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浅谈转盘轴承的种类有哪些
转盘轴承通常由内圈、外圈、滚动体、隔离块等四大部件构成。由于核心部件采用回转支承,因此可以同时承受轴向力、径向力。 其形式很多,但结构组成基本大同小异。
由左及右分别是(上部分): 1.外圈(有齿或无齿)2.密封带 3.滚动体(滚球或滚柱) 4.加油嘴
由左及右分别是(下部分): 1.塞子 2.锥销 3.内圈(有齿或无齿) 4.隔离块或保持架 5.安装孔(丝孔或光孔)
01系列转盘轴承
单排四点接触球式转盘轴承由内圈、外圈、钢球、隔离块四大部分组成,结构紧凑、重量轻、钢球与圆弧滚道四点接触,能同时承受轴向力、径向力。回转式输送机、焊接操作机、中小型起重机和挖掘机等工程机械均可选用。
02系列转盘轴承
双排球式转盘轴承有三个座圈,钢球和隔离块可直接排入上下滚道,根据受力状况,安排了上下两排直径不同的钢球。这种开式装配非常方便,上下圆弧滚道的承载角都为90°,能承受很大的轴向力和倾翻力矩。当径向力大于0.1倍的轴向力时,滚道须特殊设计。双排异径球式回转支承的轴向、径向尺寸都比较大,结构紧固。特别适用于要求中等以上直径的塔式起重机,汽车起重机等装卸机械上。
系列转盘轴承
单排交叉滚柱式转盘轴承,由两个座圈组成,结构紧凑、重量轻、制造精度高,装配间隙小,对安装精度要求高,滚柱为1:1交叉排列,能同时承受轴向力、倾翻力矩和较大的径向力,被广泛地用于起重运输,工程机械和军工产品上。
系列转盘轴承
三排滚柱式转盘轴承有三个座圈,上下及径向滚道各自分开,使得每一排滚柱的负载都能确切地加以确定。能够同时承受各种载荷,是四种产品中承载能力最大的一种,轴、径向尺寸都较大,结构牢固,特别适用于要求较大直径的重型机械,如斗轮式挖掘机、轮式起重机,船用起重机、港口起重机,钢水运转台及大吨位汽车起重机等机械上。
轻型系列转盘轴承
轻型转盘轴承具有与普通回转支承相同的结构形式,重量轻,转动灵活。广泛应用于食品机械、灌装机械、环保机械等领域。
HS 系列转盘轴承
单排四点接触球式转盘轴承由两个座圈组成,结构紧凑、钢球与圆弧滚道四点接触。主要用于汽车起重机、塔式起重机、挖掘机、打桩机、工程作业车、雷达扫描设备等承受倾翻力矩、垂直轴向力、水平倾向力作用的机械上。
HJ 系列转盘轴承
单排交叉滚柱式转盘轴承,由两个座圈组成,结构紧凑、制造精度高,装配间隙小,对安装精度要求高,滚柱为1:1交叉排列,能同时承受轴向力,倾翻力矩和较大的径向力,被广泛地用于其中运输、工程机械和军工产品上。
其它系列转盘轴承
■ 单排四点接触球式转盘轴承 (QU、QW、QN 系列)
■ 四点接触式转盘轴承 (VL 系列)
■ 四点接触式转盘轴承 (VS 系列)
■ 四点接触式转盘轴承 (V 系列)
■ 单排交叉滚子式转盘轴承 (XS 系列)
■ 单排交叉滚子式转盘轴承 (X 系列)
㈡ 交叉滚子轴承与回转轴承的区别
结构:
交叉滚子轴承是一种内圈分割、外圈旋转的特殊型号轴承。 回转支承轴承又叫转盘轴承,有些人也称其为:旋转支承、回旋支承。回转驱动通常由蜗杆、回转支承、壳体、马达等部件构成。
安装:
交叉滚子轴承因被分割的内环或外环,在装入滚柱和间隔保持器后,与交叉滚柱轴环固定在一起,以防止互相分离,故安装交叉滚柱轴环时操作简单。
回转支承轴承正确放置滚子和隔离块。把经过选配的圆柱谈子和圆形隔离块沿该道放好,在放置相邻的圆柱滚十时,其轴线相互垂直,两滚子之间由一个隔离块分开。
3.特点:
交叉滚子轴承由于滚柱为交叉排列,因此只用1套交叉滚柱轴环就可承受各个方向的负荷,与传统型号相比,刚性提高3~4倍。
回转支承轴承由于核心部件采用回转支承,因此可以同时承受轴向力、径向力、倾翻力矩。
4.应用范围:
交叉滚子轴承主要用在:机床用精密旋转分度台、立式和卧式镗床、立式磨床、旋转表面磨床、大型滚齿机、枪炮和雷达回转台、大型无线电和光学望远镜、旋转摄像机、转向枢轴和连铸机、高度受限的枢轴显微镜台、杆中心支轴、旋转转向架、焊接支架、回转装配夹具、工业机器人、精密旋转工作台、医疗器械、计量器具、IC制造装置。
回转支承轴承主要应用在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起重机、铁路起重机、港口起重机、船用起重机、冶金起重机、集装箱起重机、挖掘机、灌装机、以及CT机驻波治疗仪、航海仪、雷达天线座、导弹发射架、坦克、机器人以及旋转餐厅等等方面。
㈢ 挖掘机履带驱动原理
行走动来力传输路线:
柴油机——联源轴节——液压泵(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分配阀——中央回转接头——行走马达(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减速箱——驱动轮——轨链履带——实现行走。
(3)挖机驱动轮滚珠轴承怎么安装扩展阅读:
1、回转运动传输路线:柴油机——联轴节——液压泵(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分配阀——回转马达(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减速箱——回转支承——实现回转
2、动臂运动传输路线:柴油机——联轴节——液压泵(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分配阀——动臂油缸(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实现动臂运动
3、斗杆运动传输路线:柴油机——联轴节——液压泵(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分配阀——斗杆油缸(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实现斗杆运动
4、铲斗运动传输路线:柴油机——联轴节——液压泵(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分配阀——铲斗油缸(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实现铲斗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