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助建築學考研快題設計中要寫的經濟技術指標是寫些什麼,請具體說明
首先,糾正一下,是技術經濟指標。
一般列出:用地面積,建築面積,佔地面積,容積率,停車位數量,綠地率等
對於一些特殊建築,比如醫院、養老院還應列出床位數,酒店列出客房數,小劇場列出座位數等等
『貳』 建設項目設計階段技術經濟指標體系概述
所謂技術經濟指標分析,就是藉助於一系列經濟指標,對不同的技術方案進行分析、比較、評價,尋求技術與經濟之間最的最佳關系,使設計方案技術上的先進性和經濟上的合理性有機地統一,進而作出決策。
技術經濟指標分析方法很多,最常見的有:
①決定型分析評價法。它以直觀判斷為基礎,用評價項目和評價標准,使綜合評價定量化,並以得分高低判斷其優劣。常用的決定型評價法有評分法、圖形表示法、檢查表法、實數法、效用評價法等。
②經濟型分析評價法。它是以經濟觀點評價技術方案的優劣,以經濟效果最大化為准則進行選優。常用的經濟型評價法有效果分析法、效益費用比率法、效益費用現值比較法、內部收益率法、投資回收期法等。
③不確定型分析評價法。它主要採用盈虧分析、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等方法,確定可行的技術方案。
④比較型分析評價法。它通過對實現同一目標、滿足同一技術要求的各種不同技術方案的經濟計算、分析比較、論證評價,選出最優方案。
⑤系統分析法。它是把研究對象放在一個系統中進行分析與綜合,找出各種可行方案,供決策者選擇。分析時應考慮外部條件與內部條件的結合、目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結合、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的結合、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的結合。
⑥價值分析法。通過對產品功能成本的分析,在保證產品達到必要功能的條件下,最大限度地降低產品成本。
⑦可行性分析法。它是對投資決策前進行的預先分析與估計,通過研究比較工程建設項目的不同方案,確定技術可行和經濟合理的界限。
『叄』 建築設計的技術經濟指標怎麼算
總用地面積,佔地面積,容積率,建築密度,綠化率,這幾個是最基本的
出簡單的方案有這幾個指標應該差不多了
如果是住宅,可能還有戶數,停車數量等指標。
『肆』 建築經濟技術指標是什麼
規劃用地面積、可建設用地面積、代徵用地、總建築面積(地上、地下),容積率、建築密度、綠化率、建築高度、建築層數、停車位等等
建築經濟指標
建設用地面積:是指項目用地紅線范圍內的土地面積,一般包括建築區內的道路面積、綠地面積、建築物所佔面積、運動場地等等。
總建築面積:指在建設用地范圍內單棟或多棟建築物地面以上及地面以下各層建築面積之總和。 巉瞬
建築面積:指建築物各屋外牆(或外柱)外圍以內水平投影面積之和,包括陽台、挑廊、地下室、室外樓梯等,且具備有上蓋,結構牢固,層高2.20m以上(含2.20m)的永久性建築。
基地面積:指根據用地性質和使用權屬確定的建築工程項目的使用場地,該場地的面積稱為基地面積;
建築密度:建築物底層佔地面積與建築基地面積的比率(用百分比表示)。
建築容積率:系指建築總樓板面積與建築基地面積的比值,與建蔽率為不同概念。例如:在1萬平方米的建築基地上,建有單樓層5千平方米,共兩層樓的建築,則容積率為100%,建蔽率為50%。公式:容積率=總建築面積/總用地面積(與佔地面積不同)
綠化率 :指項目規劃建設用地范圍內的綠化面積與規劃建設用地面積之比。
日照間距:前後兩排南向房屋之間,為保證後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層獲得不低於一小時的滿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間隔距離。
日照間距的計算方法: 以房屋長邊向陽,朝陽向正南,正午太陽照到後排房屋底層窗檯為依據來進行計算。
檐口高度:指結構外牆體和屋面結構板交界處的屋面結構板頂,檐口高度就是檐口標高處,到室外設計地坪標高的距離。檐口高度就是檐口標高處,到室外設計地坪標高的距離。檐口」又被誤叫作「沿口」一般說的屋面的檐口是指大屋面的最外邊緣處的屋檐的上邊緣,即「上口」,不是突出大屋面的電梯機房、樓梯間的小屋面的檐口。
『伍』 建築工程上的經濟技術指標怎麼寫
建築經濟指標
建設用地面積:是指項目用地紅線范圍內的土地面積,一般包括建築區內的道路面積、綠地面積、建築物所佔面積、運動場地等等。
總建築面積:指在建設用地范圍內單棟或多棟建築物地面以上及地面以下各層建築面積之總和。 巉瞬
建築面積:指建築物各屋外牆(或外柱)外圍以內水平投影面積之和,包括陽台、挑廊、地下室、室外樓梯等,且具備有上蓋,結構牢固,層高2.20m以上(含2.20m)的永久性建築。
基地面積:指根據用地性質和使用權屬確定的建築工程項目的使用場地,該場地的面積稱為基地面積;
建築密度:建築物底層佔地面積與建築基地面積的比率(用百分比表示)。
建築容積率:系指建築總樓板面積與建築基地面積的比值,與建蔽率為不同概念。例如:在1萬平方米的建築基地上,建有單樓層5千平方米,共兩層樓的建築,則容積率為100%,建蔽率為50%。公式:容積率=總建築面積/總用地面積(與佔地面積不同)
綠化率 :指項目規劃建設用地范圍內的綠化面積與規劃建設用地面積之比。
日照間距:前後兩排南向房屋之間,為保證後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層獲得不低於一小時的滿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間隔距離。
日照間距的計算方法: 以房屋長邊向陽,朝陽向正南,正午太陽照到後排房屋底層窗檯為依據來進行計算。
檐口高度:指結構外牆體和屋面結構板交界處的屋面結構板頂,檐口高度就是檐口標高處,到室外設計地坪標高的距離。檐口高度就是檐口標高處,到室外設計地坪標高的距離。檐口」又被誤叫作「沿口」一般說的屋面的檐口是指大屋面的最外邊緣處的屋檐的上邊緣,即「上口」,不是突出大屋面的電梯機房、樓梯間的小屋面的檐口。
『陸』 規劃設計中用的「經濟技術指標」和「技術經濟指標」有什麼區別具體包含哪些指標
《建築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定》3.3.2中明確規定「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表」。
『柒』 設計主要技術經濟指標是什麼
設計技術經濟指標一般分為:
①價值指標與實物指標。前者是以價值形態反映出來的指標,後者是以實物形態反映出來的指標。
②綜合指標與單項指標。前者如成本指標包括了原材料、燃料動力、折舊、工資等各種消耗費用,後者如每百元燃料動力費用提供的產值等。
③宏觀指標與微觀指標。前者是從整個國民經濟角度進行評價的標准,後者是從企業經濟角度進行評價的標准。
④絕對數量指標與相對數量指標。前者如國民收入、利潤總額等,後者如產值利潤率、投資收益率、成本利潤率等。
⑤總量指標與人均指標。前者如國民總收入等,後者如人均國民收入等。
⑥數量指標與質量指標。前者如能源節約額、資源節約額等,後者如質量等級、優質品率、合格率、廢品率等。
設計技術經濟指標設計應遵循的三個基本原則是:
①科學性。即指標的設計必須同技術經濟范疇的科學含義相一致,指標的數量應取決於實際經濟部門的需要和理論研究的完善程度。
②實用性。即指標設計應適應於經濟發展水平、計劃水平、統計水平,以及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技術與經濟的相應變動;對於不同的工程項目、不同的技術方案、不同的技術實踐,其指標設計應有不同,各有側重。
③可比性。即指標設計應在統計數據、滿足需要、時間、價格、消耗費用等方面可比的條件下進行,要將不可比因素轉化為可比因素。
『捌』 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主要的經濟技術指標有( )。
【答案】A、復B、C、E
【答案解制析】[考點]施工組織設計編制 。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中經濟技術指標應包括:工期指標;勞動生產率指標;質量指標;安全指標;降低成本率;主要工程工種機械化程度;三大材料節約指標。這些指標應在施工組織設計基本完成後進行計算,並反映在施工組織設計的文件中,作為考核的依據。
『玖』 建築設計技術經濟指標包括什麼
建築設計技術經濟指標是指對設計方案的技術經濟效果進行分析評價所採用的指標。這些指標可以有多種歸類劃分方式:
按指標涉及的范圍分,有綜合指標與局部指標兩種。
綜合指標是反映整個設計方案技術經濟情況的指標,如總投資、單位生產能力投資、單方造價、總產值、總產量、總用地、總面積、投資效果系數、投資回收期等。
局部指標反映設計方案某個部分或某個側面的技術經濟效果,如總平面布置、工藝設計、建築單體設計中所採用的各項指標。
(9)裝置設計經濟技術指標擴展閱讀:
技術經濟指標是根據既往工程的造價和技術數據,通過一定的規則進行費用或者工料消耗量分解,再與相應的建築部位規模相除得到。對這些指標值進行統計匯總就得到一套估算指標。
經濟指標可以簡單理解為費用分解並分攤得到的單價,而技術指標可以簡單理解為工料消耗量分攤得到的單位消耗量。上述單位隨不同的指標分解單元而可能不同,最常見的單位是總建築面積。
技術經濟指標運用時,一般都需要根據案例工程與待建工程的差異進行調整,每個工程項目都有其特定的存在背景,如地質氣候條件,設計風格,市場情況等,有特定的建築設計,如結構類型,平面布置,材料設備選擇。
根據詳細的背景情況和建築特徵描述,我們找出與待建項目之間存在的差異,並對技術經濟指標的進行修正。
『拾』 常用建築經濟技術指標有什麼
常用建築經濟技術指標有規劃用地面積、可建設用地面積、代徵用地、總建築面積(地上、地下),容積率、建築密度、綠化率、建築高度、建築層數、停車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