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计算对流传热系数
牛顿指出,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对流传热的热流与它们的温度差成正比,即:
q = h*(tw-t∞)
Q = h*A*(tw-t∞)=q*A
式中:q为单位面积的固体表面与流体之间在单位时间内交换的热量,称作热流密度,单位W/m^2;tw、t∞分别为固体表面和流体的温度,单位K;A为壁面面积,单位m^2;Q为单位时间内面积A上的传热热量,单位W;h称为表面对流传热系数,单位W/(m^2.K)。
牛顿冷却公式中的比例系数,一般记做h,以前又常称对流换热系数,单位是W/(㎡*K),含义是对流换热速率,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温度差下单位传热面积的对流传热速率。
牛顿冷却公式:流体被加热时 q=h(Tw-Tf)
流体被冷却时 q=h(Tf-Tw)
其中,Tw及Tf分别为壁面温度和流体温度,℃。如果把温差(亦称温压)记为ΔT,并约定永远为正值,则牛顿冷却公式可表示为:q=hΔTΦ=hAΔT
其中q为热流密度,单位是瓦/平米(W/㎡),Φ为热流,单位是瓦(W)。
『贰』 空气-蒸汽对流给热系数测定实验中冷流体和蒸汽的流向,对传热效果有何影响
没有影响,蒸汽一侧可以认为是各处温度相等的,所以无论是逆流还是并流,其传热推动力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
实验目的:
1、通过对空气—水蒸气简单套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掌握对流传热系数α的测定方法,加深对其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并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关联式Nu=ARemPr0.4中常数A、m的值。
2、通过对管程内部插有螺旋线圈的空气—水蒸气强化套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测定其准数关联式Nu=BRem中常数B、m的值和强化比Nu/Nu0,了解强化传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式。
(2)对流传热系数测定实验装置图扩展阅读:
对流传热时的一个比例系数。表示对流传热过程的强度。是在单位时间(1小时)内,当温度差为1℃时,每单位壁面(1m^2)向其周围流体给出(或从周围流体接受)的热量(kj)。
当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温度差为1K时, 1m*1m壁面面积在每秒所能传递的热量。h的大小反映对流换热的强弱。
如上所述,h与影响换热过程的诸因素有关,并且可以在很大的范围内变化,所以牛顿公式只能看作是传热系数的一个定义式。它既没有揭示影响对流换热的诸因素与h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没有给工程计算带来任何实质性的简化,只不过把问题的复杂性转移到传热系数的确定上去了。
因此,在工程传热计算中,主要的任务是计算h。计算传热系数的方法主要有实验求解法、数学分析解法和数值分析解法。
在不同的情况下,传热强度会发生成倍直至成千倍的变化,所以对流换热是一个受许多因素影响且其强度变化幅度又很大的复杂过程。
『叁』 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实验有关问题
不凝气体会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使测得的对流传热系数偏小。
因为实验过程是先升温然后降温,不凝气体会使得测定的降温的最后稳定温度偏高,而根据牛顿冷却定律,计算对流传热系数是要一个deta
t的,下限高了,那么deta
t就变小了,对流传热系数偏小。
『肆』 化工原理实验之空气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实验的三个思考题:1.加入混合...
你好啊,我也不知道中
『伍』 对流传热系数测定实验为什么控制蒸汽压力 高手指导下
这个我可以回答。
因为气体压力和它的密度成正比,而热传递过程中,必然是密度越大,传递越快。空间中没有物质,热就只能靠辐射来传递,而无法靠物质传递。
修改:另,我说的密度越大,传递越快,是同种物质之间,不适用于不同物质。
『陆』 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实验中直管和螺纹管的传热效果有什么不同,表现何在,为什么
差值在导热面积上,螺纹管有效面积大于直管50%。螺旋管的内部流动顺螺旋管绕着它的曲率半径转圈,会引起管内径向、周向的二次回流,从而增大对流传热系数,所以螺旋管的传热效果更好。
(6)对流传热系数测定实验装置图扩展阅读:
工业上大量存在的传热过程(指间壁式传热过程)都是由固体内部的导热及各种流体与固体表面间的给热组合而成。传热过程的基本数学描述是传热速率方程式和热量衡算式。
热流密度q是反映具体传热过程速率大小的特征量。对q的计算,需要引入壁面温度,而在实际计算时,壁温往往是未知的。为实用方便,希望能避开壁温,直接根据冷﹑热流体的温度进行传热速率的计算。
『柒』 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中,有哪些因素影响实验的稳定性
总传热系数的测定实验中哪些因素影响实验的稳定性
空气和蒸汽的流向
冷凝水不及时排走
蒸汽冷凝过程中,对传热的影响
我也是查的,欢迎指正
『捌』 强迫对流表面传热系数的测定实验中被测圆柱表面上各点温度是否一致
当然可以,实际上,不是反推,对流换热系数本来就是用测量固体表面温度的办法计算出来的,这就是实验求解法. ——LZ也没有说能仅通过壁温就推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