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制取氯气实验中NaOH作用是什么
尾气吸收,防止污染
B. NaOH是什么意思NaOH的作用尽量详细点
是氢氧化钠的化学式,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为一种具有强腐蚀性的强碱,一般为片状或块状形态,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热)并形成碱性溶液,另易潮解,易吸取空气中的水蒸气(潮解)和二氧化碳(变质),可用盐酸检验是否变质。
纯品是无色透明的晶体。密度2.130g/cm³。熔点318.4℃。沸点1390℃。工业品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和碳酸钠,是白色不透明的晶体。有块状,片状,粒状和棒状等。式量39.997。
氢氧化钠在水处理中可作为碱性清洗剂,溶于乙醇和甘油;不溶于丙醇、乙醚。与氯、溴、碘等卤素发生歧化反应。与酸类起中和作用而生成盐和水。
1、化学实验
可以用作化学实验。除了用做试剂以外,由于它有很强的吸水性和潮解性,还可用做碱性干燥剂。也可以吸收酸性气体(如在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可装入瓶中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
2、化学工业
氢氧化钠在国民经济中有广泛应用,许多工业部门都需要氢氧化钠。使用氢氧化钠最多的部门是化学药品的制造,其次是造纸、炼铝、炼钨、人造丝、人造棉和肥皂制造业。另外,在生产染料、塑料、药剂及有机中间体,旧橡胶的再生,制金属钠、水的电解以及无机盐生产中,制取硼砂、铬盐、锰酸盐、磷酸盐等,也要使用大量的烧碱。同时氢氧化钠是生产聚碳酸酯、超级吸收质聚合物、沸石、环氧树脂、磷酸钠、亚硫酸钠和大量钠盐的重要原材料之一。
3、生产洗涤剂
肥皂:制造肥皂是烧碱最古老和最广泛的用途。
氢氧化钠一直被用于传统的生活用途。直到今天,肥皂、香皂和其它种类的洗涤用品对烧碱的需求量依然占烧碱的15%左右。
脂肪和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三酸甘油酯(三酰甘油),它的碱水解方程式为:
(RCOO)3C3H5(油脂)+3NaOH=3(RCOONa)(高级脂肪酸钠)+C3H8O3(甘油)
该反应为生产肥皂的原理,故得名皂化反应。
R基可能不同,但生成的R-COONa都可以做肥皂。常见的R-有:
C17H33-:8-十七碳烯基。R-COOH为油酸。
C15H31-:正十五烷基。R-COOH为软脂酸。
C17H35-:正十七烷基。R-COOH为硬脂酸。
洗涤剂:氢氧化钠被用于生产各种洗涤剂,甚至如今的洗衣粉(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成分)也是由大量的烧碱制造出来的,烧碱被用于磺化反应后对过剩的发烟硫酸进行中和。
4、造纸
氢氧化钠在造纸工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其碱性特质,它被用于煮和漂白纸页的过程。
造纸的原料是木材或草类植物,这些植物里除含纤维素外,还含有相当多的非纤维素(木质素、树胶等)。加入稀的氢氧化钠溶液可将非纤维素成分溶解而分离,从而制得以纤维素为主要成分的纸浆。
5、人造纤维和纺织
人造纤维如人造棉、人造毛、人造丝等,大都是粘胶纤维,它们是用纤维素、氢氧化钠、二硫化碳(CS2)为原料制成粘胶液,经喷丝、凝结而制得。
在纺织工业中,氢氧化钠被用于纤维的处理和染色,且用于对棉纤维进行丝光处理。棉织品用烧碱溶液处理后,能除去覆盖在棉织品上的蜡质、油脂、淀粉等物质,同时能增加织物的丝光色泽,使染色更均匀。
6、精炼石油
石油产品经硫酸洗涤后还含有一些酸性物质,必须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再经水洗,才能得到精制产品。
7、食品工业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920-1996)规定:可作加工助剂,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氢氧化钠可以被广泛使用于下列生产过程:容器的清洗过程;淀粉的加工过程;羧甲基纤维素的制备过程;谷氨酸钠的制造过程。
8、水处理
氢氧化钠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在污水处理厂,氢氧化钠可以通过中和反应减小水的硬度。在工业领域,是离子交换树脂再生的再生剂。 氢氧化钠具有强碱性,且在水中具有相对高的可溶性。由于氢氧化钠在水中具有相对高的可溶性,所以容易衡量用量,可以方便地在水处理的各个领域使用。
氢氧化钠被使用在水处理方面的如下课题:消除水的硬度;调节水的pH值;对废水进行中和;通过沉淀消除水中重金属离子;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
9、冶金
氢氧化钠被用于处理铝土矿,在铝土矿中含有氧化铝,氧化铝是制取铝的原料。用氢氧化钠可以把氧化铝从精矿中提纯。
氢氧化钠也用于从黑钨矿中提取炼钨的原料钨酸盐,氢氧化钠还被用于生产锌合金和锌锭。
C. 铜片与浓硝酸反应装置中氢氧化钠的作用
氢氧化钠的作用是为了防止污染.
在试管里盛放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以吸收反应回产生的气体NO2.
Cu+4HNO3
(浓)答=Cu(NO3)2+2NO2↑+2H2O.
NO2气体有毒,这个实验是学生实验室实验,为了学生安全,不能任由有毒气体排放到教室,所以需要加氢氧化钠并且足量。
2NO2+2NaOH=NaNO2+NaNO3+H2O
发生歧化反应,消耗了NO2
D. NaOH用途
NaOH的用途
1,普通肥皂是高级脂肪酸的钠盐,一般是用油脂在略为过量的烧碱作用下进行皂化而制得的。
2,印染、纺织工业上,要用大量碱液去除棉纱、羊毛等上面的油脂。生产人造纤维也需要烧碱。
3,冶金往往要把矿石中的有效成分转变成可溶性的钠盐,以便除去其中不溶性的杂质,因此,常需要加入烧碱。
4,制金属钠、电解水都要用烧碱。许多无机盐的生产,特别是制备一些钠盐,都要用到烧碱。合成染料、药物以及有机中间体等也要用到烧碱。
5,疏通下水道,清洗油烟机。
(4)制备装置中naoh作用扩展阅读:
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为一种具有强腐蚀性的强碱,一般为片状或块状形态,易溶于水并形成碱性溶液,另有潮解性,易吸取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可加入盐酸检验是否变质。
NaOH是化学实验室其中一种必备的化学品,亦为常见的化工品之一。纯品是无色透明的晶体。密度2.130g/cm³。熔点318.4℃。沸点1390℃。
氢氧化钠在水处理中可作为碱性清洗剂,溶于乙醇和甘油;不溶于丙醇、乙醚。与氯、溴、碘等卤素发生歧化反应。与酸类起中和作用而生成盐和水。
E. 乙醇的消去反应中NaOH的作用
在实验室中,通常是通过加热酒精和浓硫酸(体积比为1:3)的混合物,使酒精发生消去反应而制得乙烯。在这个反应中,浓硫酸起催化剂的和脱水剂的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h2oh→浓h2so4△→ch2=ch2↑+h2o
注(1)仪器连接后,要在加入药品之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烧瓶中放入几片碎瓷片,以避免混合液在受热沸腾时剧烈跳动(暴沸)。
(3)硫酸要用98%的浓硫酸,酒精要用无水酒精,浓硫酸和无水酒精的体积比为3:1
(4)浓硫酸与无水酒精混合时,要遵循浓硫酸稀释的原理,按浓硫酸溶于水的操作方法混合无水酒精和浓硫酸
,即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慢慢倒入已盛在容器中的无水酒精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无水酒精和浓硫酸的混合物。
(5)加热混合液,使液体温度迅速升到170℃,这时就有乙烯生成。
(6)温度计水银球应伸入混合液液面以下,以控制液体的温度,有利于产生乙烯。
(7)用排水法收集生成的乙烯。
(8)实验结束时,要先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反之,会导致水被倒吸。
最关键是:加热混合液,使液体温度迅速升到170℃.
乙醇发生消去反应时,不用氢氧化钠溶液,卤代烃发生水解反应时,才用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的作用是中和卤代烃水解生成的卤化氢,有利于反应向水解的方向进行。
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
F. 零气的制备装置中,碱石灰管的作用
下图所示的装置中,干燥球内装的试剂是 碱石灰.
碱石灰,CaO、NaOH的混合物,用作干燥剂
目的: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
因为最后要用点燃法确定H2的存在,如果H2中混有水蒸气,一是不容易点燃,二是无法确认试管中产生水雾的来源(来自H2燃烧,还是来自原有的水蒸气)
G. 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制备氯气中naoh有什么作用
(1)实验室用二氧化锰跟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高锰酸钾是常用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MnO4-被还原成Mn2+,用高锰酸钾跟浓盐酸反应在室温下制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历史上曾用“地康法”制氯气,这一方法是用CuCl2作催化剂,在450℃利用空气中的氧气跟氯化氢反应制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现有100 mL AlCl3与MgSO4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
① 向其中一份中加入10 mL 4 mol/L的氨水,恰好完全沉淀,其中AlCl3与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继续加入1 mol/L NaOH溶液至10 mL时,沉淀不再减少,沉淀减少的离子方程式是 ,减少的沉淀的物质的量是 。
② 向另一份中加入a mL 1 mol/LBaCl2溶液能使SO42-沉淀完全,a= 。
H. 下图是探究呼吸作用产物的实验装置图 A瓶内NaOH的作用是什么
除去空气中的CO2,防止对探究呼吸作用产物产生干扰。(因为你说不清D中的沉淀是因为空气中有CO2还是C中有氧呼吸产生的)
B瓶是为了检验CO2是否除尽,并不是用来吸收CO2的!
I. 氢氧化钠溶液在实验中的作用是什么
1.氢氧化钠用于吸收反应生成的hbr
2.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苯和溴单质具有挥发性,通过碱石灰可以吸收挥发出来的苯和溴,而反应生成的hbr则被氢氧化钠吸收.
J. 种子萌发时细胞呼吸类型的实验研究中naoh的作用
(1)20%的NaOH的作用为吸收CO 2 .
(2)在装置中分别放置100粒萌发的小麦种子,如果装置1中的着色滴向左移动,说明消耗氧气;装置2不移动,说明呼吸作用释放CO 2 的体积等于消耗O 2 的体积,因此说明此时萌发的小麦种子的细胞呼吸方式为有氧呼吸.
(3)若在装置中分别放置100粒萌发的玉米种子,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装置1、2的液滴都不再移动,且玉米种子仍保持生物活性,说明细胞呼吸既不消耗氧气,也不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可推测此时的细胞呼吸产物是乳酸.
故答案为:
(1)吸收CO 2
(2)左 有氧呼吸
(3)乳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