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火车缓冲装置有什么用
是用于使车辆与车辆,机车或动车相互连挂,传递牵引力,制动力并缓和纵向...为了保证车辆连挂安全可靠和车钩缓冲装置安装的互换性
② 列车中车辆的制动与缓解作用,是由什么操纵制动来实现的
1、闸瓦制动
过去,铁路机车车辆采用的制动方式最普遍的是闸瓦制动。用铸铁或其他材料制成的瓦状制动块,在制动时抱紧车轮踏面,通过摩擦使车轮停止转动。在这一过程中,制动装置要将巨大的动能转变为热能消散于大气之中。
而这种制动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摩擦热能的消散能力。使用这种制动方式时,闸瓦摩擦面积小,大部分热负荷由车轮来承担。列车速度越高,制动时车轮的热负荷也越大。
如用铸铁闸瓦,温度可使闸瓦熔化;即使采用较先进的合成闸瓦,温度也会高达400~450℃。当车轮踏面温度增高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使踏面磨耗、裂纹或剥离,既影响使用寿命也影响行车安全
2、盘型制动
它是在车轴上或在车轮辐板侧面安装制动盘,用制动夹钳使以合成材料或者粉末冶金制成的两个闸片紧压制动盘侧面,通过摩擦产生制动力,使列车停止前进。由于作用力不在车轮踏面上,盘形制动可以大大减轻车轮踏面的热负荷和机械磨耗。
另外制动平稳,噪声小。盘形制动的摩擦面积大,而且可以根据需要安装若干套,制动效果明显高于踏面制动,尤其适用于时速120公里以上的列车,这正是各国普遍采用盘形制动的原因所在。但不足的是车轮踏面没有闸瓦的磨刮,将使轮轨粘着恶化;
制动盘使簧下重量及冲击振动增大,运行中消耗牵引功率。踏面制动和盘形制动都要通过轮轨之间的粘着来实现,因此都属于粘着制动。
列车制动原理:
由制动装置产生的与列车运行方向相反的外力,称为“制动力”。这是人为的阻力。由于行车安全的需要,制动力比在列车运行中由自然原因产生的阻力一般要大得多。
列车制动在操纵上按用途可分为“常用制动”和“紧急制动”两种。在正常情况下为调节或控制列车速度包括进站停车所施行的制动,称为“常用制动”。
它的特点是作用比较缓和而且制动力可以调节,通常只用列车制动能力的20%~80%,多数情况下只用50%左右,在紧急情况下为使列车尽快停住所施行的制动,称为“紧急制动”(在中国也称为“非常制动”)。它的特点是作用比较迅猛而且要把列车制动能力全部用上。
③ 列车尾部装置起什么作用
http://emuch.net/journal/article.php?id=CJFDTotal-HNKX200003021列车尾部装置是代替货运列车的尾部守车和值班员的新型铁路电子设备。版它的主要功能是 :时实应答机车权乘务员查询列车尾部风压指令和尾部排风制动指令 ;时实检测列车尾部风压值并及时向机车乘务员通报风压异常情况 ;时实检测列车尾部风管贯通状态并及时向机车乘务员通报风管压管贯异常情况。和人工值守相比 ,列车尾部装置具有列车尾部风压状态反映及时准确 ,并且可以采用列车尾部制动 ,增加了安全行车的技术保障 ,深受机车乘务员的欢迎 ;同时由于取消了守车和值班员 ,节省了人力和守车的空转损耗 ,并可以多挂一节车皮增加了运力 ,对提高运输效…
④ 列车控制系统的作用是什么
ATP是整个ATC系统的基础。ATO和ATS子系统都依托于ATP子系统的工作。列车自动防护系统(ATP)亦称列车超速防护系统,其功能为列车超过规定速度时即自动制动,当车载设备接收地面限速信息,经信息处理后与实际速度比较,当列车实际速度超过限速后,由制动装置控制列车制动系统制动。
ATP自动检测列车实际运行位置,自动确定列车最大安全运行速度,连续不间断地实行速度监督,实现超速防护,自动监测列车运行间隔,以保证实现规定地行车间隔。 列车自动驾驶是一种完整的闭环自动控制系统,即列车一方面检测本列车的实际行车速度,另一方面连续获取地面给予的最大允许车速,经过计算机的解算,并依据其他与行车有关的因素如机车牵引特性、区间坡道、弯道等,求得最佳的行车速度,控制列车加速或减速,甚至制动。
在列车自动驾驶系统中,司机起监督作用,因此要求这种系统获得最大允许车速的信道和求解最佳速度的机车计算机等,要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实用性。目前列车自动操纵已应用在地下铁道和市郊或两市之间直达的客运干线上。随着微型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我国已经自主研发完成故障-安全型的列车自动操纵系统。
ATO辅助ATP工作,接受来自ATP的信息,其中有ATP速度指令、列车实际速度和列车走行距离。此外还从ATS子系统和地面标志线圈接受到列车运行等级等信息。根据以上信息,ATO通过牵引/制动线控制列车,使其维持在一个参考速度上运行;并在设有屏蔽门地站台准确停车。 列车自动监督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来组织和控制行车的一套完整的行车指挥系统。ATS将现场的行车信息及时传输到行车指挥中心,中心将行车信息综合后,适时无误的向现场下达行车指令,以保证准确、快速、安全、可靠。
ATS功能:自动进行列车运行图管理,及时调整运行计划,监控列车进路,自动显示列车运行和设备状态,完成电气集中联锁和自动闭塞的要求,自动绘制列车实际运行图,车站旅客导向,车辆检修期的管理,列车的模拟仿真等。 计算机联锁(CI)利用计算机对车站作业人员的操作命令及现场表示的信息进行逻辑运算,从而实现对信号机及道岔等进行集中控制,使其达到相互制约的车站联锁设备,即微机集中联锁。它是一种由计算机及其他一些电子、电磁器件组成的具有故障― 安全性能的实时控制系统。
为了保证车站行车安全和调车作业安全,对信号机与道岔之间及信号机与信号机之间所应满足的联锁要求,参见“联锁”条目。
计算机联锁系统由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构成。硬件设备包括联锁计算机(完成联锁功能和显示功)、安全检验计算机(用以检验联锁计算机的运行情况,发现故障可导向安全)、彩色监视器、微型集中操纵台、安全继电输入输出接口柜、计算机联锁专用电源屏以及现场信号机、转辙机、轨道电路等室外设备。软件设备是实现进路、信号机和道岔相互制约的核心部分,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参与联锁运算的车站数据库;二是进行联锁逻辑运算,完成联锁功能的应用程序。车站数据库包括车站赋值表、车站联锁表、按钮进路表、车站显示数据等。应用程序由多个程序模块组成,即系统管理程序模块、时钟中断管理程序模块、表示信息采集及信息处理程序模块、操作命令输入及分析程序模块、选路及转岔程序模块、信号开放程序模块、解锁程序模块和站场彩色监视器显示程序模块等。
⑤ 火车基本结构及各部件功能是什么
1、发动机: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装置。由2大机构5大系组成: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冷却系;润滑系;点火系;起动系。
2、底盘:底盘作用是支撑、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称,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保证 正常行驶。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部分组成。
3、车身:车身安装在底盘的车架上,用以驾驶员、旅客乘坐或装载货物。轿车、客车的车身一般是整体结构,货车车身一般是由驾驶室和货箱两部分组成。
4、电气设备:电气设备由电源和用电设备两大部分组成。电源包括蓄电池和发电机;用电设备包括发动机的起动系、汽油机的点火系和其它用电装置。
(5)列车什么装置起稳定作用扩展阅读
火车运行原理
火车的转向架卡在轨道上沿着轨道行驶,转弯时转向架转动,让火车沿着轨道继续行驶。 转弯时外轨高于内轨。
牵引动能比由小排到大依序为:(客运飞机、摩托车、一般家庭的汽车、公路上跑的卡车、农用牵引机、全挂拖车、)蒸气机车、柴油液力传动机车、柴油电力传动机车、电力机车、柴油动车组、高铁动车组、电力动车组(客轮、渔船、油轮)。
若考虑单位燃料或是单位动力的成本来营运轨道车辆,是以小编组来做区间运转有最佳能量使用经济效益,也就是4车一编组。每站都停的通勤电联车最具效益。
交直流电传动机车动作原理
机车蓄电池供96V启动,80KW启动发电机。启动发电机发动机车柴油机,柴油机运转带动同步主发电机运行,45KW的感应子励磁机通过整流输出直流电给同步主发电机转子励磁,主发电机正常发电,
当柴油机运转后 启动发电机转成他励发电机运行发出110V恒定直流电,供给空压机以及一些机车辅助设备,另外再给机车蓄电池充电,同步主发电机发出三相交流电,经过主整流柜,供给六台直流牵引电机,最后,机车启动。
⑥ 火车的制动原理是什么
制动装置一般可分为两大组成部分:
()“制动机”——产生制动原动力并进行操纵和控制的部分。
(2)“基础制动装置”——传送制动原动力并产生制动力的部分。
列车制动在操纵上按用途可分为两种。
(l)“常用制动”——正常情况下为调节或控制列车速度,包括进站停车所施行的制动。其特点是作用比较缓和而且制动力可以调节,通常只用列车制动能力的20%~80%,多数情况下只用50%左右。
(2)“紧急制动”—一紧急情况下为使列车尽快停住而施行的制动(在我国,也称“非常制动”),其特点是作用比较迅猛,而且要把列车制动能力全部用上。
从司机实施制动(将制动手柄移至制动位)的瞬间起,到列车速度降为零的瞬间止,列车所驶过的距离,称为列车“制动距离”。这是综合反映列车制动装置的性能和实际制动效果的主要技术指标。
闸瓦制动,又称踏面制动,是自有铁路以来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制动方式。它用铸铁或其他材料制成的瓦状制动块(闸瓦)紧压滚动着的车轮踏面,通过闸瓦与车轮踏面的机械摩擦将列车的动能转变为热能,消散于大气,并产生制动力。其他制动方式除闸瓦制动外,铁路机车车辆还有一些其他制动方式。
(一)盘形制动
盘形制动(摩擦式圆盘制动)是在车轴上或在车轮辐板侧面装上制动盘,一般为铸铁圆盘,用制动夹钳使合成材料制成的两个闸片紧压制动盘侧面,通过摩擦产生制动力,把列车动能转变成热能,消散于大气。参看图4—1-4。
与闸瓦制动相比,盘形制动有下列主要优点:
(1)可以大大减轻车轮踏面的热负荷和机械磨耗。
(2)可按制动要求选择最佳“摩擦副”(采用闸瓦制动时,作为“摩擦副”一方的车轮的构造和材质不能根据制动的要求来选择),盘形制动的制动盘可以设计成带散热筋的,旋转时它具有半强迫通风的作用,以改善散热性能,为采用摩擦性能较好的合成材料闸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适宜于高速列车。
(3)制动平稳,几乎没有噪声。
但是,盘形制动也有它不足之处:
(1)车轮踏面没有闸瓦的磨刮,轮轨粘着将恶化,所以,还要考虑加装踏面清扫器(或称清扫闸瓦),或采用以盘形为主、盘形加闸瓦的混合制动方式,否则,即使有防滑器,制动距离也比闸瓦制动要长。
(2)制动盘使簧下重量及其引起的冲击振动增大,运行中还要消耗牵引功率。
盘形制动的制动力
(二)磁轨制动
磁轨制动(摩擦式轨道电磁制动)是在转向架的两个侧架下面,在同侧的两个车轮之间,各安置一个制动用的电磁铁(或称电磁靴),制动时将它放下并利用电磁吸力紧压钢轨,通过电磁铁上的磨耗板与钢轨之间的滑动摩擦产生制动力,并把列车动能变为热能,消散于大气。参看图4—1-5。
磁轨制动的制动力
式中K——每个电磁铁的电磁吸力;
φ一一电磁铁与钢轨间的滑动摩擦系数。
与闸瓦和盘形制动相比,磁轨制动的优点是,它的制动力不是通过轮轨粘着产生的,自然也不受该粘着的限制。高速列车加上它,就可以在粘着力以外再获得一份制动力,使制动距离不致于太长。磁轨制动的不足之处是,它是靠滑动摩擦来产生制动力的,电磁铁要磨耗,钢轨的磨耗也要增大,而且,滑动摩擦力无论如何也没有粘着力大。所以,磁轨制动只能作
为紧急制动时的一种辅助的制动方式,用于粘着力不能满足紧急制动距离要求的高速列车上,在施行紧急制动时与闸瓦(或盘形)制动一起发挥作用。
(三)轨道涡流制动
轨道涡流制动又称线性涡流制动或涡流式轨道电磁制动。它与上述磁轨制动(摩擦式轨道电磁制动)很相似,也是把电磁铁悬挂在转向架侧架下面同侧的两个车轮之间。不同的是,轨道涡流制动的电磁铁在制动时只放下到离轨面几毫米处而不与钢轨接触。它是利用电磁铁和钢轨的相对运动使钢轨感应出涡流,产生电磁吸力作为制动力,并把列车动能变为热能消散于大气。
轨道涡流制动既不通过轮轨粘着(不受其限制),也没有磨耗问题。但是,它消耗电能太多,约为磁轨制动的10倍,电磁铁发热也很厉害,所以,它也只是作为高速列车紧急制动时的一种辅助制动方式。
(四)旋转涡流制动
旋转涡流制动(涡流式圆盘制动)是在牵引电动机轴上装金属盘,制动时金属盘在电磁铁形成的磁场中旋转,盘的表面被感应出涡流,产生电磁吸力,并发热消散于大气,从而产生制动作用。
与盘形制动(摩擦式圆盘制动)相比,旋转涡流制动(涡流式圆盘制动)的圆盘虽然没有装在轮对上,但同样要通过轮轨粘着才能产生制动力,也要受粘着限制。而且,与轨道涡流制动相似,旋转涡流制动消耗的电能也太多。
(五)电阻制动
电阻制动广泛用于电力机车、电动车组和电传动内燃机车。它是在制动时将原来驱动轮对的自励的牵引电动机改变为他励发电机,由轮对带动它发电,并将电流通往专门设置的电阻器,采用强迫通风,使电阻发生的热量消散于大气,从而产生制动作用。
(六)再生制动
与电阻制动相似,再生制动也是将牵引电动机变为发电机。不同的是,它将电能反馈回电网,使本来由电能或位能变成的列车动能获得再生,而不是变成热能消散掉。显然,再生制动比电阻制动在经济上合算,但是技术上比较复杂,而且它只能用于由电网供电的电力机车和电动车组,反馈回电网的电能要马上由正在牵引运行的电力机车或电动车组接收和利用。
上述各种制动方式中,除磁轨制动和轨道涡流制动外,都要通过轮轨粘着来产生制动力并受粘着限制,所以习惯上统称为“粘着制动”,并把不通过粘着者统称为“非粘(着)制动”。
制动机种类
按制动原动力和操纵控制方法的不同,机车车辆制动机可分类为:手制动机、空气制动机、真空制动机、电空制动机和电(磁)制动机。
(一)手制动机
手制动机的特点是以人力为原动力,以手轮的转动方向和手力的大小来操纵控制。它构造简单、费用低廉,是铁路上历史最悠久、生命力最顽强的制动机。铁路发展初期,机车车辆上都只有这种制动机,每车或几个车配备一名制动员,按司机的笛声号令协同操纵。由于它制动力弱、动作缓慢、不便于司机直接操纵,所以很快就被非人力的制动机所代替。非人力的制动机成了主要的制动机,手制动机退居次要地位,成了辅助的备用的制动机。但是它的这个“配角”的地位很牢固。在调车作业、车站停放或者主要制动机突然失灵时,手机仍然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救急的制动手段。
(二)空气制动机
空气制动机的特点是以压力空气(它与大气的压差,即压力空气的相对压强)作为原一以改变空气压强来操纵控制。它的制动力大、操纵控制灵敏便利。
我国铁路上习惯于把压力空气简称为“风”,把空气制动机简称为“风闸”。依此类推风缸、风泵、风管、风压、风表等名称均由此而来。直通式空气制动机的基本特点是:列车管直接通向制动缸(“直通”),列车管充气(增压)时制动缸也充气(增压),发生制动;列车管排气(减压)时制动缸也排气碱压),发生缓解。它的优点是构造简单,并且既有阶段制动,又有阶段缓解,操纵非常灵活方便。缺点是当列车发生分离事故、制动软管被拉断时,将彻底丧失制动能力,而且,列车前后部发生制动作用的时间差太大,不适用于编组较长的列车。因此,列车操纵后来就改用了自动式空气制动机。
2.自动式空气制动机
自动空气制动机包括机车制动机和车辆制动机,分别安装在机车和车辆上,构成制动机的一个整体。自动空气制动机由下列主要部件组成,并分别用管路连接。
(1)空气压缩机——一般称为风泵。利用机车的蒸汽或柴油机、电动机作动力,将空气压缩成压力空气,供制动系统及其他风动装置使用。在制动机中称压力空气为风或气。
(3)总风缸——机车贮存压力空气的容器。因没有压力调整器,能自动控制空气压缩机的运转或停止,使总风缸的空气压力始终保持为8~9kgf/cm2。
(3)给风阀——为调节压力空气的部件,总风缸的高压空气经给风阀调整为规定的风压后,送入制动管。我国规定货物列车制动管风压(简称定压)为5kgf/cm2,旅客列车为6kgf/cm2。
(4)自动制动阀——简称大闸或自阀,是司机操纵列车制动机的部件。机车上还装设单独调动阀(或称小闸、单阀),单机运行时,司机使用单独制动阀操纵机车制动机。
(5)副风缸——是每个车辆贮存压力空气的容器。机车上因有总风缸,不另设副风缸。
(6)制动缸——是将空气压力转变为制动原动力的部件。利用压力空气推动制动缸活塞,压缩缓解弹簧,使活塞杆推出产生制动作用;如排出制动缸的压力空气则缓解弹簧推回活塞,使制动机缓解。机车车辆都装有制动缸。
(7)三通阀——装设在车辆上,是依靠制动管风压的变化使制动机形成制动或缓解等作用的部件。机车上使用的是分配阀,它控制机车(及深水车)的制动和理解等作用。
与直通式相比,在组成上每辆车多了一个三通阀6和一个副风缸8。“三通”指的是:一通列车管,二通副风缸,三通制动缸。
(四)电空制动机
电空制动机为电控空气制动机的简称。它是在空气制动机的基础上加装电磁阀等电气控制部件而形成的。它的特点是制动作用的操纵控制用电,但制动作用的原动力还是压力空气(它与大气的压差)。在制动机的电控因故失灵时,它仍可以实行空气压强控制(气控),临时变成空气制动机。
(五)电磁制动机
操纵控制和原动力都用电的制动机称为电磁制动机,简称电制动机。例如轨道涡流制动和旋转涡流制动,其操纵控制和原动力都用电,所以,采用这两种制动方式的制动机都属于电磁制动机的范畴(其实,对于这种制动方式,制动机和基础制动已很难截然分开了)。
⑦ 汽车电子稳定装置是什么
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简称ESP),是一种牵引力控制系统。
启动后几秒内,电脑自检,所有的指示灯全亮,包括故障灯,那是正常的,自检几秒即结束,指示灯熄灭,如果灯不能熄灭,就去4S店检查下吧。
ESP系统实际是一种牵引力控制系统,与其他牵引力控制系统比较,ESP不但控制驱动轮,而且可控制从动轮。如后轮驱动汽车常出现的转向过多情况,此时后轮失控而甩尾,ESP便会刹慢外侧的前轮来稳定车子;在转向过少时,为了校正循迹方向,ESP则会刹慢内后轮,从而校正行驶方向。
ESP系统是汽车上一个重要的系统,通常是支援ABS及ASR的功能。它通过对从各传感器传来的车辆行驶状态信息进行分析,然后向ABS、ASR发出纠偏指令,来帮助车辆维持动态平衡。ESP可以使车辆在各种状况下保持最佳的稳定性,在转向过度或转向不足的情形下效果更加明显。ESP一般需要安装转向传感器、车轮传感器、侧滑传感器、横向加速度传感器等。
ESP除用到了ABS和TCS的轮速传感器和液压调节器之外,还包含了一个集成有侧向加速传感器的横摆角速度传感器和方向传感器,这两只传感器主要负责测量汽车围绕其纵轴的回转运动和记录驾驶员的转向意图;轮速传感器用来测量车轮的即时转速;转向角传感器:用于记录驾驶员的转向意图;横摆角速度传感器和侧向加速度传感器用来测量汽车围绕其纵轴的回转运动和离心力。
这些传感器很好支撑了ESP系统的运行,目前ESP系统只在一些高档车中有使用,一些代步车中还没有应用,这主要是因为ESP系统价格还是比较昂贵的,所以作为传感器厂家我们应该积极开放这上面的传感器,争取让传感器的价格能够降下来,让ESP系统应用于每辆车上,保障驾驶安全。
⑧ 车钩缓冲装置的作用是什么
车钩缓冲装置是用于使车辆与车辆,机车或动车相互连挂,传递牵引力,制动力并缓和纵向冲击力的车辆部件。它由车钩,缓冲器、钩尾框,从板等组成一个整体,安装于车底架构端的牵引梁内。为了保证车辆连挂安全可靠和车钩缓冲装置安装的互换性,我国铁路机车车辆有关规程规定:车钩缓冲器装车后,其车钩钩舌的水平中心线距钢轨面在空车状态下的高度,客车为880mm(允许+10mm,-5mm误差),货车为880mm(±10mm)。两相邻车辆的车钩水平中心线最大高度差不得大于75mm。
首先说说车钩。车钩是用来实现机车和车辆或车辆和车辆之间的连挂,传递牵引力及冲击力,并使车辆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的车辆部件。车钩按开启方式分为上作用式及下作用式两种。通过车钩钩头上部的提升机构开启的叫上作用式(一般货车大都采用此式);借助钩头下部推顶杠杆的动作实现开启的叫下作用式(客车采用)。车钩按其结构类型分为螺旋车钩、密接式自动车钩、自动车钩及旋转车钩等。螺旋车钩使用最早,但因缺点较多已被淘汰,密接式自动车钩多为高速铁路车辆所用。中国除在大秦铁路重载单元列车上使用旋转车钩外,现一律采用自动车钩。所谓自动车钩,就是先将一个车钩的提杆提起后,再用机车拉开车辆或与另一车辆车钩碰撞时,能自动完成摘构或挂钩的动作的车钩。中国铁道部门1956年确定1、2号车钩为标准型车钩。但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和牵引吨位的增加,又于1957、1965年先后设计制造了15号车钩和13号车钩。客车使用15号车钩,货车则逐步用13号车钩代替2号车钩。
车钩由钩头,钩身、钩尾三个部分组成、车钩前端粗大的部分称为钩头,在钩头内装有钩舌、钩舌销,锁提销,钩舌推铁和钩锁铁。车钩后部称为钩尾,在钩尾上开有垂直扁锁孔,以便与钩尾框联结。为了实现挂钩或摘钩,使车辆连接或分离,车钩具有以下三种位置,也就是车钩三态:锁闭位置——车钩的钩舌被钩锁铁挡住不能向外转开的位置。两个车辆连挂在一起时车钩就处在这种位置。开锁位置——即钩锁铁被提起,钩舌只要受到拉力就可以向外转开的位置。摘钩时,只要其中一个车钩处在开锁位置,就可以把两辆连挂在一起的车分开。全开位置——即钩舌已经完全向外转开的位置。当两车需要连挂时,只要其中一个车钩处在全开位置,与另一辆车钩碰撞后就可连挂。旋转车钩的构造与普通车钩不同,钩尾开有锁孔,钩尾销与钩尾框的转动套连接。钩尾端面为一球面,顶紧在带有凹球面的前从板上。当钩头受到扭转力矩作用时,钩身连同尾销以及转动套一起转动。旋转车钩现在只安装在专为大秦铁路运煤单元组合列车设计的车辆上。这种车辆的一端装设旋转车钩,另一端装设固定车钩,整列车上每组连接的两个车钩,两两相互搭配。当满载煤炭的车辆进入卸煤区的翻车机位时,翻车机带动车辆翻转180度,将煤炭倾倒出来。旋转车钩可以使车辆翻转卸货时不摘钩连续作业,缩短了卸货作业时间。 密接式车钩一般在高速铁路和地下铁道的车辆上使用。它的体积小、重量轻、两车钩连挂后各方向的相对移动量很小,可实现真正的“密接”;同时,对提高制动软管、电气接头自动对接的可靠性极为有利。
缓冲器用来缓和列车在运行中由于机车牵引力的变化或在起动、制动及调车作业时车辆相互碰撞而引起的纵向冲击和振动。缓冲器有耗散车辆之间冲击和振动的功能,从而减轻对车体结构和装载货物的破坏作用。缓冲器的工作原理是借助于压缩弹性元件来缓和冲击作用力,同时在弹性元件变形过程中利用摩擦和阻尼吸收冲击能量。根据缓冲器的结构特征和工作原理,一般缓冲器可分为:摩擦式缓冲器、橡胶式缓冲器和液压缓冲器等。摩擦缓冲器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部为螺旋弹簧(客车用)或环弹簧(货车用),后部为内、外环弹簧,彼此以锥面相配合,两部分之间有弹簧座板分隔。螺旋弹簧用来缓和冲击作用力,环弹簧两滑动斜面间的摩擦力用来起到吸收能量的作用。当缓冲器受力压缩时,使各环相互挤压,这时外环弹簧中就储存了大部分的冲击能量;同时各内外环簧的斜面之间因相互摩擦而将一部分冲击能变成热能。当外力除去后,各环簧之间又产生摩擦,将所储存能量的一部分再一次转变为摩擦热能而消散,因而起到了缓冲和减振的作用。橡胶缓冲器的头部为楔块摩擦部分,由三个形状完全相同且带倾斜角的楔块,压头和箱体等部分组成,楔块介于压头与箱体之间,整个缓冲器封闭在箱体内。橡胶缓冲器是借助橡胶分子内摩擦和弹性变形起到缓和冲击和消耗能量作用的。为了增大缓冲器容量,在头部装有金属摩擦部分,借助三个带有倾角的楔块,在受压时与箱体及压头间各接触斜面产生相对位移,因摩擦而消耗冲击能量。
⑨ 列车转向架的基本作用是什么
1。车体坐落抄在转向架上,通过轴箱装置将车轮沿钢轨方向的滚动转化为车辆沿线路方向的平动
2.支撑车体,承受并传递车体与轮对间载荷,并使轴重平均分配
3.从分利用轮轨间黏着,传递牵引力与制动力
4.缓和线路不平顺对车辆的冲击,保证良好运行平稳性和安全性
5.保证车辆有良好的直线稳定性和曲线通过能力
⑩ 列车上有那些应急设备什么情况下用如何用
乘客紧急报警器
用于乘客与司机对话
乘客按下后,车站将启动消防预警。这样的手动火灾报警按钮位于车站站台、站厅和通道的墙上。当车站发生火灾,乘客可按下报警按钮,车站将启动消防预警,请乘客按照车站人员指引有序撤离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