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OS~~~~植物学家野外考察都需要带什么东西所带东西的用途如何使用植物学家野外考察需要注意事项
一,专门的户外用品
1.帐篷:不用说,必备。不过,一般用的都是二人帐,这样两个人有一顶帐篷就可以了,还可以减轻一个人背负的重量。
2.防潮垫:必备。周日凌晨五点下了一阵雨,如果没有防潮垫,对身体的摧残会非常大。即使不是雨,晚间地上的露水也很要命了。
3.睡袋:必备。这是目前看来体积小而又保暖的最佳睡觉覆盖物。不过我发现只穿睡衣睡裤的话,用抓绒睡袋至多只能耐受零上5度,所以当晚我还是被冻着了(但我要强调,这次不是装备没带够,而是都助人为乐了,8-D)。棉睡袋会好一些。
4.夜用衣物:非必备。这里是指气温较低时需要换上的衣物。之所以说是非必备,因为如果有好的冲锋衣、冲锋裤和睡袋的话,就不需要额外用什么夜用衣物了。
5.登山鞋:建议必备。这次好像就我、光敏和icesky穿的是专门的登山鞋?(我对款式也不熟,不知道mrstarlitsky的是不是),不过大部分户外论坛都认为登山鞋是必备的,建议没有的还是买一双,至少借一双穿穿看,体会一下和普通运动鞋的区别。
6.速干裤:建议必备。还有速干衣,好处是湿得快,干得也快。比如在下山时,草甸上的露水把小杜的运动裤都打湿了,让他十分难受,我的速干裤虽然也湿了,但到了露水小的地方,一会儿就干了,所以并没觉得不舒服。
6.冲锋衣:建议必备。又防水,又保暖,穿着舒服,还很酷,我已经决定冬天拿它代替羽绒服了,呵呵。
7.手套:非必备。它可以保护手部免受划伤,以及在温度较低时保暖。不过我的是一双半指手套,露出指头以便于在抓握树枝和岩石时比较牢固(全指手套会打滑),这样的手套就不能保暖了。
8.护膝:建议必备。活动回来膝盖发软事小,以后落下病根事大。
9.帽子:建议必备。这个就用不着太专业了,一般的太阳帽就行。我看大部分人都有了,就不多说了。
10.太阳镜:非必备。但我觉得在阳光强烈时确实很保护眼镜。建议买偏振光的,这样各种颜色可以均匀变暗(那种添加有色材料制成的墨镜对不同色光的吸收度是不均匀的),戴上眼镜之后仍然可以看清花、果的鲜艳颜色。
11.头灯:建议必备。晚上不可少。虽然小手电筒也行,但头灯可以解放你的手。
12.快挂:非必备。用来在背包外面挂别的东西,比如垃圾袋之类。
13.背包:必备。最好买户外专用的正品。赝品有可能因为质量问题造成两肩压力不均,长期下去对脊椎不好。当然,如果在往包里装东西时根本不考虑平衡问题,即使是正品也没用。8-D
14.小包:建议必备。可以是单肩包,也可以是腰包,装小件的常用品,特别是钱、钥匙、手机什么的,比放在衣服口袋里舒服,也不容易丢。
15.防晒霜:建议必备。紫外线易引发皮肤癌,至少也使皮肤变得粗糙,这是世界公认的常识。
二,植物考察用品
1.相机:如果出去考察不让我拍照,还不如干脆不要让我去。
2.电池:不管是相机、头灯还是别的什么电子设备(比如GPS、MP3),都要用到。一定要带够,我已经吃过两回亏了。
3.充电器:如果晚上有在农家乐机会的机会,不妨带上。有快充功能的充电器4-6小时就可以把充电电池充满。
4.记录本:什么都可以写。
5.笔:不光用来做野外记录。
6.地图:我理想中的地图是详细、准确、便宜、可出售的。最好是可以在地图上勾勾画画而不用觉得可惜。但遗憾的是,中国还没有符合我要求的地图。
7.钢尺:即使采标本,也不妨有时当场测量长度。
三,其他
手机,饭盒,筷子,毛巾,香皂,钱。
四,我没带的东西
检索表或植物志:为了减轻重量。
放大镜:这个就不像钢尺那么有用了,好几次带着都没有用到,这次索性不带。何况放大镜还是潜在的火种。
杯子:也是为了减轻重量。反正买的水都有瓶子,只喝凉水的话,用那个就可以了。热水可以用饭盒喝。
卷纸(或面巾纸、湿纸巾之类):这个其实是必备品,但我知道别人肯定带了,我就没带。8-D
五,以后要添置的东西
1.气炉、气罐和打火机:考察途中不吃热的东西确实难受。这次多亏光敏有一套。
2.GPS。没钱,暂时先不考虑了。
3.标本采集设备:不管是自制还是专用,以后肯定是必备的。
2. 环境监测需要什么设备
1、空气和废气监测仪器:
(1) 污染源烟尘(粉尘)在线监测仪
用于在线监测污染源烟尘、工艺粉尘排放量(浓度或总量),包括测量相关参数:流量、O2、含湿量、温度等,是实现污染源排放总量监测的必备监测仪器。
(2) 烟气SO2、NOx在线监测仪
用于在线监测烟气中SO2、NOx含量,通过流量测量,实现总量监测。
(3) 环境空气地面自动监测系统
该系统用于空气质量周报、日报监测,主要监测项目有:SO2、NOx、CO、O3、PM10等。
(4) 酸雨自动采样器
自动采集降水样品,以便测定降水的pH值。
(5) PM10采样器
用于采集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以下的颗粒物。
(6) 固定和便携式机动车尾气监测仪
用于测定机动车排放尾气中CH、CO等含量。
2、污染源和环境水质监测仪器:
(1) 污染源在线监测仪器
污染物排放的总量监测要求浓度与流量同步连续监测,在线测流和比例采样是总量监测的基本技术手段,对于重点污染源还需要配备在线监测仪器。
(2) 流量计
用于规范化的明渠污水排放口流量的在线连续监测仪器。
(3) 自动采样器
用于污染源排放口具有流量比例和时间比例两种方式的在线自动采样装置。
(4) 在线监测仪器
用于工业污染源或污水排放口的在线测分析仪器。监测主要项目有:COD、TOC、UV、NH4、NO3-N、氰化物、挥发酚、矿物油、pH等,应具有自动校正和自动冲洗管路功能。
(5) 环境水质自动监测仪器
用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指标的在线自动监测仪器。水质自动监测项目分为水质常规五参数和其它项目,水质常规五参数包括温度、pH、溶解氧(DO)、电导率和浊度,其它项目包括高锰酸盐指数、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及氨氮(NH3-N)。
(6) 总有机碳(TOC)测定仪
总有机碳(TOC)是反应水体有机物含量的指标,可用于污染源或地表水的监测。
3、便携式现场应急监测仪器
便携式现场应急监测仪器,用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监测,其主要特点为小型、便于携带及快速监测。
(1) 便携式分光光度计
用于现场监测的便携式分光光度计,测试组件一般包括氰化物、氨氮、酚类、苯胺类、砷、汞及钡等毒性强的项目。
(2) 小型有毒有害气体监测仪
用于现场有毒有害气体监测的小型便携式仪器,主要监测项目有CO、Cl2、H2S、SO2及可燃气监测等。
(3) 简易快速检测管
用于快速定量或半定量检测水中或空气中有害成分的现场用简易装置,主要监测项目有CO、Cl2、H2S、SO2、可燃气、氨氮、酚、六价铬、氟、硫化物及COD等。
4、电磁辐射和放射性监测仪器
(1) 全向宽带场强仪
用于测量某频率范围内的综合电磁场强。
(2) 频谱仪
用于测量不同频率电磁辐射的场强及谱分布。
(3) 工频场强仪
用于测量50HZ工频电磁场强度。
(4) 大面积屏栅电离室α谱仪
测量环境介质中α放射性核素的浓度。
(5) 全身计数器
用于监测职业工作者或公众的全身污染情况。
(6) 环境辐射剂量率仪
用于监测环境贯穿辐射水平。
详细内容参见: http://ke..com/link?url=FmmyyE7pOXyFed5UnK3TC0lWZuwC_-zpzOJElXq
3. 实验室环境要求
1、一般实验室应满足的条件:
一般实验室温度控制23+/5℃,湿度控制65+/15%RH,对于不同实验室要求不一样,具体应包括如下要求。
(1)实验室应有足够的通风换气设备,以及实验废气的排放管道,保持实验室内的空气新鲜洁净。
(2)实验室应配备冰柜用以保存样品和试剂。
(3)实验室应配备保险柜用以保存剧毒物品。
(4)对实验室内部不同功能的区域,尤其是进行具有高毒性和“三致效应”的环境污染物分析场所,应进行分隔并设置明显的标志加以区分。
(5)对进入不同区域的人员、设备和分析项目存在干扰的情况进行控制,如使用警示标识或门禁,以避免实验室环境发生交叉或外来干扰。
2、专用实验室应满足的条件:
(一)天平室或傅立叶红外分析室
(1)室温20±5℃,湿度65±5%;
(2)内部应安装空调或除湿机等必要的设备,保证必需的恒温恒湿条件。
(二)光谱分析室
(1)配备样品处理间:有洗涤池、实验台、通风柜等;
(2)仪器室(摄谱室):室温20±5℃,湿度65±5%;
(3)通风:仪器激发部分的上方要有局部排气罩装置。
(三)ICP分析室
(1)室温22±2℃,湿度65±5%;
(2)内部应安装空调或除湿机等必要的设备,
(3)环境考察需要什么设备扩展阅读:
实验室的分类:
1、按学科分类:生物类的实验室
(1)一般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不使用实验脊椎动物和昆虫)。
(2)实验脊椎动物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2、按归属分类:
(1)第一类是树立在大学里面,从属于大学或者是由大学代管的实验室。例如:英国剑桥大学的卡文迪什实验室,莫斯科大学的物理实验室,荷兰莱顿大学的低温实验室,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物理实验室,等等。
(2)第二类实验室属于国家机构,有的甚至是国际机构。它们大多从事于基本计量,高精尖项目,超大型的研究课题,和国防军事等任务。
(3)第三类实验室直接归属于工业企业部门,为工业技术的开发与研究服务。例如:贝尔实验室和IBM 研究实验室。
4. 微生物实验室需要什么设备和环境需要政府批准吗
一般大型设备:显微镜,离心机,电泳仪,紫外投射仪,分析天平,移液器,4°冰高扒箱,-20冰箱桐陆,-80冰箱,振荡器,培养箱,摇床,电炉。
是一定要经过批准的.不过不一定是政府.如果是大学的实验室,要经过教育部批准.如果是省级政府部门,那么就要国务院批准.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