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发动机的机械喷射是什么意思
最早的汽油喷射引擎——机械喷射引擎
早期汽车的引擎燃油控制系统主要是以传统的化油器为主,在我国这种控制系统甚至一直到现在依然存在。但是化油器存在诸如易发生气阻、结冰、节气门响应不灵敏等现象,在多缸发动机中供油不匀,引起工作不稳、不利于大功率设计。为了弥补这些缺陷,燃油喷射引擎应运而生。汽油喷射系统作为汽油发动机的燃油输送系统,已有多年的发展历史。从喷射控制发展来看,经历了两次阶段性的发展历程:从机械式燃油喷射向电子燃油喷射的变革,而机械喷射式是一种以机械液力控制的喷射技术。
尽管汽油喷射技术有诸多优势,但由于其生产受当时社会生产力、生产工艺、技术的制约,其制造成本非常高,因此汽车用汽油喷射装置最初只能应用在数量很少的赛车上,它能满足赛车所要求的大发动机输出功率和灵敏的油门响应性能。到50年代末期,大多数赛车都已经采用了汽油喷射作为燃油输送系统。
汽油喷射应用于民用批量生产的轿车发动机上,是在1950—1953年高利阿特(Goliath)与哥特勃罗特(Gutorod)两公司首先在2缸2冲程发动机上安装了汽油喷射(缸内喷射)装置。1957年奔驰公司又在4冲程发动机上采用了它。
50年代轿车用汽油喷射都是在柴油机燃油喷射泵的原理与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机械汽油喷射,由世界著名汽车配套生产商博世公司研发生产并投入市场。可以说:由于博世公司的积极研发,在汽车用汽油机械喷射领域内,博世公司起着领袖与旗舰的作用。
采用机械喷射引擎的奔驰230E
1958 年,奔驰公司在200SE上首次采用在进气歧管上安装喷油嘴,燃油分组进行喷射。在此喷射中,安装有能调节的启动阀和控制暖车加温时间的自动控制开关,在起动、暖车工况下能适当增加燃油喷射量,增大空燃比,同时对进气温度高低、行驶环境大气压力的变化,在空燃比补偿控制中根据变化,做较精确的控制。正是这种有部分电子元件感应参与,有初步简单电子控制的汽油喷射方式,为现在的EFI电子燃油控制奠定了功能基础。
目前机械燃油喷射系统已经被电控燃油喷射系统EFI所取代,但是在国内还可以找到机械喷射引擎,主要是著名的博世公司研制开发的K-E型系统 (机械与电子混合控制)。(完)
B. 跳雷的ОЗМ-72防步兵跳雷
O3M系列防步兵地雷,主要包括:
O3M-72地雷剖面图
◎雷体:与德国S系列、美国M2系列的防步兵跳雷不同,O3M系列的地雷没有一个类似于发射管的外壳,而是将雷体本身固定在一个金属底座上。雷体中包括引信、主装药、传爆管、雷管、预制破片等。
◎引信:O3M-72地雷采用多形式的引信,除了压发、绊发之外,在雷壳顶部还预留有一个外接导线接头,可以使用电点火的形式引爆。
◎预制破片:O3M-72地雷与O3M-4地雷最大的差别,即在于预制破片上。原来的O3M系列地雷没有预制破片,依靠主装药爆炸时,将铸铁制的雷壳炸开而产生不规则的破片,这种方法产生的随机碎片数量较少,作战效能较差。故O3M-72地雷增添了预制破片的设计,采用截成一段一段的钢筋头包裹在主装药的外侧,爆炸时这数百个钢筋头四处飞射,能够有效的杀伤周围有生力量,作战半径达到了30米之多。
◎抛射装置:O3M系列地雷的抛射装置,是固定在底座上的一个抛射药包。引信触发后,通过传火药引发抛射药包,抛射药包爆炸产生冲击波将整个雷体炸向空中。
◎延时装置:当雷体被抛射药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推向空中时,雷体下部连接的一根控制拉线则同时被扯出,当雷体达到预定高度时,控制线也被扯到了长度尽头,随即产生一个拉力,触发雷体底部的击针,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击打雷管,从而引爆主装药。采用控制线来控制延迟时间,是从O3M-4型地雷开始的,效果较O3M-3型的短延时引信要好,可以做到较为精确的控制延迟引爆时间。 在布设完毕、拔掉保险片后,O3M-72型防步兵地雷即进入待发状态。当触发、压发、绊发或用电线引爆引信后,传火管引爆雷体底部的抛射药包,抛射药包爆炸产生冲击力,将雷体炸离底座并抛向空中;雷体底部的控制线随即被拉开,当达到一定高度时,因控制线已经达到长度尽头,引发雷体底部的击针撞击雷管,从而引爆主装药,主装药爆炸后将周围的钢筋头射向周围各个方向,杀伤附近有生力量。
装备状况:装备原华约成员国
名 称:ОЗМ-72防步兵跳雷
产品原名称:ОЗМ-72 Bounding Anti-Personnel Mine
西方代号:МОН-50
生 产 厂 商:SU/Soviet state arsenals(原苏联.苏维埃国家兵工厂)
布设方式:人工
杀伤形式:预制破片
形状:圆柱体
外形尺寸 直径*高度:10.8*17.2 cm
重量:5Kg
有效杀伤半径: 约25~30 米
引信类别:机械拉、压,或遥控电点火
地雷跳高: 1 米
自毁自失效性能:无
C. 炸弹可不可以用陆军装备的机械机器机车或者是军车用来投射发射弹射投掷出去呢呀,就是能够网很远处扔出去
不可以,那是火箭弹或者是电磁炮之类的,如果不用飞机,那成本和技术要求都非常高,用不起的
D. 子母弹有哪些抛射方式
子母弹抛射方式:在抛射步骤上可以分为一次抛射和两次(多次)抛射。由于两次抛射机构复杂,而且有效容积不能充分使用,携带子弹数量少等原因,因而在一次抛射可满足使用要求时,一般不采用两次抛射。目前常用的抛射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母弹高速旋转下的离心抛射:这种抛射方式,对于一切旋转的母弹,不论转速的高低,均能起到使子弹飞散的作用。特别是对于火炮子母弹丸转速高达每分钟数千转,以至上万转时,均起到主要的以至全部的抛射作用。
机械式分离抛射:这种抛射方式是在子弹被抛出过程中,通过导向杆或拨簧等机构的作用,赋予子弹沿战斗部径向分离的分力。导向杆机构已经成功地使用在122毫米火箭子母弹上,狭缝摄影表明,5串子弹越过导向杆后,呈花瓣状分开。
燃气侧向活塞抛射:这种方式主要用于子弹直径大,母弹中只能装一串子弹的情况,如美国的MLRS火箭末端敏感字母战斗部所用的抛射机构。前后相接的一对末敏子弹,在侧向活塞的推动下,垂直弹轴沿相反方向抛出(互成180)。每一对子弹的抛射方向又有变化,对整个战斗部而言,子弹向四周各方向均有抛出。
燃气囊抛射:使用这种抛射结构的典型产品是英国的BL755航空字母炸弹。共携带小炸弹147颗,分装在7个隔舱中。小炸弹外缘用钢带束住,小炸弹内侧配有气囊。当燃气囊充气时,子弹顶紧钢带,使其从薄弱点断裂,解除约束。在燃气囊弹力的作用下,147颗小炸弹从不同方向以两种不同的名义速度抛出,以保证子弹散布均匀。
子弹气动力抛射:通过改变子弹气动力参数,使子弹之间空气阻力有差异,以达到使子弹飞散的目的。这种方式已经在国外的一些产品中使用。如在国外的炮射子母弹上,就有意地装入两种不同长度尾带的子弹;在航空杀伤子母弹中,采用铝瓦稳定的改制手榴弹制作的小杀伤弹,抛射后靠铝瓦稳定方位的随机性,从而使子弹达到均匀散开的目的。
中心药管式抛射:使用成功的典型结构式美国MLRS火箭子母弹战斗部。每发火箭携带子弹644枚。一般子弹排列不多于两圈。圆柱部外圈排14枚,内圈排7枚。子弹串之间用聚碳酸酯塑料固定并隔离。战斗部中心部位装有药管。时间引信作用,引起中心药柱爆燃后,冲击波既使得壳体沿全长开裂,又将子弹向四周抛出。
E. 羽毛球发射装置
机械羽毛球发射装置,到处都有呀。羽毛球厂都是用这个装置测试球的速度和摇摆。
F. 军队中用的那个可以发射的抓钩,就是过江或是上城墙一发射抓住墙然后顺着绳往上爬的那个,叫什么
锚钩发射器是最新研发的一款锚钩发射及绳索抛投装置,适合公安、特警、消防、海事、探险、工业、救援等部门,应用于消防救援、反恐突击、急流冰上救援,山地悬崖攀援,跨山越水架线,船对船、船对岸、地对空(楼)之间的绳索连接,以及发射锚钩等用途。
该产品是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空气作用力是一种机械力。他们藉由物体与流体(气体)间的接触与互相作用而产生。当一个物体将气流转向的时候,升力就产生了。根据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气流被转向一个方向,在相反的方向会产生升力或推力。)
它利用气瓶的高压空气做动力,只要装入高压气瓶,把发射器对准目标,扣动扳机即可发射锚钩进行攀登或发射救生圈进行施救。PT-02锚钩发射器是新型快速抛投工具。
PT-02型锚钩发射器基本参数及特点
1、发射锚钩,锚钩作为攀援辅助工具,可以抓住树枝、墙壁、栏杆、船舷等,通过绳索辅助攀爬;锚钩为钛合金整体无焊点制造,具有重量轻,抗拉能力强,抓着点牢固的特点;
2、发射救生圈,救生圈遇水后自动充气,可以浮起落水者,通过绳索将落水者拉到安全地带,从而起到救援的目的。
3、发射绳索,绳索或可发射到河流山涧对岸,起到连接架线作用;或可发射到山崖楼顶,起到输送救援器材物资的作用。橙红色绳索可以漂浮于水面,也便于清晰的辨认。基本参数:
(无风、22mp压力条件下)
发射体发射绳索发射救生圈发射锚钩
4mm
绳索水平120m水平90m水平90m
垂直45m垂直40m垂直40m
7mm
绳索水平85m水平75m水平75m
垂直45m垂直35m垂直35m
项目功能规格参数数量
发射器发射绳索
锚钩或救生筒750*220mm1支
铝合金
发射气瓶可以长期存储气体备用,便于现场迅速更换再次发射,实现一用一备公称压力20mp,
自然损耗小于1%/天1套
(可选
2套)
钛合金
整体锚钩辅助攀登整体无焊接点制造,最大抗拉强度10kn1只
自动充气
救生圈营救落水遇水5秒自动充气1套
4mm救生绳救援牵引、橙红色、可漂浮水面最大抗拉强度2kn200米
7mm绳索辅助攀登最大抗拉强度8kn110米
充气工具充气测压工作压力30mp1
铝合金箱海绵防震
随车存储携带850*500*4501
G. 求一个简易的机械发射装置结构图及原理
发射装置关键处是动力,可以考虑气动、液动,如是瞬发可以考虑火药引信等
H. 处理金属表面的机械设备为什么叫抛丸机
抛丸机之所以叫抛丸机而不叫抛砂机是因为抛丸这种工艺与喷砂工艺的有着根本的区别就是是抛射,而不是喷射,抛射的不是砂,而是钢丸。钢丸直径远大于喷砂直径。他的工作原理是根据具体要求将不同粒径的钢丸高速射到工件表面,电机带动冲击力巨大的钢丸迅速把工件表面氧化皮铁锈等杂质清理掉。用这种方法加工出来的产品,不但质量稳定,外表美观没有盲区。
为了以下;1,金属表面强化,强化后的金属各方面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例如汽车板簧强化。2,金属表面装饰性抛丸,例如铝制工件表面用小直径不锈钢丸抛打后视觉良好。3,金属表面的清理,例如铸件表面的粘砂经抛丸清理后能显露出材质本身的颜色,涂层后防锈能力明显。4,钢板件,铆焊件抛丸后其上的铁锈、粘附物以及焊接药皮等全部清理掉,为后工序涂漆以及涂层做了最优秀的准备。
I. 为了连续喷射火焰,中国古代人发明了什么机械装置
在机械装置上,中国古代人又发明了双动式活塞风箱,使连续喷射火焰成为可能回。利用双动式活塞答风箱不断地抽出容器中的猛火油,就可以连续喷出火焰。火焰喷射器是用当时最好的含铜70%的弹壳黄铜制作的,这是世界上第一具名副其实的火焰喷射器。
J. 抛投器的功能分类
PT-02型锚钩发射器是最新研发的一款锚钩发射及绳索抛投装置,适合公安、特警、消防、海事、探险、工业、救援等部门,应用于消防救援、反恐突击、急流冰上救援,山地悬崖攀援,跨山越水架线,船对船、船对岸、地对空(楼)之间的绳索连接,以及发射锚钩等用途。
该产品是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空气作用力是一种机械力。他们藉由物体与流体(气体)间的接触与互相作用而产生。当一个物体将气流转向的时候,升力就产生了。根据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气流被转向一个方向,在相反的方向会产生升力或推力。)
它利用气瓶的高压空气做动力,只要装入高压气瓶,把发射器对准目标,扣动扳机即可发射锚钩进行攀登或发射救生圈进行施救。PT-02锚钩发射器是新型快速抛投工具。 1、 发射锚钩,锚钩作为攀援辅助工具,可以抓住树枝、墙壁、栏杆、船舷等,通过绳索辅助攀爬;锚钩为钛合金整体无焊点
制造,具有重量轻,抗拉能力强,抓着点牢固的特点;
2、发射救生圈,救生圈遇水后自动充气,可以浮起落水者,通过绳索将落水者拉到安全地带,从而起到救援的目的。
3、发射绳索,绳索或可发射到河流山涧对岸,起到连接架线作用;或可发射到山崖楼顶,起到输送救援器材物资的作用。橙红色绳索可以漂浮于水面,也便于清晰的辨认。
4、发射绳梯,可以攀登到一定的高度,实施作业。
5、发射其他器械,如:扫雷钩(器)、侦查球(器)等
基本参数:
(无风、22mp压力条件下) 发射体 发射绳索 发射救生圈 发射锚钩 4mm
绳索 水平120 m 水平90m 水平90 m 垂直45m 垂直40m 垂直40m 7mm
绳索 水平85 m 水平75 m 水平75 m 垂直45m 垂直35m 垂直35m 主要配置:铝合金海绵包装具有减震防潮性能。 项目 功能 规格参数 数量 发射器 发射绳索
锚钩或救生筒 750*220mm 1支 铝合金
发射气瓶 可以长期存储气体备用,便于现场迅速更换再次发射,实现一用一备 公称压力20mp,
自然损耗小于1%/天 1套
(可选
2套) 钛合金
整体锚钩 辅助攀登 整体无焊接点制造,最大抗拉强度10kn 1只 自动充气
救生圈 营救落水 遇水5秒自动充气 1套 4mm救生绳 救援牵引、橙红色、可漂浮水面 最大抗拉强度2kn 200米 7mm绳索 辅助攀登 最大抗拉强度8kn 110米 充气工具 充气测压 工作压力30mp 1 铝合金箱 海绵防震
随车存储携带 850*500*450 1 气动型锚钩发射器的优点是:发射距离较远,发射成本低,发射声音小,安全性高。 火药型抛投器可分为喷射式和弹射式2种:
喷射式是以火箭弹为动力源,通过击发火箭弹,火药燃烧后喷发的高压高温气体,不断推动弹头向前运动,达到抛投的目的。
优点是:射程远,后坐力小,微声。
缺点是:落点准确率低,使用成本较高。
弹射式是以空包弹为动力源,通过击发空包弹,产生的高压气体把抛投体利用惯性发射出去,达到发射的目的。
优点是:发射目标准确率高,使用成本较低。
缺点是:,发射距离近,后坐力大,声音大,弹药管理较难。 一手握住发射器的中部,一手握住发射器的手把,肩托抵在肩窝位置。水平发射约35-45度;垂直发射约50-70度。对准目标,扣动扳机即可将发射器发射出去。
水中救援时,尽量选择在落水者的上流或上风位置发射,发射目标对准洛社者上流或上风方向的5-10米处,以便救生圈顺流而下,乘风漂至落水者身边,而不至于落体伤害到落水者。 发射救生圈:一般采用4mm绳索,因为水中拉力较轻,橙红色绳索颜色明显,有利于落水者发现绳索位置;并且4mm绳索可以漂浮于水面,落水者可以方便的抓住。救生圈遇水后5秒即可自动充气。
发射角度取35-40度。水中救援时,尽量选择在落水者的上流或上风位置发射,发射目标对准落水者上流或上风方向的5-10米处,以便救生圈顺流而下,乘风漂至落水者身边,而不至于落体伤害到落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