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分别进行探究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实验药品制取气体量气管中
(1)根据题中装置图
『贰』 某同学为了探究氯气的有关性质,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其中①为饱和食盐水;②为干燥的红纸条;③
(1)依据装置图中仪器和用途分析,a为分液漏斗;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2)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保持装置密闭,微热烧瓶,观察E烧杯中导气管中汽包冒出,停止加热,一段水柱上升;
故答案为: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安图连接装置,最后的烧杯中加入水,微热烧瓶,观察E烧杯中导气管中汽包冒出,停止加热,一段水柱上升,气密性完好;
(3)E中发生反应是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
故答案为:Cl2+2NaOH=NaCl+NaClO+H2O;
(4)发现干燥的红色纸条的颜色也很快褪去,说明进入的氯气含有水蒸气,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故答案为:氯气含有水蒸气,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
(5)D装置中是碘化钾淀粉试纸,通入湿润的氯气,氯气氧化碘离子为碘单质,遇到淀粉变蓝;
故答案为:试纸变蓝色;
(6)实验结束时,为了防止倒吸,该同学先将导管从NaOH溶液中移出液面,然后再移去酒精灯,会造成的影响是,氯气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氯气有毒,会污染空气;
『叁』 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案来探究氯气的性质。 (1)实验时甲同学在A装置中未加
(1)浓硫酸;乙 (2)无尾气的吸收装置 ;Cl 2 +2NaOH===NaCl+NaClO+H 2 O (3)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若观察到溶液变红色,说明褪色的原因为②;若溶液不变红色,说明褪色的原因为① |
『肆』 某同学应用如下所示装置研究物质的性质.其中气体C的主要成分是氯气,还含有少量空气和水蒸气.请回答下
(1)本实验为对比实验,将氯气分别于干燥布条和湿润布条进行比较,不难看出实验目的是探究氯气具有漂白性的条件,故答案为:探究氯气具有漂白性的条件;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用作干燥剂,本试验中起到吸收气体C中的水的作用,故答案为:吸收气体C中的水;
(3)燥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故答案为:干燥布条不褪色,湿润的布条褪色;
(4)氯气有毒,应进行尾气处理,不能随意排放到空气中,故答案为:没有尾气处理装置,造成环境污染.
『伍』 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氯碱工业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电极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B.
氯碱工业原理:阳极上氯离子失电子生成氯气,阴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由图可知Cu为阴回极(若铜为答阳极,则铜失电子,氯离子不反应),C为阳极,
A、石墨为阳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故A错误;
B、Cu为阴极,阴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没有氯气生成,所以用湿润KI淀粉试剂在铜电极附近检验气体,试纸不变蓝色,故B错误;
C、Cu为阴极,阴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同时生成氢氧化钠,电解池中阳离子向阴极移动,Na+向Cu电极移动,故C错误;
D、Cu为阴极,阴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铜电极的反应式为:2H++2e-═H2↑,故D正确.
故选D.
『陆』 同学设计一个燃料电池如下图所示目的是探究氯碱工业原理和不同的精炼原理其中
(1)燃料电池中,通入燃料的电极是负极、通入氧化剂的电极是正极,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H 2 -2e - +2OH - ═2H 2 O,
故答案为:负;H 2 -2e - +2OH - ═2H 2 O;
(2)乙池有外接电源属于电解池,铁电极连接原电池的负极,所以是阴极,则石墨电极是阳极,阳极上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阴极上氢离子放电,导致阴极附近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氢离子浓度溶液呈碱性,所以乙装置中生成氢氧化钠主要在铁极区,则铁极区的溶液先变红,故答案为:阳极;铁极;
(3)如果粗铜中含有锌、银等杂质,阳极上不仅铜还有锌、银失电子进入溶液,阴极上析出铜,电极反应式为:Cu 2+ +2e - =Cu;根据转移电子数相等知,阳极上溶解的铜小于阴极上析出的铜,所以丙装置中反应一段时间,硫酸铜溶液浓度将减小,
故答案为:减小;Cu 2+ +2e - =Cu;
(4)根据串联电池中转移电子数相等得氧气、氢气的关系式为:O 2 ----2H 2 ,设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是xmol,
O 2 -------2H 2
22.4L 2
0.224L x
x=0.02,所以消耗0.02×2=0.04mol氢离子,则乙装置中阳离子交换膜右侧进入左侧的钠离子也为0.04mol,所以乙装置中阳离子交换膜左侧溶液质量将增大0.04×23-0.04×1=0.88g,
故答案为:增大;0.88.
『柒』 某研究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氯气并探究氯气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制取氯气时,在烧瓶里加入一
(1)制取氯气时,在烧瓶里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和NaCl,通过分液漏斗向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浓硫酸;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2)仪器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净化装置-氯气与石蕊作用-干燥-收集氯气(与铜反应)-尾气吸收--继续做试验证明氧气存在;既要完成后续实验,又要探究有氧气产生的实验.仪器连接顺序为:a→c→b→d→e→i→h→g→f→l→m;检验是否有氧气产生的操作是:在m处,用带火星的木条看是否复燃,若能,说明有氧气生成;浓硫酸能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氧气,反应方程式可根据电子守恒写出:2Mn02+2H2SO4(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