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转向加力装置由哪三大部分
转向助力装置的部位包括;助力方向机 ,助力泵, 助力泵皮带, 高压油管, 低压管,储油罐。液压油
㈡ 转向装置的作用有哪些
汽车转向系统各部分结构作用 车转向时,要使各车轮都只滚动不滑动,各车轮必须围绕一个中心点O转动,显然这个中心要落在后轴中心线的延长线上,并且左、右前轮也必须以这个中心点O为圆心而转动。 为了满足上述要求,左、右前轮的偏转角应满足如下关系: 与非独立悬架配用的转向传动机构主要包括转向摇臂2、转向直拉杆3转向节臂4和转向梯形。在前桥仅为转向桥的情况下,由转向横拉杆6和左、右梯形臂5组成的转向梯形一般布置在前桥之后,如图d-zx-08a所示。当转向轮处于与汽车直线行驶相应的中立位置时,梯形臂5与横拉杆6在与道路平行的平面(水平面)内的交角>90。 在发动机位置较低或转向桥兼充驱动桥的情况下,为避免运动干涉,往往将转向梯形布置在前桥之前,此时上述交角<90,如图d-zx-08b所示。若转向摇臂不是在汽车纵向平面内前后摆动,而是在与道路平行的平面向左右摇动,则可将转向直拉杆3横置,并借球头销直接带动转向横拉杆6,从而推使两侧梯形臂转动。 1.转向器 2.转向摇臂 3.转向直拉杆 4.转向节臂 5.梯形臂 6.转向横拉杆当转向轮独立悬挂时,每个转向轮都需要相对于车架作独立运动,因而转向桥必须是断开式的。与此相应,转向传动机构中的转向梯形也必须是断开式的。 1.转向摇臂 2.转向直拉杆 3.左转向横拉杆 4.右转向横拉杆 5.左梯形臂 6.右梯形臂 7.摇杆 8.悬架左摆臂 9.悬架右摆臂 10.齿轮齿条式转向器转向直拉杆的作用是将转向摇臂传来的力和运动传给转向梯形臂(或转向节臂)。它所受的力既有拉力、也有压力,因此直拉杆都是采用优质特种钢材制造的,以保证工作可靠。直拉杆的典型结构如图十所示。在转向轮偏转或因悬架弹性变形而相对于车架跳动时,转向直拉杆与转向摇臂及转向节臂的相对运动都是空间运动,为了不发生运动干涉,上述三者间的连接都采用球销。 1.螺母 2.球头销 3.橡胶防尘垫 4.螺塞 5.球头座 6.压缩弹簧 7.弹簧座 8.油嘴 9.直拉杆体 10.转向摇臂球头销随着车速的提高,现代汽车的转向轮有时会产生摆振(转向轮绕主销轴线往复摆动,甚至引起整车车身的振动),这不仅影响汽车的稳定性,而且还影响汽车的舒适性、加剧前轮轮胎的磨损。在转向传动机构中设置转向减振器是克服转向轮摆振的有效措施。转向减振器的一端与车身(或前桥)铰接,另一端与转向直拉杆(或转向器)铰接。 1.连接环衬套 2.连接环橡胶套 3.油缸4.压缩阀总成 5.活塞及活塞杆总成 6.导向座 7.油封 8.挡圈 9.轴套及连接环总成 10.橡胶储液缸五.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动力转向系统 兼用驾驶员体力和发动机(或电机)的动力为转向能源的转向系统,它是在机械转向系统的基础上加设一套转向加力装置而形成的。其中属于转向加力装置的部件是: 转向油泵5、转向油管4、转向油罐6以及位于整体式转向器10内部的转向控制阀及转向动力缸等。当驾驶员转动转向盘1时,转向摇臂9摆动,通过转向直拉杆11、横拉杆8、转向节臂7,使转向轮偏转,从而改变汽车的行驶方向。 1.方向盘 2.转向轴 3.转向中间轴 4.转向油管 5.转向油泵 6.转向油罐 7.转向节臂 8.转向横拉杆 9.转向摇臂 10.整体式转向器 11.转向直拉杆 12.转向减振器 与此同时,转向器输入轴还带动转向器内部的转向控制阀转动,使转向动力缸产生液压作用力,帮助驾驶员转向操纵。这样,为了克服地面作用于转向轮上的转向阻力矩,驾驶员需要加于转向盘上的转向力矩,比用机械转向系统时所需的转向力矩小得多。 当转子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叶片在离心力及高压油的作用下紧贴在定子的内表面上。其工作容积开始由小变大,从吸油口吸进油液;而后工作容积由大变小,压缩油液,经压油口向外供油。由于转子每旋转一周,每个工作腔都各自吸、压油两次,故将这种型式的叶片泵称为双作用式叶片泵。双作用叶片泵有两个吸油区和两个压油区,并且各自的中心角是对称的,所以作用在转子上的油压作用力互相平衡。因此,这种油泵也称为卸荷式叶片泵。 汽车直线行驶时,阀芯与阀套的位置关系如图中所示。自泵来的液压油经阀芯与阀套间的间隙,流向动力缸两端,动力缸两端油压相等。驾驶员转动方向盘时,阀芯与阀套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使得大部分或全部来自泵的液压油流入动力缸某一端,而另一端与回油管路接通,动力缸促进汽车左传或右转。 转向油泵是助力转向系统的动力源。转向油泵经转向控制阀向转向助力缸提供一定压力和流量的工作油液。目前,转向油泵大多采用双作用式叶片泵。这种油泵有两种结构型式,一种是潜没式转向油泵,另一种为非潜没式转向油泵。本图所示为潜没式油泵,它与贮液罐是一体的,即油泵潜没在贮液罐的油液中;非潜没式转向油泵的贮液罐与转向油泵分开安装,用油管与转向油泵相连接。 l.驱动轴 2.壳体 3.前配油盘 4. 叶片 5.储油罐 6.定子 7.后配油盘 8.后盖 9.弹簧 10.管接头 11.柱塞 12.阀杆 13.钢球 14.转子 A.出油口 B.出油腔 C.进油腔 D.油道 H.主量孔
满意请采纳
㈢ 转向装置的作用有哪些
汽车转向系统各部分结构作用 车转向时,要使各车轮都只滚动不滑动,各车轮必须围绕一个中心点O转动,显然这个中心要落在后轴中心线的延长线上,并且左、右前轮也必须以这个中心点O为圆心而转动. 为了满足上述要求,左、右前轮的偏转角应满足如下关系: 与非独立悬架配用的转向传动机构主要包括转向摇臂2、转向直拉杆3转向节臂4和转向梯形.在前桥仅为转向桥的情况下,由转向横拉杆6和左、右梯形臂5组成的转向梯形一般布置在前桥之后,如图d-zx-08a所示.当转向轮处于与汽车直线行驶相应的中立位置时,梯形臂5与横拉杆6在与道路平行的平面(水平面)内的交角>90. 在发动机位置较低或转向桥兼充驱动桥的情况下,为避免运动干涉,往往将转向梯形布置在前桥之前,此时上述交角<90,如图d-zx-08b所示.若转向摇臂不是在汽车纵向平面内前后摆动,而是在与道路平行的平面向左右摇动,则可将转向直拉杆3横置,并借球头销直接带动转向横拉杆6,从而推使两侧梯形臂转动. 1.转向器 2.转向摇臂 3.转向直拉杆 4.转向节臂 5.梯形臂 6.转向横拉杆当转向轮独立悬挂时,每个转向轮都需要相对于车架作独立运动,因而转向桥必须是断开式的.与此相应,转向传动机构中的转向梯形也必须是断开式的. 1.转向摇臂 2.转向直拉杆 3.左转向横拉杆 4.右转向横拉杆 5.左梯形臂 6.右梯形臂 7.摇杆 8.悬架左摆臂 9.悬架右摆臂 10.齿轮齿条式转向器转向直拉杆的作用是将转向摇臂传来的力和运动传给转向梯形臂(或转向节臂).它所受的力既有拉力、也有压力,因此直拉杆都是采用优质特种钢材制造的,以保证工作可靠.直拉杆的典型结构如图十所示.在转向轮偏转或因悬架弹性变形而相对于车架跳动时,转向直拉杆与转向摇臂及转向节臂的相对运动都是空间运动,为了不发生运动干涉,上述三者间的连接都采用球销. 1.螺母 2.球头销 3.橡胶防尘垫 4.螺塞 5.球头座 6.压缩弹簧 7.弹簧座 8.油嘴 9.直拉杆体 10.转向摇臂球头销随着车速的提高,现代汽车的转向轮有时会产生摆振(转向轮绕主销轴线往复摆动,甚至引起整车车身的振动),这不仅影响汽车的稳定性,而且还影响汽车的舒适性、加剧前轮轮胎的磨损.在转向传动机构中设置转向减振器是克服转向轮摆振的有效措施.转向减振器的一端与车身(或前桥)铰接,另一端与转向直拉杆(或转向器)铰接. 1.连接环衬套 2.连接环橡胶套 3.油缸4.压缩阀总成 5.活塞及活塞杆总成 6.导向座 7.油封 8.挡圈 9.轴套及连接环总成 10.橡胶储液缸五.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动力转向系统 兼用驾驶员体力和发动机(或电机)的动力为转向能源的转向系统,它是在机械转向系统的基础上加设一套转向加力装置而形成的.其中属于转向加力装置的部件是: 转向油泵5、转向油管4、转向油罐6以及位于整体式转向器10内部的转向控制阀及转向动力缸等.当驾驶员转动转向盘1时,转向摇臂9摆动,通过转向直拉杆11、横拉杆8、转向节臂7,使转向轮偏转,从而改变汽车的行驶方向. 1.方向盘 2.转向轴 3.转向中间轴 4.转向油管 5.转向油泵 6.转向油罐 7.转向节臂 8.转向横拉杆 9.转向摇臂 10.整体式转向器 11.转向直拉杆 12.转向减振器 与此同时,转向器输入轴还带动转向器内部的转向控制阀转动,使转向动力缸产生液压作用力,帮助驾驶员转向操纵.这样,为了克服地面作用于转向轮上的转向阻力矩,驾驶员需要加于转向盘上的转向力矩,比用机械转向系统时所需的转向力矩小得多. 当转子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叶片在离心力及高压油的作用下紧贴在定子的内表面上.其工作容积开始由小变大,从吸油口吸进油液;而后工作容积由大变小,压缩油液,经压油口向外供油.由于转子每旋转一周,每个工作腔都各自吸、压油两次,故将这种型式的叶片泵称为双作用式叶片泵.双作用叶片泵有两个吸油区和两个压油区,并且各自的中心角是对称的,所以作用在转子上的油压作用力互相平衡.因此,这种油泵也称为卸荷式叶片泵. 汽车直线行驶时,阀芯与阀套的位置关系如图中所示.自泵来的液压油经阀芯与阀套间的间隙,流向动力缸两端,动力缸两端油压相等.驾驶员转动方向盘时,阀芯与阀套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使得大部分或全部来自泵的液压油流入动力缸某一端,而另一端与回油管路接通,动力缸促进汽车左传或右转. 转向油泵是助力转向系统的动力源.转向油泵经转向控制阀向转向助力缸提供一定压力和流量的工作油液.目前,转向油泵大多采用双作用式叶片泵.这种油泵有两种结构型式,一种是潜没式转向油泵,另一种为非潜没式转向油泵.本图所示为潜没式油泵,它与贮液罐是一体的,即油泵潜没在贮液罐的油液中;非潜没式转向油泵的贮液罐与转向油泵分开安装,用油管与转向油泵相连接. l.驱动轴 2.壳体 3.前配油盘 4. 叶片 5.储油罐 6.定子 7.后配油盘 8.后盖 9.弹簧 10.管接头 11.柱塞 12.阀杆 13.钢球 14.转子 A.出油口 B.出油腔 C.进油腔 D.油道 H.主量孔
㈣ 机动车中转向助力装置其作用是什么,
转向助力是协助驾驶员作汽车方向调整,为驾驶员减轻打方向盘的用力强度。
㈤ 汽车动力转向系统的作用及组成
转向助力泵、转向横拉杆、助力器、方向机 等组成,转向助力泵 使转向灵活便于操作 转向横拉杆 是是前轮转向用的
纯手打,望采纳,谢谢
㈥ 动力转向的转向加力装置有
您好,亲!包括转向油泵,转向控制阀,转向动力缸。希望可以帮助到您,谢谢。
㈦ 目前汽车常用的转向加力装置有哪些类型
现在的汽车目前转向助力有机械式,液压式靠转向助力泵跟转向机配合,还有就是电子式。
㈧ 液压转向加力装置工作原理
目前,国产轿车上几乎毫无例外的采用了转阀式的液压整体动力转向器。转向动力缸活塞与机械转向器制成一体。活塞将转向动力缸分成左右两腔。转向控制阀组装在机械转向器的下端,转向轴转动控制转向控制阀的工作状态,其转向控制阀为滑阀或转阀。
叶轮泵由发动机驱动,转向控制阀装在转向柱下端,齿条右端装有动力缸,缸分成两个工作压力室。储油罐通过吸管连接叶轮泵,通过回油管连接控制阀。压力管从控制阀通往叶轮泵。
不转向时,控制阀保持开启状态,动力缸活塞两边的工作腔与低压回油管相通而不起作用。叶轮泵输出的油液经控制阀流回储油罐。因转向压力和流量限制阀的节流阻力很小,故叶轮泵输出油的压力也很低,叶轮泵实际上处于空转状态。
转向时,驾驶员转动转向盘,带动转向轴和齿轮,使分配阀处于与某一转弯方向相应的工作位置时,转向动力缸中相应的工作腔与回油管路断开,与叶轮泵输出管路相通,另一腔仍通回油管路。地面转向阻力经横拉杆传到制有齿条的活塞杆上,形成比转向控制阀节流阻力高得多的管路阻力。于是叶轮泵输出压力急剧升高。高压液体通过控制阀进入动力缸活塞的一边,推动活塞,进而推动齿条起加力作用。
转向角度愈大,转向力愈大,活塞移动行程就愈长,产生的压力也就愈高,由此产生的转向加力也愈大。转向盘停止转动时,控制阀随即回复到中间位置,使动力缸停止工作,也就是具有随动作用。
㈨ 汽车动力转向系统有什么作用
汽车动力转向是指重型车的转向系统通过液压臂的助力推动支臂工作,从而达到转向需求。
动力转向系统是利用发动机的动力来帮助驾驶员进行转向操纵的装置,它把发动机的能量转换成液压能(电能或气压能),再把液压能(电能或气压能)转换成机械能作用在转向轮上帮助驾驶员进行转向,故应称之为动力助力转向系统。它最初主要是为了减小驾驶员施加到转向盘上的转向力而装到汽车上的。从本世纪30年代开始在汽车上应用动力转向系统。当时,主要是在重型汽车上安装,采用的动力源包括气压和液压。到目前为止,气压动力转向已被淘汰,最广泛应用的是液压动力转向,另外还有刚开始推广应用的电动动力转向。目前在国外不但重型车装用动力转向系统,而且在轻型车和轿车上也极普遍地应用。从50年代起,各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就竞相发展动力转向装置。
㈩ 转向加力器的作用
一、动力转向的作用
重型汽车或装有超低压胎的轿车转向时阻力较大,为了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强度,改善转向系统的技木性能,采用动力转向装置。采用动力转向的汽车转向时,所需的能量在正常情况下,只有小部分是驾驶员提供的体能,而大部分是发动机驱动转向油泵旋转,将发动机输出的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压力能。并在驾驶员控制下,对转向传动装置或转向器中某一传动件施加不同方向的随动渐进压力,从而实现转向。
二、动力转向的分类
1.按动力能源分
(1)液压式:以液压为动力源,目前广泛应用。
(2)气压式:以压缩空气为动力源,仅限于重型且采用气压制动的车。
2.按动力缸、控制阀及转向器的相对位置分
(1)整体式:其机械转向器和动力缸设计成一体,并与转向控制阀组装在一起。
(2)半整体式:其转向控制阀同机械转向器组合成一体,而转向动力缸则作为一个独立的部件。
(3)转向加力器:其机械转向器独立,而将转向控制阀和转向动力缸组合成一体。
三、液压动力转向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1.组成
液压动力转向的组成见图19-10所示。它由转向油泵、转向油罐、转向控制阀、动力缸等组成。
转向油泵13安装在发动机上,由曲轴通过皮带驱动运转向外输出油压,转向油罐12有进、出油管接头,通过油管分别和转向油泵和转向控制阀3联接。动力转向器为整体式动力转向器,其转向控制阀用以改变油路。由齿条-活塞5和缸体形成动力缸的r和l两个工作腔。r腔为右转向动力腔,l腔为左转向动力腔,它们分别通过油道和转向控制阀联接。转向螺杆4和齿条-活塞、齿条-活塞和扇齿6组成了两对啮合传动副。转向摇臂7一端固接在与扇齿联在一起的转向摇臂轴上,另一端铰接在转向主拉杆8上。转向横拉杆10、转向梯形臂11及前轴组成转向梯形。
图19-10 液压动力转向示意图
1-转向盘;2-转向轴;3-转向控制阀;4-转向螺杆;5-齿条-活塞;6-齿扇;7-摇臂;8-转向主拉杆;
9-转向节;10-转向横拉杆;11-转向梯形臂;12-转向油罐;13-转向油泵;r-右转向动力腔;l-左转向动力腔
2.工作原理
(1)当汽车直线行驶时,转向控制阀将转向油泵泵出来的工作液与油罐相通,转向油泵处于卸荷状态,动力转向不工作。
(2)当汽车需要转弯时,如右转弯,驾驶员向右打转向盘,转向控制阀将转向油泵泵出来的工作液与r腔接通,将上腔与油罐接通,在油压的作用下,齿条-活塞移动,通过扇齿使摇臂轴逆时针转动,拉动主拉杆通过转向节、转向梯形使左、右轮向右摆动,从而实现右转向。左转弯则相反。
四、液压动力转向器
1.结构
(1)组成:图19-11所示为一种液压整体式动力转向器。它主要由同于循环球式的机械转向器、动力缸及转阀式转向控制阀等部分组成。
(2)转向器:用于机械循环球式转向器的转向螺母被制成圆柱形,称为齿条-活塞19,它既是转向器中的转向螺母和齿条,又是动力缸中的活塞。齿条-活塞内制有截面为半圆形的螺旋槽,与其配合的转向螺杆17外表面也制有截面为半圆形的螺旋槽,二者配合能形成截面为圆形的螺旋管状通道,在转向螺杆与齿条-活塞间装有钢球,利用循环球导管23让其构成回路。扇齿与转向摇臂轴18制成一体,利用调整螺钉27调整扇齿与齿条-活塞间的啮合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