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坦克观瞄装置被摧毁后是否就暂时基本丧失战斗力
战斗力的提高是要看你的1、车辆等级和数量,2、你每一场的输出(打了多少伤害,最低限度打够所用车辆的血量)人头不重要,伤害才重要,3、每场平均战旗(占领对方)、护旗的点数,4、每场点亮对方多少车辆,5、尽量保证幸存和多取得胜利(千万别肉侦),做好这些战斗力每天都会增长。红频那是因为,一种是系统问题,另一种就是你的机器配置低了(内存和显卡)。希望能帮到你。
㈡ 80式坦克采用哪种火控系统
80式坦克采用的是GM-09型简易火控系统,这是一种光点投射式简易火控系统,该系统包括:带光点注入的炮长瞄准镜、光点驱动器、激光测距机、数字式微型弹道、计算机及控制面板、光点电源、目标角速度和角位移传感器、炮耳轴倾斜传感器以及复合双向控制稳定器等部件。该系统修正弹道的各种参数,有的是通过传感器自动地输入计算机,有的是用人工方式输入计算机。火炮和炮塔的稳定装置,其高低向为液压式,水平向为电力式。该系统从发现目标到射击击发的全过程约需要10秒,同时具备短停射击活动目标或行进间对付固定目标的能力。观瞄装置方面,采用了一代或二代微光像增强器观瞄仪。炮长微光夜间瞄准镜与昼间瞄准镜是分置的,车长观察镜为昼夜互换式,驾驶员用的是TDPN-2型驾驶员微光夜视仪。车长发现射击目标后,可以超越炮长调转火炮的方位,并迅速给炮长指示目标。
㈢ 中国99主战坦克式自行设计的吗它和许多著名主战坦克相似啊,我希望它是中国自主设计的,是么
99式坦克是我军自行设计研究的新型主战坦克,具备优异的防弹外型,其炮塔和车体均采用复合装甲,抗弹能力成倍提高,是我军装甲师和机步师的主要突击力量,被称为中国的陆战王牌。
该坦克战斗全重51吨,炮口向前时全长10米,车长7.6米,宽3.5米,高2.37米,最大公路速度80千米/小时,0--32公里加速时间为12秒钟。99式改型换装新发动机后,最大公路时速80千米/小时,越野最大时速60千米/小时。我军ztz99式主战坦克,装有一门125毫米高膛压滑膛坦克炮,它装备三种弹种,分别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榴弹。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初速为1760米/秒,直射距离 2300米,对均质装甲的穿甲厚度600毫米以上,发射破甲弹时初速1000米/秒。该炮装有性能可靠的自动装弹机,火炮射速可达10发/分。使用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可在2000米距离上击穿850毫米的均质装甲,而使用特种合金穿甲弹时,同距离穿甲能力达960毫米以上,该炮还能发射我国仿制的俄125毫米口径炮射导弹,该导弹最大射程5.2公里,最大破甲深度700毫米,辅助武器:12.7毫米高射机枪一挺,[备弹500发];7.62毫米并列机枪,一挺[备弹2500发]; 炮弹基数40发;炮塔两侧各有5个82MM烟幕弹发射器。火控系统,采用了国际上先进而流行的猎-歼式火控系统(也称双指挥仪式),其最显著的特点是,车长可以对火控系统进行超越(炮长的)控制,包括射击、跟踪目标和指示目标等;在坦克炮塔后部装有激光目眩压制干扰装置。最大作用距离4000米,“激光压制观瞄系统”,就目前来看,相对于西方主要国家的主战坦克,我们的这套系统的确可以称得上是独具特色,夜战能力,装有热成像仪,夜间或复杂气象条件下,对坦克目标观察距离达2000米,具备了在昼/夜间于运动状态下对运动目标射击能力;坦克防护能力:炮塔由复合装甲板构成,可挂装复合反应装甲板或屏蔽装甲。车内装有高效自动灭火/抑爆装置,可在10毫秒内熄灭火灾;99式坦克目前采用了883千瓦(1200马力)的涡轮增压中冷式大功率柴油机,最大公路时速达80公里/小时,0~32公里加速时间为12秒。 最大行程为600公里。
坦克火炮威力:美国m1a2主战坦克在2000米距离上的穿甲能力为810毫米,德国的豹2a6主战坦克约为900毫米,日本的90式主战坦克为650毫米,这一项技术指标无疑是我们居于领先地位;另外该坦克炮还可发射125毫米的炮射导弹。
坦克防护水平:
99式坦克的车体及炮塔均为全焊接钢装甲结构,并在正面防护弧度范围内安装了复合装甲。炮塔构形扁平,拥有极佳的抗弹性。炮塔前的复合装甲厚度 600毫米左右,炮塔的其它部位则被铁栅栏及各种附加物所包围(这些东西对破甲弹又一定的防护力)。由于复合装甲为组合件,故可随着装甲技术的进步而更新。另外值得注意的是,98式坦克炮塔右后部有一部车载式的光电对抗装置,它主要对付敌方坦克的激光测距机和反坦克导弹的红外制导系统,它针对敌方发出的激光束和红外制导信号向坦克乘员及时发出警告,并自动控制对抗系统加以迷茫。它的出现,使得98 式坦克有了近程反导的主动防御能力,此类设备属世界领先水平的设备。另外,99式坦克还可以加装我国已经研制成功的三代附加反应装甲,使得其防护力更加强大。
99式主战坦克,炮塔正面的防护达700毫米,车体防护能力相当于500~600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如果再炮塔和车体上加装新型双防反应装甲后,抗装甲和破甲弹的能力可达1000~1200毫米。 防护能力:美国的m1a2车体和炮塔的装甲厚度相当于600毫米和700毫米的均质装甲,德国的豹2a6车体和炮塔的装甲厚度相当于580毫米和700毫米的均质装甲,日本的90式车体和炮塔的装甲厚度相当于500毫米和560毫米的均质装甲,由此看来,我们的ztz99主战坦克与西方坦克的防护水平基本上在同一层次上
坦克的火控系统:
98式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稳像式火控系统,包括热成像仪、稳定式测距瞄准具、弹道计算机、车长控制面板、横风传感器、倾斜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等。其炮塔左后方的组合式光电系统,包括有热成像仪和激光测距机,它的出现表明我国坦克的夜视夜瞄能力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火控系统的反应时间小于 6秒。由于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稳像式火控系统,使得98式坦克具备了在行进中对活动目标的射击能力,首发命中率在90%以上。
采用了国际上先进而流行的猎-歼式火控系统(也称双指挥仪式),其最显著的特点是,车长可以对火控系统进行超越(炮长的)控制,包括射击、跟踪目标和指示目标等;在坦克炮塔后部装有激光目眩压制干扰装置。最大作用距离4000米。夜战能力方面装有我国第二代凝视焦平面热成像仪,夜间或复杂气象条件下,对坦克目标观察距离达7--9公里,平均无故障时间为4000小时,在能见度只有100米左右的恶劣环境中对目标的发现距离为4,000米,识别距离为3,100米,具备了在昼/夜间于运动状态下对运动目标射击能力.
坦克的动力系统:
采用了883千瓦(1200马力)的涡轮增压中冷式大功率柴油机,最大公路时速达70公里/小时,0~32公里加速时间为12秒。机动能力:西方国家工业基础雄厚,发动机水平高、动力传动系统的可靠性好,我们的坦克无论与m1a2、豹2a6或者90式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不过随着我国新一代大功率1103千瓦(1500马力)发动机的研制成功,这种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㈣ T29重型坦克的设计特点
1945年4月15日T29坦克投入批产,不过产量降至1152辆。4月底,有一辆样车返回工厂改装120毫米T53坦克炮,命名为T34。二战结束后兵器委员会立即中止了T29的生产,此时只有一辆T29完工,另有几辆在组装之中。兵器委员会将这些没有完工的坦克连同零部件全部运至底特律兵工厂组装。最终只有8辆T29坦克完成组装下线。
性能较好的T29重型坦克又衍生出装备强大的155mm火炮的T30重型坦克,使美军有可以和苏联IS系列坦克抗衡的重型坦克。而这些坦克,是美军战后M103等坦克的前身,甚至可以算得上是M1“艾布拉姆斯”坦克的直系祖先。 1945年3月兵器委员会建议生产1200辆T29,但是等到4月T29正式投入量产时,订单数量降至1152辆。二战结束后兵器委员会立即中止了T29的生产,只是在原有的4辆试验车的基础上追加了4辆量产型车。首辆T29重型坦克于1947年末期运抵阿伯丁试验场进行试验,由于战后美军并没有装备新型重型坦克的计划,所以T29坦克也仅仅局限于传动装置和发动机的性能测试上。
首辆T29于1947年10月抵达阿伯丁试验场开始试验。由于战后美军并没有装备新的重型坦克计划,所以只对T29的传动装置和行进系统进行了试验。
这8辆T29的车体状况良好,所以在该车上进行了很多小规模改造试验。
1号样车下线后不久就开赴通用动力公司,改装艾力逊公司研制的V-1710-E32航空发动机。这是一种12缸液冷汽油机,2800转/分时输出功率为640千瓦,发动机重725千克,为此通用动力将T29坦克的车体加长了50毫米,重新命名为T29E1。
2号样车改装了T5炮塔,安装了由麻省理工学院设计的混合液压动力炮塔旋转和提升装置。火炮改为T5E2型105毫米炮。这辆坦克被命名为T29E2。
8号样车安装了T31E1测距机和T93E2潜望镜。T31E1是新研制的立体视镜,基准距离为2.7米。它和车载火控系统不相连,只供车长使用。车长通过控制箱来操纵瞄准镜。另外还有T141、T144和T145等系列潜望镜。这些观瞄装置的增加改善了坦克的火控性能。坦克被命名为T29E3。
所以拥有增强型的前装甲以及威力可以媲美虎王的长炮管炮,车体上一部.30口径M1919机枪,顶部1*M2HB防空机枪,同轴有两把.50口径M2HB,使其能有效对付步兵以及轻型车辆。但这种64吨的坦克用很大的缺陷,其车体过高,侧面装甲不足以及移动速度缓慢,最终未能量产和参加实战。
㈤ 80式坦克采用了哪种观瞄装置
观瞄装置方面,采用了一代或二代微光像增强器观瞄仪。炮长微光夜间瞄准镜与昼间瞄准镜是分置的,车长观察镜为昼夜互换式,驾驶员用的是TDPN-2型驾驶员微光夜视仪。车长发现射击目标后,可以超越炮长调转火炮的方位,并迅速给炮长指示目标。
㈥ 各位军迷朋友,这个装置类似于坦克、步战车炮塔上的火控、热成像观瞄或者传感器设备吗应该是什么谢谢
这个是红外制导和观测装置
㈦ 中国主战坦克中的 激光目眩压制干扰装置 具体是起什么作用
我军最新型主战坦克在坦克炮塔后部装有激光目眩压制干扰装置。最大作用距离4000米,“激光压制观瞄系统”,高能激光一直被视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武器,并以其远射程和强大杀伤力得到各军事强国的追捧。
99式主战坦克上的“激光压制观瞄系统”。
从外观来看,该系统由主控电脑、激光发射器、热成像仪和干扰机组成,通常安装在坦克炮塔左后方的旋转平台上,车长与炮长均可操作。据估测,该设备能够持续发射100兆焦左右功率的蓝绿激光,其威力足以烧伤2公里以外敌军士兵的视网膜,或直接给对方的光电设备造成毁伤。
“激光压制观瞄系统”拥有被动和主动两种工作状态。当系统处于被动模式时,主要依靠告警设备感知敌军方位,并由干扰机射出一束较弱的激光以标定目标位置;经电脑确认之后,激光束的功率骤然增强从而对目标形成“硬杀伤”。如果开启主动模式,该系统则首先借助低能量脉冲对可疑区域实施扫描,一旦识别出对方观瞄仪器镜头所反射回的微光便自动开火将其摧毁。换言之,“搜寻并消灭”就是对其作战使命的最简单概括。
基于“激光压制观瞄系统”的致盲效用,某些人曾将其视作有违人道的兵器。对此,曾任美国陆军总参谋长的维克汉将军在接受国会质询时明确表示:“战争总会致人死伤,即使激光武器让敌军士兵瞎眼,这也总比要了他们的命强。”
事实上,美俄两国早就开发了功能类似的激光武器系统,但将其与主战坦克相结合却是中国的首创。文章根据大陆媒体的公开报道判断,“激光压制观瞄系统”已相当成熟,技术上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不过,受制于激光本身的物理特性,这种武器在实战中仍会受到雨雾等不良气候的影响,若对手使用反射涂层、护目镜等对抗手段,它的杀伤力也会打些折扣。
㈧ 90式主战坦克的设计特点
90式坦克方正的炮塔造型与豹2主战坦克十分相似,车体与炮塔由钢板焊接而成,炮塔前方与车身正面安装了三菱重工的制钢厂研发的新型复合装甲,其余重要部位则以间隙装甲补强,炮塔顶部也加装特殊装甲以抵抗日渐盛行的攻顶武器。90式坦克的复合装甲以两片冷轧含钛高强镀钢板包夹纤维蜂窝状陶瓷夹层而成,两片外钢板内侧并装有轻金属。日本虽未公布90式坦克复合装甲的技术细节,由于日本拥有全球最先进的陶瓷科技,故西方观察家多半给90式坦克的装甲技术极高的评价,甚至被认为优于乔巴姆复合装甲。90式炮塔正面仍维持早期型豹2的垂直造型,而非避弹性较佳的倾斜型 ,降低了防护效益。
此外,90式坦克的炮塔前方与车体之间存在了约500px的开口,可能会形成防护死角,让敌弹由此穿入破坏炮塔转动系统。90式坦克的外型紧致低矮,减低了重量与被弹面积(车重仅50吨)。与早期型M-1相同,90式同样采用个人式的核生化防护装置,其进气口设于车体右侧,乘员需透过通气管与面具从中央过滤机获得干净空气;之所以舍弃全车加压式系统是因为这类系统在实用上仍有问题(尤其是车体破损时)。此外,90式的战斗室、弹药舱都设有自动化的灭火系统,采用不会伤害人体的二氧化碳作为灭火剂。 动力方面,90式采用一具三菱10ZG32WT V型10汽缸二行程涡轮增压柴油引擎搭配三菱MT-1500自动变速箱,采用电子式燃油控制系统与燃油喷射供油系统 ,双转子增压机提供增压, 在转速2400转/分时可输出1500马力最大功率,不过这个功率只能持续输出15分钟,而10ZG32WT发动机的最大持续功率为1100马力 (未增压状态的最大功率)。相较于74式坦克的10ZF Model 21 WT发动机,10ZG32WT的排气量与前者相当,但是输出功率则为前者的两倍。MT-5000自动变速箱附有液压变矩器和静液转向机构,共有4个前进档和2个倒档,并具备原地回转能力(双边履带同时反转)。
90式坦克的动力系统采用一体化设计,引擎、变速箱与相关冷却系统被整合为一个单一的矩形单元,使得吊装、后勤维修作业十分便捷迅速 ;其中,三个发动机散热器位于变速箱上方,与混流风扇同时使用,风扇由液压马达驱动,可根据发动机和传动装置的温度进行变速,而发动机空气滤清器则安装在传动装置的两侧。90式坦克推重比高达30hp/ton,为全球主战坦克之冠,机动性能极为优异。不过实际上,90式坦克的动力系统并非完美:日本业界研制二行程柴油发动机有极长的历史,虽然二行程发动机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较轻、故障率低、容易启动等优势,但也有易过热、耗气量大、高油耗、容易烧蚀等问题。
日本无法像德国MTU厂般,制造出大功率输出又能将体积重量控制得很好的四行程柴油机,所以刻意使用重量轻的大功率二行程设计,付出的代价就是极高的油耗,平均每公升汽油只能行驶0.24~0.27公里,燃料使用效率只有德国豹2的发动机的70~80%,甚至比使用燃气涡轮的美国M-1还糟糕;此外,90式的发动机也颇有冒黑烟的问题。90式坦克发动机的耐用程度也不足,急停、急开或猛踩油门等动作都比四行程柴油机更容易发生黏缸甚至烧蚀。90式开车后,发动机低速运转时间比较长,万一中冷设备的效率降低,就会使机油温度快速升高,因而必须立即减速。 90式采用一门与豹2相同的莱茵金属制Rh-120 120mm 44倍径滑膛炮,设有热套筒、炮膛排烟器以及炮身测曲器,日本并获得德国授权自行生产此炮所需的D-13翼稳脱壳穿甲弹(APFSDS)以及DM-12高爆穿甲弹 (HEAT-MP)。Rh-120为最著名的现代西方坦克炮,除了豹2之外亦被美国M-1A1/A2采用。90式坦克最独特之处,莫过于采用自动装填系统,使得车上乘员减至3人,并且拥有11发/分的高射速。自动装填一向是俄系坦克的专利, 同时期的西方坦克除了90式之外,仅有法国勒克莱尔坦克采用自动装填。不过考虑到120mm炮弹的尺寸与重量对体型矮小的黄种人而言负担过大,90式采用自动装填系统可谓务实而明智之举。
90式坦克的自动装填系统由三菱重工研发,与勒克莱尔的系统类似,都是炮塔尾舱平推式,采用弹带输送弹药,优于俄国坦克的旋转式自动装填系统。90式坦克共可搭载40发主炮弹药,其中约25发储存于炮塔尾部的自动装填系统中,另15发则位于驾驶座右侧的弹舱内,此种配置也与勒克莱尔坦克类似。自动装填系统由炮手的计算机控制弹种选择,炮弹依照种类摆放在特定弹位;装填时系统依照炮手选择的弹种,将该弹种的弹位转到提取位置并填入炮膛;
次武装方面,90式配备一挺M-2HB 12.7mm车长防空机枪以及一挺74式7.62mm同轴机枪,两者备弹数目分别为600发与3500发 。12.7mm防空机枪设置于车长舱盖与炮手舱盖之间,原始目的是为了让车长与炮手都能操作;然而实际经验却显示这种设计将严重妨碍机枪对左右两侧的射击,这在城镇战中影响至为明显,整体而言并非高明的设计。90式原型车的炮塔两侧各有四具纵列的烟幕弹发射器,不过早期的量产车型仍使用与74式坦克相同的73式三联装烟幕弹发射器,后期型则改为与原型车相同的形式。 火控观测方面,拜日本电子科技先进之赐,90式坦克在这方面拥有先进的水平。90式的火控/观测系统包括 一具由日本著名光学厂商Nikon研发的炮手瞄准仪,整合有红外线热影像仪、钕-钇石榴石(Nd-YAG)激光测距仪与稳定系统,以及一具富士公司(Fuji)生产的独立稳定式车长日间全周界瞄准仪,整个系统核心为一具数位弹道计算机 。炮塔与主炮的伺服/稳定装置与前述观瞄装置连动,使主炮能追随瞄准仪的视界进行瞄准;此外,炮手还有一具与主炮同轴的备用管状瞄准镜。
弹道计算机是90式坦克火控系统的核心,能依据自动由传感器输入或由人工输入的各项信息如横风、气压、目标距离、目标未来位置、视差修正量、 炮耳倾斜(相较于水平面)、炮膛磨损、发射弹种等等,计算出火炮瞄准线、前置角等射击参数,并控制瞄准仪的瞄准线自动锁定,遂获得优秀的第一发命中率;此外,由于炮塔、炮身、观测器都有稳定装置,使得90式具备一流的行进间射击能力。炮手热影像仪具有两个荧幕,一个位于炮手席,另一个 则设置于车长席,使车长能分享热影像仪取得的影像。
90式在昼间具有猎歼(Hunter-Killer)能力,车长能先以独立瞄准仪进行搜索,搜获目标后便按下炮塔自动定向钮,将炮塔转向新的目标,让炮手以热影像仪、激光测距仪精确锁定并开火,同时刻车长继续搜索下一个目标,故多目标接战能力十分出色;此外,即便炮手正在追瞄某个目标,如果车长发现一个优先程度更高的目标,还是能以自动定向功能自动将炮塔转向至新的目标。90式坦克的车长拥有一套特殊的头盔瞄准系统,车长戴上头盔并启动连结界面后,瞄准仪便与炮塔和炮身的服务器连动,使主炮的指向与车长视线一致。
㈨ 坦克世界火炮怎么瞄准
不是有两个瞄准器吗,一个是鼠标控制方向,一个是显示炮塔指向的,A型瞄准器的话看尖顶,T字的就用交叉的。建议还是用默认的A字比较好。有一种情况,是在你的视野外的。你看不见对方可是能看见标示是什么坦克,这个时候不要拉近,直接瞄,A型瞄准器变绿色就可以射击,这样虽然看不到坦克的车身也是几率打到对方的。近身战也建议不要拉近瞄,中距离时对瞄时为了准确才用近身瞄,这个看你怎么发挥了。说到自行火炮开鹰眼,按左边的Shift就开关了。不过火炮也有射程的,自己看了!
㈩ 坦克世界求一个9.2版本可以提示是否可以击穿提示的瞄准插件
这个是魔法婆婆,现在还没发用,再等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