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①某同学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实验,他想用钩码的重力表示小
(1)①本实验要用勾码的重力代替小车所受到的合力,对小车受力分析,受到重力,拉力,支持力和摩擦力,要使拉力近似等于合力,可将长木板一段垫高,使重力的下滑分量恰好等于摩擦力,因为中间还有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阻力,故拉力近似等于合力.故答案为:平衡摩擦力. ②根据刻度尺的读数可知,S C =5.06cm;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大小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可以求出C点是速度为: v c =
③同学研究小车运动过程中A点到E点小车的动能变化为: △ E K =
(2):①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0+0.01×26.6mm=0.266mm. ②根据欧姆定律得, R x =
③电流表采取外接法测量误差较小,因为改装后的电压表测量的是电阻丝的准确电压,用电流表的电流减去电流表G的电流为通过电阻丝的准确电流.若限流,电压表变化范围约在2.4V-3V之间,误差较大.所以采用滑动变阻器分压式接法误差较小.电路图如下图. ④实物连线图如下图. ![]() π d 2 I 1 ( R g - R 0 ) | 4L( I 2 - I 1 ) | |
B. 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1)请指出该同学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的两处明显错误或不当
(1)打点计时器应来该接交自流电源,重物释放时紧靠打点计时器.
(2)E点的瞬时速度等于DF段的平均速度,vE=
=xDF 2T
,根据v2?v02=2gh,v2=v02+2gh,则图线的斜率k=2g=(h5?h3)f 2
,解得g=9.4m/s2.8.3?3.6 0.25
(3)该同学测量值存在偏差的主要原因是纸带运动过程中有阻力存在.
故答案为:(1)打点计时器应接交流电源重物释放时应紧靠打点计时器
(2)
;9.4(h5?h3)f 2
(3)纸带运动过程中有阻力存在(或空气阻力和摩擦阻力的影响)
C. 某实验小组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量的关系。所挂砝码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设
(1)①减小、均匀② ![]() D. (1)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 ①根据某段的平均速度等于中时刻的速度,则有:v5=
②由纸带可知,计数点7往后做内减速运容动,根据作差法得: a=
在减速阶段产生的加速度的力是滑动摩擦力和纸带受的阻力,所以计算结果比动摩擦因素的真实值偏大. 故答案为:1.0,2.0,偏大. E. 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1)请指出该同学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的两处明显错
F. 小华所在的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牛顿第二定律,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f=50Hz,
(1)在实验前必须进行平衡摩擦力,其步骤如下:取下细线和砂桶,把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并反复调节,直到轻推小车,使小车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
s3-s1=2a1t2,s4-s2=2a2t2,a=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B点的瞬时速度vB=
(3)应用描点法画出图象如下所示,由图象可知,a-
由此可知,在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 (s3+s4)?(s1+s2) | 100 | |
G. 在“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实验中,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实验步骤如下: (a)把
(1)纸带上点迹间距是否相等(2)小车的质量M、砂及砂桶的内总质量m(3)mgx= ![]() H. (1)①在“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的实验方案,他想用钩码
(1)①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绳的拉力和摩擦力,想用钩码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首先需要平衡摩擦力;
验证合外力的功与动能变化间的关系只需验证:mgx=
(2)图象如图所示: ![]() △x2+△x3 | 2T | |
I. 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