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鸡蛋壳与稀盐酸反应为什么先下沉后上浮又下沉
产生二氧化碳附着在蛋壳上,鸡蛋受到的浮力变大,上生。
到液面时二氧化碳散逸到空气中,浮力变小,下沉。
㈡ 为什么用鸡蛋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会产生一大堆泡如何避免气泡干扰实验
这些泡沫实际上是由于蛋壳内侧残留的可溶性蛋白质没有洗干净所致。蛋白质溶液本身就具有一定粘性,在加入盐酸后,由于pH的急剧减小,维持蛋白构象的次级力(如氢键等)被打破,蛋白质成为长线状,进一步加大了溶液的粘稠性,因此在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吹起下,就会形成小而密且不易破的泡沫。避免方法比较简单,其实将鸡蛋壳充分洗净即可。
麻烦采纳,谢谢!
㈢ 鸡蛋与盐酸反应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先下沉是因为鸡蛋的密度比盐酸大,后上浮,是因为与盐酸反应生成的少量气体附着在鸡蛋壳的表面,使其排水面积大,浮力加大,出现水面后,气体散开,又下沉,不断反复.
㈣ 初三化学题取10g鸡蛋壳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稀盐酸质量1g,生成气体质量1g,求钙元素质量分数
生成气体是1克还是2,2克,我看图是2.2克来着。
设蛋壳中含有碳酸钙x克。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2.2
100/x=44/2.2
x=5
10克蛋壳中含有5克碳酸钙
因此钙元素质量分数=40/100*5/10*100%=20%
㈤ 鸡蛋壳与酸的化学实验报告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钙!但这是书本知识,也就是理论上的,认为碳酸盐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对应的盐!其实,碳酸盐与酸反应,生成的绝对不是二氧化碳、水和对应的盐,生成的是碳酸氢盐和盐,然后碳酸氢盐再与过量的算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对应的盐!所以刚开始反应没有现象,当溶液中的碳酸氢根离子的浓度达到一定的时候,才会出现二氧化碳,碳酸钠可溶,所以生成碳酸氢根的速度较快,因此,将碳酸钠放到酸中,马上就有气泡;碳酸钙不溶,很难一次性电离出大量的碳酸根离子,所以生成碳酸氢根离子的速度就较慢,所以时间会久一点!
因为这段没有现象的时间一般较短,所以我们就不考虑这个问题了,直接认为碳酸盐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对应的盐,但这个问题是存在的!
化学方程式:
2CaCO�6�1+ 2HCl ==== Ca(HCO�6�1)�6�0+ CaCl�6�0
Ca(HCO�6�1)�6�0+ 2HCl ==== CaCl�6�0+ 2H�6�0O + 2CO�6�0↑
离子方程式:
CO�6�12- + H+ ==== HCO�6�1-
HCO�6�1- + H+ ==== H�6�0O + CO�6�0↑
㈥ 关于鸡蛋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
上下浮动的原因是:
当表面挂满气泡的鸡蛋浮在水面时
部分气泡破裂,使得浮力减小,鸡蛋下沉
当气泡的浮力再度增大时
鸡蛋又浮起
你的原因
如果用了生蛋
肯定就一直漂着啦,而且如果酸的浓度稍微大点的话
反应太剧烈
气泡生成量很大,生成速度很快的话,那么鸡蛋是"来不及"沉下去的
㈦ 鸡蛋壳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化学现象是什么,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什么再加上中文
现象还分物理和化学?化学方程式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㈧ 将鸡蛋放入盐酸中 蛋壳表面有气泡化学方程式是什么反应类型
(1)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
(2)1、反应一段时间后,蛋壳表面附着一层气泡,鸡蛋排开的水的体积变大,受到的浮力变大,大于鸡蛋的重力,因此鸡蛋在溶液中上浮.
2、鸡蛋浮出水面后表面附着的气泡消失,鸡蛋排开的水的体积变小,鸡蛋受到的浮力变小,当受到的浮力小于鸡蛋的重力时鸡蛋又会下沉.
㈨ 有关鸡蛋的化学题
鸡蛋壳成分是CaCO3,将一个鸡蛋放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里,盐酸与蛋壳反应生成CO2,CO2聚集在蛋壳表面,就发现鸡蛋会逐渐上浮,当CO2太多时,就会聚成大气泡漂出盐酸,蛋壳表面没气体,所以不久又下沉,如此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