的粒子有剩余的吸附力,使物质的表面产生了吸附作用。当物质细分到胶粒大小时,暴露在周围介质中的表面积十分巨大。所以在胶体分散系中,胶粒往往能从介质中吸附离子,使分散的胶粒带上电荷。
不同的胶粒其表面的组成情况不同。它们有的能吸附正电荷,有的能吸附负电荷。因此有的胶粒带正电荷,如氢氧化铝胶体。有的胶粒带负电荷,如三硫化二砷(As2S3)胶体等。如果在胶体中通以直流电,它们或者向阳极迁移,或者向阴极迁移。这就是所谓的电泳现象。
同种胶粒带有同种电荷,减少了胶粒发生碰撞的可能性,从而阻止了胶粒相互结合变成更大的颗粒以沉淀析出。如果在这类胶体中加入电解质,电解质电离产生的离子会中和胶粒所带的电荷,使胶粒凝聚而沉淀。河流中的粘土胶粒由于吸附了氢氧根离子而带负电荷。当河水流到含盐的海水里时,带负电荷的粘土胶粒被海水中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及镁离子中和,使粘土沉淀下来,最终在河口形成了三角洲。
在高炉的烟中,炭黑和灰尘常呈胶粒状,并带有电荷。如果用图2所示的装置,在烟囱上安装一个高压电极,可以吸收带负电荷的胶粒,并沉积下来。这样不仅可以从中回收到贵重的产品,还可以减少空气的污染。
C. 使用暴风影音时出现的问题
密板式过滤系统
该系统主要应用于黑色和有色金属加工中板带、箔轧制工艺油的精密过滤。过滤的全过程采用在线进行,微机自动控制,不仅过滤精度高,而且可以达到提高生产率和节约的目的。
主要技术性能:
过滤精度:0.5μm;
过滤流量:600~10000L/min;
过滤介质:以煤油或轻质油为基础油的轧制工艺油。
乳化液精密过滤系统
该系统用于黑色及有色金属加工中,对乳化液的精、粗过滤。过滤后的乳化液可重复使用。这样即可保证加工精度,又可以节约乳化液。
对乳化液过滤精度大于15μm时,一般可以不加助滤剂,直接选用重力式或真空式平床过滤器。对于对过滤精度要求高,或滤液中杂油含量较多的,可与气浮除油装置配合使用,其过滤精度可达15μm。 气浮法除油装置是国际上较新采用的水处理技术。
其原理是在压力下,使空气溶解于水(乳液)中,然后在骤然减压的情况下,将溶解的空气释放出来,形成大量30~50μm直径的微小气泡。这些小气泡同乳液中的油滴悬浮物吸附在一起,则增大了悬浮物颗粒的直径,使其迅速飘浮于水(乳液)面上,达到分离净化的目的。
重力式平床过滤器又称正压式平床过滤器,可提供650~20000L/min,17个规格的产品。该过滤器本体由活动的上箱体与固定的下箱体组成。上箱体与两个油缸连接,可垂直升降。工作时由油缸或气缸夹紧。上箱体与下箱体之间夹有滤纸和金属网带。金属网带有支承和输送滤纸的作用。过滤器分上下腔,接合处装橡胶密封件,污乳液在一定压力下经管道进入上箱体,过滤后得到净化。当滤纸使用一段时间后,乳液的通过能力将降低,内压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系统将自动切断乳液的输入,通过压缩空气,将上箱体中乳液驱除。液压缸将上箱体升起,过滤网带作水平移动,输入新滤纸。然后,上箱体压下闭合,开始下一次过滤周期。整个循环过程都是微机自动控制的。
制造溶气水选取泵前插管吸入法,可节省压缩空气的动力消耗,气浮时间为12分钟,溶气缸中溶气停留时间为3分钟。气浮油箱设有刮油装置,在悬浮物浮上后能及时去除。
轧机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系统
我院是国家颁发“自动报警、自动灭火设计许可证”单位,专门从事有色、黑色金属轧机自动灭火工程的设计。自1984年以来,我院自行研制的固定式自动灭火系统已装备了国外引进及国内制造的有色和黑色金属轧机数十台。运行实践证明该装置及工程技术水平已达到目前国外先进水平。
该灭火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具有三种控制功能:自动、半自动、手动。灭火剂可采用CO2、1211、1301、蒸气、高倍数泡沫等。
该灭火系统可实现被保护的不同区域内配置的灭火剂在灭火时互相借用,使每个保护区都可实现一次、二次,甚至三次灭火。这样,不仅使轧机安全生产有了保证,而且可不必重复设置灭火剂及备用贮瓶,减少了设备投资。
我院能承接的灭火工程项目: 灭火工程项目 应保护部位(由用户根据需要确定) 可使用灭火剂种类(根据需要选1~2种) 自动化程度(由用户根据需要确定)
铝板轧机 主轧机
冷却润滑站
过滤器
液压站
主电室
计算机 CO2
1211
131 全自动:自动监测火情、自动报警、自动灭火;半自动:人工监测火情、电动报警电动灭火;手动:人工监测火情、手动灭火。
铝箔轧机 与上同 与上同 与上同
轧钢机 润滑站
电缆沟
电缆隧道
换辊沟
主电室
计算机
油 槽 CO2
蒸汽
1211
1301
高倍数泡沫 与上同
轧机油雾净化装置
该装置主要用于有色及黑色金属轧制过程中工艺润滑油的烟雾处理,可减少轧制油烟雾对环境的污染,回收一定量的轧制油,并可减少发生火灾的因素及由此造成的停工损失。
该装置以碰撞气滤为原理,主要包括惯性碰撞、截留、布朗运动、气体吸收、静电引力和重力沉降等过程。经处理后排放的烟雾可达到环保要求,排放浓度可控制在15~50mg/m3,如用户有特殊要求也可控制到5mg/m3。
主要规格和参数: 处理风量
(立米/
小时) 全压
(毫米水柱) 外形尺寸(米)
电机功率(千瓦)
长 宽 高
30000
45000
58000
84000
108000
132000 250
250
250
190
170
180 9
9
10
10
10 2.5
2.8
3.2
3.7
4.0 10
10
10
10
10 37
55
55
75
75
95
轧辊轴承拆装及清洗设备
该成套装置是用于轧机轧辊轴承的拆装和轧辊轴承及轴承座清洗的专用设备。该成套装置由三部分组成:轧辊轴承座拆装设备,轧辊轴承座清洗设备和轧辊轴承清洗设备。
轧辊轴承座的拆装设备:
该设备利用气垫效应将台车浮起,再由气缸轻轻拖动,使轴承座从两端同时自动拆装。
轧辊轴承座清洗设备:
该设备对从轧辊上拆下的轴承座由台车牵引机构拖至清洗室。在清洗室内由回转喷嘴将压力油喷向轴承座,进行自动清洗。清洗后用压缩空气对轴承座吹喷,除掉存留的清洗油及污物。洗过的洗油经处理后循环使用。清洗室内油雾由风机抽出,经处理后排放。清洗室容积:3500×3500×4150mm(长×宽×高)
主要技术参数:
适用于拆装之轧辊最大重量:9520kg。
适用于拆装之轧辊辊经范围:φ640~φ800mm。
适用于拆装之轧辊最大辊长:3810mm。
轧辊轴承清洗设备:
该设备的工作情况与轧辊轴承座清洗设备基本相同,只是在清洗过程中有粗洗和精洗两个程序,在清洗过程中不但轴承整体旋转,而且滚动体亦可转动,从而保证了轴承的彻底清洁。
最大清洗轴承外径:φ760mm。
本装置可以成套使用,也可单独使用,其规格可根据用户要求进行调整。
D. 水焊机的历史
以氢气为燃料最早应用于一战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使用氢气用于齐伯林飞艇。
1944年9月8号,德国使用氢作V-2火箭发动机的液体燃料推进剂空袭伦敦,从此拉开了以氢气作为燃料的军工时代的新序幕。
一般人都普遍认为,氢氧混合在一起就会爆炸,因此谈氢色变,在工厂里面都不敢使用氢气。直到1962年,澳大利亚YULL BROWN (布朗)教授制作了第一台布朗发生器(即氢氧混合气按2:1比例由水电解生成的氢氧发生器),由于布朗教授采用的是即产即用的技术,即用多少产多少,并不贮存,并且采用水能灭火的原理制作的湿式阻火器,解决了安全问题。由于Yull Brown 亲身示范这种布朗发生器的安全性,从而让人改变氢氧按二比一混合即会爆炸的恐荒心理。后来的无数实验证明,氢氧混合气只有在高压贮存条件下遇明火或静电并且在火焰枪喷嘴设计不合理而导致供气速度跟不上燃烧速度时才会回火,一般情况下都是安全的。YULL BROWN教授的布朗气发生器就是水焊机的雏形。
澳大利亚YULL BROWN教授的这一专利技术在澳大利亚本土并没有被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反,他被中国兵器工业研究院52研究所高薪聘请,生产的布朗发生器由北方电气出口到欧美国家。因此,中国是最早生产水焊机的国家。早期的水焊机构造复杂,生产成本非常高,因此,销售并不好。后来经过无数人的改进,于1990年推出的一款双桶式低压大电流水焊机(又称水氧焊机)真正解决了水焊机的制作成本问题,首次在首饰行业推广取得成功。继而在广告行业的压克力有机玻璃抛光领域再次获得成功。
后来水焊机发展成为多种规格,多种版本,分别在铜焊、碳钢切割、石英玻璃加工、水针剂拉丝封口等多领域应用成功。目前,中国巳成为世界上水焊机的主要生产基地,在价格、品质上与其他国家相比,占有绝对的优势。
设备图片:
E. 百人队长主战坦克的其他版本
澳大利亚陆军是百人队长坦克在海外的第一个用户,他们在1949年就完成了订购工作。但是在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澳大利亚订购的百人队长坦克被转交给了第8国王皇家爱尔兰轻骑兵团(8th King's Royal Regiment, Irish Hussars)。该团本是预备役部队,装备百人队长坦克后重新进入一线部队服役,并作为英联邦远征部队的一部分参加了联合国军在朝鲜战场的作战。
直到1952年2月,第一批交付给澳大利亚陆军的百人队长MK3型坦克才运抵澳大利亚悉尼港,随后通过铁路运到维多利亚州Puckapanyal,装备了第1装甲团(1st Armoured Regiment)。坦克运到后在Puckapunyal附近的坦克测试场进行了严格的测试,澳军尤其关注了其悬挂系统,结果证明百人队长MK3坦克完全符合其性能要求。
澳大利亚陆军装备的百人队长是MK3型,这些坦克都装备了20磅炮和7.92毫米Besa机枪(该型机枪后来被美制7.62毫米勃郎宁机枪取代)。最后,澳大利亚陆军在共采购了143辆百人队长坦克(陆军正式编号为:ARN-169000到ARN-169138和ARN-115541到ARN-115544)。包括60辆百人队长Mk3中型坦克(1949年定货,1951年中和1952年5月交付)。这批坦克在1957年到1961年均被升级为Mk5型(ARN-169000到ARN-169059);51辆百人队长MK5中型坦克(1954年底定货,1955-1956年交付,ARN-169060到ARN-169110);4辆装甲抢救车Mk2( 1954年底定货,1955-1956年交付,ARN-169111到ARN-169114);6辆百人队长Mk5中型坦克(1956-1957年交付,ARN 169115-169120);4辆MK5型架桥车(60年代初交付,第1辆架桥车在1961年9月到达 ARN-115541到ARN-115544);8辆百人队长Mk5型和Mk5/1中型坦克(1968年从新西兰购买)。一小部分新西兰的坦克车体被用来替换澳军在战斗中被地雷炸坏的坦克,至少有一辆(ARN-169017)是在更换了新西兰的车体后又重返越南;15辆百人队长Mk5/1中型坦克(1972年从英国在香港的军火仓库中买来,编号为ARN-169124到ARN-169138)。
百人队长架桥坦克原型车在1956年研制成功,但直到1961年才进入量产阶段。1965年,澳大利亚陆军购买了4辆架桥坦克。这4辆架桥坦克以百人队长MK5为底盘,改进为MK7标准。加装了1个100加仑燃料箱。6型坦克桥由铝合金制成,可承重80吨,桥长超过13.5米。其中2辆架桥坦克参加了越南的战争。
实战
因为60年代越战的爆发,澳大利亚也被要求承担一定的作战义务,澳军装备的大量百人队长坦克在1967年开始进行现代化改装(改装地点在维多利亚州Bandiana的3rd Base Workshops)。改装项目包括在倾斜装甲上安装了附加装甲,12.76毫米测距机枪,并为车长、炮长和驾驶员配备了红外夜视系统。改装后的坦克装备了澳大利亚第1特遣队(部署在越南Phouc Tuy省)。1967年10月28日,澳大利亚政府宣布向越南派遣一个坦克连,作为增援计划的一部分。派遣部队包括第1装甲团C连(18辆百人队长Mk5/1中型坦克、2辆工程坦克、2辆架桥车)、第1独立装甲修理车间(2辆百人队长Mk2型装甲抢救车)、Detachment, 1st Armoured Forward Delivery Troop(6辆百人队长Mk5/1中型坦克)。该坦克连从1968年1月29日起在越南服役,直到1971年9月30日。1968年,皇家澳大利亚电气机械工程兵单位被派往越南支援百人队长坦克部队的作战,该单位装备了架桥坦克和工程坦克。到1971年,第1装甲团的所有3个连都已经部署到了越南,其中C连还在越南呆了两个轮换期。第1装甲团与先期到达越南的皇家澳大利亚团(Royal Australian Regiment)第5和第7营进行了大量步坦协调训练。
尽管许多军事观察家和资深陆军军官都对百人队长在东南亚的稻田水网地带的作战效率表示怀疑,但百人队长的表现仍然令人满意。它们在许多场合都证明了自己的价值。第1装甲团的几个连队表现可圈可点。他们参加了多次著名的战役,特别是在防守Coral和Balmoral的Fire Support Bases时,在1968年北越军队发起的春节攻势期间,它们参加了Binh Ba周围的战斗并参与了Phouc Tuy省境内的大量进攻作战。共有57辆百人队长中型坦克、4辆装甲抢救车和3辆架桥车在越南服役。2名百人队长坦克的乘员在战斗中阵亡。迈克尔·汉纳福德驾驶ARN-169017号车在1968年12月的战斗行动中触雷,崩裂的底板碎片造成了汉纳福德的致命伤。1969年5月,詹姆斯·科尔驾驶ARN-169005号车触雷,威力强大的反坦克雷将整个底板从驾驶舱内掀了出去,科尔当场死亡。
一部分在越南战场受损的坦克运回澳大利亚后在Puckapanyal装甲兵中心改装成驾驶员训练车——去掉炮塔,装上一个巨大的驾驶室。1974年-1977年,这些改装车辆被用来训练澳大利亚陆军的驾驶员。
退役
百人队长坦克从1977年开始逐步退出现役,取代它们的是德制豹-1坦克。收藏在澳大利亚博物馆的百人队长坦克保存了全部战斗装备,在特定时候还向公众开放内部参观。 百人队长在其超过60年的服役生涯中经历了多次局部战争,但它最出色的战绩不是由英国人创造的,而是在以色列国防军中创下。以色列不仅是装备百人队长坦克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对百人队长坦克改进最多,潜力挖掘的最彻底的国家。讲述百人队长的历史,无论如何都绕不开以色列版百人队长这一节。
背景
20世纪50年代初,M-4谢尔曼系列和法制AMX-13坦克是以色列国防军装甲部队的主战装备,同时代阿拉伯国家的T-54/55坦克在性能上毫无疑问处于领先地位。以色列国防部高官经常抱怨:没有一个国家愿意把他们的新型坦克卖给他们,他们只能使用过时的垃圾。这些国家允许以色列购买包括喷气式战斗机在内的新式武器,但就是不卖给他们新型坦克。进入60年代,阿拉伯国家从前苏联获得了T-62主战坦克,这是那个时代最现代化的坦克,装备大威力的115毫米坦克炮。以色列人面临的形势立即严峻起来,靠改造四、五十年代的老坦克已无法与阿拉伯国家在战场上对抗。由于百人队长坦克在朝鲜战争和苏伊士运河地区的战斗中表现出色,因此,以色列人盯上了这种结实可靠的坦克。
英国政府在1956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后同意向以色列出售武器,急需重装备的以色列将百人队长坦克列入采购优先顺序排位表的首位。第1批安装了20磅炮的百人队长MK3型坦克于1959年运抵以色列。第二批百人队长则是英、以之间1966年酋长坦克合作计划的交易筹码。1966年,英国政府启动了装有120毫米火炮的新型酋长坦克研制计划,但英国紧张的国防预算使他们缺乏足够的资金来完成此项目。为此,英国政府同意向以色列出售百人队长坦克以筹集资金,作为交换,以色列得以参与酋长坦克的最后阶段发展,并拥有购买酋长坦克的优先权(英国方面甚至允诺帮助以色列建立酋长坦克的生产线)。如果这个计划成功,以色列就可获得堪与T-62坦克抗衡的武器。阿拉伯国家当然不允许这种不利情况出现,他们用将外汇储备从英国的银行提走等经济制裁措施来威胁英国。1969年11月,英国被迫终止了与以色列在酋长坦克上的合作。此时,该合作计划已经进行了3年多时间,以色列在酋长坦克的最后研制阶段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和资金。但结果却只得到了2辆酋长坦克原型车和三百多辆百人队长MK3/5坦克。或许是这个教训过于深刻,从此以后,以色列装甲部队中就再也没有出现过英国坦克的身影,百人队长坦克成为英国坦克在以色列国防军中后无来者的绝唱。
服役
第1批百人队长MK3坦克于1959年开始在以色列装甲部队服役,当时已经装备了M-1/M-50超级谢尔曼和M-51以色列谢尔曼坦克的以装甲兵并不太满意百人队长的性能。主要意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是百人队长坦克的机械和电气系统比谢尔曼系列坦克复杂得多,处于草创时期的以装甲兵后勤维护部队对付起来有点吃力,加上基层坦克兵们要从美制设备转而适应英制设备,在习惯上也存在问题;第二个方面则针对百人队长的痼疾——战术机动性,英制流星汽油机功率有限,油耗高,坦克的燃料携带量也不足,因此百人队长坦克的速度和作战行程受到很大限制;最后,由于百人队长是针对欧洲平原的季风海洋性气候条件设计的,高温多沙的沙漠作战环境对冷却系统和空气滤清器的要求则要高的多。因此,刚刚到达以色列的百人队长坦克发动机冷却系统以及空气滤清器故障频频。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不满意,但以色列装甲兵当时要解决的首先是有无的问题,他们还没有富裕到可以把百人队长扔到一边不管的程度。
1963年,在英国的帮助下,以色列给第一批百人队长MK3型换装了105毫米L-7线膛炮,装在车长指挥塔上的7.62毫米机枪被美制12.7毫米机枪代替,无线电设备也换成了美制。1966年以后到达的百人队长MK5型也做了同样改装。改装后的百人队长被统称为——肖特坦克。1967年6月5日六日战争爆发时,以色列陆军作好战斗准备的全部385辆百人队长坦克中就有293辆是经过改进的肖特坦克。换装了105毫米火炮的肖特坦克成为以色列陆军装甲部队的主力,主要装备南部军区:塔尔师第7装甲旅第82坦克营(33辆);约菲师沙得里装甲旅和塞拉装甲旅(共4个坦克营)以及沙龙师兹珀里装甲旅(1个坦克营),北部军区只有佩利德师拉姆装甲旅拥有1个百人队长坦克营。据不完全统计,六日战争期间,共有293辆百人队长坦克(肖特坦克)参战,被击毁30辆,战损率低得惊人。六日战争中,肖特主战坦克以其强大的火力、英国坦克传统的防护优势对阿拉伯国家的苏制坦克构成了巨大威胁,以色列装甲兵对它的表现非常满意,尽管肖特坦克每小时只能跑30多公里。
百人队长的优异表现与AMX-13轻型坦克的不堪一击形成鲜明对比,它重防护的思想特别适合以色列兵员有限的国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以色列坦克的发展方向。在此之后,以色列人再没买过法国坦克,其后自行研制的马加其和梅卡瓦主战坦克均将防护力放在第一位。
改进
战争结束后的1968年,鉴于基层装甲部队对百人队长低劣的战术机动性颇有怨言,以色列军工部门开始对肖特坦克进行大改。由于以色列能够方便而又便宜的获得美国装备,因此,他们得以通过更换性能更先进的美制发动机来改进百人队长的机动性能。以色列方面评估了3种不同型号的美制发动机,最终选定美国泰莱达因·大陆(Teledyne Continenta)公司的AVDS-1790-2A风冷柴油发动机作为百人队长升级动力包。泰莱达因·大陆汽车公司是世界上最大风冷坦克发动机机生产商,技术实力雄厚。他们研制的AVDS-1790风冷柴油发动机由AV-1790汽油机和AVI-1790喷射式汽油机演变而来,1960年,该发动机取代AVI-1790喷射式汽油机装备同年定型投产的M-60坦克和首批系列化生产的M-48A3坦克。AVDS-1790风冷柴油发动机燃油消耗率低(同等燃料携带量下,装有低耗油率发动机的坦克行程显然更大);采用风冷体制提高了发动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减小了发动机体积和重量,减少了易损性,提高了维护性;此外,它还采用了多燃料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后勤供应的负担。以色列选中的是AVDS-1790-2AC型涡轮增压风冷柴油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达到750马力(比流星发动机净增100马力),在坦克全重略有增加的前提下,单位功率仍提高到14马力/吨。阿里逊公司的CD-850-6型自动传动装置取代了原有的梅利特-布朗(Merritt-Brown)公司的Z-51R型手操纵变速箱,大大减轻了驾驶员的操作强度,简化了驾驶训练。以色列工程部门还加大了百人队长的油箱,使其最大燃油携带量达到1190升,是百人队长MK5型的2倍多。
一系列改进措施使百人队长坦克的机动性有了相当大的提高,最大时速达到50公里/小时,最大行程也相应增加到500公里。其他改进项目还包括风冷制动系统、新型灭火系统,弹药布置方式(105毫米炮弹的载弹量增加到72发)。以色列改进的百人队长MK5坦克于1970年开始服役,被称为肖特-卡尔型主战坦克,更换发动机和传动系统使肖特坦克的外形也发生了变化——车体后部加长,发动机前端向上倾斜3.5度,为布置冷却空气出口,升高了顶装甲。升高的发动机顶装甲板和位于履带护板上方的空气滤清器上是它区别于百人队长坦克的主要外部特征。肖特-卡尔的火力和机动性上都具备了战后二代坦克的特征,加之其动力系统、火炮、传动系统都可以与以色列引进的美制M-48/60坦克互换,极大减轻了以军后勤部门的负担。
战绩与退役
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是二战之后投入坦克数量最多的局部战争,阿以双方几乎集中了当时东西方最先进的主战坦克,以色列方面拥有大量百人队长(肖特-卡尔)、M-48、M-60主战坦克(战争期间美国作为紧急军援送到以色列),与之对阵的则是阿拉伯国家的T-54/55/62坦克。以色列陆军当时半数的以上(1000辆)的主战坦克是肖特-卡尔坦克,主要装备北部军区装甲部队,部署在北部戈兰高地;南部军区也有2个装备肖特-卡尔坦克的装甲旅。具体的番号是:拉菲尔·埃坦准将的第36师级部队的第7和第188装甲旅;拉纳准将的第240装甲师级部队第679后备装甲旅;南部军区第252装甲师级部队(门德勒准将)的第460装甲旅;第162装甲师级部队(布伦·亚当准将)的第217装甲旅。
1973年10月6日和7日是现代以色列国家离亡国最近的两天,在南线,埃及军队突破巴列夫防线,进入西奈半岛;北线的叙利亚人几乎占领了整个戈兰高地,前锋部队距约旦河仅6英里,兵锋直指河对岸的以色列加利利平原。以色列国防军在南北两线苦苦支撑,尤以北线的戈兰高地战役打得最为艰苦。第7和第188装甲旅在近80公里长的战线上独自对抗叙利亚5个师近1500辆坦克的轮番冲击。肖特-卡尔坦克在这场史诗般的迟滞防御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炮塔前正面152毫米和车体正上方118毫米厚的均制钢装甲带来的良好抗弹性以及合理的车体结构、内部设备布置使它具备了良好的战场生存能力;L-7 105毫米火炮的火力也确实名不虚传。加上以色列装甲兵良好的训练和极高的战术素养,以军基本上保证了超过1:2的战损比。从10月6日下午2点叙军发起总攻到10月8日黎明,虽然第7和第188装甲旅几乎完全被打散建制,坦克和人员损失殆尽,但他们迫使叙利亚军队在戈兰高地留下了近600辆坦克残骸,极大的挫伤了叙军的锐气,为后备部队的集结参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以方公布的肖特-卡尔坦克的损失数量仅在200辆左右,而对之对抗的叙利亚军队则几乎丢掉了两个半装甲师,这一比例堪称惊人。当然,战斗中实际被命中乃至丧失战斗力的肖特-卡尔坦克肯定不止200辆,因为这个统计数字没有将以军在战斗中被损坏后又被后勤部门修复的坦克算进去,而实际上,战争期间,以军军械部门高效率的修复了大量损毁的坦克。
1973年以后,百人队长坦克逐渐失去了它在以色列国防军中的支柱地位,因为当时以色列已经从美国获得了更先进的M-60A3主战坦克,而其自行研制的梅卡瓦MK1主战坦克也开始交付部队。但以色列版百人队长的改进仍在继续,毕竟残酷的战争证明了它是一种可在关键时刻依靠的武器。1976年前后,以色列为肖特-卡尔坦克更换了炮塔俯仰/旋转机构,换装了美国卡迪拉克公司研制的盖奇液压系统,改进后的坦克也因此被称为肖特-卡迪拉克坦克(以军方正式编号为肖特-卡尔-贝特坦克)。1978-1979年,以色列国防军中的百人队长坦克又被装上了微光夜视系统、急救箱和以色列拉菲尔军械发展公司研制的新型反应装甲,新的改型被称为肖特-卡尔-基梅尔。1982年的加利利和平行动中共有1100辆以色列版百人队长坦克参战,其中就包括这种脱胎换骨的肖特-卡尔-基梅尔坦克。
1984年,以色列军工部门又为百人队长更换了新一代的反应装甲(这种装甲当时属于绝对机密,在部队接到动员令开拔前线之前都不允许安装到坦克上),装上了梅卡瓦MK2的火控系统(包括热成像仪、激光测距仪和横风传感器)。加装主炮热护套和新的10管烟幕弹发射器。备弹量从72发下降到71发。这种在装甲防护、火力和火控系统方面都已接近战后第三代坦克的百人队长被赋予的军方编号是肖特-卡尔-达利德。
百人队长坦克在以色列陆军现役部队中一直服役到80年代后期,此后由于新型梅卡瓦坦克的入役而被作为战略物资封存起来,2002年3月10日,以色列国防军百人队长正式退出现役。
F. 大宝剧场以前演过的电影
找到几个,先看看:
〔无名英雄〕
本片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当危机发生时,他们都是英雄。1989年7月19日,美联航的飞机232次航班失事了,引起了世界的震惊。本片详细的叙述了当时镇上的村民们是怎样齐心协力的营救296名乘客,最后终于奇迹般救活了184名乘客。
一架从丹佛飞到芝家哥的航班上,机长黑尔斯忽然发现飞机其中一个引擎爆炸了,飞机失控。他努力使飞机紧急迫降在爱荷华州的小镇上。镇上所有的居民都出动了,在救援委员会加里布朗及消防队队长吉姆的带领下,在46分钟之内,把184名幸存者送到了医院挽救了他们的生命。本片由美国著名影星理查汤普森和詹姆斯科本主演。
〔爱到永远〕
片中男主角的扮演者沃特玛瑟是美国学院奖的获奖者,女主角的扮演者卡罗奈特是美国艾美奖得主.
片中讲述的是弗兰克经过了四十年的婚姻之后,妻子去世,他的晚年变得无比孤单。儿子罗伯特三十岁了,一直单身,虽然他遇见了一位让他心动的女孩, 无法认定苏珊是不是可以与自己终生相伴的人。罗伯特看到父亲的孤单,于是鼓励老人参加聚会,老人在聚会中遇到了佛劳伦斯,佛劳伦斯也失去了自己的丈夫,两个人性格和谐,彼此十分珍惜这种感受,他们在一起不再感到孤单。在一次家庭聚会中,爸爸弗兰克宣布他要和佛劳伦斯结婚,并且想把老房子卖掉,到佛罗里达开始新生活。罗伯特极力反对,他不敢相信父亲这么快就把母亲忘掉,要和另一个女人结婚,于是对待父亲的态度很激烈,苏珊听后,觉得罗伯特不成熟,惧怕婚姻,并且从来也没向她承诺过相伴终生的话,伤心之余决定离开他。但苏珊离开了之后,罗伯特才发现原来自己深爱着苏珊,她就是自己一直寻找的另一半。
他终于理解了父亲的感受,邀请苏珊来参加父亲的婚礼,并请她原谅自己的幼稚行为。两对新人都找到了自己的真爱。
〔谁是杀手〕
桑迪和好朋友艾迪在一起时遇到了警察。弗兰克开枪杀死了艾迪和警察然后诬陷桑迪,害得桑迪无辜坐牢。弗兰克怕事情败露,在医院中欲加害桑迪未遂,后又收买押送桑迪的警察,幸运的是桑迪侥幸脱险,逃到了沙漠中。
在加油站,桑迪绑架了瑞达,但他并不知道瑞达是警察。在逃亡的过程中,瑞达逐渐了解一些关于桑迪的事情。
警察这边弗兰克和杰克不惜一切追杀桑迪,当地警察也帮着追捕桑迪,他们也不知道谁是谁非。桑迪陷于孤军奋战的境地。桑迪为了给艾迪和自己报仇,把瑞达扔到半路上,自己一个人来到弗兰克的家中,逼他老婆伊莎给吉米打电话要回属于自己的钱。约定好后,桑迪去找吉米。伊莎将此信息告诉弗兰克,于是所有警察都急忙奔向吉米的仓库。
瑞达的同事迈克十分关心瑞达的安危,也跟着一起解救她。可世事难料,弗兰克怕已经看出蛛丝马迹的迈克坏了他的计划,开枪杀死迈克,又怕吉米泄露他的事情,把吉米也杀害了。然后他向塞裴达警长说都是桑迪干的。瑞达终于亲眼看见事实,跟桑迪一起逃跑了。
塞裴达警长这边的手下拖迈对弗兰克的一些过激行为有些怀疑。在警长的分配下,拖迈没有跟其他人去追桑迪和瑞达,而是去吉米的仓库去找线索调查,结果发现了录像,上面清楚地记录着弗兰克杀害迈克警官的过程。他迅速将此事告诉警长塞裴达。桑迪和瑞达逃到沙漠中,弗兰克和杰克追到他们,经过一番艰苦战斗,瑞达和桑迪终于打败了弗兰克和杰克,令他们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梦断芭蕾〕
艾莉莎是一个十八岁女孩,她酷爱芭蕾舞,自幼就梦想着能成为一名芭蕾舞演员。高中毕业时,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并如愿迈进了首都芭蕾舞团的大门。一天,她碰到了学姐吉丽安,她是团里有名的芭蕾舞明星,而且即将举行的新舞首映式就是她演女主角。艾莉莎发现她竟然省略了午餐,利用这个时间练功,不免有点儿惊讶。可是吉丽安却说,要想成功,就必须这样。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首映式还没开始,吉丽安就倒下了,而且再没能起来,团里的艺术指导麦克尔说吉丽安是突发心脏病死亡的。女孩子们越来越用功,因为双人舞女主角的位置空了下来。艾莉莎也不示弱,她是个要强的女孩,一向都是父母的骄傲。可是,她却变得越来越瘦弱,体重也由原来的104磅猛降到85磅。
一天夜里开车回家,艾莉莎出了车祸,住进了医院。幸好安全带救了她,没受什么伤。可是维尔森医生却说她患了神经性厌食症,还警告她的父母说,这种病导致突发死亡的机率极高。妈妈凯伦和父亲戴维很惊讶,他们终于发现了艾莉莎的秘密,原来她是收到了团里的评估信才拼命减肥的。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之后,他们找到了团长马歇尔先生,可是他们的态度却是逃避的。
首映式如期举行了,女主角不是艾莉莎,因为她还在治疗。但是,吉丽安的母亲凯瑟琳的讲话却给芭蕾舞女演员带来了希望。
〔核爆列车〕
恐怖分子将一枚原子弹混在普通化学药品里,装上火车,又破坏了火车的刹车装置,想让火车冲向人口稠密的丹佛市。
从始发站到丹佛市,中间是绵延的落基山脉,坡路较多。在爬上一个高高的山坡后,火车开始下坡。司机沃利准备减速时发现刹车失灵,列车载着危险化学药品向山下冲去,速度越来越快。这时,还没有人知道车上载着原子弹,人们只是想下列车停下来,避免车上的化学药品给居民带来危险。
正在休假带儿子爬山的运输安全局官员约翰,接到丹佛铁路指挥部的传呼,称出现紧急情况。尼克问明情况后,来不及把儿子送回家,在附近借到一架直升飞机,带着儿子一起朝失控的火车追去。飞机上,尼克想到一个求援的办法。他让指挥部指挥后面的一列货车甩掉车厢,机车开足马力从后追赶。追上后与失控火车对接,并牵制它停下。计划进行得很顺利,后面的机车不久便追了上来,并且对接成功。但是当它试图让前车停下时,车钩承受不住巨大的惯性而断裂。
一计不成,尼克又生一计。他跳上失控列车,破坏了车上的电路,使自动刹车装置启动,借助于一个上坡,列车终于缓缓慢了下来。与时同时,后面的机车也一直跟在后面,司机希望能在绝望之时挽救失控车上人员的生命,对前车采取的措施全然不知,仍然在全速跟随。就在失控车将要完全停住时,机车刹车不及,撞了上去。失控车在这一撞击下又获得了动力,越过坡顶,再次朝坡下冲去。
载着原子弹的火车离丹佛越来越近了。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指挥部决定人为制造列车脱轨。
脱轨的列车躺在野地里燃烧着,原子弹还静静地躺在车厢里。灭火和拆除炸弹的行动在同时进行着。突然,装着金属钠的容品泄漏,而不知情的消防队员还在把水洒向大火。泄漏出来的金属钠一遇到水马上产生爆炸,剧烈的爆炸又将引爆了原子弹……
〔闪光的宝石〕
马克斯从南非赶回到德国,见到多年未见的老朋友画家托马斯。告诉朋友托马斯他的妻子朱莉亚患了严重的抑郁症,拒绝接受治疗,独自从南非逃到了柏林。他希望托马斯能帮他去柏林将朱找回来。
托马斯为了与旧友的深厚友谊,同时也为了对朱莉亚的难以忘怀的爱情,出发去了柏林。马克斯在那里为托马斯安排好了一切,并暗中派人监视他的一切行动。托马斯终于见到朱,二人十分高兴。短暂的相聚后,托马斯却发现朱离开了柏林,飞往了南非。托马斯追随朱莉亚来到南非。在托马斯的严辞追问下,朱无奈告诉托马斯实情,原来马克斯发现了一个神秘的护身符,它能够赐于拥有者无穷的力量和财富。但这个护身符是属于当地部落的。朱从马克斯身边偷回了它,希望将它还给部落。托马斯决心帮朱完成这个心愿。马克斯也收到线报来到南非,他将朱莉亚和托马斯二人囚禁。二人却巧妙脱身,并协持马克斯为人质,开车奔向部落。他们来到藏满宝石的河边,马克斯与托马斯二人发生争执。此时,部落人出现了。马克斯手举护身符号令部落人,他告朱和托马斯二人,他要让部落人帮他挖尽河里的宝石。愤怒的托马斯与马克斯厮打在一起,激斗中,马克斯却倒在河中,原来是部落首领用长矛将他刺死。贪婪的马克斯得到了应有的下场。托马斯与朱莉亚二人将护身符还给了部落人,部落人为之雀跃。托马斯与朱莉亚也因此走到了一起.
〔法庭外的游戏〕
如果一个美丽性感的女郎午夜时分衣衫不整,遍体鳞伤地敲你的房门,你会联想到什么?而这时如果她说她刚刚杀了人,你又会联想到什么?所以当电视上那位充满诱惑的“夏娃”安吉拉.比尔这样倒在人家的门外时,人们都理所当然地相信男友被枪杀是由于她防卫过当而导致的。
她邀请著名的律师诺曼为她辩护,但是这样一个会高度暴露在镁光灯下的案件使诺曼由于担心自己名誉受损而进退维谷。老奸巨滑的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利用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律师当传声筒,在法庭上为安吉拉辩护。他导演的双簧戏果真大获成功,《法坛短讯》的女记者也由于自己的精明和坚持报道这一丑闻取得胜利,安吉拉则成了妇女解放的英雄。
然而,事实的真相还是被揭开了。
〔千禧危机〕
2000年到来之际,由超级电脑专家尼克牵头组成一个小组,专门分析解决千年虫可能带来的问题。
当初发明电脑的时候,由于电脑的内存很小而且价格昂贵,程序编写人员为了节省有限的内存空间,将电脑内部时钟的四位数年代简写成两位数,只取后面两位,前面两位默认为19。虽然后来计算机工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电脑内存不再是奢侈品,但是这一习惯仍然被后来的人们延用下来。随着2000年的临近,越来越依赖电脑的人们开始意识到这种简化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迈进新千年的那一刻,电脑可能会将2000年误认为是1900年,从而在众多依赖电脑的行业造成混乱。这一现象被人们称为“千年虫”,尼克领导的小组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除夕之夜,尼克和小组的每一位成员坚守在岗位上,关注着地球上各个时区进入新千年时可能产生的问题,以取得借鉴,解决他们自己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灾难很快出现。在地球上最先进入新千年的马绍尔群岛,当地美国驻军的一架F18战斗机在进入新年的几分钟后坠毁。尼克马上命令美国上空的全部国内航班降落回地面。随后,各地出现了停电的现象,当新千年到达美国东海岸时,停电现象也同样发生。最严重的是,位于欧洲的一个核电站在进入新千年的两个小时后突然发生事故,工作人员全部遇难。尼克马上想到美国西岸西雅图附近的宝石谷有一座结构相同的核电站。由于时差,那儿还没有进入新千年,于是尼克带着两个得力助手亲自赶往宝石谷核电站。
进入新千年那一刻,核电站没有任何异常。但尼克认为这种正常就是异常。果然,反应堆的温度很快开始上升,即将超过密封壳能承受的限度。尼克他们发现冷却水供应不上。温度继续上升,政府已经下达疏散居民的命令。为了保住电站,尼克冒着生命危险进入密封室,发现是水泵进水口故障。在手头没有工具的情况下,尼克和助手随机应变,用他们能找到的原料和器械做成炸药,在千钧一发之际炸开进水口。
G. 什么是布朗灯
布朗牌子的摄影灯,是世界知名品牌闪光灯。
Broncolor 布朗无线闪光灯Siros800L和400L使用锂离子电池供电,分别可闪220 次左右和440 次左右,电池组可取出,75分钟可充满电。采用 ECTC 技术,以便确保有稳定的色温。
同时还有速度模式设定,闪灯时间短至 1/18,000 - 1/19,000 秒。使用25 Watt LED灯,色温3000K,附件与其他 Broncolor系统兼容。同时支持 bronControl app,可通过移动设备全程操控。
(7)布朗自动灭火装置扩展阅读
布朗灯光系统新成员
LED F160拓展了布朗的连续光源系统,使用了优质LED单元作为光源,并具有开创性的新型扩散组件设计,使其能匹配布朗的闪光灯系统的特性,兼容所有布朗的光效附件。颜色性能的建立依据准确的技术指标,使产品在摄影灯光领域成为值得信赖的标准。在5500K下,CRI(显色指数)测量值为99,在整个色温区间(2800K到6800K)的CRI平均值达到97。
broncolor Scope D50为表面可视化领域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使最微小的表面细节变为可见,用户可以不受限制的通过分析,动画和数字化探索物体外观。这个解决方案是由broncolor公司开发的,由数字化科技初创公司Truvis提供支持。
H. 关于f1赛车
法拉利F2007技术参数:
车型代号 F2007 车身总长 4545毫米
车身总宽 1796毫米 车身总高 959毫米
轴距 3135毫米 轮毂尺寸 13英寸
后轮轮距 1405毫米 前轮轮距 1470毫米
车身总重 600公斤(含水、润滑油和车手) 底盘结构 碳纤维蜂窝状符合结构
引擎代号 056 气缸数量 8
气缸夹角 90度 气阀数量 32
阀门驱动 气动 引擎排量 2398毫升
活塞直径 98毫米 引擎质量 95公斤
燃油 壳牌V-PowerULG62 润滑油 壳牌SL-0977
变速箱布置方式 纵置变速箱(带防滑差速锁) 变速箱结构 7挡连续式半自动变速箱(1倒挡)
制动系统 碳纤维通风刹车碟 悬挂系统 前后双叉臂(主动推杆、旋转减震器)
法拉利F2007深度分析:转用零龙骨 长轴距另有学问
法拉利的新车F2007从亮相到现在,已经有接近一个月的时间,公众在这段时间里对它的了解也越来越多。但是对于其设计的出发点、核心的技术变化却知之甚少,尤其是对加长轴距感到不解。为此,我们撰写了这篇深入的技术分析。文章不仅揭露了F2007发生的核心变化,更重要的是讲述了背后原因,希望对于热衷F1技术的车迷了解赛车,能够起到真正的帮助!
一,以空气动力学为设计出发点,延长车身轴距
法拉利的新车,通过查看技术参数就可以发现的变化是,轴距大幅增加了,而这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学问。法拉利老车型248F1的轴距为3050毫米,新车F2007达到了3135毫米,增加了85毫米之多。这在大多数车队都在为新规格的普利司通轮胎而缩短赛车轴距、前移重量的情况下,似乎让人费解。
对此,法拉利的底盘总监科斯塔(Aldo Costa)这样说道:“这纯粹是因为空气动力学。我们不相信在本质上会对车辆的动力学造成巨大的冲击。相反,这为我们以更好的方式发展空气动力学创造了更多的可能。”
但科斯塔的话,或多或少在弱化加长轴距带来的负面效应。关于这点,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新轮胎发生的变化。冬季测试期间,普利司通方面已公开承认,与上赛季相比,新轮胎结构明显更弱了;不论是前胎还是后胎,都比两家轮胎供应商提供轮胎的时期要弱。但是后轮扮演着更大的因素,这正是大多数车队缩短赛车轴距、前移重量的原因。
回到法拉利的新车,车队在新车发布会上表示,F2007增加的85毫米全部用于驾驶舱和前轮之间。以这种方式增加轴距,将对赛车的重量分配带来主要冲击,必然造成赛车的重量后移,显然这与普利司通的新胎特性是背道而驰的。那么法拉利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又牵涉到另一个因素,新的撞击测试规则。
FIA在本赛季,引入了更加严格的车尾撞击测试,造成车尾的气流效率受到影响。法拉利的空气动力学小组认为,夺回由于新尾锥造成车尾损失的下压力,比名义上的重量分配要求更重要。而且模拟工具告诉他们,即便是后轴的负荷增加,但只要能制造更强的后部空气动力学抓地力,以防止后轮出现滑动,同样能缓解后胎的负荷。换言之,加长轴距带来的负面效应,是可以通过空气动力学来克服的。
至此我们可以发现,法拉利在设计赛车的首要出发点是空气动力学,而不是如何去适应轮胎。当然,这也是很自然的,因为法拉利凭借与普利司通多年的合作,早已知道日本轮胎的秉性,即便是新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法拉利也不会落在他人之后。
从本质上讲,F2007与248F1每一处空气动力学外貌的区别,都源自于设法提高通向尾部的气流,以克服更加严格的车尾撞击结构带来的负面效应。按照新规则规定,新尾锥不仅要求具有更高的吸能能力,其形状也进行了严格规定,而正是因为强制规定的外形,阻挡了中央扩散器的气流通道。因此扩散器的气流流量受到了限制,唯一弥补损失的下压力的办法是提高气流的流速。
而加长的轴距,将起到推动作用,同时还有新的零龙骨前悬挂结构和新的散热器设计。F2007的散热器接近呈水平放置,这样允许赛车侧箱的下沿内切的更加厉害。因此创造了更加有效的低压区,加速了气流沿着侧箱流向车尾。另外,更紧凑的车尾包装也促进了车腰收的更细。综合这两个新特征,大大的提高流向车尾横梁翼气流的速度,引导更多的气流从两轮之间流过,而不是让其从轮胎两侧散失,成生更多的阻力。
关于车尾横梁翼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老车型248F1劈开的设计方案被保留了下来,这样主要是能够让中央的扩散器设计的更大。但是由于新赛季引入新的车尾撞击结构,因此大多数其他车队的设计师都认为,这样的设计将不再具备优势。不过很显然,法拉利的空气动力学部门主管埃里(Johe Iley)可不这么认为。
在空气动力学方面,F2007的变化还有散热器的入口和出口都进行了重新设计,这反映了散热器的不同的放置方式和尺寸的增加(关于F2007的尺寸加大,本文后面还将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从刚刚发布的新车,到本文截稿为止,F2007都没有安装散热烟囱(但预留了安装位置),只在侧箱机盖上开凿了大面积的散热窗,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新车还在变速箱的正上方开了一个气流出口。这在法拉利车上还是第一次。
法拉利在新车发布期间已明确表示,当前的车身套间是临时的,前翼和尾翼都是直接沿用248F1。前往墨尔本,会被换上新的。另外,实战版本的车型可能会重新装上位于鼻锥上的气流调节片,以将更多的气流向车尾输导。
二,零龙骨前悬挂 强化的单体壳
为了提高空气动力学效率,法拉利最终还是抛弃了一贯坚持的单龙骨设计,改用零龙骨布局。但是需要特别提到的是,F2007的下叉臂并不是直接连接到底盘上,而是像退化的双龙骨一样,通过两根微微凸出的加强筋与底盘(单体壳主体)间接相连。
这使得该区域的单体壳得到了加强,至于是否增加重量法拉利并未透露,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会对悬挂几何结构的调节,带来了一定的限制。前文中提到,新车的轴距增加了,因此为了保证赛车拥有同样的扭转刚度,对单体壳进行强化成为必须,赛车的质量因此增加。
关于赛车的重量增加还包括散热器。F2007为了让侧箱下沿收的更窄,被迫改变了散热器的放置角度。新车的散热器类似于F2004的方案,接近水平放置。根据空气动力学设计的要求,侧箱的气流入口越小越好,当然,这与将侧箱下沿收的更窄的思想刚好吻合,但它同时又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如何维持其散热能力?在技术水平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既要缩小进气口尺寸,又要保持热交换能力不变,唯一的办法是增加散热器自身的尺寸,因此,F2007的散热器更大更重了。
提到质量,还有一点。法拉利在新车发布会上公开承认,单独为满足更加严厉的车头、车尾以及侧面撞击测试,新车的重量就增加接近十公斤,如今再加上上面提到的强化底盘和加大散热器带来的额外质量。因此,F2007配重自由度必然会受到进一步的影响。
当然,新规则带来的大约10公斤的质量,对于所有车队都是平等的,同时引发的外观变化也基本一样。“在鼻锥的溃缩变形形式上,必须取得进一步的发展。而车尾,FIA不仅规定了尾锥撞击结构能够吸收的最大的G值,还规定了空间要求,所以每一支车队尾锥的尺寸和形状都是一样的。”法拉利底盘总监科斯塔解释到。而这也正是MP4-22的尾锥改为传统设计的原因。
在底盘方面,要谈到的最后一点是后悬挂。新车的后悬挂保持了原来的结构,即扭杆与中央的萨切斯旋转减震器相连。在这里需要提到的一点是:旋转减震器是目前减震器中最紧凑的结构。它由萨切斯在2003年率先开发出来,法拉利F2003-GA是第一辆配备这种减震器技术的赛车。
言归正传,虽然F2007的后悬挂目前是使用的老结构,但改进工作会接踵而至。目前,一个旨在降低后胎工作负荷的发展项目正在进行。去年在赫雷斯对07款的轮胎进行首次测试时发现,软配方的轮胎在所有车上降级的速度都非常快,这使得改进后胎工作负荷的发展项目变得更加急迫。
除了应急方案,法拉利一种新的悬挂结构正在酝酿中,计划在季中推出,具体时间未定。
三, 引入无缝变速箱 优化引擎性能
从F2007开始,法拉利加入了由迈凯轮和本田率先开创的无缝变速箱俱乐部,只是法拉利更喜欢将这套系统称为快速换挡变速箱(quick shift gearbox)。“他几乎是同时换挡,节约了从一个挡位切换到另一个挡位的时间,科斯塔(Aldo Costa)在谈到新变速箱时说道。
2006年4月17日,法拉利首次对外公开正在开发自己的无缝变速箱系统。只是他们的路走的有些曲折。“现在我们正在测试这套系统,但是它不会在本赛季的比赛中使用。在我们最初的计划中有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同时拥有极高的可靠性,但是系统太复杂了,不利于维护保养,又重又昂贵。”前技术总监罗斯-布朗(Ross Brawn)在当时说道。“所以我们打算造一个比较简单的,但这同时会伴随着一些风险,因此我们仍需要进行大量的测试,将风险降至最低。”
根据布朗在公众场合的口吻,他自始至终都在弱化无缝变速箱的优势。“使用无缝变速箱是有一定优势,但是它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大。”
和旧变速箱一样,新变速箱也采用了碳纤维的外壳。但是进行了重新塑形,以满足尾部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和新的尾锥规则要求。
引擎方面,法拉利的056在上赛季末被认为是最强的心脏。本赛季的版本是其基础上优化的产物,但是代号没有变。056 V8的活塞直径设计达到了FIA允许的上限:98毫米。新的引擎总监西蒙(Gilles Simon)表示,从提交引擎开始,改进工作便一直在进行,尽管是非常小的改动,但是效果很显著。当然,法拉利也需要对电子系统进行重新调整,以满足19000转/分的转速限制。
“FIA允许我们对燃烧室、凸轮轴和阀门进行改进,加上我们还减轻了一些部件的质量,使得引擎的扭矩输出曲线增强,并提高了可靠性。当然,我们还会与壳牌携手发展燃油和润滑油,同时会改进气箱,并着眼于减少引擎的内耗。”西蒙在谈到新引擎时说道。
I. 世贸大楼逃生奇迹 这篇文章
特写:一名亲历者自述世贸大楼81楼逃生奇迹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我亲眼看见飞机飞过来。当时我就坐在办公桌前,突然一架飞机直奔我而……”事隔半月,每当斯坦·普莱纳斯向人们重复着飞机撞向世贸大楼的那一刻,内心仍隐隐作痛。
44岁的银行执行官斯坦是两个孩子的父亲。9月11日上午8:45,当第一架飞机撞向世贸北楼时,他正坐在南楼81层的办公室里。听到北楼的一声巨响,看到瞬间升腾的浓烟,求生 的本能使斯坦和同事们不顾一切地奔向楼下的大厅,但一名声称南楼很“安全”的保安人员却拦住大家,把他们劝回办公室等待消息。
“我不知道,就是由于这个保安,有多少人被埋在了瓦砾之下。”普莱纳斯神情忧伤地说。
不得已,斯坦回到了办公室,墙上的时针正指向9。办公桌上的电话铃非常刺耳,焦躁不安的普莱纳斯抓起电话,一边注视着窗外的天空。只听一声巨响,又一架飞机撞向南楼……
“电话是芝加哥的一个同事打来的,他从电视上看到了这一幕,便打电话询问我的情况。我正准备回答,就看见那架飞机直逼我而来,我冲话筒大声尖叫:‘天啊,一架飞机正朝我压过来!’”
“飞机速度不快,最后一秒钟,它稍稍偏了一下,斜着撞向大楼。我不知道驾驶员这么做的意图是什么,但这却使我死里逃生。机翼的下半部正好撞在我们这一层。这是我一生中听到的最恐怖、最可怕的声音,好像是钢铁断裂的巨响。”
“我赶快倒在地上,匍匐爬到桌子底下。房间里的墙开始摇晃、碎片四溅,屋顶开始大块大块地往下掉,除了我的桌子所有的桌子都被掀翻了,办公室里到处都是黑烟,什么都看不见。只有20英尺外的办公室大门上,那半截巨大的机翼隐约可见。整个办公室已经着火了。”
“我惊慌失措地叫起来:天哪,飞机马上就要爆炸了,我不想死。上帝,救救我吧,我不想死,我的家人还等着我回去。救命啊!”
斯坦声嘶力竭地喊着,碎片瓦砾已经埋到了他的肩膀,他已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突然间,他看到不远处出现一个自动喷水灭火器,求生的欲望使斯坦使出吃奶的劲往碎石堆外爬呀、爬呀……
“肯定有人听到了我的呼救声。我好像看到了上帝的使者,房顶亮起了一个火炬,我奋力朝着那微弱的亮光爬去。我绝望地喊着:‘请不要离开我,我不想死。’那人很镇静,安慰说他不会离开我,并把我拖出了碎石堆。我的衬衫已经不见了,背心也被划成了一块块的碎片。”
“我紧紧地抱住了他,疯狂地亲着他的面颊:‘你真是我的保护神。’”
这位“上帝的使者”就是82层的大楼消防员、57岁的布朗·克拉克。当他听到斯坦绝望的呼救声时,整个楼道已经被瓦砾堵死,“救人!”布朗义无反顾地沿着声音寻去,而他的同事们都拼命往楼上逃。
“布朗和我紧紧地抱在一起,连滚带爬、跌跌撞撞地往楼下跑。我们碰到许多消防员往楼上冲……我们跑出大楼时,已有100多名消防员、警察、医疗人员在那儿。他们就好像根本不知道自己很危险。整个大楼已经浓烟滚滚,到处都是燃烧的瓦砾。警察叫我们赶快离开……
“突然,轰隆隆一声巨响,黑烟滚滚,南楼塌了。我们没命地往远处跑,越来越多的人被瓦砾碎片淹没、砸伤。尖叫声、嘶喊声……在一片混乱中,我找到了口袋里仅有的一张名片,对布朗说:‘如果我们出不去,我会在天堂里见你的。’”
斯坦和布朗终于安全地逃了出来。斯坦将布朗视为自己的救命恩人,但布朗望着斯坦意味深长地说:“不,斯坦,是你救了我。如果不是为了找你,我可能已经和同事们一起朝楼上逃命。”——据悉,81层以上没有一个人活着逃出来。(
J. 布朗气体实质性质用途
布朗气体的性质有:燃烧时不向周围放热,估计为释放电能而非普通的化学能,能将任何物固体烧至熔化或气化,而且具有“变温特性”,其燃烧温度与被燃物质熔点成正比,目前尚不知其燃烧最高温度。还有,布朗气体能消除放射物质的放射性,能释放真空能等
发生仪器装置如下:
对于HHO的应用,国外已有很多:如增强发动机动力,供暖,焊接与切割等都具有节能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