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下列实验装置图正确的是( )A.B.C.D
A.制乙烯是控制温复度制170℃,温度计需要插到反应液中,故A错误;
B.装置戊为多用瓶,右端进气可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H2、氨气,左端进气可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如CO2、Cl2、HCl、NO2等气体,故B正确;
C.实验室制氯气二氧化锰和浓盐酸需要加热才能反应,故C错误;
D.制乙酸乙酯加热挥发出的有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直接插入碳酸钠溶液会引起倒吸,故D错误.
故选B.
B. 下列实验装置图正确的是()A.装置甲可用于做HCl喷泉实验B.装置乙可用于吸收HCl气体,并防倒吸C.
A、由于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所以装置甲可用于做氯化氢喷泉实验,故A正确版;
B、装置权乙不可由于吸收氯化氢气体,应该把苯改为密度比水大的四氯化碳,且导管要插到四氯化碳液体中,才能防止倒吸,故B错误;
C、用固体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加热可以制取氨气,装置丙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少量的氨气,故C正确;
D、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装置丁的左侧导管口进气可收集二氧化碳等气体,故D错误;
故选AC.
C. 下列实验装置图正确的是()A. 实验室制乙烯B. 实验室制氨气C. ...
A.实验室用浓硫酸和乙醇制取乙烯的温度是170℃,所以温度计测量混合溶液温专度,故A错误;
B.实验属室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氨气,氨气常温下和空气不反应且密度小于空气,所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故B正确;
C.实验室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备氯气需要加热,该装置没有加热,所以得不到氯气,故C错误;
D.制备乙酸乙酯时导气管不能伸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否则易产生倒吸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D. 下列有关实验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1装置可制取干燥纯净的NH3B.图2装置可以完成“喷泉”实
A.氨气密度小于空气且常温下不和氧气反应,所以应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A正确;内
B.极易溶容于该溶液的气体能产生喷泉实验,氯气极易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形成压强差,所以能形成喷泉实验,故B正确;
C.二氧化氮易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氮,应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氮,故C错误;
D.铁作阴极,铁电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则溶液中不能生成氢氧化亚铁,如果将铁作阳极,阳极上生成亚铁离子、阴极附近生成氢氧根离子,二者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故D错误;
故选B.
E. 下列实验装置图正确的是()A.实验室制备并检验乙烯B.石油分馏C.验证醋酸、碳酸、苯酚酸性强弱D.
下.乙醇易挥发,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故下错误;
B.冷凝水下进上出,故B错误;
中.浓盐酸易挥发,生成图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H中l气体,比较盐酸、碳酸、苯酚图酸性强弱时,应将H中l除去,否则会影响实验结论,故中正确;
D.生成图氢氧化钙是糊状物,会堵塞反应容器,应用分液漏斗,故D错误.
故选中.
F. 下列实验装置图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备并检验乙烯 B. 石油分馏 C.验证醋酸、碳酸、苯酚酸
A.乙醇具有挥发性,加热促进乙醇挥发,所以制取的乙烯中含有乙醇,乙醇也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导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从而影响乙烯的检验,所以在检验乙烯之前要出去乙醇,故A错误;
B.馏分温度较高,如果急剧冷却会导致冷凝管炸裂而易产生安全事故,所以冷凝管中的水从下口进、上口出,故B错误;
C.乙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乙酸易挥发,导致二氧化碳中含有乙酸,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乙酸,二氧化碳和苯酚钠溶液反应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所以该装置能检验醋酸、碳酸、苯酚酸性强弱,故C正确;
D.电石和水反应较剧烈,且电石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微溶物,氢氧化钙易堵塞长颈漏斗,为控制反应速率,应该用分液漏斗,故D错误;
故选C.
G. 下列实验装置图正确的是()A.实验室制备及收集乙烯B.石油分馏C.实验室制硝基苯D.实验室制乙
A.常温下,虽然乙烯和空气不反应,但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接近于空气,所以不能版用排空气法收集权,乙烯难溶于水,需用排水法收集,故A错误;
B.蒸馏时,温度计应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附近测蒸气的温度,为充分冷凝,应从下端进水,上端出水,故B错误;
C.苯和硝酸沸点较低,易挥发,用长玻璃导管冷凝,制硝基苯的温度是50-60℃,水浴加热可以使反应物受热均匀,并且温度容易控制,图示装置正确,故C正确;
D.电石成分为碳化钙,实验室利用碳化钙与水反应制取乙炔,此反应大量放热,会损坏启普发生器,生成的氢氧化钙是糊状物,会堵塞反应容器,故不可利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故D错误.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