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化學在什麼類型的實驗時需要檢查實驗裝置的氣密性
化學實驗在任何情況抄下都應該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尤其是有氣體參與或生成的反應,怕漏氣影響實驗目的或效果,如果中間有毒性氣體會造成可想像的後果。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可以使用熱敷法或注水法。一般有試管用熱敷法,將試管用橡膠塞插好導管後將導管的另一端插入水槽中(盛水的),用手緊握試管,若水中有氣泡,則裝置不漏氣;有集氣瓶用注水法,將集氣瓶用橡膠塞插好導管後,通過導管向集氣瓶中注水,導管的水註上升到一定高度後便不能再向其中注水了,則說明裝置不漏氣。(註:集氣瓶的導管伸入的深一些,試管則不用)
2. 學化學幾年了,但一直沒有深入去理解,每次實驗檢查裝置氣密性怎麼檢查的,為什麼要檢查
組裝好儀器後(先不要放葯品),用手捏住試管(或加熱),並將玻璃導管放入水槽中,然後觀察玻璃導管末端是否有氣泡生成,若有氣泡,則氣密性良好。 (這是比較常規的方法,可根據具體的情況在作調整)
3. 如果裝置不先進行氣密性檢查,會帶來什麼結果
查氣密性原因抄:第一、防止製取的氣體溢出(既避免造成損失,也減少了在製取比如HCl和Cl2這樣有害的氣體時對人的傷害)第二、防止外界氣體雜質進入反應裝置,保證氣體的純度(比如如果不純就容易發生爆炸)如果有外界氣體進入了,第一可能影響純度,第二可能會和製取的氣體發生反應。檢查方法一.將組裝好後,將導管的一端放入水中,加熱試管,若過一會兒,導管口有連續的氣泡冒出時,說明裝置的氣密性好。若沒有上述現象,則氣密性不好,這時要一段一段的仔細用上述方法檢驗。
二.將導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捂住試管一會兒,若導管口有連續的氣泡冒出時,則氣密性好.
三.將導管的一端放入水中,若導管的另一端插在組裝儀器上,連成的儀器中最前面的是有插孔的空反應瓶時,先用向瓶中滴加半瓶水,將分液漏斗的下端插入液面以下,再滴加水.若瓶中液面上升,則氣密性不好.
總結:前兩種方法是利用了熱脹冷縮特性,而第三種方法是利用了的緣故,一般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就從這兩方面因素考慮.
4. 有機實驗為什麼不用檢查裝置氣密性
不可能,做任何化學實驗都要檢查氣密性的
很多有機物是怕空氣的,或者很多反應要一定的溫度和壓強,所以要檢查裝置氣密性
5. 化學實驗中沒檢查氣密性,裝置漏氣會怎樣
6. 在做白磷燃燒實驗時如果沒有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會怎麼樣
會漏氣,水就不會升那麼高,氧氣在空氣中的含量會偏小。。。
7. 如何檢查該裝置的氣密性如果裝置會對漏氣會對實驗測定結果造成什麼影響
1、(手握)把導管放入裝有水的水槽中,用手緊握試管,觀察到導管口有氣泡冒出,鬆手後水倒流進導管,且導管內有一段穩定的水柱,則此裝置氣密性良好。(適用於容積較小的儀器)
2、(微熱)把導管一端浸入水中,用酒精燈在容器底部微微加熱,導管口有氣泡冒出,停止加熱冷卻至室溫,導管內有一段穩定的水柱,則此裝置氣密性良好(適用於容積較大的儀器)
影響:應該是使實驗現象不準確,例如用紅磷測氧氣含量的實驗,如果裝置氣密性不好,那集氣瓶內的水平面上升就會小於空氣的1/5。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的時候,若裝置氣密性不好,收集到的氧氣就不純。
8. 製取氧氣時沒有檢查裝置氣密性會導致收集氧氣不純
(1)實驗室製取氣體時,未檢查裝置的氣密性,裝置的氣密性不好,氣內體收集不到或收集容很少;
(2)等導管口排出的氣泡均勻後,再將導管伸入盛水的集氣瓶中,否則可能會收集的氣體不純;
(3)在水下蓋好玻璃片,再取出集氣瓶正放在桌面上,以防收集的氣體不純;
(4)鐵絲在燃燒時,會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鐵,且放出大量的熱,為防止炸裂集氣瓶我們可在集氣瓶底部放少量的水或細沙.
(5)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可選用向上排空氣法法收集,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氧氣,可能收集不到.
答案:
(1)氣體收集不到或收集很少
(2)可能收集的氣體不純
(3)收集的氣體不純
(4)炸裂集氣瓶
(5)可能收集不到
9. 簡要寫出下列錯誤操作造成的後果:(1)實驗室制二氧化碳時,未檢驗氣密性:______;(2)酒精燈不用時,
(1)實驗室中製取氣體時,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以防裝置漏氣,內收集不以氣體.
(2)酒精容燈不用時,若不蓋上燈帽,酒精揮發後,在燈芯上有水珠,不利於下次點燃.
(3)用高錳酸鉀加熱製取氧氣時,在導管口處放一團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堵塞導管發生爆炸.
(4)在點燃鎂帶時,鎂帶燃燒放出大量的熱,防止燙壞實驗台必須放置石棉網.
故答案為:
(1)可能收集不到二氧化碳氣體
(2)酒精揮發不易點燃
(3)高錳酸鉀粉末堵塞導管或進入水槽
(4)燙壞實驗台
10. 做化學實驗時 不檢查氣密性的後果
可能會導致實驗結果不準確,甚至有害氣體溢出,危害人們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