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研究非晶体和晶体的实验装置是啥
(1)该实验需要来有测量温度的自温度计和测量时间的钟表;
(2)由图可见,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对应的温度叫做这种物质的熔点,由图可知该温度是48℃;
(3)由图可见,该物质图象上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因此该物质为晶体;
(4)温度为3℃时,温度低于该晶体的熔点,该物质处于固态;
(5)由图象可见,物质的熔化过程是从第6min到第14min,经历了8分钟.
故答案为:(1)温度计;钟表;(2)48;(3)晶体;(4)固;(5)8.
Ⅱ 晶体的熔化,凝固的图像及解析
以上面的图像为例,其中各阶段依次代表的物理意义为:
AB:为固态,吸热温度升高。
B:为固态,物体温度达到熔点(50℃),开始熔化。
BC:固液态共存,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C:为液态,温度仍为50℃,物体刚好熔化结束。
CD:为液态,物体吸热、温度升高。
DE:为液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E:为液态,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50℃),开始凝固。
EF:为液固态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F:为固态,凝固完毕,温度为50℃。
FG:为固态,放热温度降低。
(2)晶体凝固实验装置图扩展阅读
晶体的特征:
(1)自然凝结的、不受外界干扰而形成的晶体拥有整齐规则的几何外形,即晶体的自范性。
(2)晶体拥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晶体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3)单晶体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4)晶体可以使X光发生有规律的衍射。宏观上能否产生X光衍射现象,是实验上判定某物质是不是晶体的主要方法。
(5)晶体相对应的晶面角相等,称为晶面角守恒。
原因:
晶体的一些性质取决于将分子联结成固体的结合力。这些力通常涉及原子或分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或称价电子)的相互作用。如果结合力强,晶体有较高的熔点。
如果它们稍弱一些,晶体将有较低的熔点,也可能较易弯曲和变形。如果它们很弱,晶体只能在很低温度下形成,此时分子可利用的能量不多。
Ⅲ 如图是“探究晶体熔化与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装有固体粉末
(1)将装有固抄体粉末的试管放袭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用温度计测量固体粉末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
(3)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230℃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并且①该晶体的熔点为230℃;②在D点这一时刻,物质属于液态;③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④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1)均匀;(2)试管底或试管壁;(3)①230;②液;③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④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温度不变
Ⅳ 晶体在凝固中的图示
Ⅳ 晶体图线凝固的过程。
A、整个图象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所以是熔化图象,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图甲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所以A错误;
B、整个图象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所以是凝固图象,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下降,所以图丁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所以B错误;
C、整个图象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所以是凝固图象,由图知,该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图丙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所以C错误
D、整个图象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所以是熔化图象,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所以图乙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所以D正确.
故选D.
Ⅵ 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图象中变化曲线呈水平方向的BC段,就是晶体的熔化过程,它对应的纵坐标的值,就是晶体的熔点,
从图中可知,该物质从第4分钟开始熔化,到第7分钟完全熔化完,所以熔化过程经历了7min-4min=3min,且此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
故答案为:BC;3.
Ⅶ 晶体溶化和凝固图像分析 AB BC CD EF 各段表示什么过程
AB段固体吸热达到熔点,BD段是固液共存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CD段是液态,吸热温度上升。DE段液体放热,温度降低,EF段也是固液共存态,温度不变,FG段则是液体放热凝固的过程。
Ⅷ 求一张晶体和非晶体得融化和凝固的图片(注明每个阶段是什么态液态还是固态还是固液共存)
补充:%D%A凝固图像%D%A
Ⅸ 晶体凝固图
晶体的图像到晶体熔点是会是一条水平的直线,而非晶体则没有水平直线,图像温度会一直向上
Ⅹ 晶体凝固曲线图
由图知,该物质有一段温度保持80℃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晶体从第10min开始凝固,到第20min完全凝固完,所以凝固过程经历了20min-10min=10min.在第30min时,该晶体凝固完毕,处于固态.
故答案为:80;10;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