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样进行现代堆肥发酵
现代双孢蘑菇堆肥都采用两次发酵堆制程序。第一阶段(一次发酵阶段)目前普遍采用遮雨篷下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的自然发酵过程。这个阶段的主要目的是:①让所有原材料充分混合;②利用自然发酵对原材料进行分解;③堆制出含水量在75%~77%和含氮量在2.1%~2.3%(干重)均匀的混合料。典型的第一阶段堆制程序如表7。
表8 一次发酵和二次发酵后的堆肥成分分析(引自李荣春,2001) 湿 度 (%) 干重(%)氮 铵态氮 灰分 pH一次发酵 74~78 2.0~2.3 0.35~0.45 18.2~20.1 7.9~8.1二次发酵 71~73 2.6~2.8 0.03~0.06 22.6~25.3 7.5~7.7现代双孢蘑菇堆肥的第二阶段堆制是采用电脑自动化的控温、控湿、控气的隧道式二次发酵技术。这个阶段的主要目的是:①培养特定的微生物群落以分解堆肥,使堆肥形成特别适合于蘑菇菌丝生长的最佳营养状态和最佳生态。②使铵(NH4+)降低到最低限度。③形成理想质地和密度的堆肥。④使堆肥的含水量、含氮量分别达到71%~73%和2.6%~2.8%(干重)。为了达到此目的,二次发酵阶段一般经过下列几个步骤:
(1)经过一次发酵的堆肥转入二次发酵通道后,关闭通道门口和风机让其自然发酵升温,16~20小时后温度升至50℃左右。
(2)适时地通入热(蒸)汽,使上述升温过程持续进行,达到58℃后开启调节设备使堆肥温度控制在58~61℃,6~7小时,以杀死各种有害微生物和害虫。
(3)然后把堆温调到50~52℃,持续5~7天。经过这个阶段的堆制使堆肥的各项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达到要求。这期间要注意监测排出气体中的氨气浓度,当不能嗅到氨气时进入下一个步骤。
(4)给予冷风,使堆温下降到室温左右。
二次发酵阶段的加热通气量和发酵时间是随着堆肥原料的不同而不同,也随着一次发酵堆肥的成熟度的不同而不同,随着外界温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经过二次发酵阶段后堆肥的湿度是71%~72%,氮的含量为2.7%~2.8%,铵态氮的含量低于0.06%,pH在7.0~7.6,密度在520千克/米3。
现代堆肥模式与传统的堆肥模式相比有许多优点,主要表现在:
(1)缩短了堆制时间新的堆肥堆制模式一般在20~23天内就完成一个堆制过程,而传统的堆肥堆制模式需要30天以上。(2)堆肥的得率高传统的堆制技术由于发酵时间长原材料氧化消耗大,每吨干秸秆只能得到2吨左右的堆肥,而采用现代堆制技术一般可得到3吨优质堆肥。(3)堆肥质量高由于采用部分或全部控制条件发酵技术,使得堆肥的发酵过程在严格的人为控制下进行,从而整个发酵过程按最理想的状态进行,使得堆制后的堆肥的物理性状,化学指标都适合于蘑菇的生长发育,其堆肥质量是传统堆制方法生产的堆肥无法相比的。用新模式堆制的每吨堆肥的蘑菇产量在330千克左右,是传统产量的2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