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空间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装置消防水炮工作原理
大空间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装置消防水炮是利用计算机判断、数字逻辑控制、光电子等技术,它的组成主要有:电源电路、抗干扰电路、单片机控制、火焰探测等。火焰探测电路主要由观点接收管、火焰热释电传感器、红外光电接收管构成。当火焰出现于红外接收传感器的探测范围时,环境也会发生红外辐射差和温差,灭火装置由起初的监控状态转换为搜索扫描状态。单片机控制电路在火焰燃烧到一定程度时,对烟感信号、温感信号、干扰信号、火焰信号进行判断和识别,然后经过处理后向装置输出驱动信号,进行定位,最后开启系统喷水灭火,其喷嘴对准起火位置,与此同时,并自动切断非消防电源,发出报警信号。
⑵ 大会议室设计规范有哪些
一、会议室的总体要求
会议室是开会的场所,同时又是放置会议电视设备的场所,因此会议室的设计合理性决定了会议电视图像的质量,也直接影响了开会的效率。完整的视讯会议室规划设计除了可提供参加会议人员舒适的开会环境外,更重要是逼真地反映现场(会场)的人物和景物,使与会者有一种临场感,以达到视觉与语言交换的良好效果,由会议室中传送的图像包括人物、景物、图表、文字等应当清晰可辨。
二、会议室的类型、大小与环境
(一)会议室的类型
会议室的类型按会议的性质进行分类,一般分为公用会议室与专业性会议室。公用会议是适应于对外开放的包括行政工作会议、商务会议等。这类会议室内的设备比较完备,主要包括电视机、话筒、扬声器、受控摄像机、图文摄像机、辅助摄像机(景物摄像等),若会场较大,可配备投影电视机(以背投为佳)。专用性会议室主要提供学术研讨会、远程教学、医疗会诊,因此除上述公用会议室的设备外,可根据需要增加供教学、学术用的设备,如白板、录像机、传真机、打印机等等。
(二)会议室大小
会议室的大小与设备、参加人数有关。可根据会议通常所参加的人数多少,在扣除第一排座位到主席台后的显示设备的距离外,按每人2㎡的占用空间来考虑,甚至可放宽到每人占用2.5㎡的空间来考虑。天花板高度应大于3m。
(三)会议室环境
会议室内的温度、湿度应适宜,通常考虑为18~25℃的室温,60%~80%湿度较合理。为保证室内的合适温度、合适湿度,会议室内可安装空调系统,以达到加热、加湿、制冷、去湿、换气的功能。会议室要求空气新鲜,每人每时换气量不小于18立方。会议室的环境噪声级要求为40dB,以形成良好的开会环境。若室内噪声大,如空调机的噪声过大,就会大大影响音频系统的性能,其它会场就难听清该会场的发言。
三、会议室的布局、照度、音响效果
(一)会议室的布局
会场四周的景物和颜色,以及桌椅的色调均会影响画面质量。一般忌用“白色”、“黑色”之类的色调,这两种颜色对人物摄像将产生“反光”及“夺光”的不良效应。所以无论墙壁四周、桌椅均采用浅色色调较适宜,如墙壁四周米黄色、浅绿、桌椅浅咖啡色等,南方宜用冷色,北方宜用暖色。摄像背景(被摄人物背后的墙)不适挂有山水等景物,否则将增加摄像对象的信息量,不利于图像质量的提高。可以考虑在室内摆放花卉盆景等清雅物品,增加会议室整体高雅,活泼,融洽气氛,对促进会议效果很有帮助。从观看效果来看,显示屏的布局常放置在相对于与会者中心的位置,距地高度大约一米左右,人与显示屏(投影屏幕或大屏幕电视)的距离大约为4-6倍屏幕高度。各与会者到显示屏的水平视角应不大于60度。所采用的显示屏的大小,应根据参加会议的人数,会议室的大小等因素而定。对小型会议室,只需采用29寸至34寸的液晶屏或等离子电视即可,或者大会议室中的某一局部区采用;大型会议室应以投影屏幕为主,正投或背投式均可,背投更加。
(二)会议室照度
灯光照度是会议室的基本必要条件。摄像机均有自动彩色均衡电路,能够提供真正自然的色彩,从窗户射入的光(色温约5800K)比日光灯(3500K)或三基色灯(3200K)偏高,如室内有这两种光源(自然及人工光源),就会产生有蓝色投射和红色阴影区域的视频图像;另一方面是召开会议的时间是随机的,上午、下午的自然光源照度与色温均不一样。因此会议室应避免采用自然光源,而采用人工光源,所有窗户都应用深色窗帘遮挡。在使用人工光源时,应选择冷光源,诸如“三基色灯”(R、G、B)效果最佳。避免使用热光源,如高照度的碘钨灯等。会议室的照度,对于摄像区,诸如人的脸部应为500LUX,为防止脸部光线不均匀(眼部鼻子和全面下阴影)三基色灯应旋转适当的位置,这在会议电视安装时调试确定。对于监视器及投影电视机,它们周围的照度不能高于80LUX,在50~80LUX之间,否则将影响观看效果。为了确保文件、图表的字迹清晰,对文件图表区域的照度应不大于700LUX,而主席区应控制在800LUX左右。
(三)会议室的音响效果
为保证声绝缘与吸声效果,室内铺有地毯、天花板、四周墙壁内都装有隔音毯,窗户应采用双层玻璃,进出门应考虑隔音装置。根据声学技术要求,一定容积的会议室有一定混响时间的要求。一般来说,混响的时间过短,则声音枯燥发干;混音时间过长,声音又混淆不清。因此,不同的会议室都有其最佳的混响时间,如混响时间合适则能美化发言人的声音,掩盖噪声,增加会议的效果。
⑶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中有关非爆炸危险区域条件
这句话有来两个意思:
1、是源说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使用明火的设备,那么,在这种设备附近的区域,就符合第三条的条件;
2、还有另一种设备,这种设备虽然不是使用明火的,但是有炽热的表面,并且这个炽热表面的温度超过了区域内易燃物质的燃烧温度(燃点),那么,在这种有炽热表面的设备附近,也符合第三条的条件。
⑷ 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系统设计规范是什么
如下:
1、自动消防水炮ZDMS0.6/5S-GA,流量5L/S,压力0.6Mpa,保护半径20-33m不等,安装高度6-25m。
2、自动消防水炮ZDMS0.8/10S-GA,流量10L/S,压力0.8Mpa,保护半径37m,安装高度6-25m。
3、自动消防水炮ZDMS0.8/20S-GA,流量20L/S,压力0.8Mpa,保护半径52m,安装高度6-25m。
4、自动消防水炮ZDMS0.9/30S-GA,流量30L/S,压力0.9Mpa,保护半径62m,安装高度6-25m。
自动跟踪射流灭火系统原理:
自动跟踪射流灭火系统原理针对现代大空间建筑的消防需要,运用多项高新技术,将计算机、红外和紫外信号处理、通讯、机械传动、系统控制等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高智能化的现代消防理念。
⑸ 喷射型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装置
自动跟踪定位扫描射流灭火装置是针对现代大空间建筑的需要利用自然界的可燃物质在燃烧时所释放出的大量的辐射线,利用红、紫外传感器、计算机、机械传动、远程通讯等技术,通过一整套电子控制电路构成的高度智能化的现代消防。它可以在被保护的三维空间内,全方位地进行巡回扫描寻的,精确定位,并驱动灭火装置迅速准确地瞄准火源,继而自动启泵、开阀,射水灭火,瞬时间即可把刚刚初燃的火源扑灭,确保把火灾的苗头扼灭在初萌状态,真正地做到“防患于未然”!
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系统,具有探测距离远,保护面积大,喷射流量大,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智能化、自动化水平高,灭火时间短等众多优点,能够极大地消除火灾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为保护人民的财产和自身生命安全不再遭受到火灾的困扰。
(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装置安装图片)
一、系统组成
ZDMS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系统是由自动消防炮、消防管道、水流指示器、电磁(动)阀、检修阀、现场视频CCD、火灾探测组件、现场区域控制箱、声光报警器、手动报警按钮、手动控制器、火灾报警控制器、视频图像记录仪、消防水泵、储水池、水泵接合器,线缆等组成。
二、产品特点:
1.消防水炮火焰探测采用双波段火焰探测技术,对明火实现早期探测,探测距离远,稳定性强;
2.消防水炮设备自动寻找火源、自动灭火、灭火后自动停止。定位精确、灭火能力强、流量大、射程远、保护面积大、响应速度快;
3.消防水炮设备可具有传输现场彩色图象画面功能,图象传输可在消防控制中心实现自动或手动切换控制;
4.消防水炮设备实现火源的探测、定位和灭火,共分三级过程,分别为一级感应启动、二级实现火源的水平方向扫描定位和实现火源的垂直方向扫描定位,以便确定着火点,三级进行精确射水灭火;
5.消防水炮设备实现整体设计,集火灾探测、定位和图象传输一体化设计,提高水炮的工作可靠性,以及便于设备安装、日常维护使用;
6.消防水炮设备具有与其他消防报警系统联动功能,便于与其他形式的火灾报警系统进行接口联动操作,接口方式采用无源干接点方式;
⑹ 大空间水炮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的末端试水装置和自喷是一样的吗
首先大空间自动消防水炮它是自动探测扫描的,至于末端试水装置有分智能末端、简易末端。智能末端的原理跟大空间水炮一样都是采用红紫外扫描的,而简易末端就是我们俗称的手动末端。
⑺ 厨房设计防火要求规范有哪些
(1)液体储罐总储量不应超过丨5m3,当直埋于高层建筑或裙房附近,面向油罐一面4.00m范围内的建筑物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不限。
(2)中间罐的容积不应大于1.00m3,并应设在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的单独房间内,该房间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当高层建筑采用瓶装液化石油气作燃料时’应设集中瓶装液化石油气间,并应符合下列规范:
(1)液化石油气总储量不超过1.00m3的瓶装液化石油气间,可与裙房贴邻建造。
(2)总储量超过1.00m
3、而不超过3.00m3的瓶装液化石油气间,应独立建造,且与高层建筑和裙房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丨0m。
(3)在总进气管道、总出气管道上应设有紧急事故自动切断阀。
(4)应设有可燃气体浓度报瞥装置。
(5)电气设计应按现行的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6)其他要求应按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在上述要求的基础上,还应该考虑到如下设计细节:
(1)设计燃气房、燃气罐、燃油箱位置要远离火源,并有防火墙隔断。
(2)燃气燃油管道的设计要使用符合消防要求的金属管和管件,其走向要远离热源,不能从热源上通过,法兰接头、管件、阀门要符合消防要求,确保密封无泄漏,并且便于检査与检修。
(3)燃料库房要设有消防报警设施,库房内安装防爆照明灯,开关、插座要设在库房外,防止电气打火,要使库房内不见明火。
(4)燃气房建筑设计要密封,有防火墙,要设计通风装置,送、卩风系统应采用防爆型的通风设备。送风机设在单独隔开的通风机房内且送风干管上设有止冋阀时,可采用普通型的通风设备。防止燃气泄漏外溢爆炸起火。
⑻ 水利设计需要的规范有哪些
大概给你列了一下,还有一些未常用的。具体遇到需要的时候你也可以自己去查阅。
质量有关的规程、规范、标准及其他要求清单
类别 序号 发布日期或标准号 规程、规范、标准名称 备注
国家标准 01 GB8564-88 01 水轮发电机组安装技术规范
02 GB50203-2002 02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03 GB50212-2002 03 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04 GB50236-98 04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05 GB50086-2001 05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06 GB50202-2002 06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07 GBJ201-83 07 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08 GBJ208-83; GB50208-2002 08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09 GBJ97-87 09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10 GBJ112-87 10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
11 GB50194-93 11 建设工地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程
12 GB/T50123-1999 12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13 GB/T15481-2000 22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14 GB/T14538-93 25 综合水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
15 GBJ/T138-90 26 水位观测标准
16 GB50179-93 27 河流流量测验规范
17 GB/T10156-1997 28 水准仪
18 GBJ108-87 30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19 GB50287-99 31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20 GBJ/T145-90 32 土的分类标准
与质量有关的规程、规范、标准及其他要求清单
类别 序号 发布日期或标准号 规程、规范、标准名称 备注
21 GB/T50218-94 33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国家标准 22 GB/T50266-1999 34 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
23 GB50290-98 36 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24 GF-2000-0208 37 水利水电土建工程施工合同条件
25 GB50164 -92 38 砼质量控制标准
26 GB50224 -95 39 建筑防腐蚀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27 GBJ107-87 40 砼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28 GB50205-2001 4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9 GB50204 -2002 42 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0 GB/T19001-2008idt 44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31 GB/T19004–2008idt 45 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32 GBJ/T146-90 46 粉煤灰砼应用技术规范
33 GB/T15406-94 47 土工仪器的基本参数及通用技术条件
34 GB/T14173-93 59 平面钢闸门技术条件
35 GB4052-83 60 全断面岩石掘进机 名词术语
36 GB50201-94 61 防洪标准
37 GB50286-98 63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38 GB3838-88 67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39 GB50268-97 6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40 GB50288-99 70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与质量有关的规程、规范、标准及其他要求清单
类别 序号 发布日期或标准号 规程、规范、标准名称 备注
国家标准 41 GB/T50265-97 71 泵站设计规范
42 GB/T16453.1-1996 73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
43 GB/T16453.2-1996 74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
44 GB/T16453.3-1996 75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
45 GB/T16453.4 -1996 7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
46 GBJ71-84 81 小型水力发电站设计规范(试行)
47 GB50168-92 8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48 GB50169-92 83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49 GB50254 -96 8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50 GB50255-96 85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流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
51 GB50257-96 8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52 GBJ148-90 87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53 GB/T18110-2000 88 小水电站机电设备导则
54 GB/T755-87 90 旋转电机基本技术要求
55 GB/T814 -89 93 弧形闸门通用技术条件
水利行业标准 56 SL52-93 01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57 SL237-1999 02 土工试验规程
58 SL73-95 03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与质量有关的规程、规范、标准及其他要求清单
类别 序号 发布日期或标准号 规程、规范、标准名称 备注
水利行业标准 59 SL264-2001 04 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
60 SL176-1996 05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试行)
61 SL168-96 06 小型水电站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62 SL239-1999 07 堤防工程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规程(试行)
63 SL38-92 08 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七)碾压式土石坝和浆砌石坝工程
64 SL260-98 09 堤防工程施工规范
65 SL62-94 10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
66 SL26-92 11 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术语标准
67 SL/T231-98 12 聚工烯(PE)土工膜防渗工程技术规范
68 SL48-94 13 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
69 SL234-1999 14 泵站施工规范
70 SL223-1999 15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71 SL/T225-98 16 水利水电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72 SL18-2004 17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
73 SL105-95 18 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规范
74 SL47-94 19 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75 SL27-91 21 水闸施工规范
76 SL35-92 22 水工金属结构焊工考试规则
77 SL/T242-1999 23 周期式混凝土搅拌楼(站)
与质量有关的规程、规范、标准及其他要求清单
类别 序号 发布日期或标准号 规程、规范、标准名称 备注
水利行业标准 78 SL32-92 24 水工建筑物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
79 SL46-94 25 水工预应力锚固施工规范
80 SL47-94 26 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81 SL49-94 27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
82 SL53-94 28 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
83 SL73.1-95 29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基础制图
84 SL73.2-95 30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工建筑图
85 SL73.3-95 31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勘测图
86 SL73.6-2001 32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
87 SL20-92 33 水工建筑物测流规范
88 SL24 -91 34 堰槽测流规范
89 SL58-93 35 水文普通测量规范
90 SL196-97 36 水文调查规范
91 SL247-1999 37 水文资料整编规范
92 SL19-2001 38 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
93 SL252-2000 39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94 SL251-2000 40 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
95 SL166-96 41 水利水电工程坑探规程
96 SL25-92 42 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
与质量有关的规程、规范、标准及其他要求清单
类别 序号 发布日期或标准号 规程、规范、标准名称 备注
水利行业标准 97 SLJ1-81 43 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试行)
98 SL212-98 44 水工预应力锚固设计规范
99 SL228-98 45 砼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
100 SL274 -2001 46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101 SL266-2001 47 水电站厂房设计规范
102 SL214 -98 48 水闸安全鉴定规定
103 SL60-94 49 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104 SL101-94 50 水工钢闸门和启闭机安全检测技术规程
105 SL169-96 51 土石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
106 SL210-98 52 土石坝养护修理规程
107 SL230-98 53 砼坝养护修理规程
108 SL268-2001 54 大坝安全自动监测系统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109 SL110~118-95 55 土工试验专用仪器校验方法
110 SL119~122-95 56 岩石专用测试仪器校验方法
111 SL123~138-95 57 水工砼试验仪器校(检)验方法
112 SL36-92 58 水工金属结构焊接通用技术条件
113 SL39-92 59 露顶式弧形闸门液压启闭机系列标准
114 SL40-92 60 QPG型卷扬式高扬程启闭机系列标准
115 SL41-93 61 水利水电工程启闭机设计规范
116 SL74 -95 62 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设计规范
⑼ 管路的设计规范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家用沼气池的管路系统。 农村家用沼气池的管路系统应符合稳固、耐用、气密性能可靠、操作方便以及使用安全的原则。设计时除应遵守本规范处,还应符合GB3606—83《家用沼气灶》以及当地消防和卫生条例。
水压式沼气池应采取一定的稳压措施。在设备条件不具备时,可暂用阀调节压力。
本规范室外管路应彩硬管地埋。室内管路为硬管明敷。不具备条件使用硬管的地方可使用塑料软管,但不得使用再生塑料管。 管材
农村家用沼气池的管路材料,应使用聚氯乙烯管(包括红泥塑料)或抗氧性能良好的聚乙烯管为基本管材。
管材的选用室外管路应结合当地气温条件,一般地区采取聚氯乙烯管,严寒地区应采用聚乙烯管。室内管路一律采用聚氯乙烯管。
管件
硬管管件
聚氯乙烯硬管及聚乙烯管的管件均采用端部为承口的注塑管件。承口尺寸:承口内径为管子外径加0.05~0.2mm;承口长度(L)为管子外径(D)的一半加6mm,即L=0.5D+6mm。
聚氯乙烯硬管及聚乙烯管是管路中经常需要拆装或定期更换的部件,该拆装端应是注塑内螺纹承口或装有弹性密封环的承口。
软管管件
软管管件均采用带有密封节的管件,各端密闭节的个数不得少于3个。节的间距为5mm,管件内径(d’)应是管材内径(d)减去2mm,即d’=d-2mm。
管塞
硬管和软管的管塞均采用一般使用的橡皮塞。 聚氯乙烯硬管管路的连接采用承插式胶粘连接。
聚乙烯管路的连接采用承插式热熔连接。
聚氯乙烯硬管或聚乙烯管与胶皮管的连接采用套接,并应紧固牢靠。
聚乙烯管与聚氯乙烯管的连接以及需要拆装检修的部件,应采用螺纹连接或弹性连接(承口内装有密封环)。
红泥塑料管路聚氯乙烯软管管路的连接采用套接,并由铁丝扎紧。
聚氯乙烯硬管与燃具(灶和灯)、流量表、U型压力计等的连接,应通过胶皮管进行套接。并用细铁丝将接口扎紧。 地面下埋设深度应在冰冻线以下,并不得小于0.4m。
管路应设有不小于1%的坡度,并向凝水器方向落水。
管路穿越有重车通行的道路时,应敷设在保护管路的涵管内。
沼气管路与其他地下管道相交或平行时至少应有10cm的净距。 管路的布置应外观整齐,便于操作和维修,并避免敷设在阳光照射、高温、冰冻和易受外力冲击的地方。
管路应沿墙或梁按明管方式敷设,不得腾空悬挂。
管路应牢固地固定在耐燃的构筑物上,固定支点的间距规定如下:
立管上应不超过1m。
不平管上固定支点间距:聚氯乙烯硬管小于0.8m,红泥塑料管和聚氯乙烯软管小于0.5m。
管路坡度
水平管段的坡度应不小于0.5%,并向立管方向落水。
管路从室外地下引入室内的外墙穿孔,在管顶上方应保留有5cm以上的空隙。
立管距离烟囱应不小于50cm。连接灶具的水平管段应低于灶面5cm。
管路距离烟囱应不小于50cm。距离电线不小于10cm。
装置高度
灶面距离地面一般为0.8m。灯距地面为2m。
中2中间开关距离地面1.45m。
U型压力计开关距离地面1.25m。
贮气袋搁板距离地面应不小于1.9m,并不得安放在灶具的上主。
沼气灯与易燃构筑物的距离不得小于1m。 使用气袋贮气时,管路允许压力降为20mmH2O。
使用湿式贮气装置时,管路允许压力降为40mmH2O。
水压式池的管路,灶具额定压力为80mmH2O,管路允许压力降为220mmH2O,灶具额定压力为160mmH2O时,管路允许压力降为140mmH2O。 聚氯乙烯硬管和聚乙烯管的管路。
使用湿式贮气装置时地下管的最小外径:在土质良好的地点为20mm,土质较差时为25mm。室内管路外径为12mm。
使用湿式贮气装置的室外管路,长度自贮气罩至外墙引入点不应超过30m;引入点至最远燃具的室内管路长度按安装二灶一灯设计,不应超过6m。
使用气袋贮气的管路,当气袋设置在室内时,室外管路的长度不加限制,但直段管路长度超过30m时应设温度补偿装置;气袋出口至灶前的室内管路长度安装二灶设计,不应超过3m;室内管外径为20mm时,长度可不受此限制。
水压式池的管路长度:室外管路一般应控制在25m以内,最长不宜超过45m。引入点至最远燃具的室内管长度不宜超过10m。
红泥塑料管和聚氯乙燃软管的管路
灶具额定压力为80mmH2O时,从水压式沼气池至灶前的管路管径和管路允许长度如下:
内径8mm或10mm(二灶),管路长度应不超过25m。
内径10mm或12mm(二灶),管路长度可为25~50m。
灶具额定压力为160mmH2O时,从水压式沼气池至灶前的管路管径和管路允许长度如下:
内径10mm或12mm(二灶),管路长可为30~50m。
水压式沼气池的导气管内径应与管路内径相同,并应选用耐蚀材质。 凝水器
地下管坡度的最低点设置凝水器。
当采用低压凝水器时,凝水器的抽水管下端应成450的坡口,并与凝水器底保持有20mm的间隙,便于凝水器中积水,通过抽水管从排水井排出。
当采用自动排水装置时,U形管长应大于压力表“U”形管5cm,排水压力小于正常产气压力。排水口露出地面。
室内水平管段的坡脚或直立管的下端可装积水瓶或留有长10cm的存水段。
排水井
排水井的位置应选择在操作方便、不被堆没的地方。排水井的盖应与地面平齐。 沼气管路上的开关应采用易识别开关状况的快开阀,分中间阀和终端阀二种类型。
阀应选用气密性能可靠、经久耐用并通过鉴定的产品,阀孔孔径应不小于5mm。
下列位置应设置操作阀:
燃具胶皮管的前端(终端阀)。
水压式池的U形压力计的前侧(终端阀)。
贮气袋进气侧的室内管路和沼气灯的分支立管(中间阀)。
集的罩沼气池、分离工沼气池的输气管路起点(中间阀)。 管路投入运行前,应进行气密性试验。试验时用空气作介质,试验压力对有贮气装置的管路为管路工作压力(即贮气压力)的二倍,不压式池为1000mmH2O、以保持5minU形压力计读数不变为合格。
10.2水压式池应进行压降试验。以灶前压力达到灶具额定压力时,管路起点压力不超过300mmH2O为标准。设有贮气装置的池子,须校验贮气压力:湿式贮气装置应高于灶具额定压力40mmH2O;干式贮气装置(气袋)应高于灶具额定压力20mmH2O。
⑽ “《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83)” 现已废止,请问现在更新成哪个标准!! 急!!
GB /T 50065-2011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