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腦電波掃描儀
確實有,高科技已經發展到了這個地步,如果你真的被掃的話,你的思維不要禁錮,該想什麼就想什麼,打斷了你思維再重新建立,盡量保持好的心態,多與人接觸交談,還有千萬別緊張,一切都會好的!
Ⅱ 腦電波是什麼物質 速度有多快
非植入感應器可以遠距離探測腦電波
jxsc 2012-03-07 22:18
本博註:近日瀏覽互聯網,搜索到一篇題為《非植入感應器可以遠距離探測腦電波》的外文資料。該文介紹了科學家開發了特殊的感應器, 可以不需要通過電極植入大腦或者電極緊貼頭皮來記錄腦電波。這種特殊感應器是非植入腦波儀(EEGs),可遠距離檢測腦電波,能夠接收和顯示大腦的電波信息,以及即時大腦顯像,這在發展人-機界面方面取得的進步,更利於開發研製思想控制機器。即是說,通過這種感應器,更便於遠距離監控人類大腦腦電波信息,更便於用於腦控武器作為監控、探測人的大腦思想、思維、意識、記憶、情感、行為等,為開發研製更成熟的腦控武器開辟了新途徑。為讓人們了解和認識腦控武器的研製情況,特將該文轉帖如下:
New non-invasive sensor can detect brainwaves remotely
非植入感應器可以遠距離探測腦電波
Scientists have developed a remarkable sensor that can record brainwaves without the need for electrodes to be inserted into the brain or even for them to be placed on the scalp.
下一頁 餘下全頁
[1] 2 3 4 5
推薦(1) | 引用(0) | 閱讀(1124) | 評論(0) | 舉報
Ⅲ 人能不能用腦電波交流
應該是可以了!你看看下面的這個報道吧!北京時間9月18日消息,據美國《時代》周刊報道,在20世紀的戰場上,爆炸聲震耳欲聾,軍官們要下達命令,或者士兵之間互相交流看法,只能大聲喊叫。但現在美軍方剛剛批准一項投資400萬美元的項目,用於開發「思想頭盔」,它可以通過讀取人腦電波在部隊間實現安全的指令傳遞,並最終僅通過思維在部隊系統內實現直接的思維控制。也就是說,未來在戰場上,你想對誰說什麼,只需要在腦子里過一下就可以了,根本不用發出聲音,對方就可以「聽」得一清二楚。僅僅在幾年之前,這個想法還被認為瘋狂而荒誕,然而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提高和科學家揭示的人類自言自語時大腦運轉過程中獨特的神經活動,這一設想成為可能。美國軍方的最初構想是運用最先進的軟體捕捉腦電波活動,並將其翻譯成聽得見的無線電信息,再傳遞給戰場上的其他官兵。美國軍方負責該項目研製的神經學科學家艾爾瑪.施梅瑟博士表示,「它可以稱之為沒有麥克風的無線廣播。由於士兵們在日常訓練中都要求語言表達清晰、簡煉、程式化,因此很容易讓他們的思維也通過這樣的形式來傳達。」 電影迷們可能會聯想到,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1982年的影片《火狐狸》中曾使用過類似的「腦電波-解碼器」技術,片中蘇聯戰斗機飛行員可以用思維控制機上的武器,而伊斯特伍德就被派去竊取這架飛機。不過這項技術並不像想像的那樣牽強不著邊際--視頻游戲迷們正在翹首以待一項全新的商業發明:位於舊金山的Emotiv公司將於2009年夏天推出一款定價為299美元的初級腦電波控制耳麥。在這方面,美國軍方的研製進程甚至還不如游戲迷們快,但它們研發的系統要復雜先進得多,至少需要十幾至二十年的時間才能問世,更不要提具體應用了。今年8月簽署的這份開發合同期為五年,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和馬里蘭大學的科學家們聯手,開始「腦電波的解碼之旅」。如果取得成功,士兵們在戰場上只需在頭腦中想想就可通過無線傳播向周圍的戰友傳達相關的指令和信息。開始時,會通過耳機中的機器人聲音向接受指令者傳達,但是科學家們希望最終能實現通過傳達者的聲音發送指令,並能顯示出傳達者的距離和接受者的方向。在去年的合同預談會上,美國軍方曾表示,「士兵們如果掌握了不用語音的信息傳達方式,將來不論在戰場上還是戰場傷員救治方面都意義重大,這項具有革命意義的科技進步會使無聲溝通和傳遞成為可能,再也不受外界環境中聲音和光的影響。」研製過程中最關鍵的難點是開發出能精確辨別出與語言有關的腦電波的軟體,到時會在士兵頭盔中植入128位感測器來提取相關腦電波。這些感測器可以辨別大腦進行思維活動時由神經活動產生的瞬間電流,並據此在電腦屏幕上生成一幅腦電圖,科學家們對腦電圖進行研究並從中找出語言交流的關鍵部分。施梅瑟博士表示,「我們認為可能通過電子計算機的運算來扼要分析腦電圖,從而全部解讀大腦向嘴和唇發出的指令。不幸的是這一過程可不是找到一個正確的腦電波那樣簡單,在語言方面並不存在黃金神經元。」該項目首席科學家、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的邁克?D?祖姆拉博士表示,自己的任務無異於大海撈針,不僅要細心找尋,還要將各個元素重新排列組合,找到最後的答案。不過隨著電腦的計算能力進一步改進,這些都可實時完成。還需訓練使用者學會大聲思考,也就是讓他們在思考問題時能夠在腦電圖上留下有別於背景雜訊的清晰明顯的信號,科學家們可據此進行完全解讀。最後,由於每個人的腦電圖各不相同,使用「思維頭盔」的人要經過訓練並通過各自的思維模式,以便於電腦截取這些沒說出來的指令。科學家們要搶先剔除那些混雜於大腦中的非指令性腦電波。很多人都能通過解讀無線信號,得出大腦所思所想,但反向為之卻從未有人做得到。這不僅需要心甘情願,由於人的大腦活動各不相同,還得讓電腦系統能解讀出人的思維,因此不可能違拗人的本意,或在他不合作的狀態下完成。另外,也不能忽視該項目潛在的用於平民領域的價值。你是不是經常會被那些對著手機大聲通話的人搞得煩燥不堪呢?如果能將他們的藍牙耳機變成藍牙頭盔,他們根本無需開口說話就能讓對方明白自己的意思,也還周圍的人一個清靜環境。這樣說來,估計連和平主義者都會支持這項軍方項目了,這可是罕見的。
Ⅳ 腦電特徵提取 提取的是什麼特徵
腦電波異常信號
Ⅳ 請問有知道賣腦電波掃描儀的嗎
哈理工測通學院通信與信息系統實驗室李文姬有,導師董靜薇
Ⅵ 腦電波ERP信號放大器是什麼東西
隨著計來算機在生物學中的應用源,基於事件相關電位(Event-relatedpotentials,ERP)技術進行的人腦高級功能研究成為當前研究手段。由於腦誘發電位非常微弱(波幅為0~30μV),且常常淹沒在背景雜訊中,所以在腦電波ERP研究中,設計高性能、雜訊抑制強的放大系統,該裝置由計算機主機及其多媒體輸入和輸出裝置、顯示器、多通道腦電波採集、放大、調理、A/D轉換、輸出介面電路、ERP提取和分析模塊、同步詢問發生模塊等組成。
Ⅶ 腦電波信號處理MatLab代碼模板,小白看不懂,跪求高手解讀,謝謝……
我解釋下:復
data0 = load('Competition_test');%data0是個struct結構,包含X域
A = data0.X;%把X域賦給制A
B = A(:,:,1);%取A的第一頁給B
% size(B)%如果前面的「%」去掉,會看到B的大小,可能是100*64
C = zeros(6400,1);%生成全0矩陣,
for i = 1:100
for j = 1:64
C(i*j) = B(i,j,1); % 提取腦電信號
end
end
Ⅷ 如何用腦電波控制一群無人機
用腦電波交流的是神經學科學家用的比較多,腦電波還可以用在其他方面,其版實醫權療領域的腦電控制已經有很多的例子了就是民間用的少,不過現在的腦電波已經有很多民用化了,比如使用腦電波傳遞信息控制無人機像touch,使用腦電波來控制智能家電像國外的Focus 1,印度的一個產品使用腦電波控制輪椅,方便有行動障礙的人,用腦電波創繪畫的有color U ,通過腦電波判斷對音樂的喜好的UMind等等。以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會普及到大家使用腦電智能設備,這樣還可以瞬間讀懂對方心思,再也不會因為溝通不暢導致誤會了。
Ⅸ 誰有有關於腦電波研究的資料
人身上都有磁場,但人思考的時候,磁場會發生改變,形成一種生物電流通過磁場,而形成的東西,我就把它定位為「腦電波」,通過能量守恆,我們思考的約用力,形成的電波也就越強,於是也就能解釋為什麼大量的腦力勞動會導致比體力勞動更大的飢餓感。
生物電現象是生命活動的基本特徵之一,各種生物均有電活動的表現,大如鯨魚,小到細菌,都有或強或弱的生物電。其實,英文細胞(cell)一詞也有電池的含義,無數的細胞就相當於一節節微型的小電池,是生物電的源泉。
人體也同樣廣泛地存在著生物電現象,因為人體的各個組織器官都是由細胞組成的。對腦來說,腦細胞就是腦內一個個「微小的發電站」。
我們的腦無時無刻不在產生腦電波。早在1857年,英國的一位青年生理科學工作者卡通(R.Caton)在兔腦和猴腦上記錄到了腦電活動,並發表了「腦灰質電現象的研究」論文,但當時並沒有引起重視。十五年後,貝克(A.Beck)再一次發表腦電波的論文,才掀起研究腦電現象的熱潮,直至1924年德國的精神病學家貝格爾(H.Berger)才真正地記錄到了人腦的腦電波,從此誕生了人的腦電圖。
這是一些自發的有節律的神經電活動,其頻率變動范圍在每秒1-30次之間,可劃分為四個波段,即δ(1-3Hz)、θ(4-7Hz)、α(8-13Hz)、β(14-30Hz)。
δ波,頻率為每秒1-3次,當人在嬰兒期或智力發育不成熟、成年人在極度疲勞和昏睡狀態下,可出現這種波段。
θ波,頻率為每秒4-7次,成年人在意願受到挫折和抑鬱時以及精神病患者這種波極為顯著。但此波為少年(10-17歲)的腦電圖中的主要成分。
α波,頻率為每秒8-13次,平均數為10次左右,它是正常人腦電波的基本節律,如果沒有外加的刺激,其頻率是相當恆定的。人在清醒、安靜並閉眼時該節律最為明顯,睜開眼睛或接受其它刺激時,α波即刻消失。
β波,頻率為每秒14-30次,當精神緊張和情緒激動或亢奮時出現此波,當人從睡夢中驚醒時,原來的慢波節律可立即被該節律所替代。
在人心情愉悅或靜思冥想時,一直興奮的β波、δ波或θ波此刻弱了下來,α波相對來說得到了強化,因為這種波形最接近右腦的腦電生物節律,於是人的靈感狀態就出現了。
腦電波的節律來源於丘腦,科學家曾將動物大腦皮層與丘腦的聯系切斷,腦電波的節律消失,而丘腦的電節律活動仍然保持著。如果用8-13Hz的電脈沖刺激丘腦,在大腦皮層可出現類似α節律的腦電波。因此,正常腦電波的維持需要大腦與丘腦都要完好無損。
另外,大家都知道「電生磁,磁生電」的道理,也就是說,電場與磁場總是相伴而生的。既然人腦有生物電或電場的變化,那麼肯定有磁場的存在。果然,科學家Cohen於1968年首次測到了腦磁場。由於人腦磁場比較微弱,加上地球磁場及其它磁場的干擾,必須有良好的磁屏蔽室和高靈敏度的測定儀才能測到。1971年,國外有人在磁屏蔽室內首次記錄到了腦磁圖。腦磁測量是一種無損傷的探測方法,可以確定不同的生理活動或心理狀態下腦內產生興奮性部位,無疑是檢測腦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腦電波或腦電圖是一種比較敏感的客觀指標,不僅可以用於腦科學的基礎理論研究,而且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它的臨床實踐的應用,與人類的生命健康息息相關。
見http://ke..com/view/886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