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用如图所示装置分离出溴苯B.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干
A.溴苯和水互不相溶,能用分液分离,故A正确;
B.氨气与浓硫酸专反应生成硫酸铵,应用碱石灰干燥,故B错误属;
C.左边锌与硫酸铜直接反应,不形成原电池,故C错误;
D.强酸反应制弱酸,非金属性S>C>Si,氢化物稳定性H2S>CH4>SiH4,故D错误.
故选A.
『贰』 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装置①可用于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气体B
A.二者均与NaOH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则图中除杂试剂应为饱和食盐水,故A错误;
B.H2、NH3等均可利用向下排空气收集,则图中气流方向应从右侧进,故B错误;
C.NH4Cl受热易分解,不能利用蒸发得到晶体,应利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晶体,故C错误;
D.碘不易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则混合后分层,图中萃取装置合理,故D正确;
故选D.
『叁』 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装置①所示的气流方向可用于收集H2、NH
A.H2、NH3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法收集,气体应短进长出,故A错误;
B.比较非金属性,应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能用盐酸,故B错误;
C.如不漏气,向左推动针筒活塞,可观察到液面发生变化,可用于检查是否漏气,故C正确;
D.氢氧化钠和氯气反应,应用饱和食盐水除杂,故D错误.
故选C.
『肆』 如图装置做趣味实验:在用胶塞塞紧的烧瓶里充满某种气体X,烧瓶内导管的一端事先已绑好了一个气球.拔开
A、把澄清石灰水(Y)倒入盛氧气(X)气体的瓶内,二者不能反应生成,瓶内气压变化不大,气球也不会有变化.因而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A不正确.
B、把氯化钾溶液(Y)倒入盛氧气(X)的瓶内,二者不发生化学反应,瓶内气压变化不大,气球也不会有变化.因而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B不正确.
C、把氢氧化钠溶液(Y)倒入盛二氧化硫(X)的瓶内,二者能迅速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导致瓶内气压迅速减小,这时气球会膨胀变大.因而此选项符合题意.故C正确.
D、把硫酸锌溶液(Y)倒入盛氢气(X)的瓶内,二者不发生化学反应,瓶内气压变化不大,气球也不会有变化.因而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D不正确.
故选:C.
『伍』 如图各装置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A.只有①②B.只有③④C.只有①④D.只有②
①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会看到导管口有气泡,说明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因此,该项实验合理;
②在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要伸到集气瓶的底部,防止空气的对流,收集的气体不纯;因此,该组实验不合理;
③在使用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比较二氧化锰和氧化铜对过氧化氢的催化效果时,由于所使用过氧化氢溶液浓度的不同,而不能确定放出气体快慢是催化剂的不同还是反应溶液不同的原因.因此,该组实验不合理;
④由于氧气能支持燃烧,故检验氧气的方法可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看是否复燃.因此,该项实验合理.
故选:C.
『陆』 用如图所示装置及药品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分离乙醇和乙酸B.除去乙炔中的乙烯C.
A.乙醇和乙酸能互溶,不分层,不能用分液漏斗,故A错误;
B.乙炔和乙烯都能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将原物质除掉,不符合除杂原则,故B错误;
C.溴与溴苯都能透过滤纸,二者沸点不同,应用蒸馏分离,故C错误;
D.乙醇与甲醇的沸点不同,可用蒸馏分离,故D正确.
故选D.
『柒』 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用图1所示装置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互溶液体混合
A.温度计水银球应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相平,测量的是蒸气的温度,故内A错误;
B.FeCl2溶液容加热时易水解生成氢氧化亚铁,不能得到氢氧化亚铁晶体,故B错误;
C.容量瓶不能用来稀释溶液,应在烧杯中进行,故C错误;
D.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在下层,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D正确.
故选D.
『捌』 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用图a所示装置干燥SO2气体B.用图b
A.干燥气体,大口进,小口出,图中气体的进入方向不合理,故A错误;
B.图为蒸发版结晶操作,权并利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操作合理,故B正确;
C.水在上层,分液时避免上下层液体混合,则水层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故C错误;
D.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将水排出测定其体积,故D错误;
故选B.
『玖』 如图各装置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A.装置③:制取氧气、氢气等气体 B.装置④:干燥,收集
A、装置③是一个错误的装置,因为长颈漏斗的下端在液面以上;故选项错误; B、装置④中的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氯化氢气体与氢氧化钠能发生化学反应,因此不能干燥氯化氢气体;故选项错误; C、装置①是需要加热的装置,可以用来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故选项正确; D、装置②是收集气体的装置,如果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应该从b进入;如果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应该从a进入;故选项正确; 故选C、D |
『拾』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是()选项①②③实验结论A稀硫酸Na2SAgNO3与AgCl
A.图中装置和试剂不发生沉淀的转化,对AgNO3与AgCl的浊液中,Qc(Ag2S)>Ksp(Ag2S),则生成内Ag2S,可发生容沉淀的生成,则不能比较溶度积,故A错误;
B.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使蔗糖变黑,然后C与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体现其强氧化性,最后二氧化硫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其褪色,故B正确;
C.盐酸与亚硫酸钠生成二氧化硫,与Ba(NO3)2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但SO2与可溶性钡盐不一定生成白色沉淀,如与氯化钡不反应,故C错误;
D.浓硝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但浓硝酸易挥发,硝酸、碳酸均可与硅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沉淀,则不能比较碳酸与硅酸的酸性,应排除硝酸的干扰,故D错误;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