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自动控制原理
摘要 自动控制原理是研究自动控制共同规律的技术科学,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称控制装置或控制器),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统称被控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即被控制量)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❷ 求一些自动控制原理在生活或生产中的应用,原理希望能详细点。
恒压供水就是一个自动控制原理在生活当中应用,这是一种能够自动能够保持水版管内水压的装置。
管道权内有一个压力探测装置,能够知道当前管道内的水压,并把当前的水压值传递给控制装置。当用水量变大的时候,水压减小,控制装置得到水压在减小的信号,于是控制装置会提高水泵的转速来提升水压。同样当用水量减小的时候,控制装置会降低水泵的转速来减小水压。这样,就能基本保持水压恒定。一般情况下,水泵的电动机由变频调速器供电,以得到很好的调速性能。
❸ 如何学习自动控制原理
控制是心法,能把各路武功融汇在一起,但只有心法没有剑在手你也做不成高人。至于怎么学,老老实实看书推公式查资料问老师,多联想和验证现实生活中的控制实例(到处都是,学术领域如导弹飞机汽车化学反应生物调节,生活中如吃饭走路以及你妈教育你的过程都可以带入),多加领悟,最后你脑子中建立起一种天下大同的系统的世界观,就差不多了。至于各种你看起来艰深的公式定理,不管在时域频域拉普拉斯空间参数空间,无非两个作用,一个是用来认识系统,如稳定性分析,响应分析,一个是拿来改造系统,如各个域下的控制器。要学好这些知识的基础,包括但不限于线性代数,微积分,矩阵论,信号与系统,建议题主边学边复习以上科目。
❹ 自动控制原理的控制系统
在反馈控制系统中,控制装置对被控装置施加的控制作用,是取自被控量的反馈信息,用来不断修正被控量和控制量之间的偏差从而实现对被控量进行控制的任务,这就是反馈控制的原理。
下面是一个标准的反馈模型:
开方:
公式:X(n+1)=Xn+(A/Xn^2-Xn)1/3设A=5,开3次方
5介于1^3至2^3之间(1的3次方=1,2的3次方=8)
X_0可以取1.1,1.2,1.3,1.4,1.5,1.6,1.7,1.8,1.9,2.0都可以。例如我们取2.0。按照公式:
第一步:X1={2.0+[5/(2.0^2-2.0]1/3=1.7.}。即5/2×2=1.25,1.25-2=-0.75,0.75×1/3=0.25,输入值大于输出值,负反馈
2-0.25=1.75,取2位数字,即1.7。
第二步:X2={1.7+[5/(1.7^2-1.7]1/3=1.71}.。
即5/1.7×1.7=1.73010,1.73-1.7=0.03,0.03×1/3=0.01,输入值小于输出值正反馈
1.7+0.01=1.71。取3位数字,比前面多取一位数字。
第三步:X3={1.71+[5/(1.71^2-1.71]1/3=1.709} 输入值大于输出值,负反馈
第四步:X4={1.709+[5/(1.709^2-1.709]1/3=1.7099} 输入值小于输出值正反馈
这种方法可以自动调节,第一步与第三步取值偏大,但是计算出来以后输出值会自动减小;第二步,第四步输入值偏小,输出值自动增大。X4=1.7099.
当然也可以取1.1,1.2,1.3,……1.8,1.9中的任何一个。
同时,自动控制原理也是高等院校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的重要基础,也是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必考的课程。
❺ 自动控制原理中如何选用校正装置的类型
1、采用串联校正往往同时需要引入附加放大器,以提高增益并起隔离作用。
2、对于并联校正,版信号总是从功率权较高的点传输到功率较低的点,无须引入附加放大器,所需元件数目常比串联校正为少。在控制系统设计中采用哪种校正,常取决于校正要求、信号性质、系统各点功率、可选用的元件和经济性等因素。
❻ 自动控制原理
20lgk=12,求出k,写出传递函数;
已知斜率和一点,写出中段的渐近线方程,对数幅值=0或幅值=1求出wc;
相频-90开始,-270度结束,算几个点画出相频特性;
根据型别、输入信号和误差的关系直接写出。
送分题,拿不到考试堪忧啊
❼ 自动控制原理跟信号与系统这两门课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
联系:自动控制原理是信号学的基础,是在自动控制原理的基础上才发展出的信号与系统学科。
区别:
一、指代不同
1、自动控制原理: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称控制装置或控制器),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统称被控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即被控制量)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2、信号与系统:是电气信息类本科生的专业课,
三、课程设置不同
1、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结构、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连续、离散、线性、非线性等)及特点、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时域法、频域法等)和设计方法等。
2、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知识;连续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信号与系统的变换域分析;离散信号与系统时域分析;系统函数;信号与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
三、培养目标不同
1、自动控制原理:了解有关自动控制系统的运行机理、控制器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以及自动控制系统的各种分析和设计方法等。
2、信号与系统:应熟练地掌握本课程所讲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并利用这些经典理论分析、解释和计算信号、系统及其相互之间约束关系的问题。
❽ 自动控制原理B
自动控制原理包括经典控制和现代控制。 经典控制包括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根轨迹、频域分析、系统校正、PI设计等, 而现代控制以线性系统理论和最优控制为主线。线性系统理论部分主要阐述状态空间分析法和综合法的基本内容,包括动态系统的状空间描述,动态系统的定量分析(状态方程的解)和定性分析(能控性、能观测性、李亚普诺夫稳定性),动态系统的综合(状态反馈与状态观测器设计);最优控制部分在解决最优问题3种基本方法(变分法、极小值原理、动态规划法)的基础上,阐述典型最优反馈系统的设计(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最小时间控制)。 所以要看自动控制原理的考试大纲了,看是否包括现代控制部分。
❾ 概述自动控制原理在焊接工程中的应用;举一个焊接控制例子,画出装置原理图或逻辑方框图,并说明工作原理
QH-ARC103为其最新的控制法。该法通过动态响应性能极好的电源,实现电源外特性的实时切换,电弧长度在两设定点之间变化,系统具有很好的调节性能。但这些控制方法是具体针对某些焊接工艺,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进一步改进。
脉冲MIG焊门限控制系统是通过设定电弧电压的门限值来实现其控制,当焊丝的熔化和焊丝的送进使电弧工作点移动时,电弧电压不超过设定的门限值,从而使弧长得到控制。如图1-2所示。焊接时,电弧工作点位于两条恒流外特性Ib或Ip上,当电弧工作点工作在维弧阶段时,焊丝送进速度大于熔化速度,电弧工作点沿Ib恒流线向下移动,当到达设定的门限值A点时,控制系统使电源外特性切换到Ip,即脉冲阶段,此时焊丝送进速度小于熔化速度,电弧工作点沿恒流线向上移动,当移动到设定的门限值B时,控制系统使电源外特性又切换到,即维弧阶段,如此循环就实现了脉冲MIG焊脉冲参数的自动控制。其弧长控制在La1和La2之间,适当地选择A和B点的值就可以实现稳定的焊接。该类方法是以调节脉冲频率而克服弧长的扰动来调节焊丝的熔化速度,在脉冲峰值阶段可能未停留足够时间,所以熔滴过渡不能确保一脉一滴的情况。
原理是:主要是通过焊接电压控制电弧长度,电压和电弧有一个关系,通过定时采集电压数据,对比设定电压,通告PLC调节焊枪高度以调节弧长
❿ 自动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称控制装置或控制器),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统称被控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即被控制量)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自动控制理论是研究自动控制共同规律的技术科学。它的发展初期,是以反馈理论为基础的自动调节原理,主要用于工业控制。二战期间为了设计和制造飞机及船用自动驾驶仪、火炮定位系统、雷达跟踪系统以及其他基于反馈原理的军用设备,进一步促进并完善了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到战后,已形成完整的自动控制理论体系,这就是以传递函数为基础的经典控制理论,它主要研究单输入单输出的线形定常数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