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昌邑的自然風光、名勝古跡、動植物、礦產資源、民風民俗、民間傳說
昌邑市位於山東半島西北端,東與萊州市、平度市以膠萊河為界,南與高密市、安丘市毗連,西與濰坊市坊子區、寒亭區為鄰,北瀕萊州灣,市域縱長橫窄中若蜂腰。南北長75公里,東西寬處32.5公里,窄處僅7.5公里,總面積1578.7平方公里。佔山東省面積的1%。
市區位於市域中部偏西北,西距濰坊30公里,濟南215公里。
昌邑市屬溫帶半濕潤季風區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期,春季乾燥多風,夏季濕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雪。
截至2012年,昌邑市發現和開採的礦產資源主要有鐵、彭潤土、粘土、石英、大理岩、花崗岩、重晶石、河沙、地下鹵水、天然氣、石油等。從礦產結構上分析,非金屬礦種類較多,儲量較大,具有明顯優勢。
其中已開採的主要有:膨潤土,境內南部廣泛分布總計儲量約2100萬噸,其中大型礦床一處,中型一處,小型兩處。石英岩:主要分布於飲馬鎮以北的呂山至青龍山一帶,地質儲量為3683萬噸,且礦體厚度大,品位高,構造簡單,現與香港合資開采。
鹵水:主要分布於北部沿海,分三層,估計總儲量在10億立方米左右,開采歷史悠久,前景廣闊,目前已形成年產鹽16萬噸,溴2000餘噸的能力。
昌邑市居民大多數為漢族,另有回族、滿族、苗族、彝族、壯族、蒙古族、布依族、朝鮮族、俄羅斯族等少數民族。
2016年,昌邑市成立市演藝中心,承辦「十藝節」部分展演節目,圖書館、文化館通過國家一級館驗收,承辦全國中學生排球聯賽等重要賽事11項,被評為全省群眾體育先進單位。
2016年,昌邑市完成道路、綠化、雨污分流等市政基礎設施投資19.5億元,城市基礎設施惠及面積達60平方公里。投資58.9億元實施城中村和棚戶區改造,完成小城鎮建設投資145.3億元,堤頂路工程總投資3.1億元,已建成40公里。
行政村通油路率、集中供水率均達100%,投資12.6億元改造電力設施,建成城市社區服務中心13個,農村社區服務中心82個。新增成片造林13.2萬畝,林木覆蓋率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