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数控机床作空运行试验的目的是做什么请告之。
空运行的作用主要用来进行首件试切的时候为避免刀具X轴或Z轴和机床本体发生碰撞所使用的一种检验程序的方法,为了检验输入好的加工程序,一般有空运行、图形模拟、和实际加工几种方法。但是空运行只能检验加工程序的路线或指令,不能直观的看出零件的精度和粗糙度。
㈡ 机床行检有些哪样内容
数控机床安装与调试一、数控设备调试验收的必要性 数控机床是现代制造技术的基础装备,随着数控机床的广泛应用与普及,机床的验收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很多用户对数控机床的验收还存在着偏差。新机检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判别机床是否符台其技术指标,判别机床能否按照预定的目标精密地加工零件。在许多时候,新机验收都是通过加工一个有代表性的典型零件决定机床能否通过验收。当该机床是用于专门加工某一种零件时,这种验收方法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对于更具有通用性的数控机床,这种切削零件的检验方法显然得不能提供足够信息来精确地判断机床的整体精度指标。只有通过对机床的几何精度和位置精度进行检验,才能反映出机床本身的制造精度。在这两项精度检验合格的基础上,然后再进行零件加工检验,以此来考核机床的加工性能。对于安置在生产线上的新机,还需通过对工序能力和生产节拍的考核来评判机床的工作能力。但是,在实际检验工作中,往往有很多的用户在新机验收时都忽视了对机床精度的检验,他们以为新机在出厂时已做过检验,在使用现场安装只需调一下机床的水平,只要试加工零件经检验合格就认为机床通过验收。这些用户往往忽视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新机通过运输环节到达现场,由于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变形,其水平基准与出厂检验时的状态已完全两样,此时机床的几何精度与其在出厂检验时的精度产生偏差。 2、即使不计运输环节的影响,机床水平的调整也会对相关的几何精度项目产生影响。 3、由于位置精度的检测元件如编码器、光栅等是直接安装在机床的丝杠和床身上,几何精度的调整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 4、由检验所得到的位置精度偏差,还可直接通过数控机床的误差补偿软件及时进行调整,从而改善机床的位置精度。 5、气压、温度、湿度等外部条件发生改变,也会对位置精度产生影响。 6、由检验所得到的位置精度偏差,还可直接通过数控机床的误差补偿软件及时进行调整,从而改善机床的位置精度。 检验新机床时仅采用考核试加工零件精度的方法来判别机床的整体质量,并以此作为验收的唯一标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对机床的几何精度、位置精度及工作精度作全面的检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机床的工作性能,否则就会影响设备的安装和使用,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在数控机床到达用户方,完成初次的调试验收工作后,也并不意味着调试工作的彻底结束。在实际的生产企业中,常常采用这样的设备管理方法:安装调试完成后,设备投入生产加工中,只有等到设备加工精度达不到最初的要求时,才停工进行相应的调试。这样很多企业无法接受这样的停工的损失,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可以按照“六自由度测量的快速机床误差评估”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大量减少测试时间,这样小车间也可以提前控制加工过程,最终通向零故障以及更少对事后检查的依赖。 六自由度测量的快速机床误差评估方法是测量系统一次安装调试后,可同时测量六个数控机床精度项目的误差值,与传统的单一精度项目测量方法相比,可大大缩短仪器的装调、检测时间。 二、数控设备调试验收的流程 就验收过程而言,数控机床验收可以分为两个环节: 1、在制造厂商工厂的预验收 预验收的目的是为了检查、验证机床能否满足用户的加工质量及生产率,检查供应商提供的资料、备件。其主要工作包括: (1)检验机床主要零部件是否按合同要求制造。 (2)各机床参数是否达到合同要求。 (3)检验机床几何精度及位置精度是否合格。 (4)机床各动作是否正确。 (5)对合同未要求部分检验,如发现不满意处可向生产厂家提出,以便及时改进。 (6)对试件进行加工,检查是否达到精度要求。 (7)做好预验收记录,包括精度检验及要求改进之处,并由生产厂家签字。 如果预验收通过,则意味着用户同意该机床向用户厂家发运,当货物到达用户处后,用户将支付该设备的大部分金额。所以,预验收是非常重要的步骤,不可忽视。 2、在设备采购方的最终验收 最终验收工作主要根据机床出厂合格证上规定的验收标准及用户实际能提供的检测手段,测定机床合格证上各项指标。检测结果作为该机床的原始资料存入技术档案中,作为今后维修时的技术指标依据。 不管是预验收还是最终验收,根据GB 9061-1988《金属切削机床 通用技术条件》标准中的规定,调试验收应该包括的内容如下: (1)外观质量 (2)附件和工具的检验 (3)参数的检验 (4)机床的空运转试验 (5)机床的负荷实验 (6)机床的精度检验 (7)机床的工作实验 (8)机床的寿命实验 (9)其他。 三、数控设备调试验收的常见标准 数控机床调试和验收应当遵循一定的规范进行,数控机床验收的标准有很多,通常按性质可以分为两大类,及通用类标准和产品类标准。 1、通用类标准 这类标准规定了数控机床调试验收的检验方法、测量工具的使用、相关公差的定义、机床设计、制造、验收的基本要求等。如我国的标准GB/T 17421.1-1998《机床检验通则 第1部分 在无负荷或精加工条件下机床的几何精度》、GB/T 17421.2-2000《机床检验通则 第2部分 数控轴线的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的确定》、GB/T 17421.4-2003《机床检验通则 第4部分 数控机床的圆检验》。这些标准等同于ISO 230标准。 2、产品类标准 这类标准规定具体型式的机床的几何精度和工作精度的检验方法,以及机床制造和调试验收的具体要求。如我国的JB/T 8801-1998 《加工中心技术条件》、JB/T 8771.1-1998 《加工中心检验条件 第1部分 卧式和带附加主轴头机床几何精度检验(水平Z轴)》、GB/T 18400.6-2001 《加工中心 检验条件 第6部分 进给率、速度和插补精度检验》 等等。具体型式的机床应当参照合同约定和相关的中外标准进行具体的调试验收。 当然在实际的验收过程中,也有许多的设备采购方按照德国VDI/DGQ3441标准或日本的JIS B6201、JIS B6336、JIS B6338标准或国际标准ISO 230。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标准需要非常注意的是不同的标准对“精度”的定义差异很大,验收时一定要弄清各个标准精度指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㈢ 请问数控机床在验收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数控机床检验的必要性 1. 新机床通过运输要产生振动和变形,此时机床精度与出厂检验的精度产生偏差; 2.机床的调整也会对相关联的精度产生一定影响; 3.位置精度的检测元件安装在机床相关部件上,几何精度的调整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 所以,验收必须对机床的几何精度、位置精度及工作精度做全面检验,才能保证机床的工作性能。 二、数控机床的验收:一般分两个阶段进行验收。 1.预验收目的是为了检查、验证机床能否满足用户的加工质量及生产率,检查供应商提供的资料、备件。供应商只有在机床通过正常运行试切并经检验生产合格加工件后,才能进行预验收。 2.最终验收 根据验收标准,测定合格证上所提供的各项技术指标,验收工作分以下几步: a.开箱检验; b.外观检查; c.机床性能及数控功能的验收; d.数控机床精度的验收(包括位置精度和工作精度)。 在验收机床几何精度时,在机床精调后一次完成,不允许调整一项检测一项。位置精度检验要依据相应的精度验收标准进行。机床的工作精度是一项综合精度,它不仅反映机床的几何精度和位置精度,同时还包括试件的材料、环境温度、刀具性能以及切削条件等各种因素造成的误差。 在验收数控机床时,加强对以上几方面的检验对设备管理工作非常有益,并可减少不必要损失。
㈣ 检验的目的是什么
1、生产过程中的首件检验主要是防止产品出现成批超差、返修、报废,它是预先控制产品生产过程的一种手段,是产品工序质量控制的一种重要方法,是企业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行之有效、必不可少的方法。
2、首件检验是为了尽早发现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预防批量性的不良或报废。
3、首件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正式生产,主要是防止批量不合格品的发生。
4、长期实践经验证明,首检制是一项尽早发现问题、防止产品成批报废的有效措施。通过首件检验,可以发现诸如工夹具严重磨损或安装定位错误、测量仪器精度变差、看错图纸、投料或配方错误等系统性原因存在,从而采取纠正或改进措施,以防止批次性不合格品发生。
首件检验的范围包括
首次投产生产出的首件产品;每个工作班生产出的首件产品;连续生产交接班后生产的首件产品;连续生产主要操作者变更后生产的首件产品;调整或更换工装后生产的首件产品;工艺参数或工艺方法改变后生产的首件产品;原材料、毛坯、半成品改变后生产的首件产品等。
首件检验是工序检验的主要形式之一,对象主要是批量生产中的首件产品,一般适用于逐件加工形式。长期以来,我国许多军工企业实行“首件三检制”,即操作者自检、同班组或上下工序生产工人之间进行互检、专职检验员检验,三者对首件产品严格检验,共同负责。
㈤ 数控铣床新机是验收需要哪几个问题数控铣床新机是验收
就验收过程而言,数控机床验收可以分为两个环节:
1、在制造厂商工厂的预验收
预验收的目的是为了检查、验证机床能否满足用户的加工质量及生产率,检查供应商提供的资料、备件。其主要工作包括:
(1)检验机床主要零部件是否按合同要求制造。
(2)各机床参数是否达到合同要求。
(3)检验机床几何精度及位置精度是否合格。
(4)机床各动作是否正确。
(5)对合同未要求部分检验,如发现不满意处可向生产厂家提出,以便及时改进。
(6)对试件进行加工,检查是否达到精度要求。
(7)做好预验收记录,包括精度检验及要求改进之处,并由生产厂家签字。
如果预验收通过,则意味着用户同意该机床向用户厂家发运,当货物到达用户处后,用户将支付该设备的大部分金额。所以,预验收是非常重要的步骤,不可忽视。
2、在设备采购方的最终验收
最终验收工作主要根据机床出厂合格证上规定的验收标准及用户实际能提供的检测手段,测定机床合格证上各项指标。检测结果作为该机床的原始资料存入技术档案中,作为今后维修时的技术指标依据。
不管是预验收还是最终验收,根据GB 9061-1988《金属切削机床 通用技术条件》标准中的规定,调试验收应该包括的内容如下:
(1)外观质量
(2)附件和工具的检验
(3)参数的检验
(4)机床的空运转试验
(5)机床的负荷实验
(6)机床的精度检验
(7)机床的工作实验
(8)机床的寿命实验
(9)其他。
三、数控设备调试验收的常见标准
数控机床调试和验收应当遵循一定的规范进行,数控机床验收的标准有很多,通常按性质可以分为两大类,及通用类标准和产品类标准。
1、通用类标准
这类标准规定了数控机床调试验收的检验方法、测量工具的使用、相关公差的定义、机床设计、制造、验收的基本要求等。如我国的标准GB/T 17421.1-1998《机床检验通则 第1部分 在无负荷或精加工条件下机床的几何精度》、GB/T 17421.2-2000《机床检验通则 第2部分 数控轴线的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的确定》、GB/T 17421.4-2003《机床检验通则 第4部分 数控机床的圆检验》。这些标准等同于ISO 230标准。
2、产品类标准
这类标准规定具体型式的机床的几何精度和工作精度的检验方法,以及机床制造和调试验收的具体要求。如我国的JB/T 8801-1998 《加工中心技术条件》、JB/T 8771.1-1998 《加工中心检验条件 第1部分 卧式和带附加主轴头机床几何精度检验(水平Z轴)》、GB/T 18400.6-2001 《加工中心 检验条件 第6部分 进给率、速度和插补精度检验》 等等。具体型式的机床应当参照合同约定和相关的中外标准进行具体的调试验收。
当然在实际的验收过程中,也有许多的设备采购方按照德国VDI/DGQ3441标准或日本的JIS B6201、JIS B6336、JIS B6338标准或国际标准ISO 230。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标准需要非常注意的是不同的标准对“精度”的定义差异很大,验收时一定要弄清各个标准精度指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㈥ 数控机床日常点检的目的是
点检就是日常检查,主要检查油量、温度、噪音等是否正常,易松动的螺钉是否正常。总之,通过看、听、闻对设备进行检查。
㈦ 数控机床性能的检验项目有哪些
数控机床性能和数控功能直接反映数控机床各项性能指标,并影响数控机床运行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1.机床性能
机床性能主要包括主轴系统性能,进给系统性能,自动换刀系统,电气装置,安全装置,润滑装置,气液装置及附属装置等性能。
不同类型的机床的检验项目有所不同。数控机床性能的检验与普通机床基本一样,主要是通过“耳闻目睹”和试运转,检查各运动部件及辅助装置在启动、停止和运行中有无异常现象及噪声,润滑系统、冷却系统以及各风扇等工作是否正常。
2.数控功能
数控系统的功能随所配机床类型有所不同,数控功能的检测验收要按照机床配备的数控系统的说明书和订货合同的规定,用手动方式或用程序的方式检测该机床应该具备的主要功能。
数控功能检验主要内容有:
(1)运动指令功能检验快速移动指令和直线插补、圆弧插补指令的正确性。
(2)准备指令功能检验坐标系选择、平面选择、暂停、刀具长度补偿、刀具半径补偿、螺距误差补偿、反向间隙补偿、镜像功能、自动加减速、固定循环及用户宏程序等指令的准确性。
(3)操作功能检验回原点、单程序段、程序段跳读、主轴和进给倍率调整、进给保持、紧急停止、主轴和冷却液的起动和停止等功能的准确性。
(4)CRT显示功能检验位置显示、程序显示、各菜单显示以及编辑修改等功能的准确性。
数控功能检验的最好办法是自己编一个考机程序,让机床在空载下连续自动运行16h或32h。考机程序可包括以下内容:
(1)主轴转动要包括标称的最低、中间和最高转速在内的五种以上速度的正转、反转及停止运行。
(2)各坐标运动要包括标称的最低、中间和最高进给速度及快速移动,进给移动范围应接近全行程,快速移动距离应在各坐标轴的全行程的1/2以内。
(3)一般自动加工所用的一些功能和代码要尽量用到
(4)自动换刀有应至少交换刀库中三分之一以上的刀号,而且都要装上重量在中等以上的刀柄进行实际交
(5)必须使用的特殊功能,如测量功能、、APC交换和用户宏程序等
1/2页
用考机程序连续运行,检查机床各项运动、动作的平稳性和可靠性,并且要强调在规定时间内不允许出故障,否则应在修理后重新开始规定时间考核,不允许分段进行累计到规定运行时间。
3.连续空运行
4.机床外观质量
㈧ 数控机床试车的目的是什么
验证程序是否正确,验证你刀具以及加工参数是否合理,防止批量工件报废或者撞刀事故的发生。
㈨ 如何检验数控车床的工作精度
摘要:检验加工中心的工作精度 数控机床完成以上的检验和调试后,实际上已经基本完成独立各项指标的相关检验,但是也并没有完全充分的体现出机床整体的、在实际加工条件下的综合性能,而且用户往往也非常关心整体的综合的性能指标。所以还要完成工作精度的检验,以下介绍加工中心的相关工作精度检验。 (一)、试件的定位 试件应位于X行程的中间位置,并沿Y和Z轴在适合于试件和夹具定位及刀具长度的适当位置处放置。当对试件的定位位置有特殊要求时,应在制造厂和用户的协议中规定 (二)、试件的固定 试件应在专用的夹具上方便安装,以达到刀具和夹具的最大稳定性。夹具和试件的安装面应平直。 应检验试件安装表面与夹具夹持面的平行度。应使用合适的夹持方法以便使刀具能贯穿和加工中心孔的全长。建议使用埋头螺钉固定试件,以避免刀具与螺钉发生干涉,也可选用其他等效的方法。试件的总高度取决于所选用的固定方法。 (三)、试件的材料、刀其和切削参数 试件的材料和切削刀具及切削参数按照制造厂与用户间的协议选取,并应记录下来,推荐的切削参数如下: 1、切削速度:铸铁件约为50 m/min;铝件约为300m/min. 2、进给量:约为(0.05 ~ 0.10) mm/齿。 3、切削深度:所有铣削工序在径向切深应为0.2 mm. (四)、试件的尺寸 如果试件切削了数次,外形尺寸减少,孔径增大,当用于验收检验时,建议选用最终的轮廓加工试件尺寸与本标准中规定的一致,以便如实反映机床的切削精度。试件可以在切削试验中反复使用,其规格应保持在本标准所给出的特征尺寸的士10%以内。当试件再次使用时,在进行新的精切试验前,应进行一次薄层切削,以清理所有的表面。 (五)、轮廓加工试件 1、目的 该检验包括在不同轮廓上的一系列精加工,用来检查不同运动条件下的机床性能。也就是仅一个轴线进给、不同进给率的两轴线线性插补、一轴线进给率非常低的两轴线线性插补和圆弧插补。 该检验通常在X-Y平面内进行,但当备有万能主轴头时同样可以在其他平面内进行。 2、尺寸 轮廓加工试件共有两种规格,见图5-14 JB/T 8771.7-A160试件图和图5-15 JB/T 8771.7-A320试件图。 图5-14 JB/T 8771.7-A160试件图 图5-15 JB/T 8771.7-A320试件图。 试件的最终形状应由下列加工形成: (1)、通镗位于试件中心直径为“p”的孔; (2)、加工边长为“L”的外正四方形; (3)、加工位于正四方形上边长为“q”的菱形(倾斜600的正四方形); (4)、加工位于菱形之上直径为“q”、深为6 mm(或10 mm)的圆; (5)、加工正四方形上面,"α”角为30或tanα=0. 05的倾斜面; (6)、镗削直径为26 mm(或较大试件上的43 mm)的四个孔和直径为28 mm(或较大试件上的45 mm)的四个孔。直径为26 mm的孔沿轴线的正向趋近,直径为28 mm的孔为负向趋近。这些孔定位为距试件中心“r·r”。 因为是在不同的轴向高度加工不同的轮廓表面,因此应保持刀具与下表面平面离开零点几毫米的 距离以避免面接触。 表5-7 试件尺寸 mm 名义尺寸L m P q r α 320 280 50 220 100 30 160 140 30 110 52 30 3、刀具 可选用直径为32 mm的同一把立铣刀加工轮廓加工试件的所有外表面。 4、切削参数 推荐下列切削参数: (1)、切削速度 铸铁件约为50 m/min;铝件约为300m/min。 (2)、进给量 约为(0.05 ~ 0.10) mm/齿。 (3)、切削深度 所有铣削工序在径向切深应为0. 2 mm。 5、毛坯和预加工 毛坯底部为正方形底座,边长为“m”,高度由安装方法确定。为使切削深度尽可能恒定。精切前应进行预加工。 6、检验和允差 表5-8 轮廓加工试件几何精度检验 mm 检验项目 允差 检验工具 L= 320 L= 160 中心孔 1)回柱度 2)孔中心轴线与基面A的垂直度 0.015 Φ0.015 0.010 Φ0.010 1)坐标测量机 2)坐标测量机 正四方形 3)侧面的直线度 4)相邻面与基面B的垂直度 5)相对面对基面B的平行度 0.015 0.020 0.020 0.010 0.010 0.010 3)坐标测量机或平尺和指示器 4)坐标测量机或角尺和指示器 5)坐标测量机或等高量块和指示器 菱形 6)侧面的直线度 7)侧面对基面B的倾斜度 0.015 0.020 0.010 0.010 6)坐标测童机或平尺和指示器 7)坐标测量机或正弦规和指示器 圆 8)圆度 9)外圃和内圆孔C的同心度 0.020 Φ0.025 0.015 Φ0.025 8)坐标侧量机或指示器或圆度测量仪 9)坐标测量机或指示器或圆度测量仪 斜面 10)面的直线度 11)角斜面对B面的倾斜度 0.015 0.020 0.010 0.010 10)坐标测量机或平尺和指示器 11)坐标测量机或正弦规和指示器 镗孔 12)孔相对于内孔C的位置度 13)内孔与外孔D的同心度 Φ0.05 Φ0.02 Φ0.05 Φ0.02 12)坐标测量机 13)坐标测量机或回度侧f仪 注 (1)、如果条件允许,可将试件放在坐标测量机上进行测量。 (2)、对直边(正四方形、菱形和斜面)而言,为获得直线度、垂直度和平行度的偏差,测头至少在10个点处触及被侧表面 (3)、 对于圆度(或圆柱度)检验,如果测量为非连续性的,则至少检验15个点(圆柱度在每个侧平面内)。 7、记录的信息 按标准要求检验时,应尽可能完整地将下列信息记录到检验报告中去: (1)、试件的材料和标志; (2)、刀具的材料和尺寸; (3)、切削速度; (4)、进给量; (5)、切削深度; (6)、斜面30和tan-10.05间的选择。 (六)、端铁试件 1、目的 本检验的目的是为了检验端面精铣所铣表面的平面度,两次走刀重叠约为铣刀直径的20%。通常该检验是通过沿x轴轴线的纵向运动和沿Y轴轴线的横向运动来完成的,但也可按制造厂和用户间的协议用其他方法来完成。 2、试件尺寸及切削参数 对两种试件尺寸和有关刀具的选择应按制造厂的规定或与用户的协议。 试件的面宽是刀具直径的1.6倍,切削面宽度用80%刀具直径的两次走刀来完成。为了使两次走刀中的切削宽度近似相同,第一次走刀时刀具应伸出试件表面的20%刀具直径,第二次走刀时刀具应伸出另一边约1 mm(图5-16 端铣试验模式检验图)。试件长度应为宽度的1. 25 ~ 1. 6倍。 图5-16 端铣试验模式检验图 表5-9 切削参数 试件表面宽度W mm 试件表面长度L mm 切削宽度w mm 刀具直径 mm 刀具齿数 80 100~130 40 50 4 160 200~250 80 100 8 对试件的材料未做规定,当使用铸铁件时,可参见表5-9 切削参数。进给速度为300 mm/min时, 每齿进给量近似为0. 12 mm,切削深度不应超过0. 5 mm。如果可能,在切削时,与被加工表面垂直的轴(通常是Z轴)应锁紧。 3、刀具 采用可转位套式面铣刀。刀具安装应符合下列公差: (1)、径向跳动≤0.02 mm; (2)、端面跳动≤0.03 mm。 4、毛坯和预加工 毛坯底座应具有足够的刚性,并适合于夹紧到工作台上或托板和夹具上。为使切削深度尽可能恒定,精切前应进行预加工。 5、精加工表面的平面度允差 小规格试件被加工表面的平面度允差不应超过0. 02 mm;大规格试件的平面度允差不应超过0. 03 mm。垂直于铣削方向的直线度检验反映出两次走刀重叠的影响,而平行于铣削方向的直线度检验反映出刀具出、入刀的影响。
㈩ 数控机床安装调试目的是什么
安装的目的,是达到精度要求
调试的目的,是各项功能正常,让机床达到客户的使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