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助細胞能量代謝的實驗報告
植物細胞是植物生命活動的結構與功能的基本單位,由原生質體和細胞壁兩部分組成。原生質體是細胞壁內一切物質的總稱,主要由細胞質和細胞核組成,在細胞質或細胞核中還有若干不同的細胞器,此外還有細胞液和後含物等。植物細胞一般很小,高等植物中,其直徑通常為10-100μm。 植物細胞的形態多種多樣,常見的有圓形、橢圓形、多面體、圓柱狀和紡錘狀。它們的基本結構是由原生質體和細胞壁組成。
能量代謝的中心指的是維生素B族。維生素B包括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煙酸(B3)、泛酸(B5)、葉酸(B9)等。這些B族維生素是推動體內代謝,把糖、、蛋白質等轉化成熱量時不可缺少的物質。如果缺少維生素B,則細胞功能馬上降低,引起代謝障礙,這時人體會出現怠滯和食慾不振。相反喝酒過多等導致肝臟損害,在許多場合下是和維生素B缺乏症並行的。B族維生素有很多共同的方面,比如它們都是水溶性的,多餘的B族維生素不會貯藏於體內,而會完全排出體外。所以,B族維生素必須每天補充。B族的維生素之間有協同作用——也就是說,一次攝取全部B族的維生素,要比分別攝取效果更好。另外,如果B1、B2、B6攝取比率不均的話,是沒有效果的。
2. 阿根廷特瑞安永動機是怎樣將磁能轉化為電能的
特瑞安是布雷迪類磁動機,使用的是錯層原理--兩層幫助一層過死點。磁動機和永動機不是一個概念哦。
據已發明的磁動機來看,多數會消磁,時間從幾天到幾萬小時不等。斥力型消磁會較快。
磁動機是完全可行的,有很多方法實現磁動機,已經不少人成功。但它不屬於「永動機」,它消耗磁力,以後機器會停,需要充磁。鑒於越來越多的磁動機被發明,估計很快將會有多種原理模型或小型機面市。
磁力做功有的會逐漸消磁,永磁場會減弱,特別是斥力型的。就像你拿一個強磁去排斥一個弱磁體,弱磁體的磁性會反轉到和強磁相應(被磁化),磁體做功時互相之間磁性會慢慢影響,有可能會消耗。
但是磁動機只是有可能消磁,不是必然,和設計或運行原理有關。
可網路到,現在國內已經有幾個公司開始正式銷售磁動機(V型輪原理),是仿製幾年前的國外視頻製作的,設備2.5公斤,可持續輸出36瓦,磁力衰減預估是3-5年。
我們就拿36瓦X24小時X365天大概是315千瓦時(度),運行5年就是1500度電。充磁不可能需要那麼多電,所以目前認為磁動機是輸出(做功)大於輸入(充磁能量)的設備。實踐說明永磁直接相互做功是可以被利用的新能量形式,打破了傳統物理對永磁能的束縛。
磁動機扭矩小,是因為南北極即有斥力又有引力,「斥力引力差」才造成推動的作用力,而南北極本來是平衡的,會遇到「死點」,如何打破這種平衡就是發明磁動機的主要突破。現在多是利用「多層錯相原理」和「磁矩陣組合」,比如3層布雷迪,可利用另兩層的力量帶動一層越過死點,還有的設計師利用若干磁體組合產生局部磁屏蔽或磁射流產生引力斥力差。還有就是比較成熟的已經有商品銷售的V型漸近線原理。
不過一些磁動機不單純靠磁力,而是靠高速旋轉的磁場,吸引了環境中的能量,不會消磁,比如瑟爾機這類的。
瑟爾機應是真實的,至少已經不斷有仿製者製成自維持的類瑟爾機,包括美國和俄羅斯的官方研究機構也復制和證實瑟爾機原理(網上有公開實驗報告),但是它們的原理材料結構都不相同。所以瑟爾機是一類的高速磁動設備,結構原理並不唯一,但是都是可以輸出大於輸入的持久自由能設備,據說可免維護運行幾十年。
事實上來說,不需要普通能源輸入而可以一直自動運行的設備是已經實現了,而且不少。我知道的一些真人就已經做出了一些不同類型的此類自由能設備。
網路 《自由能源裝置實踐手冊》,裡面介紹了數以百計的自由能設備,就是我們所謂的永動機。
自由能設備和能量守恆定律沒有任何矛盾。人類可以利用更多我們目前還不了解的能量形式,所以不討論什麼有沒有「永動機」,而是要製作各種「自由能源設備」。
如果有人不知道原子能是能量,看到今天的核電站也會認為是永動機吧。
遠的不說,最近有網友跟我討論自己制出的可以自運行的電磁設備,一個簡單的電磁轉盤,不需要外來能量可長期運行並有幾十瓦輸出。
自由能設備不是有沒有的問題,而是大家如何去做,如何讓更多人知道的問題。網上有若干個自由能源論壇 和各種Q裙 Y群組,比如我們自由能愛好者籌建的能量海論壇裡面收集了大量自由能設備資料和網友們的實驗交流。
拋棄無聊的「永動機」,我們將迎來「自由能源」時代
永動機這個概念就有問題,世界上不存在永動機,地球、太陽、宇宙都沒法永存永動啊,何況設備呢。但世界上不能存在持續產生能量持續運轉並供人的設備嗎?內燃機,各種發電機,比比皆是。「永動」這個概念與我們的參照系統和能量形式有關。自然界存在很多我們未認知的能量,所以這些能量是有可能被利用的,比如電磁能、原子能等等,過去沒有相關理論時候我們也認為不是能量,現在卻有發電機和核電站等。其實所有物質的微觀粒都在高速運動,量子世界裡就有無窮的能量。現在我們把可以把從環境中不斷獲取各種未知能量轉換出來供人使用的裝置,而且這種裝置的產出能量大於輸入的常規能量,從而實現自運轉, 叫做「自由能源裝置」詳細資料參考:【自由能源裝置實踐手冊】裡面介紹了從100年前特斯拉開始到現在的數不勝數的各種自由能裝置及原理。其中一些設備後來也是有人仿製成功的。目前主要的原理是通過 旋轉電磁場、高壓線圈諧振等,提取出環境中的零點能,達到能量的輸出大於輸入。
但是自由能設備會涉及到諸多壟段資源的正fu和財fa的利益,及由此種種原因,因此近百年來自由能設備都沒有獲得推廣。國內外已經有許多的自由能研究愛好者和團體,有些已經做出了驚人的成果。接下來將是自由能源設備的崛起期,因為世界范圍內不少的自由能裝置都已有成果,未來幾年會出現多種磁動機和自由能產品公開銷售,而目前已經有磁動機公開銷售了。
3. 設計一個關於OTL功率放大器的實驗報告
「OTL功率放大器」設計報告
一個電子系統總要帶上一定的輸出系統,例如使揚聲器發出聲音等等。為了使負載能正常工作,與負載相連的最後一級放大電路不僅要向負載提供足夠的電壓,還要向負載提供足夠的電流,即提供足夠的功率,因此放大電路的最後一級一般稱為功率放大器,簡稱為功放級。在通信系統和各種電子設備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由於我家的收音機的功放部分壞了,我想設計一個功放修好它,看了幾本參考書,知道了有關功放方面以下幾個知識點:
一、我對低頻功率放大器的幾點認識
1、低頻功率放大器的幾個主要指標要求
即:輸出功率,效率和非線性失真。
[1]輸出功率要足夠大。功率放大器的基本任務是放大信號功率,所以它是主要的技術指標也就是保證向負載輸出足夠大的信號功率。為此,要求晶體管必須提供盡可能大的電壓和電流,它經常要早接近管子的極限狀態下工作。這樣設計功率放大器時,首先要根據輸出功率的大小,選擇合適的晶體管,以保證在大功率輸出下管子能正常工作。
[2]效率要高。功率放大器實質上是把小輸入信號放大成大輸出功率信號,這是一個將電源電能轉化為信號能量,輸送給負載的過程。因此在電路中,存在一個轉換效率問題。如果能把電源供給的直流功率較多地變成交流輸出功率則電路的效率就高。反之,電路效率就低。
[3]非線性失真小。功率放大器的晶體管工作在大信號放大狀態,管子輸入和輸出特性曲線都存在著非線性,不可避免地會產生非線性失真。應當正確選擇管子的靜態工作點和集電極等效負載電阻(RL』),另外根據輸出功率的大小,適當選擇激勵級的內阻Rs(輸出電阻),也可減少非線性失真。
2、功率放大器的種類和特點
功率放大器由於三極體工作狀態和電路形式不同,可分成不同的種類,按晶體管工作狀態可分為:甲類,乙類和甲乙類。所謂甲類是指在整個信號周期內晶體管一直是導通的,它的集電極總有電流流過;乙類是指在信號的半個周期內晶體管導通,另半個周期晶體管截止;而甲乙類是公於甲類和乙類之間,晶體管導通時間大於半個周期,小於一個周期。按電路形式分:有輸出變壓器耦合功率放大器和(OTL)無輸出變壓器耦合功率放大器。
無輸出變壓器的乙類推挽功率放大器簡稱為OTL電路。相當於採用輸出變壓器的乙類推挽功率放大器而言,OTL電路具有便於集成化,頻率性好等優點。
二、課題技術指標
輸出功率Po = 1W 負載(喇叭阻抗)RL= 8 歐姆
三、設計OTL功率放大器
1、OTL功率放大器設計原則
1、設計指標的給出:
輸出功率Po=1W;負載電阻RL =8歐姆
2、電路設計
圖中,是我設計的功放輸出級,它由互補對稱電路組成,T1是NPN型管,T2是PNP型管,當Vi在正半周時,T2截止,T1導通。T1有放大作用,電流I1流過負載RL。在Vi負半周時,T1截止,T2導通。T2有放大作用,I2流過負載RL。這種電路無論哪個管子工作,都相當一個射級輸出器,使輸出電流足夠大,而且輸出電阻很小,負載可以得到很大的有效功率 。這種電路利用兩只特性對稱的反型管相輔組成,互相補足來完成推挽放大的功能,我們家他為互補對稱電路。
但是,由於每隻管子輸出電壓Vbe和IC之間都不是理想線性關系,並且都是死區電壓VT。為次,在管子的基極和發射級之間,應加有一定的靜態偏壓VBE,以便克服交越失真。
3、設計步驟
(1)決定電源電壓Ec
根據輸出功率和負載的設計要求,已知Pom=1W ,RL=8歐姆
所以 Ec=(8PomRL)1/2=10V
(2)選取R16和R17
R16和R17是射極電流電阻,主要用來穩定靜態工作點,一般取:
R16= R17=0.5歐姆。
(3)選擇大功率管T1和T2 SD05C
選取大功率管只要考慮三個參數,即晶體管C-E極間承受的最大反向電壓BVCEO,集電極最大電流ICM和集電極最大功耗PCM。
(A) 當電源電壓EC確定之後,T1和T2承受的最大反壓:
VCEMAX=EC
(B) 若忽略管壓降,每管最大集電極電流為:
IC1MAX=(EC/(RL+R16))/2
因為T1和T2的射級電阻R16和R17選得過小,符合管穩定性差,過大又會損耗較多的輸出功率。一般取:
R16=R17=(0.05-0.1)RL
(C) 單管最大集電極功耗:--
4. 緊急求助:蘇教版六年級科學下實驗報告單!
研究題目:模擬地球生態系統
目的:探究池塘生態系統的平衡
材料與工具:.......................................................................................................................................................................................................................................................................................................................................................................................................................................。。。。。。。。。。。。。。。。。。。。。。。。。。。。。。。。。。。。。。。。。。。。。。。。。。。。。。。。。。。。。。。。。。。。。。。。。。。。。。。。。。。。。。。。。。。。。。。。。。。。。。。。。。。。。。。。。。。。。。。。。。。。。。。。。。。。。。。。。。。。。。。。。。。。。。。。。。。。。。。。。。。。。。。。。。。。。。。。。。。。。。。